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作为建设现代农业三大基本目标之一,农业部也将水稻机械插秧技术作为"十一五"期间重点推广的技术之一.方强农场从2001年开始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2007年实现3 000hm2水稻全部机械插秧,生产水平亦已相对成熟,为此结合大面积机插生产实践及试验示范,从机插稻的生产特点、分蘖发生、产量构成等着手,对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及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
水稻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是水稻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山东省麦茬稻生产中存在的机械化生产水平不高、有关技术环节不规范等问题,通过生产调研、查阅文献及试验示范,总结出山东省麦茬稻机械化育秧、整地、插秧、大田管理、收获、干燥等技术要求,形成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为山东省麦茬稻区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福建稻麦科技》2016,(1):55-55
日前,记者从在福州召开的全省农机购置补贴业务培训班获悉,福建省将对水稻生产农机具敞开补贴,对水稻机插、烘干等关键薄弱环节农机具实行省级累加补贴,2016年力争使水稻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60%以上,并带动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50%。  相似文献   

4.
北方水稻机插秧技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机械化种植是我国现代化稻作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分析我国北方水稻的生产特点,介绍了北方稻区的机插秧育秧技术、机插技术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和现状,探讨并提出北方稻区机插秧技术的对策及发展趋势,以促进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5.
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态势和目标任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十一五"期间,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呈现出机具装备总量大幅增长,主要作业环节获得突破性进展,水稻生产农机社会化服务蓬勃发展,各个稻区竞相发展格局,中央和地方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等五个特点。农业部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水稻机收水平每年持续提高3~4个百分点,机械栽植水平每年提高4~5个百分点的发展目标,明确了以水稻优势产区为重点,以种植和收获两个关键环节为着力点,强化农机与农艺融合,全力主攻机插,加速推进机收,大力提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2018—2022年机械化宽窄行移栽技术在辽宁稻区的推广应用情况及其田间表现,提出了移栽质量标准化、辅助驾驶智能化、插秧施肥一体化等技术发展建议,以期为辽宁稻区水稻机械化生产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011年水稻种植面积已达343万hm2,其中直播稻占5%~10%。近年来农村劳动力日益短缺,农忙季节缺少劳力矛盾十分突出。随着农村经济规模的扩大及农业机械化的日益普及和直播机械的更新与完善[1],以省力、节本和高效为目标的水稻直播新技术,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和农民的重视[2]。在欧美发达国家、亚洲各国及我国南方稻区水稻直播面积也有扩大趋势[3]。  相似文献   

8.
《垦殖与稻作》2005,(4):64-64
近些年来,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水稻价格、劳动力价格的升高,以及国家对购买大型农机具补贴政策的实施,辽宁垦区的水稻机械化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现有大中型拖拉机1161台,小型拖拉机101377台;耕整地机械2万余台套;水稻插秧机875台,水稻工厂化育苗设备39套,收割机58台。耕整地90%实现了机械化。机械插秧1万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2.6%,机收割2.53万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32%。  相似文献   

9.
早稻机插及配套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泽县自2011年引进插秧机,推广机械化插秧。介绍了光泽县早稻机械化育秧技术及配套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水稻机插技术的应用将促进水稻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规模化。以成都平原稻麦两熟区机插稻为研究对象,以超级稻Ⅱ优602为试验材料,从播种量、播期、机插密度、氮肥及氮肥运筹等几个方面研究机插稻的配套技术。结果表明,成都平原稻麦两熟区机插稻以播种量70g/盘、播期4月10—15日、机插密度20.83丛/m2的处理产量最高;氮肥以180kg/hm2水平较为适宜,且以底肥:追肥:穗肥=5:2:3运筹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正>为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部日前印发《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在全国部署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意见》提出,力争2020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以上,其中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均达到80%以上,机械化植保防治、机械化秸秆处理和机械化烘干处理水平有大幅度提升。以粮棉油糖主产区为重点区域,建  相似文献   

12.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分析与种植机械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跃  吴子文 《中国稻米》2008,14(3):21-22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分析当前水稻种植机械技术,探讨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高性能插秧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应是种植机械发展的重点;抛秧机械作为一种过渡形式,将有一定的应用;机械直播是一种在部分地区适用的技术。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将向高性能插秧机、水稻机械抛秧、机械直播3种模式并存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浦城县永兴镇农技站推广的"五新"技术项目之一。介绍了2011—2013年浦城县永兴镇实施单季稻机械化插秧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海南水稻生产机械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国内外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概况,介绍海南水稻生产机械化:耕整地、育秧、种植、施肥、防病虫、收获等作业程序的栽培技术要点,提出海南水稻生产机械化适度规模经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水稻机械化生产具有的优势、面临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水稻机械化生产应走完善耕地权属体制、完善农机工艺、完善农艺农机配套技术、完善农机科技培训机制、完善农机跨稻区作业管理等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刘兴  隋鑫  谭桂荣  葛强 《北方水稻》2013,43(3):29-31,41
以滨海稻区推广面积较大的超级稻品种"盐丰47"为试材,分别进行人工手插秧和机插秧两种不同移栽方式,调查其生育特性及经济效益,分析不同移栽方式对水稻生育进程及经济效益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移栽方式相比,水稻茎蘖数、叶龄进程、干物质积累量、每公顷产值及成本均存在差异,机插秧较传统手插秧产值减少1 119.3元/hm2,节支3 410.6元/hm2,总体增加效益达2 291.3元/hm2,增幅达23%,机插秧移栽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显著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水稻机械化生产具有的优势、面临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水稻机械化生产应走完善耕地权属体制、完善农机工艺、完善农艺农机配套技术、完善农机科技培训机制、完善农机跨稻区作业管理等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北方稻区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日照百分率一般在50%以上,显著高于南方,而西北稻区达60—70%以上,居全国之首位。特别是水稻抽穗、灌浆期间,北方多为“天高云淡”的晴天,对后期干物质积累十分有利。北方水稻生育期间气候温和适宜,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降低呼吸强度,减少干物质消耗。大于10℃以上有效积温为2200-5100℃,基本满足一季早粳和双季麦茬稻对热量的需要。上述光温气候因素,构成了北方稻作的优越环境,因此我们水稻高产纪录多出自北方的宁夏、新疆、辽宁以及江苏徐州等地。 北方稻区生育期间降雨量为250-750mm,比南方降雨量少、这是北…  相似文献   

19.
通过10年来对稻鸭共作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筛选出适合稻鸭共作的优质水稻品种和役用鸭品种,确保水稻产量水平达到7 500 kg/hm2;并探讨了机插秧模式在稻鸭共作中的应用效果,总结了其具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垦殖与稻作》2004,(B04):51-51
江苏省在基本解决水稻机械化收割难题之后,又在全国率先突破了水稻机械化种植这一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去年,全省水稻机械化插秧大面积试验示范取得成功,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已接近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