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角倍春迁蚜收虫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春迁蚜进行了收虫兜斜挂,收虫兜挖洞,塑料管斜挂,三合板硬性架收虫方法的试验。结果表明,几种收虫方法都可行,但以在传统塑料薄膜收虫兜上改进的收虫兜挖洞效果最好,能活动收虫,省时方便,又增强了抗风能力,生产成本较低,春迁蚜收虫率最高,春迁蚜盛虫器及填充物的对比试验表明:牛皮纸三角袋是角信生产中的较好的盛虫器,降生纸作为填充物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回归模型分析法,进一步对干母(雏倍)在倍树植株间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干母(雏倍)种群随机抽样最适理论抽样数的确定公式,以及雏倍和成熟倍产量预测的序贯抽样田间实用检定表。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频次分布 x~2检验法等多种法则和模型,对角倍蚜干母(雏倍)在倍树小枝上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分布型呈负二项分布.在倍树小枝上干母个体间相互吸引,基本成份为个体群,并呈聚集性分布,随着种群密度的升高,基本成份的相对聚集度下降。种群类型表现为聚集度密度制约型,临界密度 m_0=962个/小枝.  相似文献   

4.
角倍春迁蚜的迁飞期与生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角倍春迁蚜的生殖率及其所产性蚜的雌雄比率与羽化迁飞期有关,最早和最末迁飞的角倍蚜的生殖率和雌雄比率较低,以末期迁飞部分尤为明显;在相对湿度50% ̄65%,室内日均温度为17 ̄19℃的环境条件下,春迁蚜的迁飞率接近100%,90%以上的越冬蚜集中在8d内羽化迁飞。  相似文献   

5.
在 10~ 2 6℃恒温条件下 ,角倍蚜雌蚜的世代生长发育历期符合总积温法则 ,发育起点温度为 3.6℃± 1.1℃ ,有效积温为 358.7日度 ;应用中可根据理论公式和倍蚜的生物温度参数预测雌蚜的世代发育历期 ,并通过调控存放虫袋环境温度的方法控制性蚜的发育速率 ,使干母的发生期应合盐肤木的最适致瘿结倍物候期 ,提高倍蚜虫袋的挂放效果 ;干母的耐饥饿能力弱 ,室温存放只能存活 2 d左右 ,开始发生干母的虫袋应及时挂放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频次分布 x~2检验法,聚集度指标测定法及 Taylor 幂法则,Iwao m—m 模型,徐汝梅等改进的Iwao m-m 模型,于秀林等再次改进的 Iwao m-m 模型,马占山 m-m 幂法则,兰星平 m-v 模型,对角倍蚜的春季迁移蚜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最适抽样数公式。  相似文献   

7.
角倍蚜干母发生期和数量变化及秋迁蚜生殖能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角倍蚜干母的发生期、数量变化、趋光行为及秋迁蚜生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存于峨眉、昆明实验室和地下室的虫袋,干母发生期分别为4月19-22日、3月31日至4月4日和4月7-10日,与原产地峨眉相比较,保存于昆明实验室和地下室的虫袋,干母发生期分别提前了19、12 d,但发生节律没有明显差异;干母发生期持续4 5 d,发生期中间的1 2 d发生量占总量的70%以上;干母发生时间集中在10:00-16:00,发生量占日发生总量的80%以上;干母对直射自然光或灯光有明显趋性。秋迁蚜密度、单头产若蚜量和怀卵量随着倍子体积的增加而增加,平均体积为(28.2±0.8)cm3的中倍子的秋迁蚜密度、单头产若蚜量和怀卵量分别为(387.7±52.3)头·cm-3、(26.4±3.8)头、(27.6±4.2)头,与体积为(5.4±0.3)cm3的小倍子相比分别增加了46.7%、24.5%和23.8%(p0.05)。在冬寄主藓类存在的条件下,秋迁蚜产若蚜的时间更为集中,持续时间缩短。14:00和18:00迁飞的秋迁蚜,迁飞后即开始产若蚜,并在4 h达到高峰,持续时间分别为30、28 h,而8:00迁飞的秋迁蚜,迁飞2 h后开始产若蚜,16 h后才达到高峰,持续时间为36 h。  相似文献   

8.
角倍蚜干母分批上树对虫瘿数量和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角倍蚜分批上树及接种方法对虫瘿数量和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迁飞接种(同批上树)时,单株虫瘿数为15.65个,而迁飞加挂袋(分批上树-A)及挂袋2次(分批上树-B)时,单株虫瘿数分别为48.39个和161.84个,增加了2.09倍和9.34倍;同时单叶虫瘿数也从1.69个增加到2.77个和3.42个;单株有虫瘿复叶数从8.70片增加到17.87片和46.00片;有虫瘿枝条率从21.65%增加到59.74%和91.58%。(2)迁飞接种时,虫瘿分布于当年生枝条第1~7片复叶,其中1~5片复叶为虫瘿主要分布叶片;迁飞加挂袋及挂袋2次时,虫瘿分布于当年生枝条的第1~8片及第1~11片复叶,其中第3~6片复叶为虫瘿主要分布叶片。(3)无论是干母同批上树还是分批上树,单叶虫瘿数均以1~3个为主,虽然分批上树时单叶平均虫瘿数从1.23个增加到1.47个和2.53个,但仍然低于单叶最适虫瘿数5~6个,对虫瘿的大小和生长没有不良影响。综上所述,干母分批上树可以显著增加角倍蚜虫瘿数量,提高虫瘿的分散度,充分发挥盐肤木形成虫瘿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角倍蚜春迁蚜在倍林内的迁飞距离及春迁蚜上树量与温湿度的关系的研究表明,春迁蚜在倍林内的迁飞半径多在10m 以内,随着迁飞距离的增加,盐肤木上的春迁蚜数减少。其上树量与14时的温度成正相关,与相对湿度成负相关。并给出了相应的数学关系式.  相似文献   

