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01~2002年在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江西沟乡上社村试验点进行了13种牧草旱作条件下的引种试验,通过两年的试验观测,综合13种牧草产草量与越冬率,从中筛选出适宜共和地区推广种植的牧草为多叶老芒麦、肥披碱草和陇东苜蓿。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农区优良牧草引种与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于2000-2001年进行了31种多年生牧草,1种二年生牧草,2种一年生牧草和2种经济作物的引种栽培试验。试验表明,有13种豆科牧草,2种禾本科牧草,2种蓼科牧草和1种菊科牧草共18种牧草适应春旱气候,抗旱能力强;其中有16种牧草能安全越冬,其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高,达6134.0kg/hm^2;一年生牧草适宜当地种植,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高,由此认为,筛选出的牧草品种是吉林省建立人工草地和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优质牧草。  相似文献   

3.
2001 ̄2002年在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江西沟乡上社村试验点进行了13种牧草旱作条件下的引种试验,通过两年的试验观测,综合13种牧草产草量与越冬率,从中筛选出适宜共和地区推广种植的牧草为多叶老芒麦、肥披碱草和陇东苜蓿。  相似文献   

4.
北方农区栽培牧草品种比较及营养品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于2000-2001年进行了36种牧草的引种栽培试验。通过2年试验,间比淘汰,筛选出13种豆科牧草(甘农1号杂花苜蓿、甘农2号杂花苜蓿、肇东苜蓿、和田苜蓿、草原1号杂花苜蓿、敖汉苜蓿、美国苜蓿、俄罗斯苜蓿、公农1号苜蓿、科学院苜蓿、龙牧2号沙打旺、苦草、白花草木樨),2种禾本科(林肯无芒雀麦、公农无芒雀麦)和1种蓼科(杂交酸模)牧草。结果表明:16种牧草适应北方春早春寒气候,抗旱耐寒能力强,其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高,达6134.0kg/hm^2。由此认为,筛选出的牧草品种是吉林省建立人工草地和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优质牧草。  相似文献   

5.
西藏高原优质牧草引种试验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质牧草引种试验”是西藏自治区科技左继粮食作物品种引种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抓的又一项重中之重的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经过1998-2001年四年的实施,共进行了从国内外引进的157份牧草品种和15份草坪草的试验。试验根据生态条件划分为两个类型、四个点,即高寒牧区类型的那曲、当雄点和高寒河谷农区类型的畜牧兽医研究所曲尼巴综合基地、中科院达孜生态站。各试验点通过对引进品种的物候期、生物量、农艺性状及越冬率的观测,筛选出适宜在不同地区种植的优良牧草品种29份,其中按习性、科属分为:一年生禾本科牧草6份,多年生禾本科牧草14份,一年生豆科牧草3份,多年生豆科牧草5份,其它科属的牧草1份;按生态类型分为:适宜在高寒河谷农区种植的禾本科牧草13份,豆科牧草2份,其它科属的一种;适宜的高寒牧区种植的禾本科牧草品种10份,豆科牧草品种6份。试验结果表明燕麦草类、黑麦草类、羊茅类、梯牧草类、冰草和鲁梅克期K-1杂交酸膜在西藏河谷地区(海拔3800米)均能收获得到成熟的种子。区间试验显示,区试品种在高寒牧区和高寒河谷农区均能获得较高的生物量,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6.
大兴安岭地区优良牧草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于2000-2001年在大兴安岭进行了10种多年生牧草和6种一年生牧草引种栽培试验。通过2年的试验研究,间比淘汰,优选出了适宜当地种植的4种豆科牧草(甘农1号杂花苜蓿、甘农2号杂花苜蓿、肇东苜蓿、和田苜蓿)和1种菊科牧草(苦荬菜)。结果表明:5种多年生牧草的越冬返青率、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均随栽培年限的延长而升高,年度间产草量差异显著(P<0.05),一年生牧草均适宜当地种植。由此认为,筛选出的牧草品种是大兴安岭建立人工饲草饲料基地的优质牧草。  相似文献   

7.
高寒地区栽培牧草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青海省海晏牧场的草地资源状况和畜牧业生产特点,进行了牧草栽培试验,通过两年的试验研究,间比淘汰,优选出了最适宜当地推广种植的两种各种禾本科牧草和两种豆科牧草。结果表明,4种牧草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随栽培年限延长而升高,年间产草量差异极显著(P〈0.01),第2年产草量比第1年高2.3 ̄7.9倍;笔草的营养价值,分蘖力、生长高度和越冬返青率比第1年高,且均高于天然草地牧草,由此认为,这4种牧草是  相似文献   

