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防治     
《绿色大世界》2011,(11):190-190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内容包括: (1)利用微生物防治。常见的有应用真菌、细菌、病毒和能分泌抗生物质的抗生菌,如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真菌),苏云金杆菌各种变种制剂防治多种林业害虫(细菌),病毒粗提液防治蜀柏毒蛾、松毛虫、泡桐大袋蛾等(病毒),5406防治苗木立枯病(放线菌)微孢子虫防治舞毒蛾等的幼虫(原生动物),泰山1号防治天牛(线虫)。  相似文献   

2.
生物防治     
正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内容包括:(1)利用微生物防治。常见的有应用真菌、细菌、病毒和能分泌抗生物质的抗生菌,如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真菌),苏云金杆菌各种变种制剂防治多种林业害虫(细菌),病毒粗提液防治蜀柏毒蛾、松毛虫、泡桐大袋蛾等(病毒),5406防治苗木立枯病(放线菌)微孢子虫防治舞  相似文献   

3.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内容包括:一、利用微生物防治。常见的有应用真菌、细菌、病毒和能分泌抗生物质的抗生菌,如应用白僵菌防  相似文献   

4.
<正>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内容包括:一、利用微生物防治。常见的有应用真菌、细菌、病毒和能分泌抗生物质的抗生菌,如应用白僵菌防  相似文献   

5.
1980年以来云南澄江从松毛虫等自然感病虫尸中分离出多种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质型多角体病毒(CPV)和颗粒型多角体病毒(GV)。于1980-2001年先后应用NPV、CPV防治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文山松毛虫、灰褐带蛾、毒蛾、蚕蛾;面积达7732.2hm^2,当年防效平均约为97%,1次防治,防治效果可持续10年以上。  相似文献   

6.
浅谈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体内的一些活性物质以及病原微生物等生物有机体来防治林业害虫,即通常所说的以虫治虫、以微生物治虫、以鸟治虫等。我国目前常利用赤眼蜂防治油松毛虫,利用肿腿蜂防治青杨天牛,利用真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防治有害昆虫,此类方法具有对人体安全、不污染环境、实现生态平衡的优点。近30  相似文献   

7.
在2003年,在内蒙古林区利用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BtMP-342、性引诱剂和植物制剂等多种生物措施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进行防治试验.利用两种浓度(2.632×106 PIB·mL-1 and 2.632×107 PIB·mL-1)的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舞毒蛾2龄幼虫进行喷洒试验,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0%和77.8%.BtMP0-342被用于舞毒蛾3、4龄幼虫的防治,防治效果达80%.性引诱剂在诱捕舞毒蛾成虫时也显示了良好的效果.自制的植物性杀虫剂是从大兴安岭地区有毒植物中提取的植物性杀虫活性物质,对舞毒蛾的幼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实验室内应用原液防治舞毒蛾3,5龄幼虫的效果达82%.  相似文献   

8.
病毒是一种有前途的杀虫剂。它杀虫快,效力高,能自然传播。传染力可保持数年之久,并能经过卵传至后代,致使害虫发病死亡,不断扩大杀虫效果。国外已在应用病毒防治叶蜂、夜蛾、油松毛虫、天幕松毛虫、松叶黄毒蛾、松天社蛾和美国白粉蝶等害虫,取得良好效果。湖北省林科所于1975年6月在荆州地区钟祥县盘石岭林场,进行了用病毒毒杀马尾松毛虫的试验,病毒由广东省林科所  相似文献   

9.
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RT—PCR检测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DsCPV在松毛虫种群中的垂直传递及对松毛灾害的持续控制作用,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建立了DsCPV的早期检测技术。依据家蚕质多角体病毒(BmCPV)质型多角体蛋白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从纯化的DsCPV、BmCPV和舞毒蛾质型多角体病毒(LdCPV)的基本组dsRNA可成功地扩增出长614bp的目的片段,从提取的健康松毛虫幼虫肠组织的DNA、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dNPV)基因组核酸、以及棉铃虫质型多角体病毒(HaCPV)基因组核酸,未能扩增出目的片段。DsCPV基因组dsRNA的增片段的序列与BmCPV相应基因序列具有87%的同源性,检测敏感度为1pg的DsCPV基因组dsRNA。由于松毛虫与家蚕、舞毒蛾相互之间食性不同,而且BmCPV和LdCPV对松毛虫无感染性,即在松毛虫体内不会有BmCPV病毒和LdCPV病毒的感染,因此该结果一方面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DsCPV与BmCPV、LdCPV存在基因同源性,同时也表明了依据BmCPV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DsCPV基因组核酸建立的RT-PCR扩增体系,可以作为松毛虫种群中DsCPV的一种敏感、特异、早期、快速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
《国土绿化》2007,(7):37-37
四、屋顶绿化植物的病虫害防治 (一)人工防治。刮除树干或建筑物上的柳毒蛾卵,挖除槐树附近松土里的国槐尺蠖蛹,采摘仰天社蛾的虫包,震落捕杀国槐尺蠖、油松毛虫的幼虫等。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毛虫多角体病毒研究初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最近我所在感病的松毛虫尸体中,经过分离研究,发现了一种对松毛虫有较好毒杀能力的病毒——马尾松毛虫多角体病毒。病毒是一种有前途的杀虫剂。它杀虫快,效力高,并能自然传播。传染力可保持数年之久,并能经过卵传至后代,引起害虫发病死亡,不断扩大发病面积和杀虫效果,达到大面积自然死亡的目的。国外已有应用病毒防治叶蜂、夜蛾、油松毛虫、天幕松毛虫、松叶黄毒蛾、松天社蛾、美国白粉蝶等害虫,取得良好效果。1972年以来,我所在研究白僵菌抗旱菌种的同时,抽调部分力量,对利用病毒防治松毛虫进行了研究。曾先后在普宁、大埔、高州、阳江等县及广州市郊龙眼洞一带松林中发现松毛虫自然感病流行死亡的现象。尤其是龙眼洞一带,松毛虫感病连续流行几年,面积不断扩大,引起我们的注意,进行了各地区感病材料的采集、分离等研究工作。终于发现了马尾松毛虫多角体病毒。现将初步观察试验结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白僵菌(Beauveria bassana(Bals·)Vuill·)属半知菌类的虫生真菌,寄主范围达10个目200多种昆虫,我区各地均有分布,马尾松毛虫、松茸毒蛾、条毒蛾、茶黄毒蛾、八角叶甲、八角尺蠖,以及叶甲、叩甲、吉丁虫、象虫类、蝽类等森林害虫均有感病死亡。我区有自1960年开始对其进行研究,1971年后广泛应用于大面积防治,据不完全统计,1971—1988年全区应用防治松毛  相似文献   

