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唐山地区引种宿根花卉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淑英  孙馨  马金贵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402-9404
[目的]了解唐山地区引种的7种宿根花卉的抗寒能力。[方法]以唐山地区引种的7种宿根花卉为材料,研究不同低温胁迫条件下叶片形态及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细胞膜透性的变化。[结果]7种(品种)宿根花卉的电解质透出率在低温胁迫下与对照相比均有明显的变化。并随胁迫程度的加深和胁迫时间的持续延长,膜透性逐渐升高,但增高的幅度各种(品种)均有所差异。以SOD的变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为依据,从抗寒的生理生化机理上解释植物抗寒性的不同,结果得出SOD酶活性的变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生长恢复观测所得结果相一致。[结论]综合形态和生理生化测定结果判定,7种宿根花卉抗寒性从高到低依次为: 常夏石竹、费菜、‘罗米莱紫’穗花婆婆纳、‘红花’景天、‘柯罗粉’美国薄荷、‘革质’亮金光菊、‘金娃娃’萱草。  相似文献   

2.
安康‘紫仁’核桃响应干旱胁迫的生理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了解‘紫仁’核桃响应干旱胁迫的综合能力,选取安康地区培育的‘紫仁’核桃进行干旱胁迫处理下的生理响应试验。对‘紫仁1’和‘紫仁2’分别进行PEG6000处理0、3、6、9、15 d后测定电导率、丙二醛(MDA)、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等生理指标,分析‘紫仁’核桃干旱响应生理。结果表明:‘紫仁1’和‘紫仁2’在干旱胁迫后二者生理响应趋势相似,即相对电导率变大、MDA含量增多、SOD和POD活性增强、脯氨酸含量增加;‘紫仁1’在胁迫后的相对电导率及MDA含量显著高于‘紫仁2’,而‘紫仁1’的SOD和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却又低于‘紫仁2’,说明在相同PEG处理下,‘紫仁1’的综合抗旱能力低于‘紫仁2’。  相似文献   

3.
4种宿根花卉在自然失水胁迫下的生理变化与抗旱性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涛  王飞  卢艳  王虹 《西北农业学报》2010,19(10):146-151
对陕西关中地区常见的4种宿根花卉的抗旱性进行了研究,为园林绿化中耐旱植物资源筛选和园林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通过盆栽4种宿根花卉,对其进行连续21 d的自然失水胁迫处理,研究供试植物在干旱胁迫下的植株外观生长状况以及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叶绿素、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质以及SOD活性的变化,并应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值法对4种宿根花卉的综合抗旱适应性进行评价。在干旱胁迫下各参试植物的各指标变化显著,综合分析各指标,4种宿根花卉抗旱性由强至弱排序为:短茎鸢尾>紫玉簪>金娃娃萱草>秋菊贵妃红。短茎鸢尾、紫玉簪、金娃娃萱草具有很强的抗旱性,在园林绿化中应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干旱胁迫对3种宿根花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种常见宿根花卉为材料,采用室内盆栽控水法测定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含量。研究表明,干旱胁迫至12d,千屈菜生长受严重抑制,婆婆纳、鼠尾草较轻。3种宿根花卉土壤容积含水量均呈下降趋势且幅度基本一致。鼠尾草SOD活性0~6d呈上升趋势且6d达最大值,6~12d呈下降趋势;婆婆纳、千屈菜SOD活性3d达最大值,随后呈下降趋势。3种宿根花卉Pro含量随干旱胁迫均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随干旱胁迫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婆婆纳和鼠尾草随干旱胁迫叶片MDA含量增加,千屈菜则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3种宿根花卉抗旱性强弱为:鼠尾草>婆婆纳>千屈菜。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干旱胁迫条件下的甜叶菊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温室盆栽法研究了干旱胁迫对不同种质材料甜叶菊生理指标及干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水分处理下5份甜叶菊种质材料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甜叶菊单株干叶产量不同。随着干旱时间的持续,5份甜叶菊种质材料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表现为下降趋势,仅IS-1在T3(停止灌溉15天)略有上升;5份甜叶菊种质材料相对电导率均出现较平稳的显著增加;IS-1和AL-4叶片MDA的含量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持续先降低后升高,而QF-1、‘青甜杂4’及JD-1叶片MDA的含量持续升高;SOD与POD的活性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5份甜叶菊种质材料的单株干叶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相同处理中不同材料的相同指标变化程度不同,说明其抗旱能力不同:其中IS-1最强,QF-1最弱,其他3份材料的抗旱性顺序分别为:AL-4>‘青甜杂4’>JD-1。  相似文献   

6.
