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樟子松是我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多年来它在我区森林更新、造林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种子虽然发芽容易但种价昂贵,目前的趋势是愈来愈高。如何提高其种子的发芽率,这对于降低育苗、造林成本,减少种子的不必要浪费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试验目的在于探索不同处理方法对樟子松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为生产提供依据。我们特于1988年1月至4月经过反复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永吉县于1984~1986年进行了不同树种飞播造林试验,其中樟子松在我国飞播造林中首次获得成功。飞播造林试验证明,樟子松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其种子吸水性强,发芽快,扎根深,根系发育快,易成活,保存率高;同时,樟子松生长良好,材质和干形也较优,经济价值高,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飞播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3.
近十儿年来,国内外农林业应用中子辐射育种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中子辐射技术越来越多地、比较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生产建设上。我国近几年来也开展了中子辐射技术应用的研究。如辽宁省的柞蚕所用适宜通量照射蚕卵,增产幅度为5—87%,平均为33.5%。据有关资料介绍,以瓜类蔬菜增产效果最好,经济作物次之,禾谷类较差,而木本植物的种子辐射敏感性的研究报导却很少。樟子松是我国东北地区有发展前途的造林树种之一,但种子来源不足,影响育苗造林事业的发展。为了促进提高现有种子的发芽力和利用率,于1981年结合樟子松种子生活力(以  相似文献   

4.
樟子松在山西是一个引进树种,用种子播种育苗较为困难。本文介绍了同朔地区樟子松播种育苗取得成功要把握好的六个关键环节,对于提高樟子松育苗成功率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湿度和基质对樟子松种子发芽的影响,在环境湿度为95%、85%、75%时,以纸床和蛭石为基质,观察樟子松种子发芽状况。结果表明:在蛭石和纸床(脱脂纱布)发芽过程中,发芽势和发芽率随着湿度降低而下降,2种基质的发芽势在95%和85%湿度时与75%湿度相比较差异显著,不同湿度间发芽率差异不显著。在同一湿度环境下,蛭石基质发芽势和发芽率均高于纸床发芽势和发芽率,差异不显著。综合来看,蛭石基质在环境空气湿度95%和85%时更利于樟子松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6.
实验表明,酸碱浓度的变化对林木种子的发芽及幼苗生长有极显著的影响,其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又远大于对种子发芽的影响。过渡的酸碱会产生毒害作用。各树种的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所适宜的酸碱范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在樟子松育苗生产中 ,常常出现幼苗早期封顶现象 ,影响苗木的产量和质量 ,降低经济效益。樟子松幼苗早期封顶是当幼苗长 3~6轮真叶时 ,顶端长出圆形芽苞 ,初呈绿色 ,后变褐色而停止生长。引起封顶的原因 ,根据多年观察实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 1)樟子松种子适宜在低温下催芽处理。由于低温处理的种子呼吸弱 ,养分消耗少 ,为发芽出土何存了充足的营养物质。与此相反 ,高温催芽处理的种子养分消耗多 ,育出的苗往往后期长势较弱 ,出现早期封顶。( 2 )樟子松种子在平均气温 10℃左右 ,平均地温达到 6℃时 ,开始发芽出土。如果过早播种会受冻害 ,…  相似文献   

8.
沙地樟子松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引种的主要固沙造林树种,但在引种地只有少数地区能够完成自然更新过程。本文从沙地樟子松落种特征、土壤种子库、种子扩散、种子萌发、更新苗特征、天然更新类型以及影响天然更新因素等方面综述了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研究现状,并探讨其天然更新的关键影响因素,同时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9.
樟子松是我国北方各省市绿化造林的优良树种之一。几年来我们种子库大量收购了樟子松籽,为适应大量收购种子快速验收质量的需要,我们用四唑(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和恒温发芽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初步摸索出生活力与发芽率的相关关系,借以快速判断种子优劣。具体作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梓树、侧柏三个树种采用两种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来预测种子的活力及耐藏力。一种是甲醇老化法,另一种是高温高湿老化法,其试验结果表明: (1)从三个树种发芽状况上,老化比未老化的发芽率、发芽势明显降低,但以梓树降低值最小。其抗老化能力强于樟子松及侧柏; (2)从电导率的测定上,梓树及樟子松的抗老化能力强于侧柏,活力及耐藏力也高于侧柏。 (3)从发芽指数,贮藏物转运率,以及幼苗及子叶的鲜重上也是梓树降低值最小,抗老化能力最强,以梓树强于樟子松,樟子松又强于側柏。因而梓树活力高。 (4)人工加速老化法是简单、易行,对预测种子活力及耐藏力较为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三十种树木种子发芽条件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测定树木种子生活能力时,一定要在满足该树种的发芽条件下,才能使其发芽。本文用4种促进树木种子发芽的方法,对30种比较难发芽的树种进行试验,提出了各树种最合适的发芽试验方法,为种子检验工作提供了测定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截杆处理对大龄杉木种子园种子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杉木种子园大龄母树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截杆试验,对比分析截杆与未截杆处理对母树球果产量、球果大小、种子产量、种子质量以及种子发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截杆处理对大部分无性系母树种子产量、种子质量以及种子发芽能力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截杆处理对球果产量指标影响不显著,但截杆后球果鲜重和干重的综合增益值均在60%以上;单株种子重、出籽率、种子千粒重和优良度的综合增益值分别为104.23%、33.90%、17.08%和82.72%;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综合增益值分别为130.32%、134.41%、133.28%。说明截杆处理可提高母树种子产量和质量,且可显著提升种子的发芽能力,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整齐度,缩短种子发芽时间。  相似文献   

