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丽实用的香草植物张艳芳译香草植物集观赏、食用,药用于一身,所以一直受到园艺家们的青睐,堪称园艺之宝。在园林中,香草植物既可栽植于规则式花境中,又可栽植于自然式的花境中,不过大多数香草植物更适合自然栽植,而且简洁朴素的古典香草比经过杂交形成的艳丽的香...  相似文献   

2.
正城市森林可提高城市观赏性。它区别于一般强调美化城市的植物景观,运用混交林、异龄林、复层林三种方式,多选用乡土树种及彩叶树种,以近自然森林景观为主,强调物种多样性,依据植物习性,模仿自然生态搭配栽植乔灌木,弥补绿化形式单一、特色不鲜明的问题,打造近自然森林的植物景观,营建以乡土树种为基础、生物多样性丰富,充满自然野趣的城市森林。  相似文献   

3.
花坛在城市绿地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旭  武强 《国土绿化》2009,(11):46-47
花坛将同期开花的多种花卉植物或不同颜色的同种花卉品种,根据设计方案栽植于特定规则式或自然式绿地中,以展示和发挥花卉的群体美。它是城市公园、广场、街道绿地以及学校、机关、工厂的重要绿化方式。  相似文献   

4.
“生态园林”是生态学基本理论与园林艺术有机结合的产物,以往规则式及拟自然式的园林,往往需要占用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加以维护,却仍显得矫柔造作,单调乏味。在各种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种形式己不能满足人们对大自然的渴求,而与之相应的设计手法也不再适应当今园林中植物设计。继而,按照自然植物群落的框架配植  相似文献   

5.
景点植物的配置艺术,就是根据植物的耐湿、耐旱、喜阴、宜阳、抗风等不同习性和周围环境的要求,合理地选择植物,因地制宜地采用孤植、丛植、群植、片植、对称和不对称、成行和不成行、等距和不等距的栽植手法。景点的风格取决于植物的配置手法,而不同的植物配置手法,又有助于特定风格的形成。我省各地都有姿态优美、色彩鲜艳的乡土树种,如善于利用,既发挥树木、花草的自然特色,又易于成活生长,能使公路景点景色尽快形成地方特色,这是植物配置的一个重要问题。1景点植物的种类和选择我省自然条件较好,花草、树木生长良好,植物种类繁多,有常绿…  相似文献   

6.
用花卉装饰家居一般以不占用太多面积为准则,没有固定的模式,主要根据空间大小、不同的建筑风格以及人们爱好的不同来布置,大体上可分为以下6种形式: A、规则式 这种形式是以几何图案形式进行设计布置,即利用同等大小的植物材料,以行列及对称  相似文献   

7.
曾骥 《绿色科技》2019,(9):74-75
分析了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对生态性原则、艺术性原则以及目的性原则进行了详细地阐述,然后根据这些原则总结了目前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进行植物配置的方式,提出了自然式和规则式两种植物配置方式,旨在为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配置的方式提供完善的理论保障,从而为城市人们提供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8.
园林树木的修剪与整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行道树的修剪与整形 行道树是指在道路两旁整齐列植的树木。城市中,干道栽植的行道树,主要的作用是美化市容,改善城区的小气候,增温降温、滞尘和遮荫。行道树要求枝条伸展,树冠开阔,枝叶浓密。冠形依栽植地点的架空线路及交通状况决定。主干道上及一般干道上,采用规则形树冠。修剪整形成杯状形、开心形等立体几何形状。在无机动车辆通行的道路或狭窄的巷道内,可采用自然式树冠。  相似文献   

9.
园林植物有木本、藤本、水生等多种类型,其相互配置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园林植物要满足园林功能要求。 二、园林植物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在规则式园林中,多用对植、行列植手法。在自然式园林中,多运用植物的自然姿态进行自然式造景。不管哪种手法和造景,都应考虑植物景观的总体大小、远近、高低等层次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校园一般分为建筑用地(包括教学楼、宿舍楼、实验楼等),体育运动用地(包括体育场、游戏场等),自然科学实验用地三部分。根据不同的分区类型,绿化规划各有侧重:一、主体建筑用地绿化。一般以规则式布置较多,建筑周围以分枝高的大乔木为主。在南向建筑尤其是实验室前,应充分考虑通风透光需要,栽植乔木要在建筑5米外,多以开花乔木主;栽植时避免栽植飞毛飞絮植物(如杨树、柳树等)及有害植物,以免学生因顽皮而误食。在建筑5米内(在1米散水之外)可栽植低矮灌木或宿根花卉,高度控制在窗以下。入口附近人流多,应留有一定面积铺设广场,其余裸露地面可铺设草坪,以减少扬尘;也可栽植果树等经济树种,提高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乔木、灌木栽种比为1:3,常绿树与落叶树栽植比为3:7,使校园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绿化景观。二、体育运动用地。运动场和教室之间应有不少于15米的绿化隔离带。可充分利用这15米隔离带,栽植乔、灌、草三者有机结合的小防护林带,有效地阻隔学生视线,降低喧闹声,从而达到学生学习和运动互不影响的目的。运动场周围绿化以乔木为主,可选择气候季节变化显著的树种,如榉树、五角枫等,使体育场随季节变化而色彩斑斓。少种灌木,预留较多...  相似文献   

