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更换新蜂王意蜂在花期都进行换王,我认为中蜂也应当如此,无非都是为了获得蜂蜜的高产。1.1确定需要换王的蜂群弱群不要换王,应该让它继续繁殖。1.2换王的目的对于平箱饲养,换王有2个目的:一是为流蜜期腾出足够的空巢房,只有大量的空巢房方能贮存大量采集的蜂蜜,这是前提;二是经过换王子脾大量减  相似文献   

2.
蜂群是必须有蜂王的,有了蜂王可以永久的延续下去。没有了蜂王,只要有虫卵脾时,蜂群可以自己培育蜂王。若自己培育不成蜂王,蜂群就只好垮掉。但在垮掉之前,养蜂人可以帮助蜂群介入蜂王,就是将别群产卵王或王台介绍入无王群,甚至也可以提供子脾给蜂群,由蜂群培育新王,使蜂群能永久性的生活下去。但诱王工作,有时很容易,有时就困难多多,并不简单。它包涵着很多学问。试着谈谈:在大流蜜期如果要换王,可以先把老王捉出,马上放进产卵新王,即可成功。可谓人不知鬼不觉,很轻易地成功。这种“闪电式”换王,可以说蜜蜂自己都不知道。因为大流蜜期,工…  相似文献   

3.
王德朝 《蜜蜂杂志》2005,25(5):23-23
在养蜂工作中,一年的三个季节均可换王。但是,什么时候换王最合适,笔者谈一谈自己的观点,与同行们交流。1流蜜期换王的好处a.流蜜期换王时,组织的交尾群不会发生盗蜂。因为交尾群内采集蜂少,幼蜂多,主要靠人工饲喂来维持生存需要,而在缺蜜期稍不小心,就会引起交尾群被盗,造成育王失败。b.流蜜期蜂群群势一般较为强壮,封盖子脾多,提群容易,且被提群中蜜粉充足,几乎不需要饲喂就能保证育王成功。c.流蜜期内,雄蜂充足,蜂王交尾成功率高。d.流蜜期换王,新王能提高蜂群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增加蜂产品收入和增强蜂群抵抗疾病的能力,并且能预防“分蜂…  相似文献   

4.
<正>初学养蜂者在蜂群管理中最大的困扰是蜂群失王、诱王和换王。其实,即使是有经验的老养蜂员,对蜂群诱王和换王也没有完全的把握。本人经过多年实践与摸索,掌握了几点这方面的方法,蜂友不妨大胆试用。一、新王偷换老王法养蜂书刊上的诱王法,大都是间接介绍法,对蜜  相似文献   

5.
泰伯  S 袁秀泉 《中国蜂业》1994,(4):34-34,36
怎样安全换王[法国]泰伯,S.首先谈谈换王成功的前提:第一,诱入(王)群必须是无王群,且有卵和幼虫。假如蜂群里己出现产卵工蜂,则必须予以消除。处理产卵工蜂群的办法很简单:从别群中调进一张卵虫脾。第二,如果蜂群中有蜂王(处女王或产卵王),则诱入新王常遭...  相似文献   

6.
自然换王法     
在养蜂生产中,蜂群失王或分蜂介绍蜂王是常有的事。用王笼扣王对蜂王会有一定影响,现将我所用的换王方法介绍如下:先从强群中提出正在出房的子脾,从3个以上强群每群各提1张脾,加到失王群中,目的是把群味混合,不会引起蜜蜂间的斗杀。上午完成组合以后,下午提入巢脾上的老蜂均飞回原群,黄昏前把育王箱中的蜂王连同蜜蜂一同提到失王群靠箱边右侧,中间加1张蜜脾,盖好箱盖。第二天下午把蜂脾靠到一起即可。这种换王方法成功率高,对蜂群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唐纯祖 《中国蜂业》2002,53(3):44-44
由于种种原因 ,我从 1 994年起由饲养单王群改为饲养双王群 ,这期间感到最为棘手的是换王。下面谈谈经过几年摸索出的两种双王群直接换王法 ,供参考。冷冻法 :提前 1 2小时除掉老王。傍晚将要介王蜂群的继箱搬去 ,撤去隔王板 ,把巢箱两侧紧靠外侧的边脾连蜂提出 ,放在有风处让它受冻 ,直到蜜蜂很少爬动时。把要介绍的蜂王放在受冻巢脾上的没有蜂处 ,让蜂王自己爬到有蜂的地方。再把边脾放进巢箱 ,有蜂王的脾面朝外 ,盖上隔王板 ,叠上继箱 ,动作要轻稳。此法成功率高 ,但受气温和蜜源的影响较大。喷水法 :前一天晚上除掉老王 ,同时整理蜂巢。…  相似文献   

