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大豆新品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津 《大豆科学》2003,22(2):154-159
1 黑农 4 51.1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 1992年以哈10 62为母本 ,以东农 165为父本 ,采用有性杂交育成。 1997年F5代决选 ,代号为哈 97- 5 4 0 4 - 1。1 2 产量表现2 0 0 1- 2 0 0 2年区试 ,平均公顷产量 2 378.7% ,较标准品种合丰 35号增产 10 .4 % ;2 0 0 2年生试 ,平均公顷产量 2 5 5 7.5kg ,较标准品种合丰 35号增产13.0 %。1.3 特征特性无限结荚习性 ,植株健壮 ,株高 70cm左右 ,多分枝 ,节多荚密 ,三粒荚多 ,荚皮草黄色 ,尖叶、白花 ,白色茸毛 ,子粒黄色 ,圆形 ,百粒重 2 1g左右 ,蛋白质含量 38.0 8% ,脂肪含量 2 …  相似文献   

2.
2000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大豆品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启慧 《大豆科学》2000,19(2):193-196
1 绥农16号   1.1 品种来源   绥农16号大豆以早熟的高产、高蛋白的品种黑农35(其亲本为黑农16×日本品种+胜长叶)为母本,与(黑农35×吉林27)F1为父本配制的杂交组合而成。   1.2 产量表现   1997-1998年全省两年14点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565.9kg,比对照品种垦农4号增产11.6%。1999年全省5点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117.5kg,比对照品种垦农4号增产13.6%。   1.3 特征特性亚有限结荚习性,植株较高大,有一定分枝,圆叶,紫花,灰毛,节间短,主茎结荚密,三粒荚多,上下着荚均匀,粒圆,脐无色,种皮鲜黄,有光泽,粒大整齐。百粒重20-23g,外观品质优良,蛋白质含量39.82%,脂肪含量20.13%。中抗灰斑病秆强抗倒,喜肥水,适应性强。生育日数120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541.8℃(二年区试),为中熟品种。  相似文献   

3.
东北农学院育成。1992年审定推广。1989—1990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337.9公斤,较对照品种黑农33增产7.5%,1991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438.6公斤,较对照品种黑农33增产18%。无限结荚习性,幼茎紫色,长叶,紫衣,灰色茸毛。植株高大,株高1米左右。分枝较少,节数较多,结荚较匀,荚熟时为褐色。籽粒  相似文献   

4.
大豆品种齐农28号是以九三00-48为母本,顺小粒豆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系谱法选择育成。该品种百粒重为8.6克,蛋白质含量42.44%,脂肪含量17.74%,适宜作为豆芽、纳豆等食品的加工原料,中抗大豆灰斑病,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533.7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东农60平均增产10.8%,由于该品种具备品质优良、产量突出、抗倒伏性好、成熟不炸荚等优点,于2021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5.
2001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大豆新品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津 《大豆科学》2001,20(2):154-156
1 合丰 4 1号 (合交 95- 111)1 1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大豆研究室 1992年以合丰 3 4号为母本 ,以绥农 10号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于F5代决选 ,代号为合交 95- 111。1 2 产量表现1998- 2 0 0 0年区试 ,平均公顷产量 2 4 0 7.6kg ,较标准品种合丰 2 5号、合丰 3 5号平均增产 10 .5% ;2 0 0 0年生试 ,平均公顷产量为 2 759.0kg ,较标准品种合丰 3 5号平均增产 12 .9%。1.3 特征特性无限结荚习性 ,植株繁茂 ,秆强 ,节间短 ,多分枝 ,结荚密 ,三、四粒荚多 ,叶披针形 ,紫花 ,茸毛灰白色 ,荚熟褐色 ,籽粒圆形 ,种皮黄色 ,有光…  相似文献   

6.
该品种属于高油型品种,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0cm左右,白花、长叶,百粒重20g左右。籽粒蛋白质含量39.01%、脂肪含量21.34%。接种鉴定为中抗灰斑病。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6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00℃左右。2003—2004年参加黑龙江省大豆(第七区)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209.5k/hm^2,平均比标准品种北丰9号增产6.5%,2005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190.8k/hm^2,平均比标准品种北丰9号增产7.0%。  相似文献   

