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和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在匍匐和攀援方式下的形态、生物量和构件生物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 匍匐的南美蟛蜞菊花数明显多于攀援的植株,差异极显著(p<0.01),而平均节间长显著(p<0.05)低于攀援植株。除平均节间长外,攀援的五爪金龙分枝节数、分枝叶片数、节总数、花数和叶总数均明显高于匍匐的植株。2)攀援的南美蟛蜞菊植株叶、节和花干重均极显著低于匍匐的植株。攀援的五爪金龙植株叶极显著高于匍匐的植株,节和花干重也高于匍匐的植株。3)匍匐的南美蟛蜞菊除花干重显著高于攀援的植株外,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攀援的五爪金龙植株叶干重比极显著高于匍匐植株、花干重比显著高于匍匐的植株,而茎干重比则极显著低于匍匐的植株。说明南美蟛蜞菊和五爪金龙表现出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具有较强的形态可塑性(尤其是五爪金龙),这也许是二者具有较强入侵性和能够成功入侵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以芍药品种‘桃花飞雪’、‘紫凤羽’为试验材料,以地栽为对照,研究其在槽、盆、袋3种栽培方式下的生长开花及生物量分配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槽栽能显著提高芍药叶片数量,增加花枝长,提高开花率,增大着花量,利于提高切花品质.槽栽能提高芍药植株总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对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提高也有一定促进作用.不同栽培方式下芍药2个品种根冠比表现不同,‘桃花飞雪’根冠比差异显著,表明该品种在不同栽培方式下植株地上、地下竞争力差异较大,而‘紫凤羽’根冠比在不同栽培方式中没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研究节水灌溉方式对玉米产量及构成的影响。[方法]2012年在武威荒漠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设计了滴灌、喷灌、漫灌大田试验,并调查玉米整个生育期内的作物生长高度、叶面积指数、株子粒重等指标。[结果]滴灌条件下生物量高于喷灌和漫灌,拔节时差异最明显,滴灌比喷灌重48%、比漫灌重109%;滴灌叶面积指数最高,喷灌次之;在成熟期,滴灌、喷灌株高均较漫灌高22 cm;滴灌和喷灌百粒重分别重于漫灌11.88%、9.95%;滴灌、喷灌株子粒重分别重于漫灌24.8%、21.1%;滴灌理论产量大于喷灌22.59%,大于漫灌35.62%,喷灌大于漫灌10.63%;滴灌实际产量大于喷灌1.68%,大于漫灌6.52%,喷灌大于漫灌4.76%。[结论]3种灌溉技术条件下,滴灌效果最好,喷灌次之。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调查分析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棉花、果园、大田蔬菜和大棚蔬菜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常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的土壤相比 ,果园土壤田间持水量、土壤pH、土壤全氮含量均显著降低 ,特别是土壤全氮含量降低了 37 30 %,而土壤有效锌、有效铜以及可溶盐含量则分别提高 1 1 0 4 %、 32 0 5 %和 1 7 86%;蔬菜大棚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铁和有效锌含量显著提高 ,特别是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极其显著 ,达到大田土壤速效磷含量近 4 6倍 ,速效钾和有效锌含量也增加了 2 5倍多 ,土壤质量显著提高 ,土壤可溶性盐含量平均提高了一倍以上 ,次生盐渍化程度加剧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氮方式对夏玉米生长性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采取5种施氮处理对其利用率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表明氮肥施用方式与株高,茎粗,病虫害,折断株数,叶长,叶宽,叶色,穗长,秃尖,穗粗、穗粒数和百粒重之间的作用关系,同时对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作了系统分析,最后提出在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施肥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研究节水灌溉方式对玉米产量及构成的影响。[方法]2012年在武威荒漠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设计了滴灌、喷灌、漫灌大田试验,并调查玉米整个生育期内的作物生长高度、叶面积指数、株子粒重等指标。[结果]滴灌条件下生物量高于喷灌和漫灌,拔节时差异最明显,滴灌比喷灌重48%、比漫灌重109%;滴灌叶面积指数最高,喷灌次之;在成熟期,滴灌、喷灌株高均较漫灌高22em;滴灌和喷灌百粒重分别重于漫灌11.88%、9.95%;滴灌、喷灌株子粒重分别重于漫灌24.8%、21.1%;滴灌理论产量大于喷灌22.59%,大于漫灌35.62%,喷灌大于漫灌10.63%;滴灌实际产量大于喷灌1.68%,大于漫灌6.52%,喷灌大于漫灌4.76%。[结论]3种灌溉技术条件下,滴灌效果最好,喷灌次之。  相似文献   