13.
王毅 《陕西林业》2001,(2):34-35
一、生物防治措施 1、白僵菌防治:北方应用白僵菌防治油松毛虫或赤松毛虫,可在温度24℃以上的露水连雨天或较大时进行,并且施菌量适当增加3~4倍。可利用飞机或地面喷粉,飞机或地面低量喷雾、超  相似文献   

14.
用棉铃虫做为替代寄主生产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应用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PCPV)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达7O%以上,且具有待效作用,一次防治可控制5-6年不成灾。但是,利用马尾松毛虫生产DpCPV受季节及虫源的限制,同时还存在林间生产的病毒质...  相似文献   

15.
经过2 a用3种病毒野外接种褐顶毒蛾Lymantria apicebrunnea幼虫试验,表明不同病毒接种褐顶毒蛾的感病死亡率差异极显著,文山松毛虫CPV对褐顶毒蛾效果较好,20 d野外接种感染死亡率为78%;云南松毛虫NPV次之,20 d野外接种感染死亡率为56.5%;从美国引进的舞毒蛾NPV对褐顶毒蛾没有明显作用。经室内检测,接种CPV和NPV的褐顶毒蛾感病死虫单虫病毒多角体含量较高,分别为1.77亿PIB/头和0.97亿PIB/头;褐顶毒蛾感染松毛虫CPV和松毛虫NPV死亡虫pH值分别为7.556和7.554。  相似文献   

16.
我国研究应用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其中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最多最广泛的一个病原真菌。据统计全国白僵菌的年产量达3,000t 以上,防治面积高的年分达2,000万亩,防治对象有60多种,其中主要对象在林业上是松毛虫(Dendrolimus spp.)、松毒蛾(Dasydira sp.)、木麻黄毒蛾(Lymantria xylina):农业上主要是玉米螟(Astrinia sp.)。防治效果在80%以上。我国系统的开展白僵菌防治害虫的研  相似文献   

17.
《林业实用技术》2011,(7):F0004-F0004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林业昆虫病毒研发中心长期从事林业昆虫病毒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先后完成了松毛虫病毒,春尺蠖病毒.美国白蛾病毒.舞毒蛾病毒,茶尺蠖病毒、杨扇舟蛾病毒、枣尺蠖病毒、油桐尺蠖病毒等多种农林害虫病毒的生产和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8.
《林业实用技术》2011,(12):F0004-F0004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林业昆虫病毒研发中心长期从事林业昆虫病毒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先后完成了松毛虫病毒、春尺蠖病毒、美国白蛾病毒、舞毒蛾病毒、茶尺蠖病毒、杨扇舟蛾病毒、枣尺蠖病毒、油桐尺蠖病毒等多种农林害虫病毒的生产和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9.
《林业实用技术》2010,(11):F0004-F0004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林业昆虫病毒研发中心长期从事林业昆虫病毒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先后完成了松毛虫病毒、舂尺蠖病毒、美国白蛾病毒、舞毒蛾病毒、茶尺蠖病毒、杨扇舟蛾病毒、枣尺蠖病毒、油桐尺蠖病毒等多种农林害虫病毒的生产和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20.
《林业实用技术》2011,(10):F0004-F0004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林业昆虫病毒研发中心长期从事林业昆虫病毒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先后完成了松毛虫病毒、春尺蠖病毒、美国白蛾病毒、舞毒蛾病毒、茶尺蠖病毒、杨扇舟蛾病毒、枣尺蠖病毒、油桐尺蠖病毒等多种农林害虫病毒的生产和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