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北京出现因食用“福寿螺”不当,80多人感染管圆线虫的公共卫生事件。北京的“福寿螺”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的同时,广西等地的福寿螺也正泛滥成灾。在南宁、防城港等市,已有250万亩稻田受灾。  相似文献   

2.
1.福寿螺——一种从"宝贝"变成麻烦的入侵物种 福寿螺又名金苹果螺,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因其具有较高营养价值,且食性杂、个大、繁殖速度快而被人们引为食用或用作养鱼和养鸭的蛋白来源.上世纪60~80年代,日本、美国、韩国等10多个国家相继引入人工养殖,但由于口味不受消费者欢迎,福寿螺迅速丧失商业价值,被大量遗弃,泛滥成灾...  相似文献   

3.
福寿螺又名大瓶螺、苹果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981年作为食用螺引入中国广东,1984年前后被引入到我市养殖食用。但由于本地环境适合其生长,容易养殖,很快供大于求,  相似文献   

4.
笔者近期在成都平原的广汉、新都、新津、蒲江、彭州等地看到,沟渠路边很多的福寿螺卵块,目前正是福寿螺产卵孵化的高峰时期,各地农业植保部门应警惕福寿螺的危害,抓住有利时机,抓好福寿螺防治。笔者特收集有关福寿螺的防治方法供各地参考。一、福寿螺的生物学特性福寿螺,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981年作为食用螺引入中国,其肉质细嫩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餐桌上的佳肴,由于  相似文献   

5.
福寿螺又称苹果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动物,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流域,喜食水生植物,系两栖性大型螺类。据报道。福寿螺还是某些传染病源的中间宿主,如果生吃或食用未煮熟的螺肉,极易引起食源性广州管圆线虫病。感染该病,线虫幼虫会入侵人脑.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曙红细胞脑膜脑炎病。  相似文献   

6.
<正> 福寿螺(Ampullaria gigas Spix)属瓶螺科,软体动物,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是一种大型的淡水食用螺,还可用作动物蛋白饲料。福寿螺具有生长力强,繁殖快的特点,养殖价值较高,我们于1988年引进并进行了试养。福寿螺原产于热带,生长期间要求较高的温度,而天津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两季气温较低,在自然条件下福寿螺不能存活。为使福寿螺能在天津不  相似文献   

7.
有害生物福寿螺,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瓶螺科,是一种大型食用螺类。螺壳外观与本地田螺相似,卵生,卵块初产鲜红色,渐变为粉红色。卵粒排列重叠成块状,外形似草莓状。福寿螺雌雄异体,1只雌螺可连续产卵2年,1年可产2400~8700个卵,繁殖力极强,其繁殖速度比亚洲稻  相似文献   

8.
正福寿螺,学名为大瓶螺,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具有适应性强、繁殖量高、危害性大等特点。上纪世八十年代初期,广东省有很多地区争先引入福寿螺加以养殖,供人们食用。然而,因为养殖户不了解福寿螺的生物学特性和危害性,对其营养价值以及市场前景也没有正确预估,加之管理不科学,导致福寿螺迅速蔓延到广西、贵州等地。上世纪90年代初,我县从广西调进鱼苗时"福寿螺"随之传入,后又随鱼苗销售扩散到稻田、沟渠、水库、河流等地,危害水稻等水  相似文献   

9.
稻田福寿螺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福寿螺,学名大瓶螺(Ampullaria gigas Spix),又名苹果螺,是大型水生螺类,原产于南美州亚马逊河流域,20世代80年代后期我县从广东省引进饲养,当时是以其蛋白质丰富,营养成分高供人们食用。但由于人们对福寿螺危害性缺乏认识,加上管理不严,盲目扩散饲养,而且福寿螺的味道不佳,销路不畅,失去市场经济价值,造成生产过剩,弃置野外,致使福寿螺成、幼螺体流散进  相似文献   

10.
中华鳖与福寿螺的种间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中华鳖营养价值高,被人们视为滋补佳品。野生中华鳖更是上品。福寿螺,一种外来入侵有害生物,需要控制和消灭。由于中华鳖与福寿螺之间特殊的种间关系,从而达到鳖肥螺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福寿螺学名为亚马逊萍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980年由一位阿根廷华侨带进台湾一养殖场养殖,拟发展食用螺,一段时间曾是餐桌上一道美味佳肴。1981年由台湾引入广东、福建等地,经过长期的人工养殖,发现其肉质发生变异,因食味欠佳,失去市场经济价值,并被抛弃野外,繁殖于河、沟、渠系杂草丛间,任其衍生,随着水流到处蔓延扩散,由于繁殖快,逐渐泛滥成灾。经调查观察,福寿螺不但危害水稻、莲藕、茭白,而且能  相似文献   