11.
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对景洪市棕榈植物造景进行了与5种景观要素搭配类型(植物、建筑、景观小品、山水地形和道路广场)的景观美景度评价,对不同受测评价群体的风景审美特点进行相关性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类受测群体在景洪市棕榈植物景观审美方面存在普遍一致性。对植物种类丰富性、水平结构丰富性、垂直结构丰富性、色彩结构丰富性4个植物景观要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棕榈植物与5种搭配类型的回归模型,以此探讨棕榈植物景观要素与搭配类型的相关性,总结出棕榈植物景观配置的最佳搭配方式。提出在未来植物景观配置中可适当多进行道路广场的棕榈植物景观营造。  相似文献   

12.
彭城广场位于江苏徐州城市中心,景观改造规划结合周围环境,突出“以人为本”思想,采用自然与规则相结合的设计手法,不完全对称的布局方式,将广场打造成一处环境优美、个性突出、具有徐州地域文化特色的绿色生态空间,成为集观光、聚会、休闲、娱乐活动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市民广场。  相似文献   

13.
烈士陵园绿化植物的配置蔡立荣(阜宁县烈士陵园,224400)绿化好陵园是改变园容园貌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植物的配置应突出烈士纪念建筑物的主题,使陵园形成雄伟、整齐、大方、庄重而亲切的气氛。1绿化总体布局烈士纪念建筑物前宜采用规则式配置,栽植有一定含义...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在库布齐沙漠腹地进行景观绿化工程所采取的栽植技术措施,并分析探讨了在沙漠地区影响苗木成活率的重要因素,表明在沙漠地区进行景观绿化工程必须充分掌握引入种树木生物学特性,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制定适宜的栽植技术措施;确保正常季节栽植,避免反季节栽植;尽量做到苗木随起随栽,避免假植;合理搭配植物,确保整体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5.
秦巴山区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在不同区域、不同气候区和地类区,采取乔、灌、草结合,体现色彩、形态、风韵之美,四时有景的搭配方式,并且在不同气候地貌条件下,采用不同整地方式、不同栽植技术,从而提高了成活率和保存率,为振兴乡村发展,构建生态屏障,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在城市公园、广场、道路和小区的绿化中,利用园林植物不同的种植形式,可以体现出空间的色彩变化,使空间环境变得更有生机和活力。孤植。即单株栽植,它是观赏树木自然式配置的一种方式。在园林绿地中常用这种方式配置于草坪、绿岛及小坡等处,作为重要的风景树种栽植。作为孤植的树种其栽植位置应醒目、突出,让人一目了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观感;孤植树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明了双凤山陵园自然天成的外部环境美、丰富的地形地貌形成的内部环境美和建筑个体及建筑群的平面布局、立体轮廓的形式美。在园林规划设计时,“骨灰处理多样化”的殡葬功能区采取了规则式手法,游览区采用了自然式手法,全园以植物造景为主,把常绿作为基调,考虑各景区和功能区的联系,注重协调园内外环境,以提高园内景观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对邢台市公园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以及植物造景知识,提出了集景观欣赏、休闲娱乐和科学文化于一体的综合公园规划方案。园区突出以生态游憩为主的造景理论,突出自然生态的特点,根据不同功能分区来构造不同的植被配置,使景色与植物达到协调一致,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其总体规划可归纳为"四多一结合",即,乡土树种多、传统绿化树种多、造景方式多,自然式和规则式相结合,是一所集休闲和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不同栽植形式下轻型屋顶绿化植物的抗旱能力,对3组不同科属的九种屋顶绿化常用植物,采用3种栽植方式(单独栽植、3种混栽和9种混栽)进行了不同梯度的水胁迫处理。结果表明:物种在不同栽植形式下,有不同的响应。生物量受到栽植方式和水胁迫程度的影响。混合栽植在存活率和外观表型等方面均优于单一品种栽植。景天属植物抗旱能力优于其他两组植物。其他2组植物在水分胁迫2~3周后,达到永久萎蔫点,必须浇水。凡超过50%叶片出现干旱的植物,在试验结束时都已死亡。  相似文献   

20.
通过介绍种植毯、壁挂式和模块式3类垂直绿化种植容器的结构和功能,总结了其优缺点:种植毯容器整体性较强,构图自然精美,腐烂后检修维护的难度较大;壁挂式容器系统较为简单,易于安装,多采用系统上部滴灌,易造成下部植物缺水死亡;模块式容器经久耐用,但形状规则,在不规则墙体上施工难度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