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树莓品种"费尔杜德"穗条为试材,研究了单氰胺浓度(喷施浓度为0.5%、1.0%、1.5%、2.0%、2.5%)和蓄冷阶段(0%、20%、30%、40%、50%、60%、70%和100%)的交互作用对树莓休眠脱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浓度处理中,0.5%浓度单氰胺破眠效果最佳,药害表现最轻,当单氰胺浓度≥1.0%时,穗条药害严重;在处理时期上,穗条处于40%冷积累阶段施用0.5%单氰胺破眠效果明显,水培2周后,穗条萌芽率大于50%;当冷积累量超过总需冷量的50%以后,单氰胺处理组萌芽率下降。试验当中,单氰胺的浓度和冷积累的交互作用导致"费尔杜德"穗条萌芽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  相似文献   

2.
霞多丽葡萄枝条经0~7.2℃自然低温415小时适应后,进行室内萌芽试验,以成熟的一年生枝段为试材,进行2%单氰胺处理,清水处理作为对照,置于5℃低温下培养,研究对休眠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250小时培养后能满足其需冷量。随着葡萄需冷量满足程度的增加,萌芽整齐度和萌芽率均高。2%单氰胺涂抹芽眼可减少萌芽所需的积温,提早萌芽,随着葡萄需冷量的逐渐满足,单氰胺涂芽减少需冷量提早萌芽的作用有所降低,萌芽整齐度和萌芽率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3.
单氰胺对温室甜樱桃休眠解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温室栽培的红灯、美早和早大果3个甜樱桃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单氰胺对甜樱桃离体休眠芽休眠解除的影响及喷施单氰胺对树体萌芽及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涂抹2%单氰胺后,红灯离体休眠芽比对照可以提前10d解除休眠,而美早和早大果解除休眠的时间与对照相同。温室升温时喷施1%单氰胺可使树体的萌芽时间提前12-16d,开花时间提前15-17d,并且提高了树体的萌芽整齐度和开花整齐度。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3~4年生辽峰葡萄为材料,研究不同时期和不同浓度单氰胺对温室辽峰葡萄萌芽率、花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辽峰葡萄用单氰胺处理能起到打破休眠的作用,在辽宁地区即中国东北地区,11月1日对温室辽峰葡萄扣棚休眠,可在第2年的1月15日左右进行破眠处理,能很好的打破温室辽峰葡萄休眠,而且浓度选择25倍52%单氰胺稀释液,此浓度能很好的提高温室辽峰葡萄的萌芽率和花芽率。  相似文献   

5.
以平棚架式栽培的6年生巨峰葡萄为试材,用稀释的单氰胺海棉球点药与喷施枝条2种方式催芽。结果表明,不同催芽时间、单氰胺浓度及催芽方式,均能显著的影响巨峰葡萄的萌芽率,稀释25倍的单氰胺浓度催芽效果较好,海棉球点药效果优于喷施枝条。此外,不同浓度的单氰胺处理对葡萄的花芽分化也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云南地处我国亚热带,冬季低温期较短,难以满足葡萄冬芽自然休眠的低温(≤7.2℃时长达到1 000~1 500小时)需求。应用破眠剂单氰胺,能有效促进休眠芽中脱落酸降解,促使葡萄萌芽早、发芽齐、芽粗壮,并能早熟增产提质。该技术目前已成为云南特殊气候条件下栽培葡萄的一项必用技术。笔者发现,不少栽培者应用单氰胺的随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单氰胺处理对不同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揭示破眠剂解除葡萄休眠的主要影响因子。【方法】以早黑宝、早霞玫瑰、绍星一号3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在设施栽培条件下进行破眠剂单氰胺(H2CN2)涂芽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CK)。观察单氰胺处理后各品种葡萄冬芽显微结构及其生长发育动态,测定各品种葡萄农艺性状、芽酶活性、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及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等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并结合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指数对上述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单氰胺处理促使各品种葡萄萌芽与果实成熟阶段均显著提前,芽组织形态分化发育加快且结构良好,萌芽整齐度与萌芽率以及H2O2含量、P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而CAT活性显著降低;成熟期叶片的叶绿素b、总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升高;果实外在品质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以及可滴定酸含量等内在品质指标在早黑宝和绍星一号葡萄中得到显著提升。结合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指数,得到各品种葡萄综合品质排序为早黑宝(H2CN2)绍星一号(H2CN2)早黑宝(CK)早霞玫瑰(H2CN2)绍星一号(CK)早霞玫瑰(CK)。【结论】萌芽整齐度、萌芽率、H2O2含量、POD以及CAT活性是单氰胺解除葡萄休眠的主要影响因子;经单氰胺处理后,早黑宝葡萄的综合品质优于早霞玫瑰和绍星一号。  相似文献   

8.
以二年生“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一次果成熟采收后留3~4芽修剪,采用不施用单氰胺破眠且摘除植株全部叶片、施用单氰胺破眠且不摘叶、施用单氰胺破眠并摘除植株全部叶片3种处理,以不做处理为对照,研究了萌芽率、花芽分化率、结果枝率、果实品质等指标变化趋势,以期为提高干热河谷区“阳光玫瑰”二次果花芽分化及果实品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摘除植株全部叶片对“阳光玫瑰”二次果萌芽率、花芽分化率、成枝率、结果枝率、穗长、穗宽、单果质量、单穗质量、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得到提升。以施用单氰胺破眠并摘除植株全部叶片处理的效果最好,对“阳光玫瑰”二次果萌芽和花芽分化效果最好,果实品质提升也最佳。  相似文献   

