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近段时间,关于"蜂王浆激素含量高,会引发女性乳腺癌"的说法不断在网上传播,造成消费者特别是女性消费者的恐慌。蜂王浆是天然的滋补品大家都知道,但蜂王浆有没有激素和有何功效仍是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蜂王浆是由年轻工蜂头部的咽下腺和上颚腺共同分泌的主要用于饲喂蜂王和蜂幼虫的乳白色或淡黄色浆状物质。工蜂和蜂王幼虫在最初的前3日都是由年轻工蜂饲喂蜂王浆,此后蜂王终生都以蜂王浆为食,而工蜂幼虫改由工蜂饲喂蜂蜜和花粉调制的蜂粮。  相似文献   

2.
合成蜂王信息素对东方蜜蜂行为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东方蜜蜂(Apiscerana)营社会性生活,由蜂王、雄蜂、工蜂三型蜂组成的完整的有机群体,依靠各组成成员分泌的信息素进行信息传递,维持群体的正常生活秩序,其中蜂王上颚腺分泌的蜂王信息素作用最大。本研究利用云南大学化学系人工合成的蜂王信息素,模拟蜂王,研究其对东方蜜蜂的群味、聚集、消除失王情绪、抑制工蜂产卵,以及抑制建造急造王台等行为的作用,效果均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3.
上颚腺是蜜蜂重要的外分泌腺,其分泌物在蜂群生活中有重要调控作用.为研究中蜂、意蜂三型蜂上颚腺蛋白的异同,对中蜂、意蜂的外勤工蜂、初出房蜂王、巢内雄蜂的上颚腺蛋白进行定量和SDS-PAGE.结果表明:每个腺体中,蜂王的蛋白含量最高,工蜂次之,雄蜂最少,三者差异明显;两蜂种三型蜂的上颚腺蛋白相同的较多,但也有明显差异.意蜂王的76 kD蛋白和中蜂王的74 k蛋白;意蜂工蜂的54 kD蛋白和中蜂工蜂的36 kD蛋白;意蜂雄蜂的27 kD蛋白和中蜂雄蜂的48 kD蛋白;均为相同级型之间的差异蛋白,它们可能与生理功能差异相关.  相似文献   

4.
蜂王一些腺体分泌的信息素有启动和触发效果.启动信息素影响个体的生理状态,触发信息素可以使接受信息素的工蜂立即做出行为反应.蜂王上颚腺分泌物可以强有力地吸引工蜂,是工蜂形成侍卫行为(触角接触、舔舐、梳理蜂王)的因素之一.侍卫蜂接收蜂王信息素并在蜂群内部传递.这些信息素可以抑制工蜂产卵、控制分蜂,使工蜂之间和工蜂与蜂王之间进行识别,调控蜂群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郭业寨 《蜜蜂杂志》2012,32(7):33-33
王笼是养蜂时专供蜂王生活的场所,其侧面开设有多个栅栏,栅栏之间留有空隙供工蜂进出。由于蜂王个体较大,为了控制蜂王产卵,蜂王通常被关闭在王笼里面,王笼常悬挂在蜂箱里面的蜂路上。目前,蜂农在市场上购买的王笼只有笼体,而没有悬挂装置,购买后  相似文献   

6.
豆奶粉可作代用花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向无王群介绍蜂王在养蜂生产中是常事。但有时不管用什么方法 ,无王群就是不接受新蜂王 ,对新蜂王非围而杀后才痛快。因此 ,一群蜂垮掉也是常事。2 0 0 2年 ,我用王笼向一失王群介绍蜂王时又遇到蜂群不接受新王的情况 :十多天中 ,新王放了三四次都被围攻 ,幸亏每次都被及时发现 ,将蜂王重新关于王笼中才没被杀。最后一次 ,我把围王蜂团的工蜂全部杀死 ,把蜂王关入王笼重新吊入蜂群 ,后发现王笼上只有部分工蜂对蜂王怀有敌意 ,就把这些工蜂也捉住杀了 ,再把王笼吊回蜂群 ,反反复复三四次 ,当王笼上再没找到对蜂王怀有敌意的工蜂时 ,才把蜂王…  相似文献   