6种宿根花卉在土壤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变化与抗旱性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北京地区抗旱节水花卉,以阔叶风铃草、蓝花棘豆、龙芽草、黄芩、野古草和‘小兔子’狼尾草6种宿根花卉为材料,连续30d进行自然失水胁迫处理,第31天恢复水分供给,每5d取样测定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POD活性的变化,用隶属函数值法对6种宿根花卉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第30天,6种宿根花卉的萎蔫率为‘小兔子’狼尾草(100.0%)黄芩(83.3%)蓝花棘豆(26.7%)=野古草(26.7%)龙芽草(23.3%)阔叶风铃草(0),恢复水分供给后的第20天,蓝花棘豆、野古草、龙芽草和黄芩可发出新叶或叶片恢复正常,复活率超过70%以上,而‘小兔子’狼尾草复活率仅为16.7%。阔叶风铃草、龙芽草、蓝花棘豆、野古草、黄芩和‘小兔子’狼尾草的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624、0.593、0.520、0.431、0.339和0.215,与干旱胁迫下植株的形态变化基本一致。6种宿根花卉的抗旱性排序为阔叶风铃草龙芽草蓝花棘豆野古草黄芩小兔子狼尾草。其中阔叶风铃草、龙芽草和蓝花棘豆的抗旱性与北京广泛应用的‘金娃娃’萱草、马蔺基本一致,可在北京绿化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新疆乌鲁木齐市雅山宿根花卉抗寒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初筛选出较抗寒的11种宿根花卉为材料,以苗期的生理生化指标鉴定为主,研究不同低温胁迫条件下,SOD酶活性及细胞膜透性的变化,了解引种的11种宿根花卉的抗寒能力,进行抗寒筛选.[方法]对11个品种的宿根花卉进行不同温度的低温胁迫10 h后,测试SOD酶活性及细胞膜透性的变化,再与生态观测结果进行比较,确定其抗寒能力的大小.[结果]电解质渗出率在低温胁迫下与对照相比有明显的变化,并随胁迫温度的降低,膜透性逐渐升高,但升高的幅度各品种均有差异,再以SOD酶活性的变化,从抗寒生理生化机理上探讨11种宿根花卉抗寒的能力.[结论]SOD酶活性的变化及细胞膜透性的变化与生态观测所得结果一致,11种宿根花卉的抗寒能力依次为大花冰菊、鼠尾草、松果菊、剪秋萝、蕨叶蓍、蜀葵、婆婆纳、金鸡菊、春黄菊、多叶蓍和天人菊.苗期的SOD酶活性及细胞膜透性的生理生化指标,可作为鉴定宿根花卉抗寒能力大小的一个参考指标,对宿根花卉的引种及生产上都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研究PEG模拟干旱胁迫下小白菜近等基因系叶缘深裂(11H)和叶缘全缘(11B)幼苗萎蔫指数和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PEG胁迫质量浓度增大,2种材料幼苗叶片的萎蔫指数、失水率、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显著大于对照(CK),且11B较11H上升幅度大;二者叶片相对含水量随干旱胁迫加重而逐渐下降,11B的下降幅度大于11H。11B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胁迫增强均呈先较大程度上升后大幅度下降趋势;11H的POD活性先上升再下降,最终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11H的SOD和CAT活性表现为持续上升的趋势。在高质量浓度PEG胁迫下,11H的SOD和CAT活性较11B高。综合比较不同质量浓度PEG胁迫下11H和11B的生理特性变化,确定11H抗旱能力强于11B。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欧乐可可’秋海棠的抗旱能力。[方法]采用盆栽控水法,以‘欧乐可可’秋海棠(Begonia‘Orococo’)为试材,开展人工模拟干旱胁迫(连续干旱0、7、17、21、28、35 d)下‘欧乐可可’秋海棠的抗旱性研究。[结果]干旱胁迫期间,‘欧乐可可’秋海棠叶片自然含水量对照组与干旱28、35 d试验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对含水量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土壤含水量减少。随着干旱天数的增加,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均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在第21天出现峰值(0.151%),第28天下降至0.089%,第35天上升到0.139%;丙二醛含量呈上升积累趋势;叶片相对电导率变化呈“N”形波动,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干旱天数的增加,‘欧乐可可’秋海棠植株有一定程度的生长,植株长高、叶片数增加,到后期植株生长缓慢,叶片颜色变浅,叶片卷缩;且干旱下的‘欧乐可可’秋海棠植株根系更加发达。[结论]通过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对‘欧乐可可’秋海棠叶片5个生理指标的测定及隶属函数法综合评定,对比其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宿根花卉耐盐性。