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草地贪夜蛾的捕食性天敌黄带犀猎蝽,利用体视镜对其各虫态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黄带犀猎蝽卵粒为长圆桶形,褐色,顶端卵盖喇叭口状,底部附着片状胶质物,卵块蜂窝状。1~2龄若虫橘红色,无翅芽或不明显;3~4龄若虫橘红色或深橘红色,前翅芽黑色,后翅芽暗红色;5龄若虫深褐色,前后翅芽均黑褐色。成虫黑色,体被黑色微绒毛,前翅革片端半部及膜片基部淡黄色或黄白色;小盾片上部的粗刺顶端呈二分叉状;腹部气门淡黄色或褐色,内侧有白色绒毛圆斑;足黑色,多细毛。黄带犀猎蝽雄虫腹面节间前凸,呈钝角脊状,腹部末端呈圆钝凸起,而雌虫腹部腹面节间较平缓,腹部末端平滑。通过描述该天敌的形态特征,可为该天敌的保护和扩繁提供参考,并为利用该天敌对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1987年从印尼进口藤枝中检获象甲,经鉴定为象虫科隐颏象亚科的 Rhinostomus meldolae(Pascoe)。该虫成虫体长6~24.5ram,黑色或棕黑色。两眼相近,在喙的腹面几乎彼此接触;在喙的背面被两条窄隆线分离,两眼间距离窄于触角柄节宽。前胸前缘两侧不具眼叶,雄虫喙背面锯齿状,腹面有许多黄色长毛,雌虫喙背面基部刻点密,腹面光滑无毛。触角棒基部角质化部分大约等于端部海绵状部分,两部分之间的缝弯曲。前足基节间距至少为基节直径的  相似文献   

3.
黑头麦蜡蝉Oliarus apicalis Uhler属麦蜡蝉科(Cixiidae),是水稻害虫之一,为禾本科杂草中的常见种。其成虫体长雄6mm,雌8mm左右。体黑色或淡褐色,头顶前缘突起成角状,后缘凹入,侧缘脊状淡黄褐色,中域凹陷黑色。额与唇基连成一体,略呈菱形,中、侧脊隆起黄褐色。单眼3个,黄色,2个在复眼下方、触角前方,一个在额中脊中央。触角短,基节淡褐色。前胸背板淡黄褐色,两侧近端部黑褐色,后缘凹入呈钝角状。中胸背板黑色,两侧缘及末端黄褐色,有的全为淡褐色,尤其是雌虫更明显。中胸背板中央有5条纵隆线,隆线黄褐色。肩片黄褐色。腹部黑褐色,背腹板后缘黄色。尾器色浅。翅淡黄色,半透明,端缘黑色。翅脉同翅色。翅端横脉黑褐色。足淡黄褐色,有深色条纹。体腹面黑色。  相似文献   

4.
于梅娥  张生芳 《植物检疫》2004,18(4):197-197
洛阳检验检疫局由来自美国的木包装内截获到四齿长小蠹Platypus quadridentatus Olivier.该虫体长4.0~4.3mm.暗红褐色,鞘翅后部近黑色.额区刻点浅而密,疏生长毛.雄虫每鞘翅的第3、5、7行间向后延伸成齿,位于鞘翅斜面之上,斜面的侧下缘有1侧扁的大型齿突,由第9行间发出;腹部第4腹板有1对粗壮的刺突,末端尖.区别于雄虫:雌虫前胸背板中部稍后有1对大孔;鞘翅斜面侧下缘无发达的齿状突.  相似文献   

5.
刘永平  张生芳 《植物检疫》1989,3(4):241-247
本文对我国仓储物内发现的6种斑皮蠹属重要害虫进行了形态比较研究。比较的方面包括:1.雄虫触角;2.触角窝后缘隆线;3.颏;4.鞘翅表皮花斑及毛斑;5.第1腹板股节线;6.雄虫第8背板、第9、10腹节及阳基侧突;7.雌虫第8腹板和交配囊骨片。在对上述特征进行系统比较的基础上,总结出各个种的快速鉴定特征。  相似文献   