7.
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对小麦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生长过程中氮肥分次施用的处理,株高、分蘖数、干物质重均高于氮肥一次性基施。氮肥施用以基肥∶返青肥∶穗肥为60∶20∶20时,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高州市典型坡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就广东省高州市典型坡地相邻地块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影响的研究表明:人工梯地上的农林复合系统和多年生物复合群落的土壤容重,土壤结构和土壤持水力及水分渗透力与相邻天然森林土壤相近,优于退化灌草丛和残林地,其土壤有机质,N,P,K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含量也普遍比已退化坡地的高,揭示建立仿森林结构的农林复合系统和多年生作物复合群落,并注意实行水土保持的耕作,是退化坡地生态重建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封顶方式对南疆机采长绒棉株型性状、生物量积累及产量性状的调控效应,以机采长绒棉‘新78’为试验材料,在新疆阿瓦提县开展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人工打顶(MT)、化学封顶(CT)、缩节胺(DT)和化学封顶(CT)+缩节胺(DT)4个处理,测定并分析不同打顶方式对机采长绒棉农艺性状、生物量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T处理株高和主茎节间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株高较MT处理、CT处理和CT+DT处理增加3.91%、4.79%和7.99%,CT+DT处理对株高的抑制效果最强,MT处理和CT处理无显著差异,但DT处理蕾铃脱落数显著增加28.44%~62.60%;与MT处理相比,封顶40 d后DT处理和CT+DT处理叶绿素SPAD值显著降低4.51%和3.30%,生物量积累量则显著减少12.21%和14.86%,DT处理蕾花铃占比最低,分别较MT处理、CT处理和CT+DT处理降低19.87%、21.12%和17.55%;不同封顶方式对上部铃数、单铃质量及籽棉产量存在显著影响,处理间单株结铃数、单铃质量和籽棉产量均呈现为MT>CT>CT+DT>DT处理的变化规律,DT处理单铃质量显著较MT处理和CT处理减少4.13%和3.21%,MT处理和CT处理籽棉产量较DT处理显著增加20.24%和13.27%,而MT处理和CT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DT处理抑制生物量向生殖生长的转变,减少上部结铃数和单铃质量,不利于产量形成,而CT处理可有效调控长绒棉的生长,有利于蕾花铃的发育及合理分配,且可保证产量与人工打顶无差异,可以起到人工打顶的效果,是南疆长绒棉较为理想的封顶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究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青浦地区水稻种植品种苏香粳为材料,在等量氮肥条件下,设置全有机肥(OT)、全无机肥(CT)、混合施肥(MT)及无肥区4种不同施肥处理的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生长、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有机肥搭配氮化肥施用的混合施肥处理有助于促进水稻生长和产量提高。水稻株高较全有机肥处理和全无机肥处理提高2.2%和3.1%、有效分蘖数均提高18.3%,地下部分干重提高9.1%和26.8%;全有机肥处理在烤田期的有机质指标比混合施肥处理和全无机肥处理分别提高11.7%和13.7%;同时混合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为8 028.6kg/hm2,较全有机肥处理和全无机肥处理分别提高9.0%和9.5%。而全有机肥处理的水稻地上部分干重较混合施肥处理和全无机肥处理则提高9.9%和43.6%。  相似文献   

11.
鸭茅RAPD分子标记反应体系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曾兵  张新全  彭燕  马啸  兰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151-1153
以鸭茅基因组DNA为模板,对RAPD反应体系中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摸索和优化实验,建立了一套鸭茅RAPD分子标记的最优化反应体系。即20μl体系中,最终浓度:Mg2+2.0mm/L,dNTP200μmol/L,Taq酶1.0U,引物浓度0.5pmol/μl,模板DNA量为60ng。  相似文献   

