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该试验在利用热电厂燃煤脱硫废弃物和改良促进剂将植树坑内回填土进行改良的同时,在树坑底部采取3种不同的垫层(稻草+黄沙垫层,黄沙垫层、卵石+黄沙垫层),研究将树坑内回填土进行改良的同时采用不同垫层植树后坑内土壤的pH值和全盐含量的变化情况及不同树木的成活率.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区不同深度土层平均pH值较试验前下降了9.01%~12.1%(P<0.01),对照区不同深度土层平均pH值均有增加,试验区内稻草+黄沙垫层pH值降低效果最好(P<0.05);试验区不同深度土层平均全盐含量较试验前下降1.62%~67.59%(P<0.01),对照区不同深度土层平均全盐含量增加22.37%~58.21%,试验区稻草+黄沙垫层全盐含量降低效果最好(P<0.05).树木成活率:在树木种植后的45天、75天和165天分别测定了发芽率和成活率,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 0.01);国槐的成活率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28.67%~31.03%;白腊的成活率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88.13%~112.33%;云杉的成活率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46%;西府海棠的成活率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26.48%~33.61%.  相似文献   

2.
该试验在利用燃煤脱硫废弃物和改良剂改良土壤回填土的同时改良种植技术,即对树坑底部采取四种不同的垫层(无处理、稻草+黄沙垫层、黄沙垫层、石子+黄沙垫层),研究了改良的盐碱土和不同垫层对植树后坑内土壤的pH值和全盐含量和树木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3个处理区不同深度土层的平均pH值较试验前下降了9.01%~12.10%(P0.01);对照区不同深度土层的平均pH值均有增加。试验区内稻草+黄沙垫层pH值降低效果最好(P0.05)。2)3个处理区不同深度土层的平均全盐含量较试验前下降了1.62%~67.59%(P0.01);对照区不同深度土层的平均全盐含量增加22.37%~58.21%。3个处理区稻草+黄沙垫层全盐含量降低效果最好(P0.05)。在树木种植后的45d、75d和165d分别测定了成活率,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个处理与对照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国槐的成活率处理组比对照提高了28.7%~31.1%;白腊的成活率处理组比对照提高了88.3%~112.6%;云杉的成活率处理组比对照提高了46.0%~48.0%;西府海棠的成活率处理组比对照提高了26.5%~33.6%。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负离子复合制剂对冷藏期猪肉微生物、pH值和硒含量、锗含量的影响,试验将60头45日龄左右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公母各半,公猪去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0.25%负离子复合制剂,生长到(115.0+4.5)kg进行屠宰,屠宰后采集前腿、里脊和后腿肉,测定微生物数量、pH值、硒含量、锗含量。结果表明:试验组有害菌数少于对照组;在贮藏期间不同部位猪肉pH值均呈上升趋势,但试验组上升速度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猪肉硒、锗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日粮中添加负离子复合制剂可抑制冷藏期间猪肉pH值的增长和猪肉微生物数量,减缓猪肉腐败速度;还能够提高猪肉中硒、锗含量,改善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在小麦日粮中添加包被及不同水平木聚糖酶对肉鸡肠道大肠杆菌数量、pH值及食糜黏度的影响。选用14日龄AA+肉仔鸡75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各处理木聚糖酶的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包被型10 000 IU/g(试验组A)和未包被型10 000 IU/g(试验组B)、20 000 IU/g(试验组C)、30 000 IU/g(试验组D),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A、D的直肠大肠杆菌数量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1.46%(P<0.05)、21.36%(P<0.05);试验组A、C、D的盲肠微生物数量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8.98%(P<0.05)、10.80%(P<0.05)、12.06%(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A的空肠食糜pH值降低了6.92%(P<0.05);试验组A、C、D的回肠食糜黏度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7.65%(P<0.05)、10.00%(P<0.05)、10.00%(P<0.05)。由此可见,小麦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可降低肠道大肠杆菌数量、降低食糜黏度及pH值,其中包被酶组效果好于等量未包被酶组,利用包被酶替代高水平酶制剂应用在肉鸡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白茎盐生草对盐碱土壤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  张德罡 《草业科学》2011,28(6):902-904
