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民族生态文化的视角,从自然与社会、民族文化与生态保护的互动关系入手,综合分析云南藏文化在滇西北地区生态保护中的作用及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文化现象中的积极因素对生物多样性和区域生态保护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阿拉善盟地处于荒漠区,阿拉善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知识丰富而独特。通过调查、访谈和收集自然资源、民族风俗,以及文化中的阿拉善蒙古族生态观及民间生活中的植物资源利用方式,分析了阿拉善蒙古族的民族植物学和民族生态学传统知识。结果发现:崇拜自然植物、树木以及神山、圣水是阿拉善蒙古族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表现形式,阿拉善蒙古族对植物资源利用方式以药用、食用、饲用、文化利用为主。  相似文献   

3.
邓锐 《绿色科技》2014,(8):273-274
指出了民族地区是我国村镇建设发展中较为薄弱的区域,由于民族地区的地理条件和文化特性决定了其发展有特殊要求。研究了中国民族地区村镇建设的意义和主要特点,从经济、文化、生态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了民族地区村镇建设的对策和意见。并运用这些理论对贵州省贵定县麦懂村的规划建设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经济-文化-生态共同提升的规划策略,让麦懂民族村在发展经济之时,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生态环境也得到修复。  相似文献   

4.
为调查研究国家林业法律制度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特选择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作为考察对象,对双柏县8个彝族村寨进行了逐户调查.结果表明,国家林业法律制度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习惯法对少数民族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建议在少数民族地区坚持国家制定法为价值导向的定位原则,充分发挥乡规民约等习惯法规制的作用,促使两者在不断调适的前提下,走向多元一体的融合格局,最终实现森林资源被良好保护和合理利用,实现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5.
侗族传统文化的环境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被侗族视为“衣食父母”,并把森林、土地和人及万物等放在一个共生的、相互关联的生态体系中,由此形成了独特的传统观念和价值取向:保护森林和土地的宗教价值观;顺天合气的生态价值观;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并举的社会价值观。随着当代生态文明的兴起,侗族传统文化的环境价值观只有与生态文化的契合,才能实现侗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郑群瑞 《福建林业科技》2013,(3):143-146,227
对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独特的森林起源、悠久的保护历史、持续的演变历程和丰富的生物资源进行分析表明,万木林古森林具有独特深厚的生态文化底蕴,承载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在人与自然和谐、森林生态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化教育、生物生态研究、森林结构调整、科学合理利用、发展林下经济、水土流失治理和发扬林业精神等方面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并提出进一步发挥其在生态文化建设方面作用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景跃波  张劲峰  陈隽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4):210-213,218
对生活在云南的藏民族的生态文化体系中与生态环境保护直接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论述,总结了藏民族传统文化对自然资源持续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作用。就今后复兴及进一步弘扬该民族的生态文化,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社区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苏年 《绿色科技》2019,(7):253-256
指出了平安壮族在与自然长期的相处中,发挥了惊人的智慧创造出独特的生态文化。然而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由于过于强调表面景观的开发及利益的驱使,忽视了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保护,从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在保护自然与传承壮族生态文化的前提下,探索了新平安壮寨全域旅游新思维、管理模式、营销渠道及服务体系,提出了壮族生态文化保护与开发的策略,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9.
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林业生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林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生态状况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生态状况恶劣一直是制约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新世纪之初,党中央、国务院从改善我国生态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出发,全面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速生丰产用材…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聚落文化生态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生态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西南地区远离汉文化中心的中原地区,处于与西域交流的重要通道,因而该地区自古就是多民族多文化发展、交流及互相影响的地区。由于此地区多山的地形和艰苦的自然环境,保存了众多较为完好的民族聚落。本文根据过往研究文献综述了国内外文化生态研究动态,总结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西南民族聚落文化生态动态模型,并探讨了西南民族聚落文化生态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展望,试图为未来西南地区聚落文化生态传承与研究、聚落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现代聚落布局与构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The potential for traditional and local ecological knowledge to contribute to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but the actual application of this knowledge to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s not easy. This paper synthesizes literature about traditional and local ecological knowledge and forest management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to evaluate what is needed to accomplish this goal. We address three topics: (1) views and values people have relating to biodiversity; (2) the resource use 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of local forest users, and their effects on biodiversity; (3) models for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and local ecological knowledge into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on public and private lands. We focus on the ecological knowledge of forest users belonging to three groups who inhabit the region: American Indians, family forest owners, and commercial nontimber forest product harvesters.  相似文献   