13.
虎皮楠等珍稀树种种子萌发温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虎皮楠等10个珍稀树种种子的萌发适宜温度.结果发现,10个树种种子的萌发温度差异较大.其中适于在较低温度(15-20℃)下萌发的种子有尖萼厚皮香、香港四照花、金叶含笑和八月桂;适于在较高温度(25-30℃)下萌发的种子有香花崖豆藤、虎皮楠和东京白克木;对发芽温度要求较宽的树种有伯乐树、椤木石楠和蓝果树.  相似文献   

14.
樟子松又名蒙古赤松、海拉尔松,是我国东北、内蒙古地区的主要森林组成针叶树种,强阳性速生,适应性很强,是绿化、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一、试验目的根据国家种子检验标准规定,樟子松种子的浸种发芽试验要求用45℃的水浸种24小时,在试验室进行发芽率检验。为简化发芽试验操作步骤,摸清樟子松浸种与不浸种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的关系,在种子质量检  相似文献   

15.
樟子松原产于我国东北和内蒙古一带 ,是一个抗旱抗寒、耐瘠薄的树种。我场在十几年的樟子松育苗过程中 ,通过深耕改土、重茬地育苗、精选种子及处理、适时早播、合理移植密度、集约管理等技术措施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现将我们的经验介绍如下 ,供参考。1 樟子松苗圃地选择樟子松在大同市的引种分布 ,虽然为人们提供了对土壤要求的指标 ,但这只能说明樟子松对土壤、气候要求总的特性。对于樟子松小苗来说 ,这种适应范围要小得多 ,而对培育健壮的樟子松苗来说 ,其适应范围就更加小了。 8年来樟子松育苗实践证明 ,樟子松苗木最喜欢生长在土层…  相似文献   

16.
小叶锦鸡儿在沙漠及黄土高原地区是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的重要造林树种,也是良好的薪炭林树种。其枝叶是很好的饲料、肥料,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为科学繁殖推广,准确评价种子质量,我们进行了温度、浸种、基质、光照等不同处理的小叶锦鸡儿种子发芽条件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浸种处理对种子发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发芽前不宜做任何浸种处理;发芽最适温度25℃或28℃;蛭石、海棉、单层滤纸为良好发芽基质;自然光下发芽良好;发芽高峰为第3天,发芽结束日期为第7天。  相似文献   

17.
樟子松具有生长迅速、不苛求土壤、耐寒抗旱、少病虫害等特点。因此,樟子松巳成为我县荒山荒地造林、人工林更新、低质林改造的比较理想的树种之一。但是目前樟子松种子远远满足不了造林、育苗的需要,已成为发展樟子松的一大困难。为了及早解决种源问题,于1978年分别将南屯基、仁合等林场近1000亩樟子松人工林改建为母树林。经过几年的技术管理和经营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樟子松球果象甲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樟子松是我区较珍贵的松属树种之一,中央和我区都列为禁伐树种,并将红花尔基林区划为母树林埸,是我国主要的樟子松种子基地。解放以来,为全国各地的绿化,特别是为三北地区的沙地造林提供了大量的种子。但多年来在每年樟子松球果生长发育过程中,都受到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吉林省6家种子园内的红松、长白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4个树种不同林龄的冠幅和冠面积调查和对比分析,确定了各树种种子园的最适宜定植密度,探讨了种子园林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20.
比较分析两种不同麻疯树种源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速度、发芽指数、发芽条件以及外观品质,结果表明:种源、种壳、种质、湿度、氧气以及种子前处理影响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速度、发芽指数;破壳比未破壳的发芽效果好,种源A比种源B种子发芽率高,发芽期间应保持一定的湿度和通气条件,前期的消毒、浸种也是必需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