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稻草覆盖秋洋芋栽培是一项新技术,即在水稻收割后,齐泥割桩,不翻挖,将发芽的秋洋芋栽培到田里,然后覆盖稻草。稻草覆盖秋洋芋栽培能够促进秋洋芋增产增效,培育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是秸秆再利用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2.
利用水稻收获后的冬闲稻田,推广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秋洋芋技术,具有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技术简单操作性强,群众易接受积极性高;无破损感观好,销售商品性好等独特优势。结合重庆市三峡库区河谷地带的自然条件,总结提出了“选用良种、适时播种、规范开厢、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稻草覆盖、病虫综防、适时收获”秋洋芋稻草覆盖优质高产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3.
稻田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秋洋芋是一项节约用水、培肥地力、节本增效、保护环境、省工节劳的轻简技术。结合华蓥山平丘区气候、生态条件和种植习惯,通过优选良种、种薯处理、适时播种、配方施肥和田间管理等技术措施,提高稻草覆盖免耕种植秋洋芋单产,增加农民收益。  相似文献   

4.
秋洋芋稻草覆盖高产栽培技术,是指在中稻收获后的茬口田,采用免耕土表播种,播后施肥再覆盖稻草栽培洋芋的一种新方法。该项技术具有省工、省力、省时、保温、保湿、防渍、除草秸杆还田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土壤水分的表面蒸发和雨水对表土肥料的淋失,提高土壤的供水,保肥能力,增产增效等功能,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秋洋芋生产水平,促进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项技术一般比翻耕非稻草覆盖栽培每667m^2增产15%-20%。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秋洋芋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是一项集沃土工程、节水农业、生态保护、省工节劳于一体的能够连续免耕的新型农业实川新技术,具有节约用水、培肥地力、节本增效、保护环境、省工节劳五大功能,利于促进全县秋季粮油结构渊整、提高冬水田、冬闲阳利用率、改良培肥稻田土壤、川科技解决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后农忙季节劳力紧缺矛盾。同时,秋洋芋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洋芋解决了过去常规窝播雍土种植法、洋芋薯块充实膨大、受周围土壤制约的弊病,创造了良好的结薯环境,因而种植出的洋芋产量高、  相似文献   

6.
稻田固定厢沟浅耕播种秋洋芋稻草覆盖栽培,是指在稻田收获水稻后,及时开沟作厢、实行表土浅耕,浅穴播秋洋芋,播后覆盖稻草的一种新方法。它具有减少劳动投入、操作简单方便、改良土壤结构、降温保湿除草、优化环境条件、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复种指数、促进农民增收等重要作用。1999年,我区推广上万亩,收前,据调查测产统计,平均667平方米产鲜薯9725公斤,比翻耕非覆盖栽培亩增1045公斤,增1204%,每667平方米可获纯收入1000元以上,这种简化栽培,能适应当前农村青壮劳动力的转移,省工节本,高产高效,是调整种植业结构、…  相似文献   

7.
秋洋芋免耕覆盖栽培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秋洋芋免耕覆盖栽培技术的效益状况、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发展秋洋芋免耕覆盖栽培的措施,以期促进洋芋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充分利用夏收后的充足光热资源发展秋洋芋生产,对于挖掘秋季稻田资源,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实用价值。一、秋洋芋稻草覆盖栽培关键技术1.深沟高厢,规范整田齐泥收割水稻,水稻收后及时按照稻田排水方向开沟作厢。漕冲下湿田,按最多不超过2米开沟作厢,  相似文献   

9.
<正>从2005年起,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大力推广两季田免耕稻草覆盖秋洋芋套作油菜模式,经连续两年抽样测产,平均亩产秋洋芋1350千克,亩产油菜137.3千克,实现了增产增收。该模式主作为油菜,将两季田秸秆还田免耕栽培技术、水旱轮作与秋洋芋-油菜套作技术有机地结  相似文献   

10.
秋洋芋稻草覆盖栽培技术是免耕、抗旱、节水、增效的一项重要技术,是利用秋季光温资源优势,在早中稻收获后的茬口田,覆盖稻草栽培秋洋芋。它改"种薯"为"摆薯",改"挖薯"为"拣薯",省工、省力、省时。同时,还具有保温保湿防渍除草、防寒抗旱、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节本、节水、增产、增效的作用。每667m~2减少劳动力5~7个人工,每667m~2产750~1200kg左右,高产的可达1500kg以上。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免耕栽培不同覆盖模式对产量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稻草、黑地膜做为秋马铃薯免耕栽培覆盖物,采用4种覆盖模式与无覆盖常规栽培(对照)进行秋马铃薯免耕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秋马铃薯免耕覆盖单层黑地膜后加盖3 cm厚稻草,产量达36 234.85kg·hm-2;总产值达46 105.3元·hm-2,纯收益29 515.3元·hm-2,净增效益率74.98%。  相似文献   

