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肥减施对‘黔茶1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开展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比较分析不施肥(CK)、基肥(茶树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追肥+撒施(T1)、基肥(茶树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追肥+沟施(T2)(化肥减施量21.8%)、基肥(金正大控释肥+油饼)+追肥+沟施(T3)(化肥减施量43.5%)、基肥(恩泰克复合肥+油饼)+追肥+沟施(T4)(化肥减施量44.8%)对‘黔茶1号’春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K、T1、T2、T3、T4之间产量和品质差异显著,CK的效果最差;T2、T3、T4的产量分别较T1增产6.9%、21.1%、15.1%;T3、T4与T1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酚氨比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一定范围内,化肥减施量与春茶产量、发芽密度、百芽重和咖啡碱含量呈高度负相关,与茶多酚含量中度负相关,与水浸出物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低度正相关,与酚氨比低度负相关。茶园肥料沟施效果好于撒施,新型肥料与有机肥搭配施用,减施增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类基肥连续施用对茶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海涛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4):248-252
为了揭示茶园中长期施用单一种类基肥的弊端,指导合理选择和施用茶园基肥。选用氨基酸有机肥、复合肥和菜饼三种不同种类基肥开展茶园土壤理化性质比较试验,研究其连续施用3年对茶园土壤pH值、营养元素和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连续施用3年后均较不施肥对照降低了茶园土壤pH值,有加速土壤酸化效应,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和镁等营养元素含量,降低了容重,改良了土壤结构,并提升了茶叶品质,但三种基肥均不能促进镁元素含量积累达到优质茶园土壤指标。综合比较,菜饼作基肥连续施用对茶园土壤pH值的影响最小,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效果更显著,且对茶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具有最显著的提升作用,是较理想的可以连续施用的茶园基肥,同时,建议茶园基肥混合适量含镁肥料施用,以弥补土壤镁含量不足,并调节pH值至合理范围。  相似文献   

3.
茶树施肥工作是茶园管理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但是,施肥之后对于茶园产量与茶叶质量的影响究竟如何,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从1955、1956、1957三年中所进行之肥料试验,现把结果整理出来,以供各地参考。一、试验方法:1.试验设计:本试验处理共分甲、乙、丙、丁,四组。甲组:单施基肥,不施追肥,每年11月中旬施肥;乙组:基肥与追肥配合使用,基肥施用时间同甲组、追肥时间是在5月中旬,丙组系单施追肥不施基肥;丁组系对照组(本试验以无肥区为对照)。其详  相似文献   

4.
四川干旱情况下灌水对土壤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减少粮食损失,探讨四川在干旱气候条件小麦有效节水栽培,通过在四川绵阳丘陵区设置田间试验,大田生产条件下,分析比较了完全依靠自然降水和人工浇灌以及进行1 次渗灌、2 次渗灌,小麦生长重要时期土壤物理特性的变化及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状况。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处理在小麦各生长阶段对土壤物理特性和小麦农艺性状影响不同。苗期和拔节期,不同处理间土壤紧实度、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差异较小。开花期和成熟期,不同灌溉处理对土壤紧实度、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以及小麦性状影响较大。在四川丘陵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对冬小麦在拔节期进行渗灌1 次为宜,此次灌溉比完全依靠自然降水每公顷增加小麦产量2113.46 kg,增产极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减施化肥配施生物菌肥和黄腐酸对番茄生长发育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在设施栽培条件下,以番茄‘园艺504’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CK处理为常规施肥、基肥减40%处理为基肥施用化肥减40%、追肥减20%处理为追施水溶肥减20%、追肥减40%处理为追施水溶肥减40%,空白处理为不施用任何肥料5个处理。结果表明:番茄株高随着施肥量的减少而减低,CK、基肥减40%和追肥减20%处理间不显著。基肥减施40%处理对番茄茎粗影响不大。叶节数和果穗数CK、基肥减40%和追肥减20%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化肥减施提高了番茄肥料利用率,肥料农学利用率以基肥减40%最高,与追肥减20%差异不显著。肥料偏生产力以基肥减40%最高分别比CK、追肥减20%、追肥减40%高17.1%、9.4%和16.4%。产量以CK处理较高,但与基肥减40%和追肥减20%处理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在适当增施生物菌肥和黄腐酸的条件下,减少基施化肥40%或者减少追肥20%对设施番茄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基肥+追肥的施肥方法,研究沼肥的不同施用方法对糯玉米根际土壤肥力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方法】每小区五行,三次重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施肥方法分为基肥+追肥两阶段,两阶段施的量是一样的;【结果】单施沼肥和沼肥+菌肥玉米根际土壤N、P、K含量提高很明显,沼肥+菌肥、沼肥+化肥+菌肥、单施沼肥能明显降低土壤容重;施用沼肥使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数量都有所增加;【结论】沼肥+菌肥、沼肥+化肥+菌肥、单施沼肥能明显降低土壤容重,很好改善土壤的结构,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数量都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地采用马铃薯连作模式,设置3个施肥处理,即:单施化肥(T)、有机肥配施化肥(YTF 1/2)、全量有机肥(YTF)。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处理下马铃薯农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马铃薯产量发生了变化,其中变化最为明显的土壤指标有土壤容重、孔隙度、饱和导水率、有效磷。YTF处理较T处理可分别显著(P<0.05)降低土壤容重16.8%,增加土壤孔隙度12.7%,提升饱和导水率25.3%。YTF处理可显著提升土壤有效磷含量43.0%,但各处理间土壤pH、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钾之间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同时,较之T处理,YTF处理亦可显著提升土壤团聚体含量。YTF和YTF 1/2处理可分别较T处理提升马铃薯产量24.6%和12.8%。因此,施用有机肥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改良土壤物理性状,亦能促产增收。  相似文献   

8.
