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物基因学在开发新药中的作用及基因药物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生物基因学及其技术生命科学已经揭示,基因是维持生命机体特性及其生长、繁殖、遗传和对环境(包括药物环境)响应的物质,它存在于细胞核的核酸之中。己证实核酸呈双螺旋结构。核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就是生物学家称之为基因(gene)的这种生命物质。DNA分子的各个片段(或基因组)代表各自相应的生物功能和遗传信息。实践证明,在对基因片段作出定位和分离的基础上,进行基因改造、修饰或重组,可以改变生物的品种,可以改良物种的遗传特性,可以防治遗传性疾病,也可以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寻找或研制新的药物,或通过对生…  相似文献   

2.
生物芯片(biochip)是指采用光导原位合成或微量点样等方法,将大量生物大分子比如核酸片段、多肽分子甚至组织切片等生物样品有序地固化于支持物(如玻片、硅片、尼龙膜等载体)的表面,组成密集二维分子阵列,然后与已标记的待测生物样品中靶分子结合,通过特定的仪器,比如激光共聚焦扫描仪对芯片信号的强度进行快速、并行、高效地检测分析,从而判断样品中靶分子的数量或含量.  相似文献   

3.
1 基本概念生物芯片 (Biochip)是指将大量的生物分子探针以大规模阵列形式排布在很小的载玻片、尼龙网等载体上 ,通过与标记的样品进行杂交 ,检测杂交信号的强弱进而判断样品中靶分子的数量。依据生物分子探针的不同 ,生物芯片可分为很多种类 ,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细胞芯片、组织芯片。目前研究最成功的且形成一定商业市场的是 DNA芯片 (DNAchip或DNA Microarry) ,又称为基因芯片 (Gene chip) ,即将无数预先设计好的寡核苷酸、c DNA、基因组 (Ge-nomic) DNA在芯片上做成点阵 ,与样品中同源核酸分子杂交。包括两种模式 :一是…  相似文献   

4.
生物芯片技术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而发展起来的,主要是指通过微加工和微电子技术等方法,将大量生物大分子如核酸片段、多肽分子甚至组织切片、细胞等生物样品有序地固化于支持物(如玻片、硅片、聚丙烯酰胺凝胶、尼龙膜等载体)的表面,构建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组成密集二维分子排列,然后与已标记的待测生物样品中靶分子杂交,通过特定的仪器对杂交信号的强度进行并行、高效地检测分析,从而判断样品中靶分子的数量,完成对生命机体生物组分准确、快速、大信息量的检测.由于常用玻片/硅片作为固相支持物,且在制备过程模拟计算机芯片的制备技术,所以称之为生物芯片技术.  相似文献   

5.
核糖核酸(RNA)是部分生物和病毒的遗传物质,在许多实验中,RNA的质量对实验结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TRIzol法在不同温度下提取鸡的总RNA,为探究不同温度对RNA提取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8℃条件下提取的RNA结果较好,可用于分子水平的核酸研究。  相似文献   

6.
病毒的进化与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病毒是由单一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营寄生生活的生命体,它是所有生命体中变化最多的生物。病毒的进化与传播依然是进化生物学和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检测恩诺沙星的胶体金核酸适配体比色法,(方法)将恩诺沙星核酸适配体与胶体金结合后形成胶体金适配体复合物,然后加入恩诺沙星靶标分子,由于核酸适配体与靶标的高效特异性结合,核酸适配体与胶体金解离.最后加入NaCl后,胶体金由红变兰.(结果)胶体金比色检测体系中,NaCl的最佳浓度为1M,核酸适配体的最佳浓度为2μM.对恩诺沙星的比色检测限为15ng/mL.(结论)基于胶体金和核酸适配体的比色法可用于恩诺沙星的快速筛选.  相似文献   

8.
我们利用制作DNA限制图谱和核酸分子杂交的方法对BmDNV中国(镇江)株核酸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其DNAⅠ和DNAⅡ具有不同的碱基序列,BmDNV中国(镇江)株可能是由两类不同的DNV病毒粒子组成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9.
核酸检测技术在病原鉴定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核酸检测主要依赖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但该技术难以满足便携式现场核酸检测需求.近年来发明的CRISPR/Cas生物传感技术可实现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快速准确的现场核酸检测.本文重点探讨了CRISPR/Cas生物...  相似文献   