12.
<正> 稻茬秋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是当前秋马铃薯生产上一项省工节本、增产高效的新技术。它是在早中稻收获后的茬口田上,采用免耕土表播种,播后施肥再覆盖稻草栽培马铃薯的一种新方法。稻茬田实行免耕稻草覆盖栽培秋马铃薯,具有省工省力省时,保温保湿防渍防草,优化马铃薯生产环境,秸杆还田培肥地力,促进马铃薯及后作增产增收等好处。加快推广对促进马铃薯生产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作用。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1.深沟高厢,规范整田。收获水稻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是近年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的一项新的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几种不同栽培方式的对比试验示范,探讨其最佳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免耕稻草覆盖、免耕稻草覆盖+地膜覆盖和翻耕稻草覆盖栽培模式,均较当地常规翻耕盖土栽培模式增产增效极显著,其增幅依次为155.0%、79.1%和43.4%;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模式经济效益可观,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市场行情看好,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稻草覆盖对稻茬免耕秋玉米生理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杂交玉米登海11号为材料,通过稻田免耕覆草栽培试验,研究了稻草不同覆盖量对湘南丘陵稻作区稻茬免耕栽培秋玉米的生理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覆盖明显增强玉米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系活力,提高玉米叶面积指数和玉米叶片光合势,增加叶绿素含量,对提高玉米产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建议早稻茬免耕秋玉米栽培的稻草覆盖量在9 000~12 00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5.
冬种马铃薯6种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熟菜用鲜食和出口型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作为试验材料,进行冬种马铃薯的稻草包芯加黑地膜覆盖栽培、稻草加黑地膜覆盖栽培、稻草包芯覆盖栽培、稻草覆盖栽培、黑地膜覆盖栽培和露天常规栽培,共6种不同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稻草包芯加黑地膜覆盖栽培和稻草加黑地膜覆盖栽培无论是在出苗速率,还是在植株生长势、抗病性以及产量和商品薯率等综合方面明显优于其它几种栽培方式,与露天常规栽培相比增产明显,分别达到了48.16%和35.50%;而黑地膜覆盖栽培、稻草包芯覆盖栽培和稻草覆盖栽培,增产则较小,分别增产18.77%、11.97%和8.57%。  相似文献   

16.
正秋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是一项提高马铃薯商品率、减少地下害虫为害、增加经济收入、降低地膜污染、实施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一项切实有效地栽培措施。实施免耕栽培技术为元江县秋马铃薯高产栽培和进一步发展马铃薯产业提供了保障。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是在水稻收获  相似文献   

17.
<正>秋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半浅耕栽培模式,是指利用水稻收获后的稻田和稻草,进行稻草覆盖半浅耕种植秋马铃薯,当年11~12月收马铃薯后,把残留在田间的马铃薯茎叶和半腐烂的稻草直接还田。它是根据达州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及我市土壤、光热和耕作制度等特点对传统马铃薯栽培技术进行  相似文献   

18.
四川秋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的技术优势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是根据我省土壤、光热、降水和耕作制度等特点,对传统秋马铃薯栽培技术进行改革创新的集免耕、稻草覆盖还田、间套作三大技术为一体的轻简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稻草覆盖对早稻茬免耕秋玉米土壤温度和水分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有效利用稻草作为稻茬免耕秋玉米的土壤-作物抗旱保水的生物材料提供依据。[方法]设计4个不同稻草覆盖量,依次为06、0009、0001、2 000 kg/hm2。测定不同稻草覆盖量条件下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探讨丘陵稻作区稻茬免耕栽培秋玉米的稻草适宜施用量。[结果]试验得出,就土壤降温和保墒效应而言,覆盖稻草量在9 000~12 000 kg/hm2可达到良好的效果。[结论]稻草覆盖能显著降低高温时段10 cm以内土层的温度,降温效应随覆盖量增加而增加;同时也能明显提高高温干旱期0~10 cm表土层的水分保持能力,其效果随着覆盖量的加大而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在冬闲稻田里以中薯3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稻草覆盖、摆播稻草 地膜覆盖、沟播稻草 地膜覆盖、地膜覆盖、敞土等不同覆盖方式栽培马铃薯的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冬闲稻田地膜覆盖栽培的马铃薯出苗最早,地膜覆盖和沟播稻草 地膜覆盖栽培的马铃薯出苗率最高;敞土栽培的马铃薯植株的株高显著低于覆盖栽培;摆播或沟播稻草 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稻草覆盖栽培和地膜覆盖栽培次之,产量和商品薯率显著高于敞土栽培;摆播或沟播稻草 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的效益最高,地膜覆盖和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的效益次之,敞土栽培马铃薯的效益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