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中国茶文化在明清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明清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概况,已有很多的论文和论著作了研究和介绍,但往往不谈茶文化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近十多年来,一些学者不断地研究和介绍了中国茶文化的西传,但又往往不把中国茶文化的西传放在明清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来探讨其历史的地位,因而,本文将着重探讨这一问题。本文所指的明清时期是指从明朝的建立到清代中后期的1840年这一时期。这一时期是中西文化平等交流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影响西方的重要时期;而1840年以后,西方文化传入中国是伴随着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殖民侵略,不是一种平等的文化交流。中国的文化精英…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这是一个中国的城市和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的时期。伴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城市中的市民阶层也就不断庞大。饮茶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一种社会风俗和习惯,在城市的市民阶层中日益播衍。由于市民阶层的生活状态与文化素养不同于文人和皇室贵族阶层,有其独具特点的生活情怀,因而市民的饮茶情怀和饮茶方式就明显不同于文人和皇室贵族阶层,形成了其独具色彩的市民茶文化。一、明清中国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明清时期是中国城市有较大发展时期。中国城市的发展有着诸多的因…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结晶,其中有关茶文化的描写丰富多彩,最引人瞩目的是那些制作精良、品质高雅的茶具.在拢翠庵品茶一回中妙玉招待贾母、宝钗、黛玉、宝玉等人时就拿出十种不同茶具,由此可见明清时期对茶具的讲究.明清时的茶具多用白瓷与青花瓷,制作陶瓷茶具的产地以“景瓷宜陶”最为出色,涌现出大批壶艺名家,使传统的制作工艺又有新突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明清茶具特色,为中国茶具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茶文化在经历了唐代初兴、宋代发展、明清鼎盛这三个大的历史阶段之后,才有了今天茶文化蓬勃发展的崭新面貌。总体而言,明清时期是中国茶文化蓬勃发展、逐步进入鼎盛的时期,直到清代晚期之后才盛极而衰。在这一时期,国家的茶业经济相当繁荣,茶叶产区进一步扩大,尤其  相似文献   

5.
何融融 《农业考古》2002,(2):74-75,95
一、中华茶文化释义和研究对象五千年中华民族源远流长 ,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 ,茶树原产地在中国 ,中国是最早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因此 ,中华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且对世界文明进步具有特殊的贡献。但是 ,对于茶文化的研究 ,从 2 0世纪 80年代才刚刚兴起。 1990年在杭州成立“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以后 ,海内外各种茶文化学术团体开始广泛交流 ,各式各样的茶艺馆和茶艺表演队争奇斗艳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茶文化热” ,形成跨地区、跨国界的文化现象。这是改革开放和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6.
试析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 ,归结起来 ,不外乎是关于人的问题。中国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仍然是一种关于如何作人的文化。随着历史的前进 ,茶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或阐扬了不同的人生价值思想 ,构成了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内容。茶文化是人们在对茶的认识、应用过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的形成和发展 ,一方面融汇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成果 ,人们进一步认识了茶性 ,了解了自然 ;另一方面又融汇了儒、佛、道诸家深刻和哲理 ,人们通过饮茶 ,明心思性 ,增强修养 ,提高审美情趣 ,完善人生价值取向 ,形成了高雅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胡长春 《农业考古》2006,(5):210-213,228
道家是以先秦时期老庄关于“道”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派别,道教则是两汉时期神仙方士把老庄思想宗教化、神秘化的结果。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道教文化中的许多重要的思想观念与教义修为,对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道教独特的服食炼养方式,促进了茶的发现、利用和向民间普及的过程。道家思想和道教的教理教义,不仅为中国茶文化注入了生机和灵气,而且是国人饮茶之“道”的最直接的来源。这就是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三教中,道家与后来的道教最早与茶文化发生关联,其加于茶文化的影响、作用也最深…  相似文献   