[方法]供试材料为矢羽芒(Miscanthus sinensis var.purpurea)、"玫红地神"翠菀(Aster dumosus‘Rosenwichte’l)、"雪冠"假龙头(Physostegia virginiana‘Crown of Snow’)、蜀葵[Althaea rosea(L.)Cavan.]、"夏日美酒"千叶蓍(Achill-ea millefolium‘Summer wine’)和"火尾"抱茎桃叶蓼(Persicaria amplexicaulis‘Firetail’)幼苗。盐浓度梯度为0%(CK)和0.2%、0.4%、0.6%、0.8%。[结果]盐胁迫下,6种宿根花卉的脯氨酸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变化。同一处理时间,在盐浓度为0.6%时,脯氨酸含量增加显著。‘火尾’抱茎桃叶蓼和蜀葵耐盐性较强。[结论]该研究对宿根花卉在唐山地区的推广应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建设低碳型的生态园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筛选出的7种优良阳生型多年生草本植物羽裂石竹、佛甲草、反曲景天、狭叶庭菖蒲、白花景天、苍白景天和拟景天,人为设置4个水分梯度进行水分胁迫,从蒸腾耗水和光合特性2个方面研究其耐旱特性。[结果]7种植物在水分充足条件下的耗水日变化呈"单峰型",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峰值不断下降,高峰期也出现相应的提前或推迟;7种植物白天蒸腾耗水量各不相同,但与高峰期耗水量的排序一致;除狭叶庭菖蒲外,各种植物各梯度水分胁迫中Fv/Fm无显著下降或仅出现了小于3.0%的下降,说明严重干旱胁迫对各种植物的光损伤十分有限,它们都是比较耐旱的种类。[结论]只要满足高峰时段的耗水量,基本可以维持7种阳生型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生长需求和观赏特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多种景天类植物具有极强的抗寒性,但对其抗寒机理了解较少.通过检测低温胁迫下不同景天植物的生理指标,研究抗寒性差异的原因,探索景天抗寒机理.[方法]以抗寒性强的苔景天(Sedum acre)和抗寒性较弱的联合勘察加景天(S.kamtschaticum Subsp.ellacombianum)为实验材料,经过人工低温处理(10、5、0、-5、-10℃五个梯度),检测两种景天叶片中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淀粉及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经低温处理后,两种景天的相对含水量、淀粉含量均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升高,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苔景天中表现出升高的趋势,但在联合勘察加景天中则降低.对于以上生理指标,苔景天均明显高于联合勘察加景天.在联合勘察加景天中,低温诱导了CAT、SOD活性的升高,而在苔景天CAT活性出现了降低,SOD活性虽也被诱导升高,但显著低于联合勘察加景天.[结论]抗寒性不同景天对低温的生理响应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甘蔗苗期根系保护酶系统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甘蔗苗期根系对干旱胁迫的应答机制.[方法]以新台糖22号为材料,在甘蔗苗期进行土壤自然干旱胁迫,测定甘蔗根系保护酶系统及质膜过氧化产物相关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强,根系中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含量逐渐增加,细胞膜脂过氧化保护酶系统的酶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干旱胁迫处理15 d后SOD和POD活性达到峰值然后降低,CAT活性于11d到达峰值后下降.甘蔗苗期根系保护酶活性与膜脂过氧化作用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甘蔗根系保护酶系统的干旱胁迫响应机制为:轻度干旱与中度干旱时表现为积极应对,重度干旱时则为被动忍耐.根系保护酶系统与甘蔗抗旱性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刘文利  叶建军  余世孝  孙淑玲  李恒威  魏道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3907-13910,13917
[目的]建立快速、标准化测定景天类、马齿苋类植物耐旱性的评价方法。[方法]以佛甲草、松叶景天、毛马齿苋为试验对象,比较了它们的叶片结构,研究了人工气候箱模拟高温干旱胁迫对它们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探讨了上述指标对快速评价3种植物抗旱性的有效性。[结果]用人工气候箱模拟干旱胁迫能显著提高3种植物耐旱性的筛选效率,建议以此为基础建立景天类、马齿苋类植物快速评价方法;叶片结构特征和形态变化与水分代谢紧密相关,可作为3种植物耐旱性评价的基本依据;干旱胁迫后,叶绿素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差异反映了3种植物对干旱胁迫的敏感程度,可作为耐旱性评价的参考;SOD、POD活性与3种植物对干旱的抵抗力不一致,不宜作为耐旱性评价的指标。[结论]综合叶片解剖学、形态变化及复水试验结果,得到耐旱性强弱为毛马齿苋〉佛甲草〉松叶景天。  相似文献   

15.