8.
中蜂群失王后工蜂容易产卵。蜂群一旦失王,就应针对群势及时合并或诱入蜂王。中蜂嗅觉灵敏,合并或诱王时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围王,特别是失王已久或工蜂已产卵的群更是如此。我一般是这样合并中蜂群或诱王的:1合并蜂群傍晚,将被合并群巢脾移至蜂箱中央,无子脾群调入一两张子脾,使巢脾距箱壁5cm左右距离。天黑后,打开被合并群及合并群的覆布,让蜂群在露天下静置半小时左右(据温度的高低决定静置时间的长短),等到工蜂护脾结团不动后,将被合并群带蜂的巢脾一一提出,依次放在合并群隔板外侧,盖上覆布、大盖,第二天,蜂群秩序井然,开箱调整蜂群。…  相似文献   

9.
1 换王1 1 直接换王在大流蜜期 ,工蜂积极投入采集工作 ,不会有其他外来蜂前来行窃时 ,可在上午 10 :0 0至下午 5 :0 0把要换掉的老劣蜂王拿出 ,随时换入新蜂王。具体做法是 ,把储备群的蜂王连脾带蜂提到要换入的蜂群里 ,如果带 2张脾 ,可把要换入的蜂王夹在两脾之间的蜂路里 ,以防直接接触他群工蜂 ,避免万一受到的围杀。大流蜜期 ,也可以把要换掉的蜂王直接捉出 ,把要换入的蜂王轻轻捏住翅膀 ,再轻慢地放在原王产卵区域内。千万不要使放入蜂王受惊 ,并使之没有觉察到换了环境。因产卵区原王的气味还没有消失 ,工蜂又忙于工作 ,警惕性放…  相似文献   

10.
王殿军 《中国蜂业》2003,54(4):26-26
组织交尾群对老养蜂者已是“老生常谈” ,而对我来说 ,为了学会它 ,却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我学习组织交尾群从形式上可分为 4种方法。一、用急造王台组织交尾群这一方法同自动养王联系着 ,我叫它“清子育王法”。种群确定后 ,在蜂群中央加 1张质优巢脾。蜂王在此脾产一定数量的卵以后 ,就将巢内所有未封盖的卵虫脾带蜂带王提出 ,另组成一群繁殖。原群蜂则在后加的卵脾上造出许多急造王台。十四、五天后注意检查蜂群 ,如发现第一只处女王羽化出台 ,就把她留给原群交尾 ;提出王台脾 ,扫净脾上的蜜蜂 ,加入事先组织好的第 1个交尾群中。第 2…  相似文献   

11.
育王、换王是一项重要而细致的养蜂工作,事关蜂场兴衰。在每年换王、育王时,蜂王的交尾成功率是每个养蜂员最关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影响处女王交尾成功的几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与广大蜂友商榷。1 哺育群首先在育王前就要选择无病、群壮、各项生产性能指标均优良的蜂群。在群势达不到要求时,可以用相邻的两群蜂合并成一群蜂来培育蜂王,合并后的蜂群能达到20框的群势。在头一天傍晚拿走其中较差的那只蜂王,第二天把无王群放在继箱里,然后搬放在有王群的上面,底箱与继箱中间放一块塑料纱网。第三天拿走纱网调脾育王。这样的强群哺育蜂充…  相似文献   

12.
《中国蜂业》2011,62(8)
针对《中国蜂业)2011年第4期《热点讨论》的问题9,10撰文探讨。 一、换王季节的选择 换王是蜂群管理的一种常见手段,是改良品种,预防疾病,保持强群增产、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关于什么季节换王,笔者认为,我国南北方因地理位置不同,气候差异较大,蜜源植物结构不同,所以换王前要首先考虑换王的目的:(1)更换品种;(2)更换老劣残王;  相似文献   