7.
1 品种来源 黄泛区农场农科所于 1994年用郑 4 92 (豫豆 2 2 )与 90 10 3有性杂交 ,本地选育与南繁加代结合系谱法选育而成。2 特征 有限结荚习性 ,植株直立 ,株形紧凑 ,幼苗生长健壮 ,株高 89 1cm左右 ,主茎节数 2 0 6节 ,分枝 4个 ,叶圆形 ,中等偏小 ,绿色 ,紫花 ,灰毛 ,荚熟色为灰褐色 ,结荚密 ,单株荚数为 74 6个 ,单株粒数为 15 3 2个 ,平均每荚 2粒 ,底荚高 2 1 2cm ,子粒圆形 ,种皮黄色 ,有光泽 ,脐浅黄色 ,百粒重 19 2 g左右 ,蛋白质含量4 1 95 % ,脂肪含量 19 83%。3 特性 属黄淮海夏大豆 ,生育期 10 2天左右 ,中早熟品种 …  相似文献   

8.
“长农23号”亚有限结荚习性,圆叶、紫花、灰毛;籽粒蛋白质含量38.30%,脂肪含量21.49%;外观品质优良,抗病性强;属中熟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3124.3公斤,比对照品种九农21号增产8.3%。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829.1公斤,比对照品种九农21号增产6.5%。  相似文献   

9.
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菜用大豆生育特性及鲜荚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不同采摘期菜用大豆品种(系)为材料,研究在地膜覆盖条件下的生育特性及鲜荚产量。试验结果表明:东农96-002植株高度最高(33.3 cm);采摘期最早的品系是沪宁95-1(7月21日);辽鲜1号单株荚数最多(40.9个);东农96-002百荚鲜重、鲜荚长、鲜荚宽均居首位,分别是280.6 g、6.23 cm、1.52 cm;品种间百荚鲜重方差分析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52.84**)、百粒鲜重差异达显著水平(F=15.45*)。辽鲜1号鲜荚产量最高(16 258.1 kg/hm2),品种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32.84**)。就综合性状而言,菜用大豆东农96-002最适合在本地区早春覆膜种植。  相似文献   

10.
极早熟优质高产春大豆湘春豆26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作物研究所以矮角毛作母本,湘春豆14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改良摘荚法和系谱法相结合,育成适于南方春播种植的极早熟优质高产春大豆新品种湘春豆26,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家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54.5kg/667m^2,比同类型早熟对照鄂豆4号增产14.9%;国家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48.1kg/667m^2,比鄂豆4号增产15.7%,产量最高达229.1kg/667m^2。区试平均全生育期95d,与对照鄂豆4号相同;平均蛋白质含量41.87%,脂肪含量21.61%,蛋白质+脂肪总含量63.48%,为蛋白、脂肪双高优质品种,同时又是高油品种。尤其适合南方地区与棉花、玉米、红薯等间种套作。  相似文献   

11.
通农10号是吉林省通化市农科所1978年以通农5号为母本,以凤交76—638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1992年1月通过省级审定。 该品种是高蛋白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为46.22%,脂肪含量为18.41%,是吉林省中晚熟大豆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品种。在1990、1991两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量161.4kg,比对照长农4号增产7.6%。在高肥水地块,每亩可达200kg以上。有限结荚习性,株高约  相似文献   

12.
大豆“湘春豆18号”1998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1996-1997年参加湖南省春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达到162.7kg/667m^2,比对照品种“湘春豆10号”增产7.8%,生产试验平均产量达到160.7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2.6%,大面积示范产量达到170kg/667m^2左右。蛋白质含量43.17%,脂肪含量22.84%。对大豆病毒病、霜霉病、细菌性斑点病表现高抗,属南方春大豆中熟偏早品种。  相似文献   

13.
“垦农18号”大豆为中早熟品种,茎秆强壮,抗倒伏能力强,百粒重18—20g,蛋白质含量35.32%,脂肪含量23.17%,为高油优质大豆。异地鉴定试验,平均产量3116.6kg/hm^2,比对照增产12.5%。全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425.3kg/hm^2,比对照增产9.9%。全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28.6kg/hm^2,比对照增产12.0%。该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三、第四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审定大豆品种概况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河南省29个审定大豆品种的产量、品质等性状进行概括总结,并对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做以初步分析。平均蛋白质含量44.9%,脂肪含量18.9%,产量水平由130kg/667m^2左右提高到180mg/k/667m^2左右。与东北主产区大豆品种相比,我省大豆蛋白质含量较高,产量水平和脂肪含量略低。  相似文献   

