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鱼类越冬成活率,减少鱼类在越冬期的死亡,必须加强鱼类的越冬管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使鱼类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位于祖国北疆,每年从11月份开始到翌年4月中旬,鱼类越冬期长达5个多月。因此,使鱼类能够安全越冬,是我省以及地处高纬度寒冷地区水产养殖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研究出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鱼类安全越冬方法,是颇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各养殖单位生产的秋片鱼种都要经历漫长的越冬期。随着越来越多的养殖单位引入了综合经营机制,即围绕养殖业发展其它相关的垂钓、餐饮、旅游等产业,越来越多的商品鱼也被投入水体进行越冬。如此巨大的淡水养殖鱼类群体,被冰封在大大小小的水体当中,越冬管理就显得极为重要。每年,各地都有因越冬失败造成死鱼的事例。为了确保鱼类安全越冬,越冬户必须充分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和出现问题后的解救准备工作。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和有关资料,总结以下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地处寒温带,是东北三省最冷的省份,冰封期达160余天,冰厚一般达80-100cm,所以鱼类越冬安全是我省渔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抽水、少氧”而使越冬鱼类死亡的现象在我省经常发生。鱼类越冬期间要有一定的补氧措施,安全越冬才有保障。常见的补氧方法归结几类,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采取行之有效的补氧措施。  相似文献   

5.
池塘养殖鱼类的越冬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冬季池塘水温较低。鱼类摄食较少,其生长速度也随之缓慢。往往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鱼“不吃不喝”,放松了管理。导致第二年开春销售放养时。苗种成活率低,鱼遍体鳞伤,病害流行,损失严重。造成病害的主要原因:一是越冬鱼池和越冬鱼体没有严格清塘消毒,使大量的病原体带入越冬水体。二是越冬鱼类肥满度过低,体质虚弱,抗病力差。三是在拉网并塘操作时鱼体损伤严重。四是越冬鱼密度过大。所以鱼类越冬是水产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才能提高鱼类的越冬成活率和降低损伤程度呢?现介绍一下其越冬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李玉凤 《黑龙江水产》2006,(5):23-23,25
北方地区池塘养鱼的越冬问题是养鱼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北方地区的越冬期长达半年之久,到了冬季由于池塘水面结冰,鱼类在冰下水中进入休眠状态不吃食,只靠消耗体内的脂肪来维持生命,所以要采取正确的安全越冬方法和措施,才能减少越冬鱼类的死亡和经济损失。笔者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对鱼类安全越冬提出一点体会和看法,仅供渔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7.
马亚梅 《河北渔业》2011,(1):33-34,55,61
我国三北地区冬季漫长,气候寒冷,冰冻期长,时间从11月上旬至翌年4月中旬。由于这一原因,鱼类的安全越冬就成为三北地区渔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使养殖鱼类在冰下安全越冬,提高鱼类越冬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的冬季气候寒冷,封冰期长,可从每年11月中上句持续到昱年4月中下旬,对水体中高密度的越冬养殖鱼类极为不利。因此,为了确保鱼类安全越冬,提高鱼类越冬成活率,并为昱年开展渔业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有越冬水面的渔场和养殖户要加强鱼类越冬管理,做好预防,在鱼类越冬前和越冬期间做好如下几项技术工作:  相似文献   

9.
罗非鱼高密度越冬技术罗非鱼作为热带鱼类,其越冬保种是我国北方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在罗非鱼高密度越冬保种方面作了探索、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各项技术措施总结如下:1.越冬设备:在室内建越冬池若干(视供气、供水、鱼种情况而定),鱼池面积在1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10.
在冬季,除大型水库、江河、较深的湖泊很少发生越冬死鱼外,一些中小型水域和池塘常常发生不同程度的死鱼现象。据统计历年来鱼类越冬死亡率高达20%以上。因此,鱼类安全越冬,是水产养殖业一个重要问题。实践证明要使鱼类安全越冬,必须掌握以下技术措施。一、越冬池的准备1、越冬池的选择。越冬池是鱼类越冬生活和活动的场所,其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鱼类越冬效果。因  相似文献   