王莺璇  雷江丽  王有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979-12983,13007
[目的]为抗旱地被植物的选择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华南地区较为常见的7种百合科园林地被植物为试材,对其植物永久萎蔫率、叶片持水率,以及在土壤水分胁迫下(0 d、7 d、14 d、21 d、28 d)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7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它们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参试的7种百合科地被植物永久萎蔫率均处15%以下的较低水平;随着土壤水分胁迫加剧,7种参试植物的叶片相对含水量有一定程度下降,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同为渗透调节物质的可溶性糖与脯氨酸含量变化不尽相同;其抗旱性均有较好表现,推测该科植物的抗旱性潜力较大。[结论]矮麦冬抗旱性极强,天门冬、蜘蛛抱蛋、银边山菅兰次之;银边吊兰、"金娃娃"萱草抗旱性中等;山菅兰则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抗旱节水栽培技术。[方法]采用盆栽人工控水法对参试74份马铃薯材料进行抗旱性鉴定,测定各材料的抗旱系数、抗旱指标、薯块膨大期叶面积指数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并将薯块膨大期可溶性蛋白含量叶面积指数与抗旱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白脚板、威芋3号、咪咪洋芋、冀张薯8号、鄂薯7号、毕引2号、克新19号、云薯501、米拉9个品种为高抗旱品种,大方本地洋芋、中薯14号、SO3-753、05-191、SO4-2303、大白花、SO1-198(7)、丽薯6号和春薯4号9个品种(系)为中抗旱品种,其余品种(系)均为低抗旱或不抗旱品种。且马铃薯抗旱系数的高低与叶面积指数相关性较小,而与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有直接相关性。[结论]马铃薯人工控水抗旱栽培是一项节本、增效的技术,这为马铃薯资源抗旱性鉴定和筛选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胺增强植物抗旱性的机理,为多胺作为外源生长调节物质在玉米抗旱过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自然干旱,用外源Spd处理抗旱性不同的2个玉米品种农大108和掖单13,检测渗透胁迫下2个品种幼苗叶片中相对含水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渗透胁迫7 d,抗旱性弱的掖单13玉米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抗旱性较强的品种农大108;外源Spd处理明显抑制在胁迫条件下掖单13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的下降,并且提高了其在胁迫条件下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结论]外源Spd处理,通过提高渗透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内蛋白质的含量,提高了玉米幼苗的抗渗透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磷营养对马铃薯抗旱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干旱胁迫下磷素对不同抗旱性马铃薯生长和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探讨干旱条件下马铃薯的最佳施磷量。[结果]增施磷肥可以促进根系生长,优化营养分配,提高根系活力,降低丙二醛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来提高马铃薯的抗旱性,但施磷量过高会降低马铃薯的抗旱性;抗旱性强的品种干旱胁迫下对磷的需求量较高,对施磷量的反映较大;干旱胁迫下冀张薯8号最佳施磷量为135 kg/hm2,夏波蒂最佳施磷量为45~90 kg/hm2。[结论]施用磷肥可以提高马铃薯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干旱胁迫对不同宿根花卉生长的影响,通过盆栽控水方法测定24种宿根花卉在干旱胁迫下的株高、冠幅、根长及根冠比等生长指标,并根据各指标的旱水比值结合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初步排序。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所有试验材料的株高和冠幅均减小,根冠比和根长先增加后下降,抗旱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马蔺>旱麦瓶草>菊叶委陵菜>‘金娃娃’萱草>二裂委陵菜>山麦冬>溪荪>叉分蓼>白屈菜>地被石竹>蓬子菜>蹄叶橐吾>蓝花棘豆>麻花头>展枝唐松草>华北蓝盆花>紫花耧斗菜>龙牙草>黄芩>草地风毛菊>地榆>路边青>‘小兔子’狼尾草>独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