13.
在分蜂季节,可利用刚出房的处女王替换原蜂群的老王,或利用处女王进行分蜂,本人于2018年利用刚出房的处女王换王分蜂获得成功,希望与蜂友分享换王之经验。用王笼将处女王囚禁,推算好蜂王出房的确切时间,提前一天将老王提出组成小群,这样造成原群24小时内无王,而蜂群还没开始造新王台时,把已出房的处女王放入蜂箱的副盖之上,让蜂群饲喂24小时后,将处女王放入原群,这样新王交尾成功后,便成了一个新王群。以当天出房的处女王为好,不要出房数日的处女王,这样的蜂王已经具备蜂王物质,不易被蜂群接受。  相似文献   

14.
中蜂的分群或换王是提高养殖效益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每年蜜粉源充足的季节,中蜂群势扩展迅速,村民常能收捕到自然分群的蜂团。莆田定点养殖的蜂农,多在早春、秋末和冬初,利用气候适宜、蜜粉源充足、中蜂群势扩展迅速、雄蜂多、王台来源容易且质量好的时机,进行分群或换王,以促进蜂群质量的改善,工蜂出勤采集能力的增强,群势和养殖规模的再扩大。现在笔者把应用框式隔王板进行中蜂分群或换王的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了弄清在连续4年的干旱后我地2014年全年蜂王交尾成功率,找出较佳的育王换王时间,更好的指导当地的养蜂生产。通过2014年不同季节组织交尾群进行交尾试验,结果由春季的13群蜂逐步发展到试验结束的40群左右的蜂群。6月14日至6月26日交尾成功率为100%,这段时间之前由于干旱等原因交尾成功率平均为47.5℅,9月20日后由于阴冷天气,早晚温差大,时有阴雨到10月9日交尾成功率为81℅,10月10日至11月1日降到60℅,所以全年育王换王的较佳时间段为6月14日至10月9日,结果为蜂群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换王在日常的蜂群管理中有件非常麻烦的事,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蜂群失王.现在将我利用有王蜂群挂台育王的方法介绍给大家,望广大蜂友试验.  相似文献   

17.
很多养蜂同行发表了各种治疗白垩病的药方 ,也有的同行提出换箱、换脾消毒的方法。笔者在这方面作过很多尝试 ,用过不少厂家生产的治白垩病的药物 ,效果都不是很满意。通过几年的饲养观察 ,我发现白垩病易在老王群内发病 ,而且不易治愈。因担心传染 ,就没有合并蜂群 ,没有实行隔离饲养 ,没有每年对病群提前换王。今春有 2群患白垩病的蜂群 ,病情较严重 ,用过几次药后 ,看不到病情减轻 ,于是就把 2只病群蜂王去掉 ,换上 2只去年秋季的健康新王。开始一段时间 ,巢门口仍有白垩病干蛹尸出现 ,1个月后 ,发现蜂数增多 ,巢门口没有白垩病干蛹尸了…  相似文献   

18.
我养蜂时间不长 ,蜂场也不大 ,但围王的事却经常发生。如 :往蜂群里介绍王时 ,蜂群里刚出的处女王 ,交尾回来返群王 ,产卵不久的王 ,一年内的新王 ,两年以上的老王 ,囚王断子出笼王等等 ,都发生过蜂王被围致残致死的情况。特别是刚培育出的优良品种和不易育王的季节损失一只蜂王 ,对蜂群影响极大。为此 ,对于蜂刊上 ,师傅和蜂友们介绍的方法我都试用过。如 :用原群蜂王磨碎抹新王身上调味法 ;将蜂脾提出箱外 3 0分钟晾脾放王法 ;脾上原位两王对换法 ;用纸卷筒裹王法 ;铁网脾上扣王法 ;提出子脾组群老蜂返巢法等 ,我都试用过 ,除提出子脾组群…  相似文献   

19.
换王,尤其是有的需将在育王场培育的年轻蜂王介绍到千里之外的蜂群中,可以称得上是棘手、复杂和花费昂贵的工作。从抓王起到邮寄,直至放出蜂王为蜂群接受为止,整个工作需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相当的时间和劳动。即使如此还是极易出事故和  相似文献   

20.
去年刺槐前育王后,新王出台前1天,用自制铁纱王笼将王台扣在需换王和不换王的继箱蜜粉脾上,到新王应出台的第2天检查时,将个大体壮、行动活泼、足翅齐全的让其交尾,立即给该箱做好记号,不合格的应开笼废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