10.
兽药新剂型与新技术—包合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包合技术就是由大分子(主分子)通过一定手段包含小分子(客分子)形成加合物的技术.目前临床应用的包合物外层的主分子有环糊精、胆酸、淀粉、纤维素、蛋白质、核酸、硫脲等.包含在主分子之内的客分子主要是药物.包合技术亦称为"分子胶囊"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CPV)的致病机理及其早期检测,我们建立了该病毒双链核糖核酸(dsRNA)分子杂交技术.dsRNA分子杂交的关键在于其解链及使解链后的单链RNA(ssRNA)与其互补DNA杂交.我们采用90%的二甲基亚砜或8M的尿素使CPV—dsRNA解链.并合成了它的cDNA探针.用此探针完成了硝酸纤维膜上的CPV核酸斑点及基因组片段转移分子杂交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机体识别病毒核酸的几种分子模式及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些年机体病原相关模式受体及其识别分子机制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先天性分子免疫学的发展,并成为现代免疫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领域。作者通过机体识别病毒核酸的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RIG-I样受体(RIG-I like receptors,RLRs)、NOD样受体(NOD-like receptors,NLRs)和DAI(DNA-dependent activatorof interferon-regulatory factors,DAI)等模式识别分子的细胞定位、分子结构及其识别病毒核酸途径的介绍,系统、全面地探讨了宿主机体如何全方位识别和消除入侵病毒的分子免疫防御途径,为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设计以及抗病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蜜蜂线粒体ATPase6和ATPase8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前言核酸序列分析是指通过测定核酸分子一级结构中核苷酸序列组成来比较同源分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阐明基因组DNA一级结构上的遗传信息如何控制生物体三维形态发育和复杂性不断增加的动态发展过程,并从遗传角度对生物的分类体系、系统发育和进化作出解释。序列...  相似文献   

14.
DNA 探针(又称基因探针或核酸探针)是指能识别被检核酸中特异性碱基序列的带有标记的一小段单链 DNA(或RNA)分子,即一个可与被检测的核酸序列进行互补的带有标记的单股核酸片  相似文献   

15.
病毒(Virus)是广泛存在于人类、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体内的一类细小生物,结构非常简单,外面包以蛋白质组成的衣壳,核心为一种核酸DNA或RNA。这种核酸DNA或RNA储存着病毒生命特性的全部遗传物质——基因组。动物分子病毒学的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末由结构基因组时代发展到功能基因组时代或称为后基因组时代。随着对动物分子病毒学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6.
抗体是生物及医学领域中用途最为广泛的蛋白质分子,经历了从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到基因工程抗体3个发展阶段。近年来,新型抗体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基因重组抗体、核酸适配子、分子印迹聚合物、受体的理论和技术发展,旨在为抗体的研究制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可兵 《饲料工业》2005,26(3):54-56
<正>1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目前对基因工程尚无统一的公认定义,但一般认为基因工程技术是指将外源的核酸分子(目的基因)导入到原来没有这类基因的宿主生物体内,并能持续稳定地繁殖,从而使宿主生物产生新的性状。近代分子生物学在理论上的3大发现和技术上的3大发明对基因工程技术的诞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岚  段纲 《动物医学进展》2011,32(9):102-105
病理技术是病理诊断的基础,也是病理研究中的方法学,在生物医疗活动中占有重要作用.组织病理技术作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各项研究中不断进行着新的探索,发展和形成了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激光共聚扫描显微等多种现代病理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论文就近年来组织病理...  相似文献   

19.
核酸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贮存库,它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具有调节生物体内能量代谢、促进蛋白质(酶)的合成,参与遗传信息编码、传递细胞信号等重要的生理和生化功能,从整体上讲可提高生理代谢水平,具有明显的保健功能(刘洁生等,2002)。目前一些公司生产的系列核酸产品作为一种半必需营养物质,已应用到食品、医药和饲料等多个领域,为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准确测出产品中核酸含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4.有关丝蛋白合成的核酸 (1)核酸与茧丝量桑蚕丝物质的生成量与丝腺细胞内核酸含量有密切关系。“产丝能力高的品种,后部丝腺DNA含量远远高于产丝能力低的品种”,“大凡泌丝能力强者,则两类核酸(DNA和RNA)含量均较泌丝弱者为高”。“两类核酸在丝蛋白合成过程中,负有主要使命”(吕鸿声等,1964)。近十多年来,现代分子遗传学的发展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论断。重松孟等(1973)调查了13个蚕品种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