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寿螺危害近年日益加重。2006年广西全区发生面积达16.7万hm2,玉林市超过3.3万hm2,对水稻等作物生产构成了较大威胁。为了筛选到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几种杀螺剂对稻田福寿螺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谷芳 《江西植保》2007,30(1):42-43
福寿螺已上升成为我县的一种祸害,受害面积达7~8万亩,并有逐年加重趋势。为有效控制福寿螺危害,选用几种杀螺剂对福寿螺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其结果是: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粉50g/667㎡防治效果最好,药后7d螺死亡率83.40%,校正防效82.38%,防治效果达到极显著差异。并持效期长,药后14d死亡率保持73.81%,校正防效72.80%。可作为生产上防治使用药剂的首选。  相似文献   

3.
代明江  冯胜 《植物医生》2011,24(2):37-39
宁南县水稻种植面积达2667hm2,水稻稻曲病常年发病面积2000hm2,病穗率1%~25%,病粒率达1%~8%,最高达35%,每年因稻曲病损失水稻达100万kg,对水稻生产造成较大损失。稻曲病造成稻米品质下降,影响稻米的食口性和商品性。宁南县过去大面积推广使用井冈霉素防治稻曲病,由于长期单一使用,病害产生了抗性,防治效果下降。  相似文献   

4.
60%皂苷·烟碱水剂防治稻田福寿螺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果表明:60%皂苷.烟碱水剂对福寿螺有较好的防效,该药667m2用1 333.3g药后2d防效达85.26%;药后14d防效达95%。试验剂量下对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可以在大田推广应用,生产上推荐用量为1 333.3g/667m2(商品量)。  相似文献   

5.
田蟹是较喜食幼小秧苗的杂食性动物 ,近几年来由于多种原因所致 ,逐渐成为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的继福寿螺之后的一种新有害生物。它主要为害晚稻杂优初插田 ,对常规稻也有为害 ,但较轻。一般是剪断幼小秧苗取食 ,大大地减少了秧苗基数 ,最后造成减产。群众自己用甲胺磷、甲基 1 60 5等多种传统药剂防治 ,效果都很差。起初曾用 1 0 %氯氰菊酯进行防治试验 ,虽然防治效果达 97%以上 ,但全国农技中心 [1 967农技 (防 )字第 2 8号 ]文中提到稻田禁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现用 1 6%克虫星做防治试验。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地点在卖酒乡卖酒村…  相似文献   

6.
福寿螺 Ampullariuscinliculata是 2 0世纪 (下文同 ) 80年代中期人为引进养殖而传入我县的。经过 1 0多年的扩散繁殖 ,已发展成为我县目前一种新的危险性有害生物 ,构成对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一大障碍。1 福寿螺密度回升概况1 .1  1 994年大发生成灾时调查统计 ,山外平原区 4个乡镇共发生面积为 1 0 2 0 0 hm2 ,占全县水田面积1 9667hm2的 5 1 .8%。水稻秧苗为害率 45 %以上达1 467hm2 ,70 %的为 5 0 6.6hm2 。造成不少移栽田和秧田被迫重栽、重播或改种别的作物 ,甚至丢荒的现象。当年调查各生态环境中成幼螺密度分别为农田 :5~ …  相似文献   

7.
9种药剂防治水稻三化螟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9种农药对水稻三化螟防治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25%乳油1 200mL/hm2(商品量下同)、毒·辛40%乳油1 200mL/hm2、毒死蜱480克/升乳油1 200mL/hm2,辛·唑磷20%乳油1 800mL/hm2、唑磷·毒死蜱30%乳油1 200mL/hm2防治效果好,可推广防治水稻三化螟;甲维·毒死蜱10%乳油、毒死蜱40%乳油防治效果较好,在轻发年可以推存使用;氟铃·辛24%乳油1 200mL/hm2、高渗辛硫磷20%乳油1 200mL/hm2防治效果较差,不宜用于防治水稻三化螟.  相似文献   

8.
几种杀虫剂防治水稻二化螟兼治纵卷叶螟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0%敌·唑磷乳油1500mL/hm2对水稻二化螟、纵卷叶螟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杀虫效果、保穗效果、保叶效果均达95%以上.15%氟铃·唑磷乳油1350mL/hm2、45%二嗪·唑磷乳油900mL/hm2、18%阿维·唑磷乳油1500 mL/hm2对水稻二化螟、纵卷叶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杀虫、保穗、保叶效果达90%左右.以上4种杀虫剂对水稻二化螟、纵卷叶螟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常规药剂90%杀虫单可溶粉剂900g/hm2和50%甲胺磷乳油2 250mL/hm2.4种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水稻的正常生长无影响,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农业生产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普遍呼吁研究与推广轻型简化增效农业实用新技术。为了寻求减轻农作物病虫防治施药的劳动强度,笔者从1999年开始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18%杀虫双撒滴剂防治水稻螟虫,通过几年推广应用,共推广18%杀虫双撒滴剂184.18t,应用面积4.91万hm2次,对水稻螟虫的防治效果达95.9%,挽回粮食损失和投资投劳总效益为1 038.88万元,达到了减轻劳动强度,提高防治效果,节省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随州地处鄂北,常年中稻种植面积为11.33万hm2左右,近年来,二化螟已上升为我市水稻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而市场上防治二化螟的药剂品种繁多,据2005年市场调查,药剂达80多种,品质良莠不齐。为了搞清这些药剂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从市场上购得一些药剂作了田间试验,现报道如下:1试验条件1.1作物和靶标供试作物为中稻Ⅱ优725,防治对象为水稻第2代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1.2环境条件试验在曾都区东城裕民村试验田进行,该田肥力中等,排灌方便,试验田四周种植水稻。试验田栽插期为5月29日,每667m2约1.8万蔸,前茬作物为小麦。试验田为壤土,P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