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不同来源的慢叶锈品种是否具有控制潜伏期的独特基因,如果有,那么这些基因是否有加性效应.材料和方法试验在温室进行.共7个试材,6个来源于慢叶锈小麦品种(CI 13227, Suwon 85, SW72469-6, L574-1, CI 10745和普渡育种系P65113B6)之间的杂种(组合为慢叶锈×慢叶锈)衍生群体,这6个慢叶锈品种以往曾有报道.以一个快锈品种Morocco作对照.  相似文献   

2.
从风景秀丽的巴统,即阿扎里自治共和国的首府出发,驱车卅分钟左右,就可抵达游览名镇察克威。设在那里的全苏茶叶研究所的分支机构和亚热带植物园曾经计划与制订过格鲁吉亚种植茶叶的战略措施。在这方面早在上世纪中叶格鲁吉亚有过茶树生长的文字记载。但那时,茶叶被认为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小麦轮回选择中原始群体组配、互交和选择等基本问题,讨论了轮回选择群体规模。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小麦轮回选择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简要地介绍了几种比较适用的轮回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5.
一、轮选亲本选配问题选用适当亲本,合理配制组合是杂交育种工作成败的关键。轮回选择亲本的选配也不例外。在某种意义上说,甚至更为重要。因为轮回选择所用的亲本较多,既利用分离重组规律,也利用基因加性效应,创造超亲性状的重组体。基础群体是要多亲本通过多年个体间随机互交,将亲本基因尽多地转移到杂种群体中,形成一个贮备优良基因的杂合群体,作为论选的基础材料。轮回选择亲本选配时要借鉴常规竟种的亲本选配原则,考虑目标c。状一一frfy,一般配合力;要考虑到产量等农艺性状的优良,也要考虑抗性和对当地主态条件的适应征。…  相似文献   

6.
7.
小麦轮回选择的基本环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运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进行抗赤霉病轮回选择的基本程序,育种效果和今后展望,为培养抗赤霉病的丰产品种指出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八倍体小黑麦H353F7、小麦与偃麦草的杂交种682-1分58-61-39、洛南冬黑麦及普通小麦(TJB259/83和山前麦)为材料,采用多属间远缘复式轮回杂交的方法,培育成了超越品种间杂交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系76—85(7)912。该品系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粒数平均59粒,千粒重60g左右,正常年份可比一般品种增产50%;营养品质好,粗蛋白、淀粉和湿面筋含量分别为12.31%、71.62%和27.53%,赖氨酸含量高达0.43%.该品系还具有很强的抗旱性和耐瘠性,适宜在广大山区、旱坪、旱源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以八倍体小黑麦H353F7、小麦与偃麦草的杂交种682-1分58-61-39、洛南冬黑麦及普通小麦为材料,采用多属音锭缘复式轮回杂交的方法,培育成了超越品种间杂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系,该品系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粒数平均59粒,千粒重60g左右,正常年份可比一般品种增产50%;营养品质好,粗蛋白、淀粉和湿面筋含量分别为12.31%、71.62%和27.53%,赖氨酸含量高达0.43%。  相似文献   

11.
矮败小麦具有Ta1显性核雄性不育基因与Rht10 显性矮秆基因紧密连锁遗传的特点 ,它与高秆品种杂交 ,后代高秆株表现可育 ,矮秆株表现不育 ,二者比例接近 1∶1,这种特性可以稳定遗传 ,故可利用植株高度作为育性的标记性状鉴别不育株和可育株 ,大大提高育种效率[1~ 3] 。福建农大作物学院于 1989年秋季引入该种质 ,连续多年进行了育性和株高的关系、不育株开花结实特性、苗期GA3处理预测植株育性及雄性败育过程的细胞形态学等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同时也开展了轮回选择育种 ,对其性状进行改良 ,提高了矮败群体的抗赤霉病性和白粉病性 ,…  相似文献   

12.
小麦抗赤霉病大轮回选择育种研究进展简报方毅敏,朱涵,张姚旺,何美娟(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建阳354200)小麦赤霉病是发展小麦生产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八五"期间,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在赤霉病病区建阳市,开展小麦抗赤霉病轮回选择育种研究,取得明...  相似文献   

