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士林 《农电管理》2014,(11):17-18
<正>近年来,随着宁国市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的用电性质也发生了根本改变。如何保障地方经济高速发展,解决农村用电"低电压""卡脖子"的问题,真正将"你用电,我用心"的理念融入到"低电压"治理全过程,让农村客户用上"安心电,放心电",是宁国市供电公司重点工作之一。工作"早"一步电网方无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宁国市供电公司发建部门负责人在谈到电网规划时说。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第三年,这一年,宁国市供电公司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建设大局,扎实推进电网建设,努力提升供电服务水平,践行社会责任,全心全意为一方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充足的电能保障。服务城乡一体化,贴心惠农富万家宁国市供电公司结合政府"十二五"规划纲要,主动作为,统筹兼顾,加大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创新完善电力基础服务措施,努力提升农村电网运行及用电服务水  相似文献   

3.
每到农产品加工季节,农户会集中用电,用电管理的好与差,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当年农产品的收成,稍有偏差,就易引发农民的不满,造成农村不安定因素。安徽省宁国市农村属典型的山区,  相似文献   

4.
一、农机维修网点的现状 1.农业机械维修业的快速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承担宁国市农机维修网点的服务形式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农机维护行业,以家庭经营农机维修网点为主;二是农业机械生产和销售企业的"三包"及售后服务机构;三是一些汽车维修点和农机作业服务组织.  相似文献   

5.
<正>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部署依靠改革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对检察机关发挥职能作用、服务和保障"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服务"三农"是检察机关的职责使命近年来,中央出台一系列行之有效、深得民心的"三农"政策,有效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但必须看到,现阶段我国  相似文献   

6.
主编漫谈     
<正>"新农人"的出现或将颠覆人们对传统"三农"的印象。"三农"在中国是个热词,指农业、农村、农民。"三农"对于多数国人来说,耳熟悉能详。但能把"三农"概念说准确的人却未必很多。《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农业——栽培农农业——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农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人聚居的地方。农民——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农民还被叫作农人。很显然,农民是农业、农村的主体和核心。换句话说,有什么样的农民,就会有什么样的农业和农村。传统意义上的"小农"以户籍为标识,以农  相似文献   

7.
浅谈宁国市茶叶机械化生产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是安徽省宁国市农业五大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山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宁国市农机局在茶叶机械化生产管理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多次开展茶叶生产管理各环节应用机械的试验、示范活动,通过现场会等形式推广先进、适用的茶叶机械,来提高茶叶生产管理机械化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1与时俱进,用新的视点宣传"三农"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新的实践需要新的理念.我国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必须用新的视点看"三农":新阶段的农业已不再单纯地表现为农产品的生产,而是包括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在内的完整产业体系;新阶段的农村已经不再是城乡分割、二元封闭的农村,也不是完全属于农民自身的农村,而是城乡共有的农村;新阶段的农民是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经过严格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9.
<正>2003年3月1日起施行的修改后的农业法,增加了"农民权益保护"一章,充分反映了维护广大农民群众利益的要求,是一部农民权益保障法,集中规定了农民的十大权利。一、承包土地的使用权新农业法在第一章"总则"中就明确规定,国家长期稳定农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新农业法在第二章"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中又规定,国家实行农村  相似文献   

10.
一、宁国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 安徽省宁国市是一个山区县(市)。近年来,宁国市农机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思路,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农机化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市农机从业人员达1.7万余人,农机总动力达18.6万kW,各类农业机械达4万台套,农机经营服务涵盖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尤其在种植、收获、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初加工等方面节本增效作用日益显现,每年节本增效达2亿多元,农民人均节本增收达4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1.
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村农业经营的主体,是农业的真正继承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同时解决了"谁来种地"和"怎样种地"的两个深层问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新型职业农民掌握电商技能成为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动力.笔者基于文山州新型职业农民及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电商培育和掌握...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不断深化拓展互联网思维一是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当加"三农"互联网具有泛在的明显特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将对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民生活产生深刻影响。"互联网+"现代农业不能仅仅理解为加农业生产、加电子商务,而应当包括农业、农村、农民在内的"三农",充分发挥互联网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作用,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插上信息化的翅膀。二是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当着力构建  相似文献   

13.
<正>围绕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的主要问题,国网安徽宁国市供电公司坚持把生产经营管理、领导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企业改制等关系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为企务公开的重要内容,通过企务公开,公司实现了民主管理,有效促进了企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近年来,国网安徽宁国市供电公司干部员工团结一心,锐意进取,以"敢为人先、锲而不舍、脚踏实地"的精神,在公司发展方式转变、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的根本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农村是保障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农业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基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我国进入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社会安定,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政策·数字     
<正>国务院:开展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日前,国务院出台《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在农村改革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土资源部牵头确定的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赋予"两权"抵押融资功能,维护农民土地权益,扎实推进"两权"抵押贷款业务,切实满足农户等农业经营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解决好将来"谁来种地"的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好农民问题,要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农业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今后"谁来种地"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这个问题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尤为突出。当前机械化生产方式已成为种地的主导方式,  相似文献   

17.
声音     
正"加快发展的信息化智能化,将农村从信息孤岛变成了与世界互联互通。信息化特别是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打破了农村与外界联系的壁垒,打开了农民放眼看世界的通道,这对农业农村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革命性的。过去通讯不发达,农民对外界知之甚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广播的普及使农民听到了外面的声音;改革开放以后,收音  相似文献   

18.
<正>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依靠农民,造福农民,始终是我们党不变的初心。面对仍然存在的农民弱势、农业短腿、农村落后的状况,面对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面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三农"战线的每位党员、干部,如何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迎接考验,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相似文献   

19.
<正>进入本世纪以来,党中央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是新农村的建设者,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如果没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实施科教兴农、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就会缺乏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构建职业农民队伍""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农民体面劳动,是每个农民的"中国梦",也是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大思路,通过推动实现这一目标,将撬动农业生产方式深刻转变。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然而长期以来,农民在我们国家却绝不是体面的职业。即使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我国的农民也长期收入低、劳动条件差,从穿着、举止、卫生等各方面,和"城里人"有明显差别,"农民""农民工"等甚至成为贬义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