7.
谭健生 《蜜蜂杂志》2005,25(6):18-18
2003年6月,我饲养的8群意大利蜜蜂出现爬蜂,采用许多方法医治也没有治好,原80脾蜜蜂,10只蜂王,到2004年春繁时仅剩下1脾蜂1只蜂王,最后找出发生“爬蜂病”的原因是蜂种退化。为了恢复生产,我引入4个繁殖群,邮购山东省实验种蜂场的蜂王1只。在蜂王未到之前,学习了《蜜蜂杂志》有关“诱王”的文章,最后总结出“两步诱入法”:将季福标的巢础包王笼——介绍新蜂王[1],刘华兴的“杀蜂保王法”介绍蜂王[2]联合使用。第一步,用铁纱王笼挂入蜂路中间一天,并杀死笼外工蜂;第二步,换上巢础包竹丝王笼挂入蜂路中间,第二天检查时,蜂王已开始产卵。使用此…  相似文献   

8.
笔者介绍一种方便易行、安全可靠的解救蜂王的方法:用大碗一只,盛满清水,放在蜂王被围的箱边地上。蜂王大多被围在2张巢脾之间,形成1个蜂团,小的如核桃,大的似鹅蛋,工蜂严密地把蜂王围在中间。此时慢慢移开2张巢脾中的1张,把有蜂王的那一张小心地提出箱外,然后把蜂团对准碗的上方用力一抖,蜂团就掉在碗中。因为碗中有水,工蜂 就会纷纷散开飞走,最后留下蜂王和少量几只工蜂;当即用手轻快地抓住蜂王翅膀,把她囚于事先准备好的王笼中,另作处理。若蜂王被围在箱底或箱壁,可用厚纸板1块,用纸板的一头慢慢伸进蜂团底部,提出蜂团,用力朝碗内…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改良蜂种,引进好的蜂种或与远处的蜂友交换蜂王避免近亲交配退化,常常需邮寄蜂王。邮寄蜂王的王笼很关键,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王笼寄王的方法。1一般邮寄王笼标准的塑料邮寄王笼需要改造。因为邮寄王笼在炼糖区与蜜蜂活动区有一道门槛,该门槛开口比较窄小,往往导致工蜂或蜂王进入炼糖区吃炼糖后就退不回去,粘死在炼糖区门口,这样堵死门口后其他的蜜蜂也吃不到炼糖了,最后导致全军覆灭。所以我们的改造方法就是:用烙铁把窄小的门槛开口加大,同时  相似文献   

10.
蜂王浆是5~15日龄的哺育工蜂的咽下腺(subpharyngeal gland)和上颚腺(mandibular gland)分泌的、用以饲喂蜂王和3日龄以内工蜂、雄蜂幼虫的浆状物质。人们利用蜂群的哺育蜂过剩时就会筑造自然王台培养蜂王的习性,人为地给予较多的人工台基,移入12~24小时的幼虫,待蜂王幼虫消耗较少、剩余王浆量最多的时侯,取出蜂王幼虫,收集台基内的王浆。由于工蜂和蜂王幼虫遗传上的一致性以及蜂群能够接受人工台基,这为大量生产蜂王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我一直坚持用老方法囚王越冬,从当年秋繁结束起囚王,到翌年春繁时放王,蜂王被囚长达50多天。当春繁开始放王时,蜂王死亡率50%。原因有三:1)蜂王长时间被囚,体格缩小,“蜂王激素”减少,出现工蜂围王(有的围死在王笼内);2)工蜂不饲喂,特别是对老、残、弱质蜂王,导致蜂王饿死;3)蜂王冻死:“立冬”后气温一天比一天低,冷空气一来,工蜂结团,囚王的王笼被置放到蜂团外,蜂王被冻死。这样就直接影响了春繁,影响全年蜂群的发展和当年的经济效益。笔者自2004年试用“三擒三纵法”,组王越冬,效果有了明显改善。方法是:当蜂群秋繁为卵、虫、蛹1∶2…  相似文献   

12.
蜂王浆     
王浆是从年轻哺育工蜂咽腺分泌的一种稠乳状物质。王浆巨大的营养价值表现于雌性蜂幼虫发育成长为蜂王或工蜂,这取决于其早期发育期食物的特性。全部雌性蜂在孵化后头3天用王浆哺育,只有蜂王继续用王浆哺育。蜂王是百万只蜜蜂的母亲,一天产2,000只卵。蜂王寿命长达4~5年,甚至更长,相比之下,工蜂则短得多,通常6个月或更短。王浆的不寻常特性,促使人们对其化学特性与药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不过至今对其物质特性尚未完全搞清楚。  相似文献   

