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两系亚种间与品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两系杂交水稻的20个亲本材料、21个品种间杂种材料和53个亚种间杂种材料籽粒充实度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类材料的籽粒充实度间的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谷粒充实率的变异系数为:两系亚间间杂种F1最大,亲本材料次之,两系品种间杂种F1最小;亲本材料的平均谷粒充实率显著小于亚种间杂种F1和品种间杂种F1的平均谷粒充实率,亚种间杂种F1的平均谷粒充实率与品种间杂种F1的平均谷粒充实率的差异不显著,并对解决两系灿粳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亚种间杂交稻谷粒灌浆特性籽粒充实度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小稻亚种间杂种亚优2号的谷粒灌浆特性和籽粒充实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种间杂种粒充实度差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改善籽粒充实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两系杂交稻籽粒充实度亲子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8个籼型光温敏不育系作母本,10个粳型广亲和品种和6个灿稻材料作父本,共配制灿粳亚种间杂交组合40个,品种间杂交组合19个,对杂种F1与双亲的籽粒充实度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系亚种间杂种F1籽粒充实度与其父本、母本籽粒充实度及双亲平均籽粒充实度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要提高两系杂交稻籽粒充实度,选用充度好的亲本配组很重要,对解决两系灿粳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的途径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两系杂交稻发展的制约因素是籽粒充实度差,籽粒充实度是由源的供应能力、流的运送能力、库的接受能力和亲和性及温度决定的。并指出研究亚种间杂种间优势利用,选育广亲和、高充实度的亲本配组及配套完善的栽培管理措施是实现水稻产量第三次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两系杂交稻发展的制约因素是籽粒充实度差,籽粒充实度是由源的供应能力、流的运送能力、库的接受能力和亲和性及温度决定的。并指出研究亚种间杂种间优势利用,选育广亲和、高充实度的亲本配组及配套完善的栽培管理措施是实现水稻产量第三次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两系法品种间和亚种间杂种优势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时24个两系法籼粳亚种间组合、10个品种间组合杂种一代优势的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亚种间杂种一代单株粒重优势明显大于品种间杂种一代;(2)品种间杂种一代主要靠穗数和粒数增加而增产,亚种间杂种一代主要靠粒数和千粒重增加而增产;(3)亚种间杂种一代株高优势明显大于品种间杂种一代,但株高在一定范围内(104.3±9.18)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4)亚种间杂种一代抽穗日数优势指数与品种间杂种一代没有显著差异,说明选择合适父母本,可配组出生育期适宜的亚种间组合;(5)亚种间杂种一代结实率和充实系数的平均数、优势指数均与品种间杂种一代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在广亲和基因参与下,父本充实系数正常时,亚种间杂种一代的结实率和充实度完全可达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7.
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籽粒充实指标,遗传,生态,生理生化,形态解剖和源库特征等方面总结了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研究进展,对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的原因和提高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选育途径进行了探讨。“流”不畅是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以饱攻饱”与选用一般配合力好的广亲和恢复系和光温敏核不育系配组是解决两系亚种间籼粳杂种一代籽粒充实不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水稻育种新法—双列轮回选择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继银 《作物研究》1992,6(2):37-38
籼粳亚种间杂种存在结实率低,植株偏高、生育期偏迟和籽粒充实不好的弊病。这些弊端的解决涉及到多基因,常规育种方法难以达到目标,而利用双列轮回选择育种则比较容易解决。 作者在相互全姊妹轮回选择(Reciprocai Full-Sib Selection,Hallauer,1967)的基础上,提出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应用双列轮回选择育种新方法。该育种方法熔广亲和基因与光敏核不育基因于一  相似文献   