15.
高产抗孢囊线虫大豆齐茶豆2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茶豆2号”为夏播中早熟大豆新品种,该品种高抗孢囊线虫1、3、5号生理小种,抗病毒病,较抗霜霉病、细菌性斑点病。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内4年试验,平均hm^2产量3360.9kg,比“鲁豆11”增产11.51%。山东省区域试验平均hm^2产量3303.0kg,比“鲁豆11”增产8%,生产试验平均hm^2产量2832.0kg,比“鲁豆11”增产7.8%。“齐茶豆2号”籽粒蛋白质含量43.98%。脂肪含量21.26%,为抗孢囊线虫脂肪、蛋白、产量三高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高油大豆优质高产同步旱作栽培体系,进行了抗(耐)旱高油高产大豆品种(系)筛选,土壤水份对高油大豆产量和油分含量的影响,蓄水保墒耕作技术研究,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对产量的影响等单项研究及对高油高产抗旱单项栽培技术组装研究.结果如下:筛选出适宜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种植的抗(耐)旱高油大豆品种黑农37、黑农41、黑农44、舍丰40、垦农4、红丰11、黑河27、合丰47;黑农41品种,任何生育时期受到干旱胁迫都会对其产量和油分含量造成负面影响,其干旱胁迫影响程度表现为:结荚-鼓粒期》鼓粒期》结荚期》花期》苗期,以结荚~鼓粒期干旱胁迫影响最大,可使单株产量下降27.1%,油分下降12.6%;秋翻秋起垄整地是较好蓄水保墒耕作技术,较春搅茬起垄有较明显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14.28%~16.67%;黑农44品种适宜种植密度垄上穴播为20~25万株hm-2,垄上双条播为25万株hm-2;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在适应推广区域内是一项具有显著增产效果和推广价值的栽培技术,其增产幅度为13.55%~25.4%;提出建立高油大豆高产高油同步旱作栽培技术体系的最佳模式:以高油品种黑农44为核心,在蓄水保墒的秋翻秋起垄的耕作基础上,配之穴播 优化施肥(N7 P14 K10) 抗旱种衣剂 抗旱叶面肥 行间覆膜.  相似文献   

17.
大豆新品种圣豆15亚有限结荚习性,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均衡,适于豆制品加工。2014年生产试验产量2 923.6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黑河43增产11.3%。2015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适宜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淮豆12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2011—2012年江苏省淮北夏大豆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068.9公斤/公顷,较对照徐豆13增产8.18%;2013年江苏省淮北夏大豆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3 064.7公斤/公顷,比对照徐豆13增产6.87%。该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41.46%,脂肪含量20.19%。中感大豆花叶病毒病SC3流行株系和SC7强致病株系。201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作夏大豆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所育种一室十五期间承担国家科技攻关子项目“大豆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研究”,以黑农40为母本,哈92-2463为父本进行杂交,创选出优质、抗病、高产大豆新品系哈2291-Y。2291-Y株高100cm,紫花,披针形叶,茸毛灰白色,亚有限结荚习性。3、4粒荚较多,成熟时荚呈褐色。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脐黄色,百粒重20~22g。根系发达,秆强不倒。生育日数122天,所需活动积温2500℃。平均公顷产量3183·65kg,较对照品种黑农37增产11·4%。蛋白质含量41·2%,脂肪含量20·4%;异黄酮含量5102·6μg/g,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中抗大豆灰斑病。属…  相似文献   

20.
施用大、中、微量元素对大豆品质及其它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试验以3种大量元素(N、P、K)、3种中量元素(Ca、Mg、S)及6种微量元素(B、Mo、Zn、Fe、Na、Cl)及其组舍对高蛋白大豆品种东农42和高脂肪大豆品种东农163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S可增加高蛋白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1.34个百分点,增加高脂肪品种的蛋白质含量1.44个百分点;施Zn可增加高蛋白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1.07个百分点,B、Mo、Zn同时施用可增加高脂肪品种大豆的蛋白质含量2.19个百分点。Na、C1、Fe的施用似乎对大豆蛋白质含量均具有正向作用。以Na元素的作用最大,二个供试品种分别增加2.08和1.85个百分点;Fe分别增加1.11和1.43个百分点;Cl分别增加1.26和1.65个百分点。N、P、K对大豆脂肪含量具有显著影响,在高脂肪品种中,K单独处理在1%的水平上显著高于对照,增加脂肪含量1.57个百分点,P—K配合施用增加1.2个百分点,N—K配合施用增加1.52个百分点,N—P配合施用增加1.11个百分点。适量的施用Ca、Mo具有增加大豆中脂肪含量的趋势。肥料的施用具有降低株高,增加收获重、荚数、粒数的作用。特别是N—K配合施用对大豆的株高、收获重及产量的影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