13.
蜜蜂咽下腺     
方兵兵 《中国蜂业》2009,60(2):53-54
蜜蜂咽下腺(Hypopharyneal glands,HPG)是一对分泌食物的腺体,位于工蜂的头部。每条腺体由一条长而呈葡萄状的腺泡组成,腺泡产生白色或淡黄色的蛋白质分泌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蜂王浆或蜂乳”,用以饲喂蜂王以及雄蜂和工蜂小幼虫。咽下腺也产生消化酶用于工蜂酿造蜂蜜。蜂王的咽下腺退化,而雄蜂则没有咽下腺。工蜂咽下腺发育和分泌活力并不是一成不变,是随着工蜂日龄、蜂群需求以及工蜂营养状况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防咬保险罩     
无论是给无王群诱入新蜂王,还是给生产群介绍1只优质蜂王,或者是从良种场购来的新种王诱入本场蜂群,几乎都采用将蜂王装入王笼扣在诱入群中部的蜜脾上,过一两天把蜂王放出的方法。经仔细观察,发现蜂王一旦放出来后,很多骚乱的工蜂就快速赶往放王地点。这些工蜂中的一部分尾随在蜂王周围,跟着蜂王运动,另一部分工蜂则立刻扑向王笼,使王笼里里外外塞满工蜂。我认为其原因是蜂王放出后,王笼里仍留有浓郁的蜂王气息,一部分工蜂已发觉蜂王被放出笼,并且尾随在其周围;而大多数工蜂却以为蜂王仍留在笼内,因而紧围于王笼内外。根据放王时围王工蜂的…  相似文献   

15.
在冬季漫长的黑龙江省德都县,采用一群8—10框蜂,40斤越冬蜜贮存60只蜂王的方法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此法是根据冬季蜂团自前向后自下而上的运动规律,王笼固定在巢脾中部,蜂王和蜂团不被隔开,工蜂能钻到王笼中接触蜂王,蜂王始终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6.
把由大约1000只工蜂,一只蜂王组成的几个小群饲养子恒温器的蜂笼里(内有巢脾),经受4种不同小气候的试验。饲养于35℃,二氧化碳1.5%典型的幼虫区条件下的“夏季蜂”,其血淋巴中的保幼激素含量迅速增加。但是,饲养在27℃和二氧化碳1.5%象无子巢脾上一样的条件下的人工“冬季蜂”,则保幼激素含量较低。饲养于27℃或  相似文献   

17.
杨朝环 《蜜蜂杂志》1998,(10):16-18
1自然分蜂的形成及表现蜂王产卵和工蜂哺育幼虫只是使蜂群中的蜜蜂数量增多,但是蜂群数的增殖是以分蜂的途径来实现的。蜂王和一部分工蜂飞离原群,到新的地方组建新蜂群,将原巢留给已经羽化或即将羽化出房的新蜂王和一部分工蜂;一群蜂有时分出一群,有时一群会分出两...  相似文献   

18.
使蜂王对工蜂有引诱的物质已经研究了近30年,现我们有理由确信这种物质是一种性引诱剂,这种引诱剂是分蜂时蜜蜂跟踪蜂王的信息,而不是用来确认在蜂群中的蜂王。苏联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说,蜂王在巢脾上走动时留下了一种物质,它对工蜂的引诱力可维持30分钟,作者把它叫做“蜂王的足迹”(geen tracks)。这个资料是测定取走蜂王后每隔1分钟爬向王笼的蜂数而获得的。  相似文献   

19.
夏平沅 《蜜蜂杂志》2014,34(10):5-5
<正>现在有很多养蜂爱好者习惯在网上购买蜂群,一般250元左右1群,包括1只蜂王加大约1脾工蜂,要求卖主多给点工蜂者,卖主顶多给那脾工蜂再加一点。对买者而言收到1笼蜂已是很宝贵了,怎样安全可靠地将笼蜂过到蜂箱里是有点棘手。卖家一般都是将1群蜂放进1个小木板盒里,在一面钉好纱窗布或是铁纱窗。当买者收到笼蜂后,先喂点糖浆,放到阴凉无光照的地方。经长途跋涉后的蜂群最需要的是安静的环境,才会稳定地结成团。这  相似文献   

20.
《中国蜂业》2015,(7):30-31
<正>一、工蜂产卵的发生机理蜜蜂是社会性昆虫,过着群体生活。蜂群内由三型蜂组成,即蜂王、雄蜂、工蜂(卵巢未发育的雌性蜂);蜂王专司产卵,由工蜂哺育成不同型的个体蜂;雄蜂属于季节性蜂,专门负责和蜂王交尾;蜂王通过一次或多次与雄蜂交尾后,终生履行产卵的职责,并由它在巢内的存在所传递的生物、化学信息,维系和抑制工蜂出现产卵(未受精卵)。无论是中蜂还是意蜂,蜂群失王后都很容易出现工蜂产卵。意蜂由于人工训化的时间长,对人工饲养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