摘要:在全盐含量0.49%的土壤中设置人工种植和自然生长白茎盐生草(Halogeton arachnoideus)处理,以裸地为对照,研究种植白茎盐生草对盐碱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2个处理下的土壤全盐含量明显下降,0~20 cm土层分别下降28.57%和32.65%。对盐碱的消除效果0~20 cm土层较20~40 cm好。播种前0~20 cm土壤全盐总量约为11.172 t/hm2,1个生长季后下降为8.738 t/hm2,全盐总量下降2.434 t/hm2,即种植白茎盐生草1年可从0~20 cm土层中除去盐分2.434 t/hm2。试验前后,0~20 cm土壤pH值下降0.13~0.14,下降幅度大于20~40 cm土壤。白茎盐生草对盐分的富集降低了土壤的pH值,达到改良盐碱土壤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试验选用3只18月龄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十二指肠近端瘘管和回肠末端瘘管的肉羊,采用3×3拉丁方设计,分别饲喂基础日粮(空白组)、基础日粮+葵花籽(对照组)、基础日粮+葵花籽+活性炭(试验组)研究日粮中添加葵花籽和活性炭对肉羊瘤胃消化代谢以及消化道中脂肪酸流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试验日粮对pH、各挥发性脂肪酸比例以及乙酸/丙酸没有影响(P>0.05);对照组瘤胃中NH3-N浓度显著高于试验组与空白组(P<0.05);试验组瘤胃C18:2和c9,t11-CL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十二指肠中,C18:1的含量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回肠中,对照组和试验组的c9,t11-CLA含量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外源添加不同菌种对于全株构树青贮饲料质量的影响,采用新鲜全株构树(70%)并搭配辅料(玉米粉5%、糖蜜10%、稻糠5%、麸皮10%)进行青贮试验。共设4个处理组:试验组Ⅰ(产朊假丝酵母CU-1+植物乳杆菌L-1混合青贮)、试验组Ⅱ(枯草芽孢杆菌BU-4+植物乳杆菌L-1混合青贮)、试验组Ⅲ(植物乳杆菌L-1单独青贮)、对照组(未加菌)。室温发酵30 d。结果表明:试验组Ⅰ、Ⅱ、Ⅲ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H值与NH3-N/T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Ⅰ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试验组Ⅱ、Ⅲ(P<0.05),酸溶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表明,产朊假丝酵母CU-1和植物乳杆菌L-1混合青贮对于提高全株构树青贮饲料质量和蛋白品质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探究碳酸腐殖酸钠代替碳酸氢钠对荷斯坦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和泌乳性能的影响。选用年龄、胎次、产奶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泌乳奶牛24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奶牛饲喂基础日粮+0.76%碳酸氢钠,试验组奶牛饲喂基础日粮+0.76%碳酸腐殖酸钠。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的瘤胃pH值、丙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乙丙比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饲料利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日粮添加碳酸腐殖酸钠代替碳酸氢钠可显著提高奶牛瘤胃pH值,预防瘤胃酸中毒,促进丙酸生成,改善瘤胃发酵模式,提高饲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微贮稻草饲料的制备及其对奶牛产奶量和奶品质的影响,为贵州乳业发展和饲料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试验选用干稻草切碎至3 cm左右,添加微生态制剂密封厌氧发酵,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成稻草微贮饲料.选取16头泌乳期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8头,试验组日粮中添加微贮稻草10 kg,对照组日粮中添加不发酵的稻草秸秆10 kg,每天分早、晚2次饲喂,预饲期15 d,正试期30 d,记录产奶量并采集牛奶样品进行奶品质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饲喂微贮稻草的试验组日均产奶量增加1.46 kg,提高6.9%(P<0.05);乳蛋白含量提高7%(P<0.05),乳糖含量提高6.8%(P<0.05),乳脂率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0.
用自家苗防制猪皮炎肾炎综合征(PDNS)的效果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一发生猪皮炎肾炎综合征的猪场,随机挑选120头4周龄离乳保育猪分成三组,为对照组、添加抗生素组和添加抗生素与注射疫苗组,试验经过35天后,结果表明:试验组的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30 00%~32 50%(P<0 05),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128 28~132 00g/天(P<0 05),出现呼吸症状的猪只头数减少30 00%~34 50%(P<0 05)。  相似文献   

11.
