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成效显著,但在基础研究,实施管理机构、放流规范、放流效果评估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放流工作的实际效果,制约了该项工作的发展。通过对我国目前的增殖放流管理现状和我国增殖放流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今后我国渔业增殖放流管理的完善方向,并初步构建了我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价体系和增殖放流管理框架,以进一步提高增殖放流效益,增强放流管理科学性。研究亮点: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研究,技术层面的较多,管理层面的较少。该文从管理的角度,探讨了增殖放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完善了增殖放流管理的措施和建议,初步构建了增殖放流效果评价体系及增殖放流管理框架,视角比较独特,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我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管理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成效显著,但在基础研究,实施管理机构、放流规范、放流效果评估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放流工作的实际效果,制约了该项工作的发展。通过对我国目前的增殖放流管理现状和我国增殖放流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今后我国渔业增殖放流管理的完善方向,并初步构建了我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价体系和增殖放流管理框架,以进一步提高增殖放流效益,增强放流管理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增殖放流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进行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改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各种水域如何选择和确定放流物种,对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保护起着关键作用,另外,放流种苗的数量、放流时间以及放流后的效果评价也对增殖放流和资源恢复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国内相关方面的基础研究较少,很多增殖放流工作带有盲目性.本研究对增殖放流技术的内容、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增殖放流的现状进行概述,分析了我国渔业增殖放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4.
增殖放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合理规划放流水域和物种是增殖放流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为促进增殖放流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本文就增殖放流物种区域布局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根据我国增殖放流工作的制度规范和相关要求,从放流水域的公益属性、生态环境适宜性、监管保护条件以及相关工作的整合和积累等方面,提出增殖放流区域布局需要注意的相关原则及对策建议,为各地增殖放流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与增殖放流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增殖放流已经成为低碳产业之一。发展增殖放流产业,具有恢复渔业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渔民增收等作用。但目前增殖放流还存在放流规模较小效果差渔民受益低、放流产品的分配差异及增殖放流缺乏有效管理等问题。鉴于此,该文提出了低碳经济下发展增殖放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学地实施增殖放流是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如果对放流鱼类或放流区域环境认识不足,盲目地开展增殖放流,不仅严重影响放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甚至可能对湖泊的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因此,对增殖放流相关技术进行深入研究,规范增殖放流每个环节,对于推动增殖渔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全面加强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检验检疫工作,明确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坚持"先检疫、后放流"的工作原则,未经检验检疫或经检验检疫不合格的水生生物不得用于增殖放流。  相似文献   

8.
《农技服务》2016,(12):128-129
目前对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价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增殖放流规格偏小,对放流后资源增殖作用也缺乏有效的技术评价手段与装备。今后应在人工增殖放流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如采取合适的标志放流技术,持续深入开展放流效果的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9.
根据西双版纳增殖放流资料,回顾总结了8年来增殖放流工作的成效.自2005年,西双版纳澜沧江土著鱼类放流正式启动,大规模的增殖放流活动开始实施.迄今为止,增殖鱼类主要是澜沧江流域土著鱼类叉尾鲇、丝尾鳠、胡子鲶、中国结鱼和云南华鲮等品种,投放量达到530万尾.经过大规模增殖放流,澜沧江·湄公河水系水生生物资源的养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四川省在天然水域增殖放流上开展了许多工作,但目前的放流往往缺乏科学性的规划:放流种类的选择、放流数量以及放流的预期效果缺乏明确的科学依据和相关技术要求;放流后对生态系统有没有影响,目前还缺乏规范的技术评价标准。本文介绍了四川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现状,并提出相关管理意见,以促进四川省天然水域增殖放流工作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增殖放流是重要的海洋渔业资源恢复措施,目前该项技术在世界各国大量开展。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是 放流工作体系的核心环节之一,根据评估结果,可以不断改进放流技术,使放流效果不断改善。从增殖效果、生态效 果、社会效果3 个方面对国内外海洋渔业生物放流效果评估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成果进行论述,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 究趋势进行展望,可以为放流效果评估工作的高效开展、放流技术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增殖放流就是增加渔业资源量和生物种群结构,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渔业生产的良性循环。该文就水库放流中水域环境、鱼种要求、放流工作等方面进行介绍,以为大型水库鲢鳙人工增殖放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选择人工繁育已实现规模化的澜沧江中上游土著鱼光唇裂腹鱼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野化及放流技术研究,探索光唇裂腹鱼人工繁殖鱼苗野化及增殖放流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停食野化组放流前10 d减少喂食且放流前5 d停食效果最佳;流水野化组放流前10 d加大流水野化效果最佳;放流规格组以全长3~8 cm时效果最佳;放流方式组以平衡水温放流方式效果最佳。试验结果可为提高澜沧江野生土著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的鱼苗成活率和增殖放流效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2000年6月21日至2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延明在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威海市、烟台市有关领导陪同下,到文登市小观海洋水产资源增殖站观察对虾增殖放流和地力资源增殖工作。陈延明副省长认真听取了省捕捞站对对虾放流验收及地方品种增殖工作的情况汇报,察看了对虾放流现场,还亲自登船放流中国对虾。 陈延明副省长对山东省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说,近两年,省海洋与渔业厅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把渔业资源增殖作为渔业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5.
渔业增殖放流是指通过人工的方式向自然水域投放各类渔业生物的苗种以恢复或增加渔业资源量的一种方法,是用以恢复衰退渔业资源、补充资源量、优化渔业资源结构、修复水域生态环境的主要方式。但在这些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增殖放流也为其水域及野生种群种下诸多潜在风险,如:遗传多样性降低、种群数量变化、种群结构被破坏、水域生态系统功能及结构发生变化等。为实现增殖放流工作的最大效益,风险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遗传、生态、健康三大角度出发分析了增殖放流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因素,结合层次分析法(AHP),拟建了增殖放流风险评估框架,为增殖放流相关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6.
岩滩水库青鱼增殖放流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岩滩水库渔业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从放流青鱼的生长发育、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评估增殖放流的效果。调查共记录渔民6个月全部渔获物1 409.55 kg、52 365尾,记录分析青鱼生物学数据21组。结果表明,库区放流青鱼的年龄与相应体长生长指标正常,体长及全长生长比例协调,88.89%的放流青鱼超出理论体质量,平均超质量25.15%,库区青鱼难以自然增殖。2013年,库区水域放流青鱼31万尾,可产出青鱼123 t,直接经济价值246万元,间接经济效益384万元,直接效益投入产出比1∶53。放流青鱼可去除库区底栖动物1 230 t,提取库区水体中的氮3 690 kg、磷740 kg。鱼类增殖放流已在岩滩水库显现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但库区鱼类资源枯竭,渔业生态环境隐患依然存在,库区应坚持青鱼增殖放流,并进一步增加增殖放流青鱼数量。  相似文献   

