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用正交设计法对乌鳢配合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糖类、混合无机盐等的适宜含量进行了研究,发现各营养素的适宜含量分别为:蛋白质45%、脂肪8%、糖类20%、混合无机盐2%。影响乌鳢生长的主要营养因素是蛋白质和混合无机盐。  相似文献   

2.
用正交设计法测试鲤鱼饲料中蛋白质、糖类、脂肪、混合无机盐的需要量。结果表明,其适宜需要量为:蛋白质35 % ,脂肪12 % ,糖类25 % ,混合无机盐8 % ,纤维素11 % 。分析了鲤鱼肌肉的氨基酸含量。计算出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35 % 时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 % ) :苏氨酸3-254 ,缬氨酸3-550 ,蛋氨酸2-380 ,异亮氨酸3-069 ,亮氨酸5-590 ,苯丙氨酸3-216 ,赖氨酸6-212 ,组氨酸1-797 ,精氨酸3-959 。饲料的最适钙磷比为1∶2 ,每100 g 饲料中,钙的适宜含量为839 ~1 189 mg ,磷为1 678 ~2 370 mg,钙磷总量为2 517 ~3 600mg  相似文献   

3.
甲鱼对蛋白质、脂肪、糖及钙磷的适宜需求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鱼粉、小麦粉和豆饼制成基础饲料,分别添加酪蛋白、豆油、α-淀粉调节各组饵料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含量,以磷酸盐和碳酸钙调节钙磷比及钙磷总量,研究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和钙磷对于甲鱼生长的影响。试验分两部分进行,试验Ⅰ以正交表L9(34)设计,研究蛋白质、脂肪、糖类和钙磷比四因素三水平对于成甲鱼的增重率和成活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甲鱼对这四种因素的适宜需求量。试验Ⅱ是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梯度法,进一步研究了蛋白质、脂肪及钙磷在饲料中的适宜含量。试验结果表明,体重为101.88±3.46g的甲鱼对蛋白质的适宜需求量为47.50%,脂肪为8.05%,糖类为18.24%,钙磷比为1.51:1,幼甲鱼(体重为18.19±0.67g)对钙磷总量的适宜需求量为4.23%(其中钙为2.54%,磷为1.69%)。饲料中各种营养素对于甲鱼的影响效果是不同的,对于成甲鱼的增重,脂肪为主要因素,其次为蛋白质。但二者相差不大,再次为糖类,钙磷比的影响最小;对于成活率,影响最大的是脂肪,其次为蛋白质和钙磷比,糖类的影响最小。设计配方时要优先考虑脂肪和蛋白质。另外,研究钙磷需求时发现,钙磷含量高于适宜含量,成活率显  相似文献   

4.
采用正交试验L9(3^4)的方法,以蛋白质、脂肪、糖类和有效磷为试验因子,配制了9种试验饲料进行饲养试验。乌鳢对4种营养素的适宜需要量为:蛋白质40%、脂肪8%、糖类16%、有效磷0.8%。根据乌鳢肌肉的氨基酸含量,计算出蛋白质含量为40%时饲料中9路必要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5.
<正>1.合理的配方设计进行配方设计时,要考虑到鲫鱼的生长阶段、水质等各方面因素,制定出适宜的营养水平,确定饲料中蛋白质、能量、矿物元素等营养素水平。鲫鱼主要以蛋白质作为能量来源,对脂肪和糖类的利用率较低,因此,蛋白质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大量研究表明,鲫鱼饲料粗蛋白含量应为26%~36%,可消化蛋白含量在26%~34%,蛋白含量无论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鲫鱼的生长造成影响,而且蛋白质含量偏低,饲料系数就会增大,成本也会提高。在满足粗蛋白要求时,同时也要考虑到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平衡,以免造成鲫鱼生长受阻。  相似文献   

6.
《水利渔业》2007,27(3):40-40
1蛋白质一般认为,饲料中蛋白质含量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就好,养殖对象生长较快。一般要求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稚龟50%左右;成年龟43%~45%。2脂肪脂肪是龟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成分之一。它主要是作为体脂贮存在体内或用于运动的能源。龟配合饲料中的脂肪含量3%~5%较为适宜。3碳水化合物龟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有:糊精、蔗糖、纤维素、淀粉,其中以淀粉为最好,龟饲料中淀粉的适宜量为20%左右。4无机盐类无机盐对龟的躯体有极重要的作用,除参与形成骨骼和血液外,对调节机体生理也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特别是对亲龟的产卵繁殖有重要意义。5维生素…  相似文献   