明确不同间作模式下碧螺春茶园高产优质协同的肥料运筹方式,为苏州洞庭碧螺春茶园"精准施肥"和"配方施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以30年茶树龄的纯茶园和茶-枇杷间作茶园的碧螺春茶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以及无机有机肥配施对碧螺春茶百芽重及主要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纯茶园和茶果间作茶园的茶叶百芽重均在施氮量为450 kg/hm2时最重,继续增加施氮量,百芽重不再增加,在纯茶园中反而下降,且茶-枇杷间作茶园的茶叶百芽重在有机肥与无机肥比例为6:4时达到最高。(2)在相同施氮水平下,茶-枇杷间作茶园的茶叶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均大于纯茶园;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施氮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显著提高茶叶的游离氨基酸及咖啡碱含量,降低酚氨比,其中游离氨基酸在茶-枇杷间作茶园的作用效果大于纯茶园,咖啡碱的含量在纯茶园和茶-枇杷间作茶园中均在纯菜籽饼肥处理时达到最大值,与相同施氮量的无机肥处理相比较分别提高了41.9%和51.7%。茶-枇杷间作和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改善碧螺春茶叶的品质,30年树龄茶园适宜的施氮量为450 kg/hm2,根据茶园不同种植模式构建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可实现茶叶高产优质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效益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豫北地区高肥力地块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经济效益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在安阳市北关区壤质潮土上开展了冬小麦不同施氮量试验,设常规施磷钾肥(W1,CK)、常规施肥减施氮肥30%(W2)、常规施肥减施氮肥15%(W3)、常规施肥减施氮肥5%(W4)、常规施肥(W5)和常规施肥增施氮肥5%(W6)6个处理。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减少冬小麦主茎叶龄、次生根数、茎蘖数、株高及穗长等农艺性状呈下降趋势,以W6处理最佳。冬小麦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W4、W5、W6处理与W1处理相比增幅分别达48.7%、48.9%、49.1%,W4、W5、W6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与W2、W3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施氮量处理经济效益较W1处理均有不同程度增加,W4较W1处理净增效益5 869.80元/hm 2,较W5处理净增效益24.45元/hm 2。不同施氮量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和土壤容重有显著影响,但对pH影响不显著。土壤全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W4处理土壤容重最低。综合分析,以常规施肥减施氮肥5%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施肥方式和施氮量对川西平原机插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的影响,本研究以‘天优华占’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因素为2种施肥方式(人工撒施和机械侧深施);副区因素为2种施氮量(180 kg/hm2和144 kg/hm2,分别记为N180和N144)。分析各处理水稻齐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机械侧深施肥能够显著提高川西平原单季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与人工撒施处理相比,机械侧深施处理有效穗、每穗粒数、产量、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增加0.39%、6.60%、4.97%、4.79%和18.54%。侧深施肥条件下,N180处理干物质积累量、有效穗数和籽粒产量显著高于N144处理。180 kg/hm2氮肥撒施处理的产量比144 kg/hm2氮肥机械侧深施处理增加2.87%。可见,机械侧深施技术既能降低施肥成本,又能稳产,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区域茶园科学合理施肥,以当地茶园推荐的化肥施用量为对照(CK),设置了6个梯度有机肥施用量作为处理,即:3 000(FQ1),4 500(FQ2),6 000(FQ3),7 500(FQ4),9 000(FQ5),12 000 kg/hm~2(FQ6),分析了有机肥施用量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土壤养分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茶叶产量及产量性状存在极显著影响(P0.01);与CK相比,养分投入量相当(或更少)条件下施用有机肥造成了茶园产量及产量性状不同程度地下降(降幅为4.32%~32.28%),进一步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才可获得较好的产量及产量性状。与CK相比,有机肥施用量≥4 500 kg/hm~2时提高了茶叶水浸出物含量,其中FQ6处理茶叶水浸出物含量得到显著提高(P0.05);施用有机肥对茶叶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仅2019年FQ5和FQ6处理显著提高了茶叶氨基酸含量及2020年FQ1处理显著降低了茶叶茶多酚含量(P0.05);有机肥施用量对茶叶咖啡碱及酚氨比不存在显著影响(P0.05),但一定程度提高了茶叶咖啡碱含量并降低了茶叶的酚氨比。与CK相比,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均可缓解茶园土壤酸化状况并显著提高茶园土壤碱解氮含量(P0.05);除FQ1处理,施用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了茶园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P0.05);FQ1显著降低了茶园土壤有效磷含量(P0.05),而FQ5(2019年)和FQ6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P0.05)。