8.
一茶文化系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关于茶文化的定义历来是众说纷纭,然而"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优秀文化,是茶与文化的高度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在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1).这一定义还是比较恰当的.作为特定的中华文明氛围下产生的茶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与儒释道皆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9.
明清中国皇室的饮茶生活——明清中国茶文化研究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由明 《农业考古》2006,(5):54-61,65
中国宫廷文化在唐代即已达到很高水平,陕西西安法门寺出土的唐代宫廷茶具即是最好的说明;此外还有史料和诗歌记载有关唐代宫廷茶宴、皇帝的赐茶、皇妃们的饮茶等。宋代宫廷茶文化的水平则以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为最好代表。元代皇室传承了从宋代形成的饮茶嗜好。明清时期,饮茶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国国民性与中国茶文化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几千年来,茶文化之花之所以在中国大地上常开常新,就是因为茶能符合中国国民的内在追求,从而茶文化精神成为中国国民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茶文化精神也反映了中国的国民性。中国茶文化之花是由具有中国特性的国民浇灌和培育出来的,即中国国民性规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内在特质(即茶文化精神),因此,要深层次地理解和把握中国茶文化,就必须首先理解和认识中国人,即中国的国民性。一、重视现实人生是中国国民的特性也是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在中国古代乃至近现代,塑造中国国民特性的主要思想是…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6月,由本刊主编施由明研究员撰写的专著《明清中国茶文化》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并发行。全书共35万字,介绍了明代文人是怎样由率性而行到通过茶舒放性灵,并创造了精彩的明代文人茶文化;清代文人在文字狱的高压下埋头考据,对整理中国茶文化文献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明清的皇室对茶的爱好与对茶文化的贡献;明清市民的饮茶与明清市民茶文化;明清的宗教人士对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茶文化学科建设应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进行,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之一,其核心内容如和谐、俭德等,与结合中国实际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想是相通的。弘扬茶文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宗教精神与中国茶文化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赖功欧 《农业考古》2000,(4):249-258
中国的茶文化有着深刻的宗教文化基础。可以说,没有这一基础,茶无以形成文化。本文探讨的是,儒释道三教特别是禅宗是如何作用于茶文化并使中国茶文化形成盛大气象的。尽管儒是否成为“教”仍属争论之列,但儒所具有的宗教精神和宗教性的道德功能则是无可争辨的;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唐君毅在《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中就指出儒是“道德性与宗教性之存在”。因而本文将儒列入三教之中仍有一定的合理性。事实上,离开了儒来谈宗教与中国茶文化是不够公平的。从历史的角度看,道教与茶文化的渊源关系虽是人们谈论最少的,但实质…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一部表现明清风俗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其中对茶文化的描写细腻、文采斑斓,曹雪芹凭着自己渊博的知识,用他的神来之笔,结合典型的人物、环境,将有关功夫茶、沏茶用水、茶具、茶俗等知识融入其中,使读者在阅读小说的同时了解生动有趣的茶文化,给后人以更多烹茶方面的知识。为明清茶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施由民 《农业考古》2004,(2):116-118
中国传统文化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灿烂多姿、影响深远而成为世界的重要文化。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占主导地位,但却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正时至今日,有关茶文化的定义可说是众说纷纭,有关茶文化研究的专著也可谓是数不胜数,本刊主编施由明先生的新著《明清中国茶文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既可以将之看作是一部明清茶文化著作,也可以称之为一项从茶文化窥探明清社会历史的研究,在茶文化研究领域可说是独辟蹊径之作,有值得介绍的必要。一《明清中国茶文化》全书35万字,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八章。"绪论"中,作者指出,中国茶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或者说中国茶文化的内在追求就是审美 ,而且是一种独具中国民族特性的审美。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就是中国文人从唐代以来不断审美的过程。因此 ,中国茶文化充分反映了中国文人的审美取向。一、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过程就是中国文人审美的过程 ,这种审美以空灵的田园山水或超然物外的环境状态为取向。中国茶文化形成于唐代 ,以陆羽的《茶经》的写成并流传于世为标志。陆羽的《茶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对中国品茶经验的总结和中国茶艺进行规范的专著。也许《茶经》中还看不出多少陆羽的审美取向 ,他在《茶经》…  相似文献   

18.
孙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529-11531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仍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但是,传统茶文化所赋存的社会环境已经不复存在,新时期需要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全新茶文化,这既需要继承原有的文化内涵,也应该增加新的时代内容,并需采用更广泛地手段予以传播,以弘扬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9.
钱穆以其近80年的学术生涯向世人昭示:他是一个真正的文化本位论者。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钱穆还是一个茶文化爱好者,是个茶人,是个只要有茶的相关信息便要发一通议论或作一番学理探究的茶人。质言之,中国茶文化一直处于他的学术视野中;而且,在钱穆心中,茶人中的学者是要以学理、概念与思想来为茶说话的。尽管钱穆没有来得及写一部专门的茶文化论著,但他确有从历史文化角度来发掘茶之内涵的意愿,故夹杂在其各类文献中的茶文化散论,的确不少,且多有高论。这一方面是由于钱穆是一直是个心仪于茶的茶文化的追求者,另方面则由于钱穆对中国文化本身的研究已达到精湛纯熟的境界,且殚精竭力、学而不止;故其茶论每每创见频发,精彩纷呈。笔者以多年研究钱穆学术思想而稍有所得,愿将钱氏的茶文化论述抽绎分类而作一初步整理.奉献于中国的茶文化爱好者。管中窥豹.若有遗漏或不当之处.还请有心的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入是最先开始饮茶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茶叶传到了世界各地,并与当地的文化传统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饮茶文化,一直流传到今天。近年来,科学研究发现茶叶中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于是又引发了全世界的饮茶之风。可是我们认为茶不仅仅是一种健康的饮料,更是一种精神文化,是各个饮茶地区文化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