7.
饲料中脂肪的含量对团头鲂鱼种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本文报道了团头鲂鱼种在饲料中的蛋白质、糖、维生素和无机盐等保持适宜含量的条件下,不同脂肪含量对团头鲂鱼种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试验所用的脂肪为新鲜的豆油。结果表明,团头鲂鱼种饲料中脂肪适宜含量为 2~5%,最适含量为3.6%左右。  相似文献   

8.
饲料蛋白质营养对提高鲤鱼生产力具有决定性影响。许多试验表明,鱼体蛋白质的的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等10种必需氨基酸必须由饲料供给,饲料的营养价值与养殖效果,决定于饲料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组成与比率。探求鲤鱼必需氨基酸与其养殖效果的相关性,对于评定或预测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9.
饲料中脂肪的含量对青鱼鱼种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报导了利用青鱼鱼种在饲料中的蛋白质,醣、维生素和无机盐等保持适宜含量的条件下,研究不同含量脂肪对青鱼鱼种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试验所用的脂肪为马面鲀鱼油。试验结果表明,青鱼鱼种饲料中适宜的脂肪含量为3-8%,最佳含量为6.5%。两批实验的结果基本一致。饲料中的脂肪含量对鱼体肌肉和肝脏生化组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皇康康  张春晓  王玲  宋凯  黄飞 《水产学报》2014,38(6):877-887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牛蛙生长、体组成和肝脏健康的影响,以红鱼粉、豆粕和酪蛋白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为主要脂肪源,α-淀粉为主要糖源,微晶纤维素为填充剂,并补充无机盐和维生素等配制实验饲料。实验设3个蛋白水平(35%、40%和45%),每个蛋白水平下设4个脂肪水平(4%、7%、10%和13%),共12种饲料,饲料可利用能变化范围为12.4~17.8 kJ/g,蛋白能量比变化范围为21.9~32.0 mg/kJ。每种饲料设置3个重复,每个水族缸放养12只牛蛙[初始平均体质量为(91.5±1.1)g],每日饱食投喂2次,实验周期56 d。结果发现,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牛蛙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而13%脂肪组的牛蛙肝脏出现颜色不均一和肝体脆化无韧性的现象。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显著影响牛蛙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其中,40%蛋白组牛蛙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35%蛋白组,与45%蛋白组无显著差异。随着蛋白质水平的升高,饲料效率显著升高,而摄食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降低。随着脂肪水平的升高,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显著升高,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氮保留率无显著差异。饲料脂肪水平与牛蛙全体的脂肪含量和总能水平正相关,但不影响牛蛙全体的蛋白质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牛蛙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过氧化氢酶和脂蛋白酯酶活力先升高后降低。研究表明,牛蛙饲料适宜的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分别为40%和7%,适宜蛋白能量比为27.7 mg/kJ。  相似文献   

11.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营养学研究主要体现在食性分析、肌肉营养成份的测定等基础研究上,而营养需求上的研究主要体现在配合饲料配方上的饲养试验,对于确定某种营养素需要量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综述了黄颡鱼对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无机盐的需要量。黄颡鱼配合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含量(稚幼鱼)为39%~45%、(成鱼)为34%~38%,脂肪的适宜含量为7%~9%,碳水化合物的适宜含量为20%~23%、粗纤维的适宜含量为5%~6%,无机盐的适宜含量为1%~2.5%。  相似文献   

12.
张淑华  张欣 《齐鲁渔业》1998,15(1):21-25
设计不同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糖类配比的9个配方饵料,对中国对虾前,中,后3个生长阶段进行了饲喂试验。结果:各营养要素影响对虾增重的顺序第生阶段为脂肪〉蛋白质〉无机盐〉糖类,最适量为7%,40%,13%,20%;第二阶段为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阳适量为45%,5%,23%,13%;  相似文献   

13.
七、饲料配方及加工1、配方原则:因池塘养鲤主要靠鲤鱼出产量,而鲤鱼生长又靠投喂符合生长需要的充足饲料,同时两茬养鱼又是短时间内要求达到商品规格,因此,饲料要求特殊的配方,需要有较高的蛋白含量,原则上蛋白质含量应在35%以上,后期达46%。除正常加入多维和矿物质添加剂外,缺乏的必需氨基酸如  相似文献   