10.
室温贮存虫袋,袋内角倍蚜生长发育历期因室内温度不同而有较大差异,短的需21d,长的达48d以上。当虫袋内干母发生时挂放,效果最佳;在盐肤木4~6片复叶将展开之际挂放干母,结倍效果较好;通过选择不同温度的保存环境贮存虫袋可以使干母的发生期提前或推迟。分期挂放能增加结倍复叶数和提高单株产量。长势好的枝条结倍多。纸袋制作不规范及挂袋操作中挤压或折叠虫袋是造成袋内蚜虫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人工促进自然迁飞与挂放干母,提高了五倍子的产量。在此基础上,采取重挂干母的办法,使被寄生复叶增加2-4张,五倍子产量可增加1-2倍。  相似文献   

12.
干母的致瘿结倍效果与倍蚜在同一枝条定叶取食复叶叶片萌发的先后顺序密切相关,角倍干母致瘿率和致倍率作为评价其致瘿结倍效果的指标,挂蚜干母的致瘿结倍效果指标(yi)与盐肤木复叶萌发先后序数(xi)之间的关系可用函数表达式yi=A(0)+A(1)xi+A(2)xi^2+A(3)xi^3表示;寄生于不同序数复叶之间干母的致瘿率有显著差异;角倍蚜在盐肤木不同复叶叶序数上的致倍率(y3值)的排序为5〉4〉6〉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角倍蚜性蚜世代(虫袋)的低剂量快中子辐射处理,来探索提高角倍产量的新途径,并提出适宜的辐射剂量和方法,研究表明,角倍性蚜世代(虫袋)经辐射处理后,在每虫袋平均产干母个数、结部数、产倍数、单倍均重方面,与对照组相比,以10^6剂量辐射处理组的效应最佳。但方差分析表明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中子辐射处理角倍秋迁蚜对其越冬寄生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10^4、10^5、10^6、+10^6、10^75个辐射剂量组中,以10^7剂量组效应量佳,寄生率提高了1.724个百分点,增益幅度达89.4%。  相似文献   

15.
角倍蚜瘿内世代生物学及角倍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Bell)在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上所形成的倍子(即角倍)约占全国五倍子总量的80%,经济价值很大。该倍蚜的生活周期属异寄主全周期型,虫型多样,生活习性复杂。在其生活年史中,春季有翅孤雌蚜(春迁蚜),迁飞到第一害主盐肤木上产雌雄性蚜,经一月左右(一般在夏初),雌蚜生殖,产下的干母爬到嫩叶上取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报道了在青麸杨(Rhuspotaninimaxim)叶上致瘿成倒卵壮肚形倍的蛋肚倍蚜(KaburagiaovatirhustcolaXiang)春迁蚜(具翅性母)的形态特征、生活周期、冬寄主藓类植物、自然分布地理环境、人工培育的产品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角倍生产技术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1~3],生产面积扩大,种倍需要量剧增。人工收集秋迁蚜的量多,技术要求较高。种倍采收和秋迁蚜收集技术必须跟上为提高种倍利用率的要求,笔者在产区进行了角倍种倍采收和秋迁蚜收集方法试验,旨在探索一种适应农村经济条件,简便、易行、高效、低成本的种倍采收和秋迁蚜收集的方法。以供角倍产区农户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8.
控温存放春迁蚜的影响代廷富袁天树李坚强张正昌毛登龙(重庆市丰都县林业局)在角倍蚜的生活周期中,春迁蚜迁飞损失十分巨大。据报道,在春迁蚜的迁飞过程中,因迁飞不利,其损失量达到94.31%。因此,如何减少春迁蚜的损失,提高春迁蚜的有效利用率,是五倍子生产...  相似文献   

19.
比较了不同类型虫袋和填充物对角倍春迁蚜产性蚜数量和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柱状虫袋填充玉米苞皮及对玉米苞皮进行浸泡处理可以提高性蚜的数量和雌蚜/干母的存活数;与传统的三角纸袋填充棕丝相比较,柱状虫袋填充浸泡玉米苞皮的雌蚜数、雌蚜/干母存活数、雄蚜数和性蚜总数分别增加了107.6%、229.1%、71.1%和87.5%,雌蚜/干母存活率提高了21.1%。虫袋内的雌蚜数、雄蚜数和性蚜总数与春迁蚜数呈显著负相关;雌蚜数和雌蚜/干母存活数与雄蚜数、性蚜总数和雌雄性比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角倍产区的环境因子明显影响春迁蚜的羽化期,但对春迁蚜产性蚜的数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角倍蚜及其寄主数量与角倍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倍林中倍蚜及其冬、夏寄主在数量如何配置才能获得倍子高产,是倍子生产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本文首次报道了三者数量与倍了产量的关系,也首次提出了依雏倍数估测倍子产量的方法。文章指出,在夏寄主充足的前提下,每亩倍林植侧枝匐灯藓(含原有藓)25-30m^2,每m^2接种秋迁蚜6-8万头,让倍蚜自然繁衍,即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