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处盆周东部的四川万县,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人口超过一百万,幅员3000多平方公里的山区农业大县。境内自然生态环境宜发展养牛生产。1979年曾被列为商品牛基地县,当时由于生产模式单一,商品生产大气候未形成,生产水平低,全县年养牛6.7万头,出栏0.5万头。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商品化生产的推行,商品化养牛生产空前发展,1992年全县养牛达7.9万头、出栏0.8万头;1993年养牛近9万头,出栏近万头。为研究万县养牛发展前景,笔者在原万县行政区不同区域的29个乡的30个农业社对商品化养牛现状进行调查,总结了万  相似文献   

2.
按照省上黄改总体方案,我县从1988年引进英国短角红牛与秦川牛进行杂交改良,推广乳、肉、役兼用型品种,使养牛业从役用向多用型发展,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3年来,应用短角红牛共配黄牛2785头,现已产犊牛2220余头,占黄牛总数的6.5%,实践证明,短秦F_1牛具有生长发育快,生产性能高,适应性强,经济效益高等优点;18月龄在饲养水平偏低条件下,平均体重321kg,比秦川牛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养牛的目的主要为了卖钱,提高经济效益。近几年来采取普及科学养中技术、品种改良、发展牛肉加工业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出栏率。1991年底界首市年存栏牛59966头,出栏19087头,出栏率27.9%,比1990年提高2.93个百分点,比1989年提高13.04个百分点。我市的基本做法如下: 一、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养牛水平 为适应商品生产发展的需要,市畜牧兽医站组织基层农技站畜牧技干、乡镇兽医站兽医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广泛传授养牛4改技术,提高黄牛生产性能。 1.改早配为适龄配。前些年早配现象严重,母牛不足岁,甚至10月龄发情就配种,1岁多产犊,既影响母牛正常生长发育,又不利犊牛成长。经过传授母牛生长发育规律知识,在母牛1.5周岁配种,母牛产后个体大,犊牛生长快。  相似文献   

4.
我县饲草资源丰富。群众素有养牛习惯,养牛很多。近年来养牛数持续稳定地发展。1991年全县存栏牛139455头,出栏牛近万头。出栏牛虽多,但要养一两年才能出卖,经济价值也不高,1990年县食品屠宰商品黄牛186头,平均每头产肉仅34.5公斤,(按每公斤4.6元,计币158.75元,加上牛皮、内脏,每头黄牛价值不超过300元)。屠宰水牛471头(越南进来的占150头),平均每头产肉  相似文献   

5.
我省大部分山区,采用的是坑圈养牛,造成每天投入的饲草牛吃一半,另一半没有过腹就直接被牛踩入坑中,一是作为垫草,起干燥圈舍的作用,二是作为肥料集储起来.这一传统的养牛方法,不但浪费大量饲草,又不卫生,为了发挥我省饲草资源,发展商品牛生产,近年来我们在部分地区推行改坑圈为平地圈养牛,逐步改变这一传统养牛方式.1994年率先在三都县三合镇麻光村韦光祥家进行了改坑圈为平地圈养牛的试点.在劳力、饲草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载畜量增加了2~3倍,试验前韦光祥家喂4头牛,改圈后喂12头牛,最多时喂到15头牛,结合应用综合育肥技术喂牛.通过七个月的喂养,韦光祥家共获利2500多元,大大提高了养牛效益,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巴中县是全国商品牛基地县之一,牛的常年存栏量在10万头以上,其中13岁以上的老残、瘦牛约2万头左右。为推动我县养牛生产的发展,提高养牛经济效益,在省地畜牧局的具体指导下,我站于1991年秋季组织技术人员开展了本地黄牛短期育肥试验:现将试验有关情况报道于后。1 材料及方法1.1 试验牛的选择在我县三江、花溪、石门等乡选择健康无病、年龄在13~20岁,已失去役用能力的老、瘦本地黄牛2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头.  相似文献   

7.
沿河黄牛冻配改良效果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沿河县位于贵州省的东北角,乌江中下游,总面积2 468.8 km2,是贵州省黄牛生产县之一,据统计局资料表明,2001年年末存栏牛12.69万头,出栏1.17万头。我县饲养的思南黄牛虽是地方优良品种,但由于长期管理粗放没有选种选配,提纯复壮,致使黄牛个体逐年变小,役肉性能差,生产水平低,养牛经济效益不高,不适应现代肉牛生产的发展。为使畜牧生  相似文献   