14.
鳙慢沉性饲料加工及其蛋白营养需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梯度实验设计方法,研究双螺杆挤压膨化加工鳙(Aristichthys nobilis)慢沉性饲料的制作工艺,并通过饲养实验确定鳙幼鱼对饲料蛋白的适宜需求量。结果显示:饲料加工过程中物料的水分含量、脂肪含量和机筒温度对鳙饲料的下沉速度(SV)和糊化度有显著影响。当物料水分含量控制在25%、脂肪含量控制在7%~9%和机筒温度控制在90→115→130℃时,鳙饲料具有糊化度高、下沉速度慢的特性,适合鳙的摄食需求。在此工艺基础上,以酪蛋白和白鱼粉为主要蛋白源,制作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0%、25%、30%、35%、40%和45%的6种配合饲料,饲养初始重6.0 g的鳙90 d,以增重率(WG)和特定生长率(SGR)为主要指标,评价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鳙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鳙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增加,当饲料蛋白水平为35%时达到峰值。采用二次曲线模型分析,确定鳙对饲料蛋白质的适宜需求量为34.65%~34.88%。  相似文献   

15.
以初始平均体重为7.1 g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幼蟹为试验对象,以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为试验因素,各设3个水平,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9(34),配制成9种饲料,在室内水族箱进行为期4周的饲养试验,以探讨三疣梭子蟹幼蟹配合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粗纤维的适宜含量.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幼蟹配合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粗纤维的适宜含量分别为40%、6%~8%和≤5%时,三疣梭子蟹幼蟹增重率和蜕壳率高,饲料系数低和蛋白质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的生长性能、肌肉质构指标及肝脏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采用双因素3×2因子试验设计,制成蛋白质水平分别为40%、45%和50%,脂肪水平分别为6%和9%的6组试验饲料,饲喂均重为(293.11±7.84)g的中华鳖,8周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显示: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中华鳖存活率无显著影响,但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肝体比均有显著影响。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升高,45%和50%蛋白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40%组,45%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40%组,50%组的肝体比显著高于40%组。饲料脂肪含量对中华鳖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9%脂肪组的肝体比显著高于6%组。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肌肉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肌肉蛋白质含量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先显著升高,然后在45%时达到稳定水平。肌肉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增加显著升高。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中华鳖四肢肌肉的回复性、弹性和凝聚性无显著影响,硬度、黏性和咀嚼性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升高而显著升高,随着脂肪水平升高而显著下降。肝脏igf-I基因mRNA表达水平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9%脂肪组的肝脏igf-I和lpl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6%组。综合中华鳖生长性能及营养品质的试验结果,温室养殖条件下,中华鳖饲料适宜的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分别为45%和6%。  相似文献   

17.
黄鳝的营养素需要量及饲料最适能量蛋白比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杨代勤 《水产学报》2000,24(3):259-262
用正交设计法L9(3^4)配制九种试验饲料,对黄鳝配合饲料中蛋白质、脂肪、总能、无机盐需要量及最适能量蛋白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黄鳝生长的主要因素是蛋白质和总能,黄鳝最佳生长所需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35.7%,总能为11.50 ̄12.50kJ.g^-1饲料,脂肪含量3% ̄4%,无机盐含量3%,总糖24% ̄33%。黄鳝饲料的最适能量蛋白比(E/P=kJ.g^-1)为31.6 ̄38.9。  相似文献   

18.
甲鱼配合饲料中蛋白质,脂肪以及醣类适宜含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变饲料中蛋白质,脂肪以及醣类的含量,设计一个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初步探讨二龄甲鱼配合饲料中这三种成分的适宜含量,试验结果,配合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可消化醣类的适宜含量分别为45%-48.3%、4.2%-6.7%和20%-25%。  相似文献   

19.
日本沼虾饲料最适蛋白质、脂肪含量及能量蛋白比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虞冰如  沈竑 《水产学报》1990,14(4):321-327
本文研究了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饲料的最适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能量蛋白比。试验用饲料由酪蛋白、糊精、混合油、复合维生素和无机盐混合物等组成。本试验用的日本沼虾体重为 1.77±0.23克,试验期间水温为 21—25℃。用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肝胰脏α-淀粉酶活力等作为评价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日本沼虾配合饲料适宜蛋白质含量为 36.8—42.27%,适宜脂肪含量为6—12%。当配合饲料的蛋内质含量在适宜范围内,饲料能量蛋白比(C/P)为8千卡/克蛋白左右,每公斤配合饲料的总能量为3006—3561千卡是最为适宜的。当饲料总能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饲料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增加,肝胰脏α-淀粉酶活力增强。  相似文献   

20.
鱼虾4号养殖鲤鱼种节约饲料蛋白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振宽  绳泽水 《河南水产》1998,(2):23-23,37
本文探讨鲤鱼种饲料降低1-2%饲料蛋白质而添加0.1%鱼虾4号与摄食正常蛋白质含量鲤鱼饲料的鲤鱼种在生长上的影响,旨在观察饵料中添加鱼虾4号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