6.
当截获的小蠹虫数量很少时,不允许用解剖虫体的方法识别雌雄。笔者的经验是通过观察小蠹腹未第7、第8腹节背板的大小、形状可以区别雌雄虫体。小蠹虫背板8节,雄性小蠹虫的生殖器着生在第8背板下,故该节背板大而明显,骨化程度高;雌性生殖器退化,只有一小受精囊,故该节背板比雄性小而不明显,骨化程度底,往往覆盖于第7背板下或稍露出。不过,因属种不同,腹末背板变化较大,要靠长期积累经验才能掌握。生活的小蠹虫腹末往往缩在鞘翅底下,不易观察,可用下述方法使其外露:(1)将正在排粪或交配的小蠹虫及时用乙醚麻醉后投入浸泡液浸泡。(2)将活虫直接投入水中,慢慢加热至腹部稍下垂。(3)用镊子夹住浸泡24小时以上的虫体鞘翅后端,在镜下慢慢将腹末挤出,及时观察。  相似文献   

7.
凹额精灵小蠹(Hapalogenius atakorae (Schedl,1951))是近年来从进口非洲木材中经常截获到的一种外来害虫。本文通过碱解及解剖,观察了凹额精灵小蠹外部形态及雌、雄性生殖器和前胃板的解剖特征,发现其雄虫额部明显下陷成浅坑状,鞘翅斜面上行间1与行间2明显下陷成槽状,下陷区域内行2与行3鳞片毛消失或严重退化;雌虫额部平滑或隆起,鞘翅斜面上在行间1与行间2之间略有下凹,下凹区内行2与行3鳞片毛基本正常。本研究完善了凹额精灵小蠹的形态特征,为凹额精灵小蠹的口岸检疫鉴定提供了更详细和准确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芒果切叶象甲虫体大小和形状的两性异形,我们基于多元统计和几何形态测量学定量分析了雌雄成虫的11个共有形态指标和胸、腹部形状两性间差异。结果显示:所有测量的形态指标中只有喙前段长分布范围在雌雄间不存在重叠;雌性喙后段长显著小于雄性(P<0.05),而鞘翅长、鞘翅宽、体高、腹长、前胸背板宽、头宽、喙前段长及喙全长皆显著大于雄性(P<0.05);前胸背板长与头长在两性间无显著差异(P>0.05);喙后段长、喙全长及腹部大小在两性中差异程度较大,而前胸及头部大小在两性间差异较小;雌性的腹部形状与雄性相比较为圆润,并有向外扩张的趋势。因此,该虫虫体大小和形状存在明显的两性异形。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肉眼观察雌性成虫的触角位于喙近基部1/4处而雄性成虫触角位于喙近基部约2/5处来100%准确地确定其性别。  相似文献   

9.
小而纤弱的蝇子。具宽的翅,长的触角和足。头小;眼圆或肾形,有的为接眼式;单眼常缺;触角长,圆柱形,节常呈珠状,10~36节;喙短,很少伸长,下腭须1~4节,胸部卵形稍微凸起,无横缝;腹部8节,膨腹端小而凸出;产卵器间或很长。足细长,基节较短,胫节无端距,跗基节有时很  相似文献   

10.
美洲榆小蠹     
1.名称学名:Hylurgopinus rufipes Eichhoff异名:Hylastes rufipes EichhoffHylesinus opaculus LeconteHylurgops rufipes LeconteHylurgopinus rufipes Swaine2.成虫形态特征(图1)雌虫体长2.2—2.5毫米,体长为宽的2.3倍,暗褐色。额顶部凸出,正好在口上片突起的上方具微弱的横向刻痕;口上片突起光滑,它的侧缘末端不达口上片突起的边缘或与口上片突起融合;表面光滑,粗糙而颇浅凹的刻点十分稠密,刻点间具光泽,中央的刻点扁平、模糊并呈网状;除口上片突起的下缘具一明显的毛刷外,表被细、短、不明显的毛。前胸背板长为宽的0.84倍,基部最宽,侧缘基部一半几乎平行,但正好在颇宽圆形  相似文献   

