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县1990年以前,棉花种植面积一般都在1333.33~1533.33hm2之间。当时棉铃虫属偶发性害虫,为害较重的1984年,皮棉损失38.4kg/667m2。进人叨年代,我县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棉铃虫开始成为棉花上主要害虫,为害面积占棉花种植面积的95%以上,尤其是1990、1991和1995年,因棉铃虫为客每667m2损失皮棉分别为67.5、563和45Kg。在棉铃虫大发生的7、8月份,每百株棉花有棉铃虫幼虫35~45头。棉铃虫的为害已成为影响棉花生产的一重要因素。近年来,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棉铃虫的发生为害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本文拟根据该早自身…  相似文献   

2.
棉花是高邮地区主要农作物之一,棉铃虫为棉花主要害虫,年发生4代,个别年份可见不完全5代.20世纪90年代初至中期连年重发,90年代后期,随着综合治理技术示范和推广以及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扩大,棉铃虫发生程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但2000年以来棉铃虫发生面积仍占种植面积100%,发生程度为轻至中等发生,在不防治的情况下,一般造成减产30%左右,特大发生年份产量损失达60%~70%.  相似文献   

3.
1993年湖北省棉铃虫是继70年代初期暴发后的又一个重发年。全省棉铃虫第二代就达到中等,局部中等偏重,第三、四代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五代中等至中等偏重发生。全年累计发生面积71.94万hm~2次,经及时防治,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的为害,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全年累计防治面积108.4万hm~2次,防治总效果83.3%,青铃被害率1%左右,挽回皮棉损失6.1万t,为全省棉花丰收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苹果园棉铃虫发生为害及习性观察王笃兵(山东平阴县植检站,250400)棉铃虫在苹果上本是偶发性次要害虫,近年来随着平阴棉花面积逐渐减少和种植结构的改变,棉铃虫在苹果上的为害已较普遍,并有上升趋势。从1992年始,笔者对其发生及为害习性进行了观察。1害...  相似文献   

5.
1994年咸宁地区棉铃虫发生与防治浅述咸宁地区植保站洪海林,夏晓芒1994年,我区棉花种植面积15万亩,主要分布在嘉鱼、阳新、蒲圻三县(市),全区棉铃虫发生面积35.78万亩次,防治面积38.24万亩次,挽回损失119.37万公斤,实际损失63.54...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棉铃虫在新疆的发生日趋严重,为控制住棉铃虫对棉花的为害,保护新疆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充分发挥优质棉基地的作用,我们在自治区植保站和地区植保站的安排下,于1995~1997年进行了性诱剂诱集棉铃虫的试验与示范。1材料与方法1.1诱蛾试验按每667...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全球气候变暖及农业集约化对转Bt基因棉田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种群发生的影响,通过收集1987—2017年我国山东、河南及河北3省的棉花种植面积、棉铃虫发生面积及年平均温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及广义线性模型分析比较转Bt基因棉花推广前后棉田棉铃虫种群的发生程度,分析棉铃虫的为害指数。结果显示,转Bt基因棉花推广前,山东、河南和河北3省的棉铃虫在严重发生年份的为害指数较轻微发生年份均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1.01倍、2.03倍和69.33%;温度距平具有同样的趋势,严重发生年份的温度距平较轻微发生年份分别显著增加了1.91倍、2.33倍和2.29倍。转Bt基因棉花推广后,山东、河南和河北3省的棉铃虫在严重发生年份的为害指数较轻微发生年份仍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1.47倍、1.92倍和1.25倍;温度距平表现出相反的趋势,轻微发生年份的温度距平较严重发生年份分别增加了2.00倍、1.94倍和2.01倍;而河南省和河北省在棉铃虫严重发生年份的棉花种植面积较轻微发生年份分别显著增加了75.94%及38.92%。表明转Bt基因棉花种植后显著改变了棉铃虫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气候变暖降低了棉铃虫的为害指数,而棉花集约化种植增加了棉铃虫的为害指数。非转基因棉田的棉铃虫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转Bt基因棉田的棉铃虫受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8.
频振式杀虫灯3年使用效果和成本核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棉铃虫是我国重要农业害虫 ,研究棉铃虫最佳防治方案 ,是各级领导 ,棉花生产部门和农技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自 1994年我区棉铃虫大发生以来 ,广泛推广白炽灯、性诱剂、频振式杀虫灯、诱蛾灵等诱蛾方法 ,在棉铃虫大田防治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筛选出效果好 ,成本低 ,使用方便的诱蛾方法 ,从 1996年开始对上述方法诱蛾效果进行比较研究 ,现将 3年试验示范、大田应用效果和成本调查报道如下。1 试验材料频振式杀虫灯 (河南汤阴佳多科工贸公司生产 )棉铃虫性诱剂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提供 )、棉铃虫诱蛾灵 (山西运城志华新技术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9.
棉铃虫大暴发的成因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0—1992年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ubner在我国南北棉区连续3年特大发生。仅1992年冀、鲁、豫、晋、陕的不完全统计,暴发为害面积逾4500万亩,估计全国棉花产量损失30%。本文试就大暴发的原因进行初析,并对防治技术和对策提出讨论意见。1 棉铃虫近年来大发生的原因 笔者认为1990以来棉铃虫大发生及1992年的特大暴发,除了与棉铃虫自身的食性、适生范围、活动能力、繁殖力等生物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瓜蓟马在西瓜上大发生原因分析及综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瓜是夏季降温解暑的重要果品,倍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郧县随着农业结构的全面调整,西瓜生产有了很大发展,2005年西瓜种植面积达到200 hm2,但是每667 m2平均产量只有1 250kg.从2003年起连续3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影响西瓜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瓜蓟马为害.2004年以来,西瓜上瓜蓟马发生面积2 000 hm2,防治面积3 333万hm2次,挽回西瓜损失5 000t,但实际损失仍然超过1 000t,给瓜农造成经济损失100万元.为了找准瓜蓟马在连续3年大发生的原因和综防技术,我站做了系统观察和防治试验,为防治瓜蓟马的发生为害摸索出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1.
我县植棉面积九万三千亩,集中分布在六个公社(场)。历年棉花病虫为害比较严重。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棉红铃虫、棉铃虫、红蜘蛛、棉蚜等连续暴发为害。造成了重大损失。1978年因棉铃虫暴发,花、铃遭到严重危害,亩产只有61.4斤。1979年红铃虫、叶跳虫猖鳜为害,损失产量达60余万斤。  相似文献   