17.
 以蠡湖可持续健康发展为前提,建立了蠡湖增殖放流适宜地评价体系,包括1个总目标,4个分目标和15个具体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因子,结合利用层次分析(AHP)法和鱼骨图法确定权重,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栅格模块和分级模块,完成蠡湖增殖放流适宜地的等级评定。结果表明:蠡湖增殖放流适宜地评价为最高等级的区域面积为0.4005km2,蠡湖增殖放流适宜地评价为较高等级的区域为6.0075km2,蠡湖增殖放流适宜地评价为高等级的区域面积为1.2015km2,蠡湖增殖放流适宜地评价为一般等级的区域面积为0.3204km2和蠡湖增殖放流适宜地评价为低等级的区域面积为0.0801km2。蠡湖增殖放流适宜地评价等级图为蠡湖的科学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2011年2月23日,北京市渔政监督管理站组织有关专家对《公共水域资源增殖和生态修复》项目——"2011年度市渔政站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方案"进行评审。专家在听取了市渔政站的汇报后认为,项目方案合理、放流品种、规格、数量适宜;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能够净化北京市自然水域水质,修复生态环境,发展低碳渔业,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专家建议在今后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中要增加重要土著种的增殖放流及其人工鱼巢设置工作,加强对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的科普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度。  相似文献   

19.
采用黄鳍鲷挂牌标志放流和流刺网探捕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对厦门湾黄鳍鲷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估.于2011年在厦门五缘湾增殖放流97万尾黄鳍鲷苗种,其中放流标志黄鳍鲷苗种15 036尾.结果表明,一年标志鱼回捕率为0.612%;放流标志鱼主要回捕海域为厦门湾大离浦屿—后田—刘五店—欧厝—小嶝岛邻近海域;放流黄鳍鲷在海区的生长情况良好,平均生长速度约0.56 g/d;经1 a时间,放流黄鳍鲷平均尾重约0.27 kg,形成资源量约263 t,形成捕捞产量约1.61 t;从2006到2011年每年进行增殖放流,结果使厦门湾黄鳍鲷种群的相对资源量比例提高了约3.83%.表明,黄鳍鲷增殖放流获得了一定的资源增殖效果.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洞头海域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恢复洞头海域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资源,2014年采取增殖放流的生态修复措施,人工增殖放流三疣梭子蟹苗种1 894×10~4尾,并在放流前后实施渔业资源调查和社会调查;利用调查数据,分析放流前后洞头海域三疣梭子蟹资源密度和空间分布变化,并引入内禀增长率来表征自然群体在放流前后的种群扩繁能力,由此推算放流后放流群体所占比例;同时,根据三疣梭子蟹的体长频率分布情况,采用世代分析法估算当年补充群体所占比例,进而推算回捕率和放流经济效益,定量评估增殖放流效果。结果表明:洞头海域放流前后三疣梭子蟹资源密度分别为163和7 974尾/km~2,放流后呈现向周边海域扩散的趋势;三疣梭子蟹当年补充群体占总渔获的61.3%,放流群体占24.2%,放流回捕率为3.30%,当年可形成捕捞量39.6 t,回捕经济效益达158.4×10~4元。综上所述,增殖放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修复洞头海域三疣梭子蟹资源、促进渔民增产增收的效果。本研究认为,该海域三疣梭子蟹尚有一定的增殖空间,建议可继续开展该品种的增殖放流,以有效利用该海域的基础生产力,提高渔业捕捞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