11.
温室白粉虱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是世界性害虫。在我国近年来才出现的,我区于1976年首先在新城大队温室发现此虫,1977年造成严重为害。两年多来,我们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并做了一些防治试验。 形态特征 温室白粉虱属半翅目、同翅亚目、粉虱科(Aleyrodidae),因成虫体表布有白色蜡粉,故名粉虱。成虫、幼虫和蛹腹末端背部都有一个皿状孔,是此科昆虫的主要识别特征(图1)。 成虫 体长1.1—1.2毫米(计量单位以下均同)。翅展2.3。触角短丝状,6节(有的报道为7节)(图2B)。复眼肾形,暗红色。喙针状,较粗,末端略膨大且色暗。各足基节膨大凸出,跗节2—2—2,端部具爪。腹部第一节细缩,呈柄状。雌雄均有膜质翅二对,前后翅上各有一条翅脉。雄虫略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技术, 研究了粗角梯天牛Pharsalia antennata雌雄成虫外部形态特征?触角和跗节感器种类及其差异?外部形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粗角梯天牛雄性个体体长明显大于雌性; 雄虫触角总长为体长的两倍余, 雌虫触角仅稍长于体长; 雌虫第5腹节明显长于雄虫第5腹节?感器研究表明, 雌雄成虫触角上分布有5类18种感器, 即6种锥形感器?5种毛形感器?5种刺形感器?1种Bǒhm氏鬃毛和1种钟形感器, 其中毛形感器Ⅴ型仅分布于雄虫触角, 锥形感器Ⅵ型和钟形感器仅分布于雌虫触角, 毛形感器Ⅰ型在雌雄虫触角上的分布和数量存在差异?雌雄成虫跗节表面着生有3类8种感器:毛形感器3种?刺形感器3种和锥形感器2种, 同种感器仅在长度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江西贮藏食物及房舍内,经10余年的调查研究,发现粉螨亚目共6科、21属、43种,现列检索表如下。江西粉螨亚目分科检索表(成螨)[1][3]1.须肢端节扁平,螫肢的一趾常有锯齿状缘(图1)。躯体腹面有4个明显的见丁质环(图1)薄口螨科Histi0Stomid“e须肢端节不扁平,整肢钳状,躯体腹面无明显的几丁质环……………………·’……-’““·””22.雌、雄螨均无顶毛。I足上的。唐生在附节的端部(图2)…………麦食螨科PxroglsPhidae雌雄螨至少有1对顶毛,I足上。喀生在附节的基部…………………………’……”””””33.有一背…  相似文献   

14.
褐背小萤叶甲 Gallerucella grisescens(Joannis)是草莓的重要害虫,以成虫和幼虫取食嫩头、叶片、叶柄、蕾和花,有时剥食浆果表面。此虫在国内分布广泛,连云港市一带1985—1991车连年大发生,局部防治失时田块全田没有好叶,造成严重损失。我们自1986年以来对此虫开展研究工作,现将其在草莓田的发生规律与有关防治结果报告如下。一、形态特征1.成虫褐色,全身被毛。体长3.7—5.5mm,宽2.2—2.4mm。头、前胸和鞘翅黄褐至红褐色。触角黑褐至黑色,小盾片黑褐色。雄虫腹部暗褐色,死后变黑。足黑褐色。腹部末端1—2节红褐色。头较小,额唇基较高隆起,  相似文献   

15.
林小琳 《植物检疫》1991,5(5):349-350
1腹部背板愈合(D、“、Fabricius,属)················································……2 腹部背板分离(BactI’口cera Macquart,属)······························...·········……52(l)雄虫腹部第5腹板后缘深凹;小盾前鬃存在···一i..·semicallanlra Drew,新亚属 雄虫腹部第5腹板后缘浅回;小店前鬃缺如··一···································...……33(2)触角各节长度之和大于头部的垂直长…  相似文献   