9.
水稻两系亚种间杂种优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朱运昌  廖伏明 《杂交水稻》1990,(3):32-34,28
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主要表现比品种间杂种更为穗大粒多,在44个参试组合中,约有75%的组合平均每穗180粒以上,每穗200—250粒的组合占40.91%,通过导入广亲和基因,结实率已提高到70%,单株干谷增重十分显著,表现出巨大的增产潜力。但每穗200粒以上的组合,结实率及籽粒充实度偏低。在近期内,选用平均每穗180—200粒左右的组合较为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
水稻不同遗传分化品系(种)杂种籽粒充实度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个不同遗传分化程度的水稻品系(种)与釉稻品种杂交所得杂种的籽粒充实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遗传分化程度的品系(种)杂种间的平均籽粒充实度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中以偏粳型品系G3005-4-1的杂种平均籽粒充实度表现最好,达正常水平;两个偏籼型品系G2417-1及G2123的杂种平均籽粒充实度表现次之,低于中亲值及对照的籽粒充实度,但无显著差异;粳型品系G2615及粳型广亲和品种02428的杂种平均籽粒充实度表现较差,但部分组合的籽粒充实度表现正常。杂种籽粒充实度主要与每穗实粒数、结实串、单株粒重和千粒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提高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适当降低千粒重有助于改善杂种的籽粒充实度。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十五”期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加入WTO的挑战,结合大石桥市农业具体情况,阐述了大石桥市农业发展的三点措施。指出,发展六项优势产业,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切入点,加强农业质量标准体系,抓好农业人才素质、技能培训,激励技术创新,是解决大石桥市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2.
名茶艺术美的鉴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龚永新 《茶叶》2007,33(4):243-245
艺术美是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统一。名茶不仅是将形式美与内容美统一其中的物品,而且就它的利用过程来说,都无不体现出艺术美的内涵及特征。因此,对名茶艺术美的鉴赏包括作为具有艺术性质产品的名茶、名茶的沏泡艺术以及名茶的品饮艺术。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中期不同氮肥追施比例对水稻产量及米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穗肥施用量有利于提高米质,而不利于提高产量。并提出,在北方粳稻栽培区,每公顷氮肥施用量在120kg纯氮的条件下,补肥和穗肥的施用量应各为总氮量的30%为宜。  相似文献   

14.
基于浙江、江西、安徽、湖南四省342户农户水稻种植的微观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影响长江中下游稻区农户用种行为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农户用种行为受水稻种植规模、农户年龄、从事水稻种植年份、信息获取难易程度和是否拥有农业保险等因素影响。提出相应对策建议:通过育种政策引导培育广适性品种,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的深度和广度,通过补贴政策引导鼓励农户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农业保险以提升稻农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到技术合作阶段再到可持续发展阶段,中国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工作内容差别很大。作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负责人,示范中心项目专家组组长必须在不同阶段适应自己的岗位职责,才能使示范中心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麦品种演替过程中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黄土高原沟壑区小麦品种演替过程中的籽粒灌浆特性,以此地区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主栽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小麦品种演替过程中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及灌浆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沟壑区小麦演替过程中,小麦籽粒千粒重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平均灌浆速率逐渐增加,小麦籽粒的干物质积累随之增加,长旱58的W0最大,达50.53 g。灌浆三阶段中,各阶段的灌浆速率表现为,V2>V1>V3。从灌浆持续时间看,T1和T2持续的时间较长且变异系数较大,而T3和T相对稳定。从灌浆速率来看,V1、V2、V3、Vm、Va变异系数较大,灌浆速率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而波动。  相似文献   

17.
杂草稻已在很多国家被发现,在国内也在很多地方出现,这给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关于它的起源之谜,国内外众说纷纭。本文作者指出,杂草稻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在很多方面与“西北粳”相似,例如落粒性强,米红色、具有较强的耐低温发芽特性、幼苗生长旺盛等等,但也有不同之处,即杂草稻颖壳深棕色,千粒重较低,耐肥性和抗病性较强。因此作者提出杂草稻很可能是由“西北粳”和现代改良粳稻品种杂交,其后代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成。文章介绍了“西北粳”的特征和特性,并指出它是一种优良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18.
2002~2003年开展插秧株数对北方粳稻产量及米质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30 cm×20 cm密度条件下,1穴内每增加1株苗,株高降低1.5 cm;叶片减少0.3个;有效分蘖略有增加.每穴插2~3株苗时产量最高,1、4株次之,5株最低.穴插3株苗左右时加工品质最好,外观品质是随插秧株数的增加而变劣.除插1株时稻米中蛋白质含量有所增加外,其他处理的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没有多大区别.  相似文献   

19.
普洱茶茶色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较全面综述国内外普洱茶茶色素的最新进展,包括茶色素的组成结构、变化特点、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针对辽粳系列品系农艺性状,应用灰色理论进行相关的产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株高限定范围内来提高水稻产量,应该重点加强对结实率、着粒密度、分蘖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