氮素盈余量和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分别表现出极显著增加和下降趋势(P0.01),其中:CK与养分投入量相当条件下施用有机肥(FQ3处理)的氮素盈余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差异不显著(P0.05);氮素盈余量、氮肥偏生产力与氮肥施用量的关系分别呈线性(y=0.786x-115.04,P0.01)和幂函数关系(y=635.28x~(-0.605),P0.01),即随着肥料氮投入的增加,氮素盈余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呈增加和下降趋势。基于2019,2020年的茶叶产量反应,应用线性加平台模型拟合每年有机肥最佳施用量为8 739.55~9 169.95 kg/hm~2,但造成氮素盈余量过大和氮肥偏生产力较低,并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综上,茶园施用有机肥虽然降低了产量,但提高了茶叶品质,改善了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同时,从氮素利用角度考虑,茶园施用有机肥时不应过分追求茶叶产量,可适当降低有机肥施用量以控制氮的投入。  相似文献   

12.
微喷灌施用专用水溶肥在幼龄茶树上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田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施用不同配方的茶树专用水溶肥对茶园土壤pH、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以及土壤中脲酶、蔗糖酶活性和茶叶品质指标的影响,并阐明土壤酶指标与茶叶品质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茶叶中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分别与土壤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微喷+专用水溶肥”的模式可以降低茶园土壤pH,增强土壤保肥供肥能力,同时能够提高土壤酶活性,改善茶叶品质,为北方幼龄茶园种植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机采茶园有机替代技术对土壤肥力和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有机替代施肥技术对机采茶园土壤肥力、茶叶产量构成因素及茶叶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包括6个处理:1.不施肥对照(CK);2.常规施肥对照(CF);3.有机肥替代25%氮(T1);4.有机肥替代25%氮+配方肥(T2);5.有机肥替代25%氮+酸化改良剂(T3);6.有机肥替代25%氮+生物质炭(T4),每组处理三次重复,随机排列。[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有机替代施肥技术均能阻控茶园土壤酸化,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其中以有机肥替代25%氮+生物质炭对土壤综合养分提升效果最佳。在机采茶园增产提质方面,不同有机替代技术均显著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以有机肥替代25%氮+生物质炭茶叶产量最高,达746.28 Kg.hm-2。茶叶成分上,水浸出物、茶多酚和氨基酸的含量表现为T4>T3>T2>T1>CF>CK,其中T4处理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比CK处理分别增加27.0%,31.3%。[结论]综合分析得出:有机肥替代25%氮+生物质炭为适用于机采茶园的较好有机替代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有机肥替代氮肥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变化,以黑土为试验对象进行大田试验,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OM)、有机肥+化肥(OM100)、有机肥+氮肥减施30%(OM70)、有机肥+氮肥减施50%(OM50) 6个处理,于2018年取样,应用常规试验方法系统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有机肥替代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显著提高土壤田间持水量,提高土壤毛管孔隙度。单施有机肥和有机肥替代能显著提高气相比例,降低土壤液相;对比单施化肥,短时间施用有机肥替代,土壤有机质提升不明显,外源有机物进入土壤对土壤物理性状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适度有机肥替代,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维持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肥模式对烤烟氮钾肥利用效率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梅州烤烟生产中氮钾肥利用效率低和不合理施肥技术造成的烟叶品质下降问题,在梅州平远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下氮钾在土壤中的变化规律和烤烟中的积累、分配规律,比较了不同施肥模式氮钾肥利用效率以及烤后烟叶产量和品质,以期筛选出适宜梅州烟区的施肥模式。以云烟87为材料,设7个处理:1氮钾肥全部基施(对照,NK1);2氮钾肥用量为NK1的90%,50%基施、50%追施;3氮钾肥用量为NK1的70%,30%基施、70%追施;4基肥不施氮钾肥,追肥应用氮肥实时管理技术(Real-time nitrogen management,RTNM);5氮钾肥基肥用量为NK1的30%,追肥应用RTNM模式;6不施氮钾肥;7氮钾肥用量同NK1,不施有机肥。追肥应用RTNM技术的烟株氮、钾积累量更高。氮素和钾素在烟株的分配比例均为叶大于茎。烤烟移栽后追施氮肥和钾肥可提升其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吸收利用率和收获指数;处理5的氮、钾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比对照高38.71%,37.99%,吸收利用率比对照高34.24%,27.52%。处理5的产量、产值最高,分别比对照高20.66%,28.39%,烤后B2F和C3F化学成分协调性好。