16.
陈东华  林毓鉴 《江西植保》2001,24(4):116-116
在整理江西安远三百山所采集同翅目昆虫标本时 ,发现中国记录种——印度卡颖蜡蝉 ,现记录如下 :印度卡颖蜡蝉 Caristianus indicus Distant,1 91 6(图 1 )体长 :雄虫 3 .5mm,雌虫 3 .6mm;体连翅长 :雄虫 5mm,雌虫 5.5mm。头浅灰色或浅黄褐 ,窄于前胸背板 ,突出两复眼之间 ,中央具有1纵脊 ,顶端处有 2条黑色的短纵纹 ,侧缘呈薄片状强烈上翘 ,上有二条黑斜纹。额及唇 基半漆黑色 ,喙及唇基部端半淡青灰白 ,喙端深黑 ,伸达中足基节。额的中央有 1“Y”字形脊 ,其两侧端大半上翘显著 ,翅边上有 3个浅黄白小斑纹 ,复眼及触角漆黑。前胸背板及…  相似文献   

17.
1986年笔者对小麦拔节后使用百草敌发生药害的情况进行了观察和试验,现筒报如下: 一、药害症状 1.茎秆畸形 施药后麦苗倾斜弯曲,以后可逐渐恢复直立为轻者;稍重者,植株基部呈圆弧形弯曲,茎秆呈“J”形:严重者,节间缩短,以穗颈节更甚,茎秆粗矮,弯曲呈“S”形。 2.畸形穗 轻度仅麦芒弯曲;中度穗呈  相似文献   

18.
棉蝗雄性生殖器的解剖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棉蝗Chondracrisrosearosea (De.Geer)的雄性外生殖器解剖观察得知 :棉蝗雄性外生殖器位于第 9腹节腹板 (即下生殖板 )向背面弯曲所形成的生殖腔中 ,其构造最显著特点是 :(1)外生殖器主要由阳具基背片和阳具复合体组成 ;(2 )阳具基背片略呈桥状 ,具锚状突和冠突 ,其构造比飞蝗简单 ;(3)阳具复合体色带表皮内突呈“V”字形 ,末端尖细 ,并向外张开 ;(4)阳茎由两瓣合并为管状结构 ,其端部有 4个小突起 ,前面 1对较短 ,后面 1对较长 ,略向前弯曲  相似文献   

19.
描述了一种快速准确鉴别柑橘长卷蛾蛹和成虫性别的方法。观察214头柑橘长卷蛾蛹和180头成虫腹部形态特征发现,雌蛹腹部末端分节不明显,第8腹节腹面中央有一黑色纵裂,与肛裂缝之间的距离显著大于雄蛹,裂缝较短,两侧平坦无突起;雄蛹腹部末端分节较明显,第8腹节无裂缝,第9腹节中央有一黑色纵裂,裂缝较长,两侧各有一半圆形瘤状突起。雌蛾成虫腹部末端呈圆筒状;雄性成虫腹部末端短钳状具环形毛丝。  相似文献   

20.
顾杰  韩振冲 《植物检疫》2003,17(4):236-236,248
在检疫进口刚果奥古曼原木时 ,发现不少直径 6~ 7mm的蛀孔 ,凿开边材 ,表层下纵深 2~ 3cm范围内大面积布满粉末状蛀屑 ,进而发现大型蠹虫 ,并采集到完整的 3种虫态 ,经室内鉴定为毛额奸狡长蠹 (Apatefo moralisFahraus)。目前我国尚未有分布记录。过去曾有其成虫的简要描述 ,现将所观察到该虫的 3个虫态的形态特征描述如下 ,供检疫参考。1 成虫长 1 4~ 1 7mm ;头、前胸黑褐色 ,触角、鞘翅深红褐色 ,翅端近黑色 ;翅基略宽于前胸背板基部。眼卵形 ,显凸 ,小眼细密 ;前额密被发状金黄色长毛丛 ;触角 1 0节 ,第 8~ 1 0节栉齿状 ,末节顶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