12.
棉铃虫在我区属于常发性害虫,70年代初期曾经严重暴发,给棉花生产造成毁灭性灾害,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发生有所下降。随着作物布局和种植结构的调整,90年代初期起,棉铃虫的发生又明显回升。1992年全区有7个县市(江陵、松滋、石首、监利、天门、潜江、京山)四代卵高峰期百株卵量达到100粒以上,造成了一定的损失。1993年棉铃虫发生仍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全区累计各代发生棉铃虫面积达39.66万hm~2次。  相似文献   

13.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übner属鳞翅目,夜蛾科,别名棉铃实夜蛾,广泛分布在我国及世界各地,我国棉区和蔬菜种植区均有发生,在新疆地区一年发生3代,是我国新疆棉花种植区蕾铃期害虫的优势种。近几年,棉铃虫在我国棉产区猖獗成灾,发生多、为害重,均为历史上所罕见。棉铃虫每年造成的损失达棉花总产量的15%~20%,有时甚至超过50%,年经济损失近亿元近年新疆棉区棉铃虫发生严重在蛾  相似文献   

14.
1994年黄陂县棉铃虫发生特点与原因分析黄陂县植保站盛全学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以来,棉铃虫在我县棉区为害程度逐年加重,1994年,集中产棉区中等偏重到大发生,全县植棉面积7万亩,棉铃虫发生面积8.7万亩次,防治面积13.93万亩次,挽回皮棉损失2....  相似文献   

15.
棉铃虫是湘北地区棉花的主要害虫。 20世纪 60年代为害轻, 70年代成为目标害虫, 1973年发生面积曾达到 5.1万 hm2次, 80年代发生面积逐渐减小,为害程度减轻。进入 90年代,棉铃虫的发生面积又由 1991年的 6.7万 hm2次上升到 2000年的 23.9万 hm2次,百株年累计卵量由 117.4粒增加到 3 820粒,成为棉花上的第一大害虫。1发生原因分析1.1冬后基数大 分析近 30 a的测报资料,一般情况下,棉铃虫冬后 (4月上、中旬 )活蛹每 667 m2达到 90头以上,如遇适宜的气候条件,当年发生量大。 1971~ 1989年间, 1973年棉铃虫冬后活蛹 667 m257.1头,…  相似文献   

16.
新疆棉花病虫害演变动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1991年以来新疆棉花病虫害演变动态规律,即总体发生为害加重、主要害虫时段性交替猖獗、次要害虫为害上升、苗病和黄萎病为害突出;分析了引起病虫害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即棉花种植面积扩大为病虫害发生提供了基础条件、种植抗虫棉导致棉铃虫的为害下降、覆膜滴灌措施促病虫害早发重发、果(菜)棉混作和设施农业发展导致次要害虫为害上升及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多促进病虫害发生为害等;提出了实现新疆棉花病虫害治理建议,即加强新疆棉区病虫害发生演变规律的基础性研究、大力推进新疆病虫害监测技术进步、建立新疆棉区重大病虫害持续控制体系、充实新疆棉区基层专业人员和强化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由间歇性害虫一跃上升为南疆棉区及我师库尔勒垦区棉田主要害虫,3a来同棉蚜混合交替发生并猖獗为害,成为影响我师棉花生产最危险的害虫。在棉铃虫特大发生的1997年,由于棉铃虫与棉蚜交替为害造成全垦区棉花减产20%以上。棉铃虫的综合防治工作好坏直接影...  相似文献   

18.
1993年棉铃虫在我市属中等偏重发生,全市种植棉花面积2.33万hm~2,有2万hm~2棉花受害,占种植面积85.71%。通过综合防治,棉花单产为51.5kg,比1992年增产6.5kg,总产36万担,挽回皮棉损失10万担,获得单产总产双超历史,控制棉铃虫危害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稻瘿蚊Orseolia oryzae(Wood-Mas-on)是我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过去主要在山区间歇发生为害.近年来,由于推广分蘖力强、分蘖期长的品种,冬季不提倡“三光”除虫,稻瘿蚊发生、为害面积不断扩大,1987年全区发生面积高达23万公顷,经防治仍损失粮食3.5万吨.  相似文献   

20.
戴小枫 《植物保护》1994,20(1):33-34
棉铃虫综合防治措施“棉铃虫应急综合防治研究与大面积示范推广”专项协作组戴小枫执笔1990年以来,棉铃虫在我国广大棉区连年猖獗发生,严重威胁棉花生产。由于种种原因,防治效果不理想,导致棉花减产。然而,在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专题“棉花主要病虫害综合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