12.
卢劲松 《浙江林业科技》2000,20(5):71-74,78
对龙泉市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河流分布特征及生态保护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关于高地势地区的生态保护,沿江、沿溪、沿库的生态保护措施,提出了关于进行生态保护的营林措施,并提出了生态保护的封闭回路设想。剖析了建设生态体系的必要性。阐述了生态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生态建设与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建设对中下游地区的影响等诸方面的关系。进行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必须有强有力的保障机制,才能全面地促进三江源头  相似文献   

13.
生态旅游是集普及生态科学知识,提高自然保护意识与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旅游事业,是国家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充发挥宣传教育作用的最佳形式。生态与旅游相结合是当前世界旅游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资源应该包括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利用的原则是:1。保护管理与旅游经营的统一;2。以生态是主观为主体,维护持续续利用的生态体系;3.突出生态知识性与寓教游。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生态空间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阐述云南省土地石漠化区域生态空间保护现状,对石漠化区域生态空间退化状况及其分布进行分析,认为其成因包括气候、地质地貌、社会经济和石漠化治理4方面因素。针对以往石漠化区域生态空间保护及生态空间退化状况,提出基于生态空间的云南省石漠化土地生态修复原则、修复模式。并对云南省石漠化土地生态空间修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区域消费及土地面积的定量研究以衡量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新参考方法。本研究以环洞庭湖防护林建设区重点县——岳阳县为研究对象,在阐述生态足迹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计算并分析了该县2007年以及防护林体系建设前后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岳阳县的生产生活强度已经超过了当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发展基本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但是防护林体系建成后,林业生态承载力在总的生态承载力中比重增加,说明防护林项目对维护岳阳县的生态安全,促进区域资源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南岭山区瑶族的原始信仰、禁忌、生活民俗和习惯法、生产方式、乡规民约等方面阐述了传统文化对生态的保护作用,揭示了瑶族的生态智慧,进一步阐明瑶族生态观对于现代社会的普世价值及影响.  相似文献   

17.
山区生态保护和农村扶贫是发展中国家重要的政策,山区生态保护对当地社区居民生计的影响是乡村地理学和生态保护学关注的焦点。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本研究从生态保护对当地社区居民生计资本的影响、生态保护对当地社区居民生计策略的影响和生态保护对当地社区居民生计结果的影响等方面对国内外生态保护对社区居民生计的影响进行系统归纳总结。依据目前研究和实践现状,提出生态补偿对社区居民可持续生计的影响过程与机制是未来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应深入探索生态保护区社区居民可持续生计的研究,强化新技术方法在社区居民可持续生计研究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从化市是广州市的饮用水源地,文章根据从化市城市发展定位和林业生态建设需求,以从化市的山水构架为基础,提出了"一河贯南北、道路连三区"的林业发展空间布局结构。"一河",重点保护广州水源地流溪河流域的生态安全; "道路",保障了从化市城镇经济发展腹地国道105和省道355轴线绿化带的建设; "三区",即,以生态安全功能为主的北部地区,以景观功能为主的中南部地区,以防护功能为主的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参与式评估(PRA)和生态保护知识KAP研究方法,对佛坪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社会经济状况和居民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周边社区经济结构单一,对自然资源依赖性高;社区居民文化水平较低,自然保护知识匮乏,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不强,不良传统习俗和生活习惯等是威胁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有力推动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特别是地处城市周边的城郊森林,受到频繁的干扰和破坏,导致森林生态功能下降,威胁到城市生态安全。深圳市生态风景林建设工程的实施,为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郊森林的建设和保护提供了一次实践。文章分析深圳市龙岗区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郊森林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阐述了龙岗区城郊森林保护利用的实践,并对今后的城郊森林的建设、保护和利用提出了新的模式和构思,以期对城市森林建设的规划和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