9.
自然状态下,葡萄落叶后即会进入休眠期,经历一定的冷量积累才能开始下一年萌发生长。设施环境下,葡萄无法获得足够的低温量,须借助必要的人工措施促其度过休眠期。其中,化学破眠就是一种常用方法。单氰胺是设施葡萄生产中常用的化学破眠剂,可以安全解除休眠,使葡萄萌芽整齐一致、芽体健壮,起到增产提质作用。结合设施葡萄生产管理实践,总结了单氰胺在设施葡萄上的应用技术,以及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氰胺对甜樱桃休眠解除与开花的影响。【方法】以甜樱桃‘萨米脱’为试材,对喷施单氰胺后‘萨米脱’的物候期、碳水化合物含量、氮素营养等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单氰胺的施用引起‘萨米脱’休眠解除提早约半个月,萌芽提早11 d,花期提前5 d,且花期持续缩短2 d,更重要的是坐果率增加了11.6%。单氰胺的施用促进了甜樱桃‘萨米脱’休眠解除过程中淀粉、蔗糖和山梨糖醇等含量的降低,葡萄糖、果糖和总氮的含量升高,抑制蛋白态氮的含量降低。【结论】单氰胺可以作为甜樱桃‘萨米脱’在冬季低温累积较低区域商业生产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上海地区使用单氰胺打破甜樱桃休眠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海栽培的早红宝石甜樱桃进行喷施2%单氰胺、遮阴和2%单氰胺+遮阴等3种打破休眠措施比较,发现喷施2%单氰胺对打破休眠和提高着果率最有效,与对照(空白)相比能提前萌芽5天,花期持续时间明显缩短,着果率达到20%。对早红宝石进行单氰胺处理后,单叶面积增大,单位新梢叶面积相应增加,着果率提高了18.8个百分点,发育正常子房的比例由12%提高到58%。单氰胺处理先锋品种,显著增加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糖酸比,明显改善了品质,但对果实硬度和大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不同催芽处理对桂葡6号葡萄冬果结果枝萌芽及成花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其它处理相比,桂葡6号葡萄冬果结果枝催芽时采用单氰胺30倍液+包果良50倍液+加倍强5000倍液浸泡顶芽3~5 s,对促进萌芽和成花、减少花芽退化效果最佳,是适宜南方地区桂葡6号葡萄冬果结果枝催芽的方法,可为生产上桂葡6号葡萄催芽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辽宁营口设施栽培无核白鸡心葡萄生产上,第一茬果实采收35~40天后,应用含50%单氰胺的破眠剂2号涂抹葡萄冬芽芽眼,结果表明,应用破眠剂2号药液20倍催芽,葡萄冬芽萌芽率为74.6%,第二茬葡萄坐果率为74.5%,平均单穗重597.0 g,每667m2产量1 700 kg,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于当年12月下旬采收,可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设施栽培红灯樱桃在萌芽前(或升温1周左右)喷0.3%、0.6%、1%、1.5%的单氰胺,可使其萌芽期、盛花期提前4-16d,果实成熟期提前2-11d,不影响果实的品质与产量,仅此一项667m^2可增加收入2292-12822元。建议生产中使用0.6%-1%的单氰胺。  相似文献   

15.
在日光温室甜樱桃栽培的生产中,升温前1周内,应用含50%单氰胺的果树破眠剂2号喷布甜樱桃枝条。结果表明,应用果树破眠剂2号60倍液催芽,可提前萌芽10~16d,果实成熟提早9~15d,并且使甜樱桃开花整齐,花期集中,使果实成熟均匀。  相似文献   

16.
化学物质打破桃休眠的效应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油桃品种华光和寿星桃为试材,应用石灰氮、氰胺、苯基噻二唑基脲、赤霉素、6-苄基腺嘌呤、硝酸钾进行打破桃休眠的试验。结果表明,石灰氮破眠效果最佳,可使中芽提早萌发13-14天,花芽提早7天萌芽,提早开花7-13天,且萌芽率显著提高,其余供试药剂也有不同程度的破眠效应,只是效率较低,使用破眠剂的时期和浓度不同,效果也异。休眠芽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淀粉含量下降,是解除休眠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刘慧纯 《北方园艺》2012,(13):55-56
在温室大棚栽培"晚红"葡萄的生产中,升温前1周,应用含50%单氰胺的果树破眠剂2号喷布葡萄冬芽芽眼。结果表明:应用果树破眠剂2号20倍液催芽,催芽效果好于石灰氮,萌芽期比涂抹石灰氮提前7d,花期提前6d,萌芽率提高16.2%,坐果率提高9.1%,可在生产中代替石灰氮应用。  相似文献   

18.
单氰胺促进保护地葡萄发芽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2001年以大棚栽培的乍娜葡萄为试材,扣棚后用1%、3%和5%单氰胶水溶液涂抹休眠的乍娜葡萄芽眼,进行促进发芽试验。结果表明,经单氰胺处理的葡萄树提前23天萌芽,开花和成熟期提前8天,单果重和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9.
单氰胺对南方葡萄的催芽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春季萌芽前用主要成分为单氰胺的破眠3号涂抹葡萄品种巨峰、巨玫瑰、户太8号、V28、无核早红结果母枝。结果表明:春季采用破眠3号药液催芽萌芽期比对照提早10天左右;成熟期提前15~20天。株产和果实品质均较对照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正>1上年12月温室开始升温。采用阶段升温法,草苫晨揭晚盖,第1周15℃,第2周20℃,第3周25℃,以后保持25℃左右。有利于花芽分化。升温萌芽后上架,树体喷1次3°Be石硫合剂。升温2 d后涂抹单氰胺破眠剂,涂芽或喷施,注意顶芽不涂。涂芽后浇水,不施化肥。2 1月铺滴灌带,覆黑色地膜。树体开始萌芽,注意抹芽定枝。篱架,单主蔓30 cm以下不留枝,其上每隔15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