氮钾肥为"基肥+RTNM追肥"的施肥模式氮、钾肥利用效率更高,产量和品质更好,适宜在梅州产区烟叶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明确不同间作模式下碧螺春茶园高产优质协同的肥料运筹方式,为苏州洞庭碧螺春茶园“精准施肥”和“配方施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田间试验,以30年茶树龄的纯茶园和茶-枇杷间作茶园碧螺春茶树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水平以及无机、有机肥配施对碧螺春百芽重及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施氮量处理间百芽重比较,2种种植模式茶园茶树均以450 kg/hm2处理时最高,继续增施氮肥百芽重不再增加,纯茶园不升反降;茶-枇杷间作园在有机:无机比例为6:4时产量最高。(2)茶-枇杷间作碧螺春茶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含量比纯茶园含量高;碧螺春茶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施肥量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同施氮量下,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提高碧螺春茶游离氨基酸及咖啡碱含量,降低酚氨比,其中游离氨基酸在茶果间作茶园效应大于纯茶园,咖啡碱的含量在纯茶园和茶-枇杷间作茶园中均以纯菜籽饼肥处理最高,与相同施氮量的无机肥处理比较则分别提高了41.9%和51.7%。茶-枇杷间作和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改善碧螺春茶叶品质;30年树龄茶园适宜的施氮量为450 kg/hm2,因茶园不同种植模式构建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可实现茶叶高产优质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17.
乌江流域茶园土壤理化性状对茶叶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乌江流域主要茶场茶园土壤理化性状、茶叶生化成份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母岩发育的土壤理化性状各不相同,其对应的茶叶品质也不相同。土壤理化性状及茶叶品质优劣依序为硅质黄壤>砂页岩黄壤>第四纪粘质黄壤>小黄泥>黄棕壤  相似文献   

18.
炭基肥对马铃薯田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炭基肥在马铃薯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以克新1号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大田条件下0(CK),300(M1),600(M2),900(M3),1 200(M4)kg/hm2炭基肥及等量N、P、K化肥(H1、H2、H3、H4)对马铃薯田0~40 cm土层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大,土壤孔隙度逐渐降低,养分含量降低;各施肥处理均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和养分含量,与CK相比,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各层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增加。等量氮磷钾条件下,施炭基肥的土壤容重的降低幅度和孔隙度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化肥处理;施炭基肥处理的养分含量随生育期的推进呈低—高—低的变化,而施化肥处理却逐渐降低,苗期施化肥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高于施炭基肥的处理,块茎增长期和成熟收获期则是施炭基肥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均高于施化肥的处理。在该试验条件下,炭基肥施用量为1 200 kg/hm2时马铃薯田土壤理化性质最优,可作为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种植的推荐施肥量。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3  
研究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对该区域生态农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试验于 2006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园艺中心试验地进行,设6 种不同施肥处理方式,种植作物为玉米(承3359)、高丹草、苜蓿(阿尔刚金),观测了全生育期不同作物各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能够改善土壤容重、储水量和紧实度,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玉米区土壤容重下降幅度最大为11.76%,而苜蓿下降幅度最小为6.7%;在施肥处理为牛粪+氮肥+磷肥时,三种作物区在各个时期的储水量都较其他处理高;土壤紧实度随生育期的推进呈下降趋势,收获前后牛粪+氮肥+磷肥配施玉米、高丹草和苜蓿区分别下降32.14%,30.0%,28.8%.牛粪+氮肥+磷肥配施能够增加土壤养分,收获后与对照比较,玉米区土壤有机质提高了19.0%,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分别提高17.8%,6.8%,13.2%,高丹草区和苜蓿区土壤养分也出现同样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有机茶施肥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永盛 《茶业通报》2002,24(4):30-30
有机茶有一套严格的颁证标准,其不仅对终产品进行必要的检测,而且须审查产品在生产、加工、贮运中是否受到各种污染和影响。有机茶园施肥是其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施肥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有机茶的质量和产量。笔者就此谈谈自己一些肤浅认识。1有机茶园施肥出现的新问题传统茶园施肥采用有机肥、无机肥配合施用,基肥与追肥的配合施用。有机肥作基肥,在冬季和初春时节,结合修剪施用;化肥则作追肥,在各茶季开采前催芽时施用,通过根下施、叶面喷的方式,每年追施化肥2~4次,化肥用量占70%以上,而有机茶园绝对禁止施用化肥,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