8.
高寒地区牧草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本试验于1993年在青海省晏牧场进行,共引25种优良耐寒2抗旱牧草品种。通过一年的研究,间比淘汰、筛选出3种豆科牧草,5种本科牧草。其中,禾本科草产干草4667.75kg/hm^2,豆科牧草干草产量1200kg/hm^2。经营养成分分析,8种牧草的营养成分、适口性均高于当地栽培的燕麦品种,而燕麦品种高于天然草场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9.
不同改良措施对盐碱化草地植被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良试验研究,3种措施都改善了草地生境,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增加牧草在草群中所占的比重。施肥改良使豆科和菊科牧草在草群中比重分别比对照区增加39.9%~19.8%和27.5%~34.4%,使禾本科牧草比重降低21.3%~15.3%,可食牧草产量增加22.0%~57.8%;围栏封育使豆科和菊科牧草分别增加26.7%~13.4%和4.7%~9.0%,可食牧草产量增加13.1%~78.0%。浅耕翻使豆科和菊科牧草比重分别增加27.3%~17.7%、23.2%~36.3%,禾本科牧草比重降低12.1%~10.1%,可食牧草产量增加-28.5%~28.6%。由此得出,施肥和围栏封育是草地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引进优良牧草在青海西宁地区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进的8种优良牧草在青海西宁地区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4种牧草的越冬率和第二年的生长速度、生长性能均表现较好,可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李琦 《青海草业》2007,16(4):37-39
通过对共和盆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退牧还草、综合防治沙漠化等生态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湟中县牦牛病毒性腹泻病原的流行现状,对湟中县内11个乡镇的138份腹泻牦牛粪便样品进行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肠道病毒(BEV)、牛轮状病毒(BRV)、牛冠状病毒(BCV)和牛星状病毒(BAstV) 5种病毒性腹泻致病原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BVDV、BEV、BRV、BCV和BAstV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44. 93%、21. 74%、8. 70%、5. 07%和6. 52%,5种病原中BVDV和BEV在所有乡镇均有流行,BRV、BCV、BAstV在部分乡镇呈散发性流行; 5种病原在1~6月龄犊牦牛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6月龄以上成年牦牛。138份腹泻牦牛中存在BVDV、BEV、BRV、BCV、BAstV的单独感染和混合感染,总单感率为53. 62%;共存在10种混感型,总混感率为15. 22%。表明湟中县牦牛存在BVDV、BEV、BRV、BCV和BAstV的感染,且混合感染情况复杂,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共和盆地—塔拉滩退化草地上的不同施肥试验 ,分析和探讨了退化草地改良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共和县麻黄资源消长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共和县麻黄资源消长状况及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从青海省玉树、共和、格尔木、果洛、大通、祁连、德令哈、同德8个地区采集牛羊血清样品413份,应用琼脂免疫扩散法对蓝舌病进行了血清学调查。结果在被检的209份羊血清中,共检出阳性血清样品4份,平均阳性率为1.91%;而在被检的204份牛血清中则未检测到阳性样品。  相似文献   

16.
灌丛植物-乌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蒙沂 《青海草业》2005,14(4):36-37
通过对乌柳生长状况及与柽柳生物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乌柳虽然在林区广泛生长,在共和盆地干旱半干旱沙地引种也能很好生长,是干旱半干旱区的生态治理好帮手。  相似文献   

17.
周鸿进  毛祝新  黄德君  傅华 《草业科学》2011,28(6):1198-1202
摘要:对青藏高原地区6个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居群8个不同生育期的可溶性糖(WSC)和粗蛋白质(CP)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居群间不同生育期WSC和CP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种源地来自青海共和县居群和甘肃临潭县居群WSC含量在整个生育期显著高于其他4个居群;CP含量甘肃玛曲县居群显著高于其他居群。整个生育期,WSC含量呈单峰曲线,初花至盛花期最高(P<0.05),初花期WSC含量最高为6.91%,最低为1.58%,CP含量整体表现为下降趋势,完熟期最低。不同居群间WSC和CP含量均表现出一定变异度,其变异系数变幅分别为36.47%~51.29%和4.76%~20.29%。相关性分析表明,WSC与C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塔拉滩草地荒漠化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拉滩地处共和盆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地区草地退化、沙漠化加剧。通过研究1987和1996年TM卫星遥感影像解译以及1994和1999年沙漠化普查与监测结果,分析了塔拉滩草地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有气候变化、生物因素、人为因素3个方面,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1)封育禁牧;(2)人工促进退化草地恢复;(3)铺设沙障,沙障内种草植苗;(4)实施生态移民;(5)开发空中水资源;(6)以生态建设工程带动草地治沙事业。  相似文献   

19.
在表海省共和县海拔高度3200m的生态条件下,对安哥拉山羊的适应性,从四季气温、放牧特点、营养适应、繁殖性和疾病进行了观察,在防暑、保暖、青草期放牧、枯草期舍饲为主,放牧为副条件下,安哥拉山羊表明对当地生态环境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能量水平日粮添加抗氧化剂对仔猪生长性能和肉质的影响。试验选择360头体重一致的仔猪(杜洛克和长白各半),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猪。试验共设计6种日粮,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100、0、200、200和200 g/kg草粉,其中最后两个处理组分别添加200 mg/kgα-生育酚和儿茶素。试验由断奶开展到出栏。杜洛克猪肌肉pH45min显著高于长白猪(P <0.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1组和处理3组显著降低背膘深度(P <0.05)。杜洛克猪较长白猪显著提高了肌间脂肪和灰分含量(P <0.05),而长白猪较杜洛克猪显著提高了肌肉水分含量(P <0.05),处理5组较处理2组显著提高了肌肉灰分含量(P <0.05)。杜洛克猪较长白猪显著提高了肌肉C16:1和C18:1含量(P <0.05)。饲喂处理2和5组日粮的长白猪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了肌肉MDA含量(P <0.05)。综上所述:日粮添加抗氧化及限饲提高长白猪肌肉瘦肉率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能日粮可以改善背膘厚度和肌间脂肪水平,同时增加肌肉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