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安溪茶业的发展现状 安溪是我国乌龙茶主产区,1998年全县茶园面积达1.53万hm2,茶叶产量1.3万t,约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1/4,福建省乌龙茶的1/3.1998年茶叶总产值4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1/4,创税利3000多万元,占县财政收入的18%左右.农民人均收入中仅茶叶收入就占20%以上.1995年3月,国家农业部、中国农学会授予安溪县"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2.
茶业是安溪县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4666hm2,茶叶产量1.3万吨,占福建省乌龙茶总产量1/3,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1/4;茶叶产值2.45亿元,占全县农业产值1/4,创税利3000多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1/5。安溪茶业具有品种特、产量多、质量优、出口早、市场广等优势,因而也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只要思路对头,目标明确,措施得力,狠抓落实,安溪茶业就能再上一个新台阶。今后一个时期安溪茶业的发展战略是:"建基地,拓市场,建集团",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高茶业整体效益。1建基地1.1建设6666…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县随着茶园面积的扩大,茶叶产量的增加以及茶业生产成本的提高,加上茶叶市场疲软,从事茶业生产的效益逐年下降,茶业生产出现了困境。如何摆脱困境,使我县茶业生产保持健康、协调地发展呢?本文拟就这一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供条业同仁参考。(一)1994年春季,全县约产茶4000吨(其中铁观音600吨,黄旦、本山600吨),比1993年春茶增产20%左右。春茶采制前期遇上阴雨天气,采制的色种毛茶质量普遍下降,降幅约1个等;采制铁观音期间,刚好碰上较为有利的气候条件,铁观音毛茶质量普遍提高1-2个等,高档铁观音毛条所占…  相似文献   

4.
《茶世界》2009,(10)
本刊讯近年来,著名茶乡福建省安溪县打造现代生态茶业,促进茶业升级,推动了茶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发展生态茶业,安溪县率先在福建省引入GAP良好农业规范,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  相似文献   

5.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茶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以其合法性,摆在中国茶业的面前。如何在WTO规则下,发挥我国茶业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作者从原产地产品保护和专利战略上谈谈如何实施茶业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6.
安溪是我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故乡,是福建省的重点产茶县,现有茶园面积、茶叶总产均居于福建省首位,并位居全国产茶县前列。1995年3月,国家农业部等单位授予安溪县“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的光荣称号,这在福建茶乡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探索安溪茶业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对于振兴安溪茶业,繁荣地方经济,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安溪茶业产业现状安溪素来以产茶历史悠久,茶树品种资源丰富,采制技术精湛,茶叶品质优异而闻名遐迩。安溪产茶始于唐末,已有一…  相似文献   

7.
8.
宁德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北部,俗称闽东。依山面海,气候温和湿润,山地丘陵众多,土壤肥沃,山清水秀,具有发展茶叶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宁德产茶历史悠久,传统名茶“坦洋工夫”、“白琳工夫”、“白毫银针”、“天山绿茶”、“绿雪芽”等闻名海内外。  相似文献   

9.
芦田镇云山村引进外资 ,投建无公害有机茶园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 ,取得可喜的成果。从他们的做法中 ,我们看到了安溪茶业发展的前景。现浅谈几点看法 ,讨教于茶业界的领导、专家们。1 租赁、承包制为国营芦田茶场带来一片生机国有芦田茶场有 5个生产管理区 ,面积 96km2 ,人口 1 5万 ,茶园 5 66hm2 (其中国有茶场 2 4 9hm2 ) ,年产茶 10 0 0t。可以说 ,原来的国营芦田茶场是单一产业 ,除了茶、没有其他企业 ,茶叶品种比较单一 ,加上茶园粗放管理 ,制作手段落后 ,经济效益差。生产责任制后 ,尽管调动了茶场职工的积极性 ,但每人十来亩…  相似文献   

10.
安溪是我国著名的乌龙茶主产区,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故乡。安溪种茶,历史悠久,相传已逾千年,由于天时、地利、人和、种良四者兼备,相得益彰,形成安溪乌龙茶具有独特、优异的品质而驰名中外,享誉四方。作为茶叶主产县,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建立一个适合于本县实际情况、比较完善的茶业管理体制(上层建筑),以适应变化了的茶叶市场(经济基础)之需要呢?本文试图从茶业在安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出发,回顾建国40年来安溪茶业组织管理机构变更历程,针对目前安溪茶业管理机构的设置现状,提出本人不臻成熟的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磐安县地处浙江中部,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茶叶是磐安的传统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近年来,磐安茶产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资源利用率低、组织化程度低、品牌效应低等瓶颈性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2.
<正>一、汉中茶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1.生态环境优良,茶叶品质优异汉中北屏秦岭,南依巴山,是国家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保护地,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汉中茶区土性偏酸,pH值5~6,土层深厚,土壤腐殖质含量高,三相比适中;自然肥力好,且富含对人体有益的锌、硒等微量元素,这些有机锌硒便于人体吸收。汉中是大西北降水中心,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局部地区最高年降水量达2650毫  相似文献   