8.
蛟河市地处吉林省的东部,属半山区,农民多有养牛习惯,丰富的林下草地和农作物秸秆资源为发展养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全市牛存栏达27万头,可繁母牛占存栏总数的70%。蛟河市有30年的改良历史,引进过西门塔尔、夏洛莱、利木赞等优良品种,通过改良使现有的存栏牛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目前生产的牛肉质量并不高,随着养牛由役用型向肉用型、由追求体大型向效益高型的转变,我们于2004年尝试利用日本和牛与当地牛进行杂交,杂交牛犊6月龄开始育肥,22~34月龄进行屠宰,现将育肥屠宰数据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1郓城县肉牛生产历史及现状郓城县养牛历史悠久,培育出了优良地方品种-鲁西黄牛,2000年之前养牛的用途主要是役用,以一家一户散养为主,全县牛存栏大约10万头。2000年以后,农业机械化逐渐普及,牛的役用功能被逐步替代,散养户减少,牛存栏量逐渐降低,但出现了部分小规模养殖肉牛场户,并且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养殖场数量越来越多。截止到2020年上半年,全县存栏肉牛4.8万头,全县最大规模存栏1400头,200头以上规模场38个,100头以上规模场近百家,规模场基本上为异地购买育肥,规模场能繁母牛数量偏少,200头以上规模场存栏18876头,其中繁母牛仅390头。当前郓城县活牛价格为35.6元/kg,按购进体重175 kg/头犊牛11000元,饲养10个月,饲料防疫工时等费用5300元,出栏体重600 kg计,每头出栏牛利润为5060元。  相似文献   

10.
架子牛育肥     
架子牛育肥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本人根据翰章乡养牛牧业小区架子牛育肥谈以下体会:育肥前期,应以粗饲料为主.补充精饲料和其它饲料,在育肥后期,出栏前2个月适当增加饲料喂量,以加快增重.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省养牛业发展很快,96年有存栏牛387万头,出栏牛56.88万头,养牛业已成为我省农村支柱产业之一。但我省目前饲养的肉牛,大部分采用传统的养牛方法,出栏前未进行育肥,所以日增重低,经济效益差。本试验的目的,是对民星企业集团研制的二个肉牛育肥精料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县1986、1987年先后被定为湖南省杂交奶牛生产基地县、全国商品牛生产基地县。几年来,推广应用黄牛改良配套技术,大力发展杂交奶牛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990年末,全县共饲养牛8.56万头,比基地建设前的1986年增长8.7%,存栏牛7.78万头,出栏牛0.78万头,分别比1986年增长9.8%和6.8%;存栏杂交牛0.78万头,占存栏牛的 5.0%,比1986年增长38.6%。据统计,1987~1990年,累计冷配耕牛1.2万头,产活杂交牛0.63万头,新增收益68万元,出售商品牛1.8万头,收益128万元,投产挤奶牛248头,挤商品奶19.4万公斤,收益19.4万元,农民累计养牛收益215.4万元。据对1990年13户养牛户经济收入调查,13户,56人,饲养奶牛21头(其中:杂交奶牛  相似文献   

13.
达川市地处川东北平行岭谷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水草丰茂,是个养牛的好地方。从达县设市以来,养牛业发展较快。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为切实摸清全市养牛生产现状,确保养牛业生产稳定发展,我们深入农户,进行了一次认真调查。 1 生产现状: 1993年养牛业比1992年略有发展。截止1994年4月底,能繁母牛占牛群存栏比重比1993年同期减少了11.69%;出栏商品牛,比1993年同期增加36.03%;存栏牛比1993年同期虽增长31.62%,扣除比1993年同期增加的14.52%幼牛,实际上是减少。由此推算,1994年养牛业,存在滑坡现象。 达川市养牛业发展很不平衡。在城郊工矿区,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牛只存栏量的下降速度加快。东、西城办事处的农户已不再养牛,只养部分生猪和家禽。牛只主要分布在农区。丘陵水稻产区养殖水牛多,深丘旱粮产区黄牛比重大。前一类地区户平养牛少,母牛比例小,能繁母牛更少。 2 取得的经验: 养牛业多年来一直从属于大农业,养牛是为耕种或役用。在这种情况下,耕牛受到重视和保护,禁止宰杀。买  相似文献   

