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麦免耕播种中,通过设置留15~20cm根茬、50%秸秆粉碎还田、全部秸秆粉碎还田3种秸秆处理方式,并与传统的翻耕进行对比,研究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播种质量、群体动态、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免耕小麦的播种质量、越冬能力、群体动态、产量均受到一定影响;免耕播种能提高前期土壤水分,但前期土壤温度偏低;留根茬的免耕处理产量较翻耕略有降低,而50%秸秆覆盖、100%秸秆覆盖的处理较翻耕减产达10.6%、14.1%,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2.
秸秆覆盖还田能养地增产、保墒、调地温,是增加农业生产后劲的一种新举措。介绍了小麦秸秆覆盖还田的主要作用和覆盖还田技术,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小麦秸秆的覆盖量(无秸秆覆盖为对照,覆盖量为250,500,750kg/667m2为3个处理)对不同植烟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烟覆盖量为750,500kg/667m2的处理在各个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分别显著高于对照20.97%,36.63%,11.25%,18.07%及4.35%,9.15%,4.56%,15.46%(P<0.05),田烟仅在覆盖量为750kg/667m2时在各个生育期分别显著高于对照4.88%,16.60%,9.01%,11.48%(P<0.05)。采收后,覆盖量为750kg/667m2时,地烟的土壤容重显著低于对照5.72%(P<0.05);田烟的土壤pH值显著低于对照11.39%(P<0.05)。采收后秸秆覆盖处理的地烟土壤pH分别显著低于对照3.08%,5.64%,7.86%(P<0.05);田烟的土壤容重分别显著低于对照2.84%,4.43%,6.19%(P<0.05)。覆盖量为750kg/667m2时,地烟的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田烟的速效钾含量在多数生育期显著高于对照(P<0.05);覆盖量为500/667m2时,地烟的速效磷,田烟的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在在多数生育期显著高于对照(P<0.05)。总体来看,不同小麦秸秆覆盖量对地烟和田烟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均存在相同点和差异,覆盖量为500kg/667m2的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协调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5.
为配合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保护生态环境,2014年小麦收获期间蒙城县普遍开展了小麦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工作,焚烧小麦秸秆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该文主要分析了小麦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对土壤养分、节肥效果及农民增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我市水稻机械化收割面积不断扩大,秸秆还田面积相应增加。为了解不同稻草还田量对小麦出苗、成穗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进一步完善机械化还田技术,我们特进行了机械化秸秆覆盖还田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7.
毕节地区小麦秸秆覆盖还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1999-2001连续3年的定点研究表明:小麦秸秆覆盖还土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有效养分,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且有保墒、保温、疏松土壤等特点。小麦秸秆还土比对照未覆盖的玉米增产,尤以覆盖小麦秸秆+酵素菌催腐后增产效果最优,比对照增产11.7%,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基于旱地小麦绿色覆盖与节本增效生产需求,从选地整地、合理施肥、选用良种、覆膜覆土、休闲期秸秆覆盖、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系统总结提出了旱地小麦全生物降解地膜与秸秆周年覆盖免耕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秸秆覆盖对麦田土壤含水量及小麦生长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秸秆覆盖技术,可使麦田浇水次数减少1次,平均土壤含水量却比对照地块高一个百分点,产量提高2.0%。实践证明,秸秆覆盖是一套简便易行、具有较大经济效益的干旱防御技术。  相似文献   

10.
旱地小麦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总结多年来在旱地小麦秸秆全程覆盖的研究成果与示范推广经验,阐述了从增产、保水、生态、社会效益等方面的作用,在北方旱区推广应用该技术的前景,指出了该技术在少耕覆盖、品种配套、机具选择、病虫草害有效防治及施肥播种等重要环节的具体要求,分析了目前在推广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旱地玉米免耕秸秆覆盖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年多点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旱地玉米免耕秸秆覆盖适宜的覆盖量为500~800kg/亩;在亩产300~500kg的地块,其秸秆量就是适宜的覆盖量。  相似文献   

12.
13.
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能提高土壤温度和湿度,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抑制杂草生长,从而促进油菜生长发育,增加每株结角烽和每角粒数,明显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15.
为探索旱地有效的蓄水保墒途经,在陕西省宝鸡市农科所试验农场进行秸秆覆盖免耕播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在夏闲期和生长期进行留茬覆盖,能显著增加土壤贮水量,尤其可使土壤上层长期保持湿润状态,同时留茬覆盖还能提高土壤肥力。休闲期蓄水量由391.9 mm提高到468.7 mm;土壤表层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1.3%、104.5%、13.0%;免耕播种产量7 351.5 kg/hm2,传统耕作产量6 739.5 kg/hm2,增产9.1%。该技术能有效保蓄农田土壤水分,增产较明显,可在关中西部及同类地区使用。  相似文献   

16.
秸秆覆盖还田的综合效应与系列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7.
小麦秸秆高茬覆盖还田旋耕机覆盖播种采用多用途旋耕施肥播种机1次完成覆盖、播种、施肥、镇压。通过镇压,秸秆与土壤及地表结合更紧密,能减少蒸发量,保证出  相似文献   

18.
对小麦秸秆覆盖的技术措施、投资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小麦生产中运用这一技术,可增加产量,具有省工、省时、省投资、保水、保土、保肥等优点,是农民乐于接受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9.
在庄浪县研究了冬小麦不同覆盖方式对产量以及土壤的影响.结果 表明:以黑膜微垄产量最高,秸秆覆土覆盖模式较好,可以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土壤有机质,为绿色覆盖模式.  相似文献   

20.
结合田间试验与文献资料,分析了旱地秸秆覆盖条件下小麦收获指数降低的原因。结果表明,虽然大多数资料显示秸秆覆盖能够增加小麦产量,但是覆盖较常规耕作小麦收获指数下降最高达20%,这个现象不容忽视。其原因可能是:(1)小麦生育前期旺长消耗大量土壤水分,造成小麦后期严重的水分胁迫,影响籽粒灌浆。(2)小麦后期水分 胁迫可能引起冠层温度升高,导致热胁迫对籽粒灌浆不利;(3)旱地小麦氮肥播前一次施用方式有可能引起小麦后期氮营养不足,加速叶片衰老,影响花后光合产物形成,也不利于籽粒灌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