13.
1重视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实行科教兴茶 在新的世纪,安溪茶业要有更大作为,首先必须实现指导思想从资源开发转到整体素质的提高上来,重视技术开发和人才的培养。坚持不懈地改善茶区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把茶业科技真正放到第一生产力位置,提高茶叶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科学技术对茶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4.
安溪县茶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溪县地处福建省厦(门)漳(州)泉(州)金三角地带,全县面积3057.28km^.是我国著名的乌龙茶主产区,产茶历史已有1000多年,尤其是公元1725年前后,名茶铁观音的发现和推广,更使安溪茶业大大向前迈进,成为乌龙茶突出代表,奠定了安溪成为名闻遐尔的名茶之乡。  相似文献   

15.
翁徐 《茶报》2004,(2):20-21
2004年2月17日,人民日报华东新闻头版标题:安溪茶叶鼓了农民钱袋。主要内容是:安溪是全国最大的乌龙茶生产基地,全县以茶为生,靠茶致富的人突破70万,据统计,200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050元,增幅达9.4%,主要得益于茶业。在茶业主产区祥华乡的4千多农户  相似文献   

16.
《福建茶叶》2011,(2):61-62,65
安溪茶业学校是融学历教育、短期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等为一体的省级重点职校,是全国乌龙茶(铁观音)人才培养基地,福建省涉茶高技能人才培训考核、茶产业技工培养、铁观音茶文化传播与旅游、劳动预备制培训与劳动力转移培训、退伍士兵培训基地。坐落在安溪县3A级风景区洪恩岩山麓,以培养茶叶茶文化专业人才而著称,素有茶师摇篮、铁观音黄铺军校之美誉!曾先后获得全国实践教育活动先进学校、  相似文献   

17.
何融 《福建茶叶》1997,(2):42-44
泉州市是乌龙茶的主产区,安溪、永春两县分别为全国和全省的茶叶基地县,所产“闽南乌龙茶”(安溪铁观音)和“闽南水仙”已成为全国乌龙茶的两大品系,闻名遐迩,安溪县则是我国最大的乌龙茶产区,1995年3月,国家农业部授予安溪县“中国乌龙茶之乡”的称号。我市所产乌龙茶是具有竞争力的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之一。本文就我市茶业所面临的产销形势,提出今后的发展战略,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一、泉州市茶业产销现状分析自1985年开始,泉州市茶业获得较大速度的发展。据统计,至1995年,全市茶园面积已达24.5万亩,总产量1.5万吨,…  相似文献   

18.
《福建茶叶》2011,(1):65
安溪茶业学校是融学历教育、短期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等为一体的省级重点职校,是全国乌龙茶(铁观音)人才培养基地,福建省涉茶高技能人才培训考核、茶产业技工培养、铁观音茶文化传播与旅游、劳动预备制培训与劳动力转移培训、退伍士兵培训基地。坐落在安溪县3A级风景区洪恩岩山麓,以培养茶叶茶文化专业人才而著称,素有茶师摇篮、铁观音黄铺军校之美誉!曾先后获得全国实践教育活动先进学校、全国科教兴农先进学校、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19.
一、安溪乌龙茶出口贸易发展战略选择的依据各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战略,系根据特定的资源状况、经济发展、科技水平等背景而定。安溪乌龙茶出口,具体地说,其依据有:1.资源状况资源一般指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方面。资源构成的差异,影响静态比较优势产业。比较优势产业,具备实现比较效益。安溪所以演变为今日著名的乌龙茶产区,农业部授予“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殊荣,并非偶然。系在长期的商品交换、市场竞争过程,选择了适合乌龙茶栽制的优越自然资源、品种资源,以及技术、劳动力优势等形成的。据此,安溪有实现乌龙茶出口…  相似文献   

20.
8月21日,台湾省台北市大同区区长谢正君率领考察团一行30多人考察安溪茶叶。在安溪,他们选择到福建省安溪八马茶业有限公司参观学习。考察团一行饶有兴趣地参观八马先进的现代化乌龙茶精制生产线,听取了公司负责人的经验介绍,对八马注重传统文化、坚持科技兴企、打造行业标准、做大民族品牌表示敬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