14.
1992年宣汉县开始实施秸秆养牛项目,至今3年来,通过落实各项组织、技术措施,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1.1全县草食家畜,特别是养牛生产得到了超常规发展项目实施到现在,牛存栏,出栏分别达到了21.2万头和6.6万头,比1992年增长...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阜阳地区养牛生产发展较快,年出栏头数在全省占有较大比重.1985年全区出栏肉用牛12.3万头,占全省出栏总数的55%.而且饲养量逐年增多,出栏量继续增加,1986年全区黄牛存栏达到167.8万头,当年出栏20.8万头.黄牛作为我区农村耕作役力的问题已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并逐步由生产资料向生活资料转化.牛全身是宝,牛肉可以满足人们对蛋白质的需求,内脏是生化制药的原料,牛皮则是轻工业的原料.随着加工技术的提高,牛皮能够制出品种繁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区养牛,主要是役牛,牛肉来源主要是老弱残淘汰牛,因此,产肉量少、出栏率低,在人们食品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也很小。据统计,1990年全省出栏牛12.44万头,出栏率3.65%,全国为10.67%,世界平均水平18. 86%;出栏牛头平产肉107.3kg,比全国水平低1.7kg,比世界水平低104.7kg,按存栏牛头数计算,头平产肉为3.79kg,比全国水平低7.8kg,比世界水平低36.2kg。1990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在少喂精料的低营养水平条件下,用尿素氨化稻草喂杂交黄牛增重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为开发肉牛业生产的新途径,促进商品牛生产的发展,我们于1992年3月15日至5月31日在泰和县草地牧业开发服务中心利用尿素氨化稻草喂西杂牛进行了育肥增重试验,获得了一定的饲喂效果,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8.
<正> 蒙城县位于安徽的北部,内有涡河横穿,气侯温和,土地肥沃,人均耕地2.5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红芋为主,具有丰富的饲料来源,对发展以养牛为主的草食家畜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该地牛属华北型,耐粗饲,抗寒抗病力强,适役用,但体型小,力弱,生长发育缓慢,对养牛业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从1980年起,先后引进秦川牛、南阳牛、西门塔尔等牛杂交改良本地牛,促进了养牛业的发展。到1988年底,全县黄牛存栏293097头,户均1.61头,位于全省首位,出栏商品牛70000头,出栏率为26.4%。为了对改良的效果有所了解,确定以后的改良方向,对西本F_1、秦本F_1及本地牛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景东县地处滇西南中部,属南亚热带气候区,光热充足,雨量充沛,饲草资源丰富。2001年,景东县大牲畜存栏102263头,其中牛存栏99201头,能繁母牛31375头。养牛业是景东县的传统产业,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之一。从“八五”起,县委、县人民政府就把畜牧业作为全县的“五大”支柱产业来发展,牛的存栏、出栏也逐年上升,养牛经济效益逐年增加,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目前市场前景好、投资环境好、农民养牛积极性高的情况下,景东县发展养牛业其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意义深远。1 景东县养牛生产现状1 1 景东县社会、经济状况 景东县位于滇西南…  相似文献   

20.
运城地区是一个农牧业大区.种植业以小麦、玉米、棉花及豆类为主,养殖业以牛、猪、鸡、羊为主,其中牛存栏75万头,占大牲畜存栏总数的92%以上,养牛业已成为我区畜牧业乃至整个大农业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尤其是近几年来,养牛业商品化生产有了较大发展,1998年出栏商品肉牛18.5万头,商品牛出栏率为24.67%,生产牛肉2.35万t,占到全区肉类生产总量的20.28%.与1980年(全区出栏商品肉牛9077头,生产牛肉562.8t)比较,分别增长19.38和40.76倍.但是就目前情况看来,我区的养牛业在商品肉牛出栏率、出栏牛头均产肉、存栏牛头均产肉等主要指标上,均低于全国水平,远远落后于畜牧业发达国家.据有关资料分析,意大利、荷兰商品肉牛出栏率分别为66.02%、50.9%,日本、美国出栏牛头均产肉分别为409.8kg、302.6kg;意大利、荷兰存栏牛头均产肉165kg、125kg.我国平均牛的出栏率、出栏牛头均产肉、存栏牛头均产肉分别为27.18%、162.2kg、46kg.而运城地区养牛业这三项主要指标仅分别为24.63%、148.06kg、36.47kg.由此看来,我区的养牛业生产还处于低水平,低效益阶段.如何提高我区养牛业生产水平,增加养牛业经济效益,针对我区养牛业生产现状,笔者认为应采用以下几方面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