边际土地类型及移栽方式对柳枝稷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评价能源型植物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在贫瘠沙化的边际土地生境上的适应性,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壤土(对照)、3种边际土(面砂土、粗砂土、砾石土)和3种移栽方式(营养钵、裸苗、裸苗+营养土)对柳枝稷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沙化贫瘠的边际土壤中柳枝稷幼苗均能正常生长,随着土壤养分含量升高,柳枝稷的株高、分蘖数、主茎叶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增加;裸苗移栽方式较营养钵移栽方式不利于柳枝稷苗期生长,其成活率、株高、分蘖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降低;裸苗+营养土移栽较裸苗移栽显著提高了柳枝稷裸苗的成活率,建议作为柳枝稷边际土地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白刺沙丘土壤理化性状与微生物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不同类型白刺沙丘的土壤微生物、土壤理化性状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旨在探讨白刺沙丘的成土过程,为绿洲生态建设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1)固定、半固定和流动沙丘粘粒、粉粒、细砂粒、粗砂粒含量差异较大;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粘粒、粉粒、细砂粒等细沙物质含量呈正相关性,与粗砂粒含量呈负相关性,表现为土壤养分含量随土壤颗粒的增大,相关性减弱。2)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在半固定沙丘明显高于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3)过渡带土壤均处于偏碱性状态,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和CaCO3含量随沙丘发育年代的增加逐渐增加。4)不同年代沙丘中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理化因子均具较好的相关性,尤其是细菌和放线菌与pH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土壤有机质含量与三大菌群数量都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是巴丹吉林沙漠常见的小乔木,其林下沙质土壤对梭梭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巴丹吉林沙漠东缘的塔木素野生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Ma)及梭梭产籽基地的沙质土壤为对象,选定代表性大样地并进行机械取样,结合多重分形和联合多重分形分析,结果表明:巴丹吉林沙漠梭梭林下沙质土壤以细沙(φ≤0.25 mm)和中沙(0.25<φ≤0.5 mm)为主,占比高达95%以上;二者在不同沙层空间分布状态可以互相表征,具有多重分形和联合多重分形特征。细沙和中沙空间分布为梭梭林提供了必要的土壤基质和水分条件;粗沙空间分布的随机性以及细沙、中沙小概率子集空间分布复杂性为其他物种入侵和生存提供了多样化的小生境。整体上,梭梭林沙质土壤以细沙和中沙空间分布占主导,大概率子集决定景观特征,其小概率子集和粗沙空间分布的随机性为植物生存提供了多样化的小生境。  相似文献   

14.
刘希然  李志洪  姜璐  聂英斌 《草地学报》2022,30(12):3302-3307
针对苏打碱土区草坪建植困难,本文利用重度碱化苏打碱土加入硫酸钙、疏水材料(秸秆、石灰、沙子)和有机肥,研究实验室条件下种草生长与碱土改良同步进行的效果,为碱土地区草坪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在碱土中加入硫酸钙和疏水材料(秸秆、石灰、沙子)并混施有机肥后,播种矮生百慕大(Cynodon dactylon)、高羊茅(Festuca elata Keng ex E. Alexeev)和早熟禾(Poa annua Linn)混合种子,并用大量水淋洗,实现改良与生长同步。结果表明:经28 d生草后碱土pH值、电导率、交换性钠大幅降低,土壤微团聚体等方面均有所改变。碱土添加硫酸钙可使pH值最多下降2.18个单位,交换性钠及碱化度下降超过90%,土壤饱和导水率增加,结构明显改善,可满足草坪草的生长条件。硫酸钙改良重碱土对草坪草生长促进作用明显,加有机肥对生草促进作用不显著。本研究结果为利用苏打碱土种植草坪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用主成分分析对草坪性状指标进行了简化,用典型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了高尔夫球场果岭土壤配方与土壤物理性质和匍匐剪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 ‘Penncross’草坪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配方成分对物理性质和草坪性状作用的大小依次为泥炭、中粗沙、极细沙和粉粘粒、细沙。泥炭和中粗沙主要作用于物理性质中的容重、总孔隙、毛管孔隙、饱和导水率以及选出的所有草坪性状指标。极细沙与粉粒粘粒和泥炭主要影响空气孔隙,细沙对所有物理性质和草坪性状的影响均不显著。建立了土壤配方指标与物理性质及草坪性状指标之间的量化方程。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出高质量、低成本的高尔夫果岭坪床结构,通过设4个试验处理:土壤坪床(T1),纯沙坪床(T2),半改良沙基坪床(T3)和全改良沙基坪床(T4),结果表明:坪床的物理性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新建草坪的土壤饱和导水率和入渗率并没有达到USGA标准。