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上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成为危害国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安化黑茶因其独特的加工原料与工艺,赋予其独特的风味品质和显著的降血糖等健康属性。文章重点介绍了糖尿病发生原因及危害、安化黑茶降血糖的主要活性成分、安化黑茶降血糖功效及其机理,以期为安化黑茶的健康品饮以及黑茶资源的高值化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花青素优质黑茶开发前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花青素结构描述,阐述其主要生理功能,结合黑茶的主要功效,探讨用富含花青素的红紫色茶叶来制作优质黑茶。同时从品质、功效和产品结合来展望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3.
六堡茶是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类特色黑茶产品,产销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风味品质特征和保健功效,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主要综述了近20年以来六堡茶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初步探讨分析了六堡茶未来可能的主要研究方向等。  相似文献   

4.
渥堆是形成黑茶特有品质的关键工序。本文分别从黑茶的渥堆与微生物的关系、渥堆与黑茶品质的关系、渥堆与黑茶成分变化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总结,并探讨了黑茶渥堆作用中存在问题和对策,展望了黑茶渥堆在茶叶加工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渥堆是黑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本文主要从康砖茶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酶对砖茶品质形成的作用及砖茶加工过程中品质成分变化等方面阐述了黑茶的品质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6.
黑茶作为一种经微生物、酶和湿热条件共同作用的后发酵茶,有诸多药理作用,包括促胃肠道功能、降血糖、增敏胰岛素、保肝护肝、抗动脉粥样硬化、减肥降脂和抗炎等,值得进一步发掘与研究.本文对黑茶相关的药理功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黑茶香气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黑茶是我国独有的茶类,独特的渥堆工艺形成了其陈纯的香气特征。本文详尽综述了近年来黑茶香气化学研究的进展,从黑茶香气成分的化学特性方面归纳出甲氧基苯类和烯醛类化合物是黑茶独特香型的特征成分,分析了渥堆、干燥、贮藏等主要加工工艺对黑茶香气品质的影响,讨论了微生物对黑茶香气形成的影响,并指出了原料、香气提取方式等对黑茶香气分析的影响;最终提出黑茶特征性香气成分的鉴定与表征,香气骨架分子官能团的转化机理,以及微生物对香气形成的参与机制应是今后黑茶香气研究的难点。  相似文献   

8.
黑茶是我国传统茶中近几年迅速崛起的一个品类,经历了从边疆走入内地的发展历程,因其出色的品质及健康功效,开始受到不少消费者的喜爱。本文结合案头研究与消费者研究数据对黑茶发展概况、品牌现状、及消费人群行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黑茶产饮历史、品种花色、营养保健价值及其功效等论述,提出了黑茶市场前景广阔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选择不同等级湖南代表性黑茶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冲泡时间的一次冲泡法对黑茶冲泡的动态变化,对水浸出物和品质成分进行测定与分析,并与现行国家标准的二次冲泡法所获得的香气、汤色、滋味、叶底进行感官品质进行了比较;探讨了不同方法制备的湖南黑茶感官审评用茶汤内质表现及主要品质成分浸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紧压型湖南黑茶,一次冲泡法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生物碱等主要品质成分及总的水浸出物都比国家标准的二次冲泡法浸出更为充分。感官审评结果发现,采用100℃沸水,1∶50茶水比,一次性冲泡8min能制备浓度适中,适合内质评价的湖南黑茶茶汤。此方法操作便利,能够为不同等级、不同压制程度的湖南黑茶提供较客观的内质评价。  相似文献   

11.
吴文亮  童彤  胡瑶  周浩  银霞  张曙光 《茶叶科学》2021,41(5):593-607
可可茶为我国特异的茶树资源,可可茶及其优势化学成分可可碱(TB)与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具有多种健康功效。综述了可可茶、TB和GCG对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症、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牙科疾病、呼吸疾病和肾病等的干预作用,并简要分析了其作用机制,旨在为可可茶相关功能产品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免疫力是人体抵抗致病微生物,清除自身病变细胞、衰老细胞和损伤细胞等能力。免疫功能是否正常,是人们能否抵抗疾病和保持健康状态的重要基石。免疫学研究证明,人类90%以上的疾病都与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有关。随着人们食物结构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工作与生活压力的增大、环境污染的加重,以及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导致免疫力变差,使免疫相关的疾病增加。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茶叶及其功能成分(茶多酚/儿茶素、茶氨酸、茶多糖、茶色素等)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茶叶可以通过调节炎症性免疫、代谢性免疫、肠道免疫、癌症免疫以及抑制病原微生物感染,减低人体发生免疫介导性疾病的风险。本文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从免疫系统与免疫调节、茶叶的免疫调节机制、茶叶活性成分的免疫调节作用和茶叶调节免疫的临床试验效果4个方面阐述了茶叶的免疫调节作用,旨在为健康饮茶增强人体免疫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茶叶及其主要功能成分茶多酚、茶氨酸和咖啡碱对秀丽线虫、果蝇及老鼠等多种模式生物的抗衰老作用;概述了茶叶预防衰老相关疾病的保健功能;阐述了茶叶通过调节能量感应网络延缓衰老的研究现状;简单讨论了今后茶叶抗衰老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茶是目前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饮料作物之一。然而,由于茶园长期依赖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使得茶叶农药残留问题对消费者的健康安全造成了隐患,同时化学农药的使用还带来了害虫抗药性、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昆虫性信息素作为上世纪60年代化学生态学的重要发现,因其具有高效、环保、专一性强等优点,受到各国科学家的肯定,被认为是"生物合理农药"。在过去的研究中,茶园许多昆虫的性信息素被相继鉴定和应用,如茶小卷叶蛾的性信息素防治已经成为昆虫性信息素应用的典范。本文将从茶树昆虫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鉴定、性信息素微量成分的作用、性信息素手性异构、性信息素多态性、性信息素抗性、性信息素生物合成路径及调控机制,以及性信息素的其他生态学功能等方面综述近年来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近五年来红茶对人类疾病防治功效研究成果,为人们合理健康消费红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白茶功能性成分及保健功效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茶是我国传统六大茶类之一,近年由于其独特的风味品质和良好的保健功能日益受到人们青睐,其产量在六大茶类中的占比逐年增加。文章重点对白茶中主要功能性成分以及白茶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突变、抗癌及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等保健功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合理间套作功能植物是茶园生境管理的主要措施之一,能够遮光保温、保持水土、增肥促长、保持微域环境稳定;还能吸引天敌、驱避害虫,减轻茶园病虫草为害,有助于茶叶提质增效。但不合理的间套作会破坏茶园微域环境和争夺养料,进而影响茶树生长。通过综述近年来在茶园间套作功能植物及其对茶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方面的文献,主要包括茶园常见功能植物的种类、作用方式、功效和常见问题,以及间套作功能植物对茶树生长发育和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对病虫草害的调控作用;以期为应用间套作措施促进茶园病虫草害的综合调控和提升茶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茶多酚保健功能研究进展与保健食品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类出色的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的保健功能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研究在茶多酚对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皮肤疾病等多种疾病的防治功能的最新发现。同时,简单分析了我国利用茶多酚开发保健食品的现状,并从进一步发挥茶多酚保健功能的角度对茶多酚保健食品开发进行了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