13.
多小穗小麦综合性状轮回选择改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改良多小穗小麦的综合性状,利用太谷核不育材料(含显性Ms2基因),导入多小穗基因和中矮秆Rht10基因进行轮回选择育种.结果表明,轮回选择使多小穗基因与Ms2基因和Rht10基因相结合,使群体主茎小穗数达到24~27个,植株高度从100 cm降至65~70 cm,抽穗期和成熟期提前;选择出具有30个小穗的中矮秆多小穗基因型株系;获得了Ms2基因、Rht10基因、多小穗基因和早熟基因有机地结合为一体的多小穗小麦综合改良群体.  相似文献   

14.
轮回选择是根据特定的改良目标,用完成目标所需要的亲本互交,以建立基因储备丰富的群体,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选择,以达到优良基因重组的目的,轮回选择不仅能使群体发生充分的基因重组,产生多基因累加效应,在人工选择的作用下,优良基因频率能够不断提高,而且还能将分散在亲本中的控制若干有利性状的基因集中在一个群体中。同时,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可以不断得到进化改良。由于异交次数较多和适度的近亲交配,有利于打破不利连锁,  相似文献   

15.
16.
利用 K( Ae.kotschyi)、V( Ae.ventricosa)型小麦雄性不育恢复系轮回选择群体 C3及其 6个恢复亲本基因型 ,与 K太 91 1 2 89A和 V太 91 1 2 89A不育系分别杂交 ,获得了 2 1 2个杂种 ;利用这些杂种分析研究了杂种 F1 代的恢复度及其产生单倍体的频率。结果表明 ,不同亲本的恢复基因得到累加重组 ,优良恢复基因型的频率提高 ,30 %基因型的恢复度达到 81 .0 %~ 96.2 % ,平均值 90 .2 % ,较双亲平均值 ( 75.7% )提高 1 4 .5% ;有2 1 %的杂种 F1 产生单倍体 ,单倍体频率的变化幅度为 3.9%~ 9.8% ,且随着恢复度的提高呈现下降的趋势 ,为显著的负相关 ( r=-0 .8732~ -0 .92 58) ,说明恢复基因对单倍体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小麦抗赤霉大轮回选择育种研究进展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利用矮败小麦进行轮回选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矮败小麦具有Ta(即MS2)显性核不育基因与Rht1。显性矮秆基因紧密连锁遗传的特点,与高秆亲本杂交,后代高秆株可育,矮秆株不育,故可用植株高度作为育性的标记性状鉴别不育株和可育株,在轮回选择育种上具有重要意义。我院于1989年秋引入矮败小麦,采取边研究这育种的策略,经8年9代的选育,获得一批综合性状较好的株系及具特殊优点的料科,积累了轮回选择育种的经验,为改进小麦育种提出了新方法和新经验。现将轮回选择育种的几个问题初步总结分析如下。一、轮选亲本的选配效果引进矮败小麦的第一年用本省代表性品种晋麦2148控制授粉…  相似文献   

19.
棉属包括4个栽培种和35个野生种,这些种之间的杂交,很久以来都受到育种家们的重视。许多人想通过种间杂交来综合某些优良性状,但因常常遇到种间不亲和性特别是杂交后胚和胚乳常常败育等问题而告失败。于是,人们开展了细胞胚胎学的研究。另一方面,棉属具有花器大、易控制授粉以及一铃多籽、易获胚珠的特点,它又成为植物学家们进行胚胎学研究的好材料。特别是50年代以后,人们对棉属种间杂交做了大量的胚胎学研究,并取得一些进展。下面就这一问题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群体内改良本轮回选择体系中采用的方法如下,它们的期望遗传增益见表1:1.混合选择法本法依单株表现选择亲本。如果仅对母本实行混合选择,那么增益就会降低。尽管控制双亲是适宜的,因为它所得增益是仅按单个亲本选择的二倍,但在授粉前依性状表现来选择亲本的花粉仍是有限的。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