随土壤中的含沙量增加,土壤饱和导水率、土壤入渗率、气体孔隙度都增加。土壤坪床总孔隙度和水分孔隙度高于沙基坪床,容重值小于沙基坪床。4种坪床的pH值显碱性,灌溉水是主要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盐生草甸群落的植物多样性与土壤质地、盐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盐生草甸植物群落类型与土壤基质和盐分的关系,本研究选取鄂尔多斯高原盐生草甸群落及土壤为研究对象,按照《中国植被》分类法,将研究区划为盐沼裸地(Ⅰ)、肉质耐盐植物草甸(Ⅱ)、苔草草甸(Ⅲ)、禾草草甸(Ⅳ)和杂类草草甸(Ⅴ),分析它们的植物多样性指数、土壤质地和盐分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研究区植物多样性指数整体较低,不同盐碱程度下4类草甸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区的土壤机械组成以粘粒和细砂粒为主;Ⅱ土质相对较细腻;Ⅲ土质较粗,可能存在更强的沙漠化隐患;4类草甸土壤的表层较细,植被对风沙有截留作用。研究区均属于盐碱土,Ⅰ土壤盐碱度极高,无植物生存;Ⅱ土壤属于偏盐土;Ⅲ,Ⅳ和Ⅴ属于偏碱土。土壤盐分是植物群落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P<0.01),土壤pH与全盐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具有间接影响;土壤各颗粒物之间相互影响,但与盐碱度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以宁夏荒漠草原区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农田、退耕还草地、退耕还林地和天然草地为研究样地,研究了退耕还林与还草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分形维数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1)土壤含水量、pH和电导率既受到退耕还林与还草措施的影响,亦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2)农田实施退耕还林与还草工程后,退耕还草地的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最高,其平均含量分别为0.60%和5.93%。3)农田、退耕还草地、退耕还林地和天然草地的土壤黏粉粒含量分别为10.87%、7.47%、8.73%和6.53%;极细沙含量分别为39.07%、35.20%、38.87%和31.00%;细沙含量分别为29.73%、34.93%、32.80%和36.73%;粗沙粒含量分别为20.27%、21.93%、19.60%和25.73%。退耕还林地与天然草地相比土壤粒径在各粒级中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退耕还草地与天然草地相比仅极细沙和粗沙粒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4)分形维数介于1.87~2.08。土壤分形维数(D)值从高到低表现为农田(2.08)>退耕还林地(2.01)>退耕还草地(1.94)>天然草地(1.87)。5)土壤黏粉粒与土壤电导率达到正相关水平(P<0.05),与土壤碳氮比为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土壤细沙粒与土壤pH为负相关关系(P<0.05),与电导率为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而与碳氮比达到显著正相关水平(P<0.01);土壤分形维数与电导率达到显著正相关水平(P<0.01),与碳氮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而土壤极细沙粒和粗沙粒与各指标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6)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与细沙粒含量呈线性负相关关系(P<0.01),而与极细沙粒含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与黏粉粒含量呈对数相关关系(P<0.01),但与粗沙粒含量未表现出相关性(P>0.05)。研究表明,在宁夏荒漠草原区实施退耕还林与还草工程,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粒径分布和分形维数特征均产生一定的影响。与天然草地相比,退耕还草地中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显著提高;而退耕还林地中土壤黏粉粒、极细沙粒的分布及分形维数显著上升。说明实施退耕还林与还草工程,有利于农田退耕导致的退化区域土壤质地的改善以及退化生态系统的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19.
浑善达克沙地不同沙丘类型土壤种子库时空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窦红霞  王明玖 《草业科学》2008,25(3):116-118
以浑善达克沙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然状态下不同沙丘类型土壤种子库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节,土壤中保留一定数量有活力的种子.随着生长季的结束,土壤种子库中的种子量明显增加.土壤种子库的水平分布呈现斑块的特点;不同沙丘类型土壤种子库的垂直分布呈现不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