12.
13.
福寿螺对作物的危害情况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寿螺(Ampullaria gigas Spix)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瓶螺科,原产于阿根廷等南美国家。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广东、福建、广西、四川等地纷纷引进养殖,并当作美食。但由于福寿螺肉质太松.很快就失去市场,出现滞销局面。因此,大大小小的福寿螺便被抛进水沟、池塘、小溪,不到几年,便酿成螺灾。近几年,全国各地均有饱受其灾的相关报道,尤以水稻种植区受其害最大。从2002年开始。在参考前人研究  相似文献   

14.
5种养殖项目不宜继续发展1.地鳖虫:前些年发展太快,药材部门库存量大,销路不畅。2.蜗牛:虽系高蛋白食品,但价格较高,国内大部分地区无食用习惯,主要用于出口。凡与外贸部门挂钩的单位可以销定产,没有落实好销路的,切忌盲目养殖。3.福寿螺:国内市场销售极...  相似文献   

15.
广东福寿螺暴发危害状况调查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广东部分地区福寿螺的暴发危害状况,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东省19个地级市福寿螺暴发危害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约有50%的受访农民认为,每年大约有1/2的稻田遭受到福寿螺危害,若不采取控制措施,38%的受访农民认为减产将超过50%;杀螺剂和人工拾取是农民防治福寿螺的主要方式;福寿螺通常会被作为动物饲料加以利用;广东地区双季稻的种植模式受福寿螺侵害的风险较高。针对存在问题及危害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针对已有福寿螺防治手段存在的问题,广西桂林地区进行了福寿螺资源化利用的探索。在福寿螺防治过程中,不仅仅是将其灭除,而是结合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方法,对福寿螺进行加工利用,形成了福寿螺产业链。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又名大瓶螺、苹果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因其蛋白质含量丰富、营养成分高,20世纪80年代被作为一种水生经济动物引入我国南方。后因过度盲目引种养殖、腥味太浓、口味欠佳、市场销售状况差等原因而遭到  相似文献   

17.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 Spix)属中腹足目瓶螺科,是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一种大型淡水螺类。该螺抗逆性强、食性杂、繁殖力极快。20世纪80年代福寿螺被引进福建永安市饲养。其后由于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福寿螺在福建永安市迅速扩散蔓延至各乡镇,形成了极难控制的优势种群。近年来福寿螺对该市水稻的  相似文献   

18.
福寿螺学名为亚马逊萍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980年由阿根廷华侨带进台湾养殖。1981年由台湾引入广东、福建等地,拟发展为食用螺,养殖初期是餐桌上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甲氨基阿维菌素对福寿螺肝脏的损伤机制,测定了不同浓度甲氨基阿维菌素对福寿螺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比较了正常福寿螺和用药福寿螺肝脏的组织结构。甲氨基阿维菌素胁迫下,福寿螺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酚氧化酶(PO)、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出现了波动,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暴露48 h时,除低浓度组福寿螺肝脏SOD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各浓度组福寿螺肝脏SOD、CAT、PO酶活性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说明短时间甲氨基阿维菌素胁迫作用下,福寿螺体内抗氧化酶的保护作用被激活,但随着胁迫时间延长,抗氧化酶活性下降。甲氨基阿维菌素作用后,福寿螺肝脏结缔组织血管中出现少量淤血,随着暴露时间延长和浓度增加,结缔组织内出现弥漫性淤血甚至坏死现象,细胞变性、畸形、坏死甚至溶解。推测甲氨基阿维菌素通过破坏福寿螺肝脏抗氧化酶功能产生氧化损伤,发挥毒性作用,从而损害其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20.
茭白田福寿螺生物学特性、危害及防治现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调查茭白田福寿螺的生物学特性,在福寿螺重发区的茭白田中,福寿螺喜食茭白小分蘖和茭白肉。使有效分蘖降低7.71%,产量降低6.13%,每667m^2损失产量73.25kg。利用本地生物中华鳖来控制和减轻菱白田中福寿螺的发生和危害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