11.
鱼类在越冬期间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越冬鱼类一般死亡率高达10-20%,这样不仅减少了越冬鱼类的数量,还要影响来年鱼类的养殖,对渔业生产的影响较大。现将鱼类在越冬期死亡的原因与提高鱼类越冬成活率的措施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产》2013,(10):53-53
10月份,全国气温逐渐回落,各地进入水产养殖收获期。北方地区进入越冬前的准备期,要注意对越冬苗种的强化培育;南方大部地区依然是养殖品种的良好生长期,要注意起捕拉网时对鱼类、甲壳类等的影响,避免因机械损伤导致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3.
<正> 由于春放鱼种模式和成鱼市场两种因素的制约,大部分鱼种、成鱼需要自然越冬。因此,越冬管理是池塘养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高度重视并推广成功的越冬经验,保证鱼类安全越冬。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了精养池塘越冬前和越冬期主要的管理方法及技术措施,能够保证单产1500kg池塘鱼类安全越冬,越冬成活率达到100%。具体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王兴礼 《齐鲁渔业》2007,24(12):37-38
在冬季,除大型水库、江河、较深的湖泊很少发生越冬死鱼外,一些中小型水域和池塘常常发生不同程度的死鱼现象,据统计,历年鱼类越冬死亡率高达20%以上,因此,鱼类安全越冬问题,是水产养殖业一个重要问题。实践证明要使鱼类安全越冬,必须掌握以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黄一 《内陆水产》2004,29(11):23-23
时下已进入鱼类越冬季节,如何确保鱼类安全越冬,是广大渔农及养殖单位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现就鱼类越冬注意事项介绍如下。科学选池越冬池宜低于地平面,位于背风向阳处。要保证水源充足,注排水便利,水深1.5m以上。温水性鱼类越冬,水质要清新,结冰前溶氧量应在10mg/L以上,冰期溶解氧保持在5mg/L以上.pH值7.5~8.5。池底粘土夯实,平坦,保水性能好。热带鱼越冬.鱼池面积1330~3330m^2,池上建造塑料大棚保温.每667m^2放鱼350~450kg,条件好的池塘也可放养到500kg以上。  相似文献   

16.
鱼类越冬是北方高寒地区池塘养殖生产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苗种及亲鱼的越冬成活率对发展养鱼生产起决定性作用。我地区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冬季气候寒冷,封冰期长达150~180天,冰层厚度在60~100cm之间,漫长的冬季给鱼类越冬带来相当大的困难。近几年,以鲤鱼为主的驯化养鱼技术在我地区全面推广,在提高产量和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鱼种越冬期间大量死亡的现象普遍发生,其死亡之严重,损失之巨大,已严重影响了养鱼场户的经济  相似文献   

17.
改变传统养殖习惯,加强鱼类越冬期间的饲养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鱼类死亡率,还能增强鱼类体顷和抗病力,充分发挥生长潜力,提高养殖效益。在越冬饲养管理上,应着力抓好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进入冬季以后,天气寒冷,鱼类便进入了越冬期。我国北方地区池塘养殖每年封冰期都在5个月左右,最大冰厚可达80 ̄100cm。由于在越冬期内鱼类很少摄食或停止摄食,新陈代谢水平降低,抗病力明显下降,所以,鱼类养殖应当加强越冬期的管理,避免由于管理不善而引起的越冬鱼类大批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1越冬池的选择和清整越冬池最好选择背风向阳不渗水的池塘,面积在1hm2左右为宜,靠近水源,底泥不超过20cm,保证越冬池冰下有效水深在1.5m左右。选好的池塘,每公顷用750 ̄1500kg生石灰或60 ̄70kg的漂白粉干法彻底清塘,晾晒3 ̄5d。如果原塘…  相似文献   

19.
金钟 《内陆水产》2006,31(2):13-13
长期以来,北方地区越冬鱼种能否顺利越冬、越冬后死亡率较高等问题一直困挠着养殖户。对此,笔者就北方地区养殖鱼类越冬技术作如下探讨。 1 越冬期鱼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1.1 越冬鱼抗病力不强由于越冬期间长时间不摄食,或越冬前投喂低质饲料及已被病原感染的鱼,体质较差,极易被病原侵袭,造成疾病大规模流行。  相似文献   

20.
池塘鱼类越冬期长达3~5个月,越冬期管理是池塘养殖的重要环节,须引起高度重视。主要越冬管理技术措施有以下几点:一、强化越冬饲养3~5个月的越冬期,若不进行强化饲养,会造成鱼体体重下降、体质变弱等现象。很多研究资料表明,饥饿期间不少鱼类会动用糖原、脂肪和蛋白质等贮存的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饥饿首先消耗的物质是脂肪和糖原,对蛋白质的利用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