12.
野生鸭茅生育特性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燕  张新全  曾兵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368-5371
[目的]系统研究野生鸭茅生长发育特性。[方法]对从我国野生鸭茅主要分布区和国外收集的35份野生鸭茅种质的生育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早熟型在拔节期前后进入生长高峰期,日均增长速度最快为1.93 cm/d,生育期为249 d,营养、生殖生长期分别为199、50 d;缓慢生长型在整个生长期间的生长速度都极为缓慢,在试验区只有营养生长,而无生殖生长;晚熟型在孕穗期生长速度最快,生育期为289 d,营养、生殖生长分别需251和38 d;中熟型介于早、晚熟型之间;早熟型具有营养生长期比中、晚熟型短,而生殖生长期比中、晚熟型长的特点,前者开花~成熟期要比后两者分别长9和13 d;晚熟型成熟期株高显著高于早、中熟型。[结论]野生鸭茅种质生育特性呈现多样性变异。  相似文献   

13.
干旱胁迫下鸭茅新品系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鸭茅品种宝兴、安巴、川东为对照,对9份鸭茅新品系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相对水含量、相对电导率、脯氨酸、丙二醛、CAT、POD以及叶绿素含量均能作为鸭茅抗旱性评价的生理指标.通过对生理指标变化规律的比较及聚类分析,来自贵州的01-101、美国的01-103和宝兴表现出较好的抗旱性能,为抗旱性强的材料;来自澳大利亚的01475、湖北畜牧所的02123和重庆的2006-1为较抗旱材料.  相似文献   

14.
研究以6种移栽的2年生鸭茅品种为材料,每个品种设置3个重复对其进行低温处理,通过控制低温处理时间(0、24、48、72、96 h),测出相应品种中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电导率等生理生化指标.分析了各指标变化与鸭茅抗寒性的关系,并对其抗寒性进行客观评价,比较不同品种之间的抗寒性,分析各抗寒性指标的变化规律.通过叶片相对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求植物的低温半致死温度来评价植物的抗寒性,探索一套更科学的适合牧草的抗寒性评估体系.综合分析鸭茅不同品种抗寒性强弱顺序如下:宝兴>01-103>02-123>02-116>79-9>01076.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生真菌对鸭茅植株抗盐性的影响.[方法]以感染内生真菌的鸭茅为试验材料,以无内生菌的鸭茅植株为对照,模拟梯度浓度的盐胁迫环境进行室内盆栽试验,比较带内生真菌E+与不带内生真菌E-的鸭茅在相同环境下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的生长与生理指标变化.[结果]随盐胁迫浓度的增加,感染和未感染内生真菌鸭茅植株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单株生物量的干、鲜重均显著降低(P<0.05).与未感染内生菌的鸭茅植株相比,感染内生真菌可使植株的地上生物量和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并使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在盐胁迫环境下内生菌对鸭茅叶片中叶绿素和丙二醛的含量无显著影响.[结论]感染内生真菌的鸭茅植株能够增强其对盐胁迫的生理生化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冷地型鸭茅不同品种生产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日本引入的 1 2个冷地型禾草品种 (其中 9个鸭茅品种 ,3个参考品种 )的生产性能进行了研究 ,其结果表明 ,9个鸭茅品种都能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 ,且生产发育良好。 4月初返青 ,5月下旬抽穗 ,除干草王Ⅱ之外 ,返青后 6周左右即可进行第一次刈割。其干物质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 :干草王、秋绿、Potomac、早生绿、先进、夏绿、风绿、北斗和干草王Ⅱ。三年的干物质产量为 1 4 895~ 2 0 5 1 4kg/hm2 ,干草王Ⅱ的干物质产量显著低于其它品种(P <0 0 5 )。再生草产量占总产量的 6 2 2 5 %~ 72 80 %。  相似文献   

17.
紫花苜蓿根系浸提液对鸭茅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生物检测方法研究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6个品种的根系浸提液对鸭茅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同一浓度不同品种对鸭茅的化感作用不同,在根系水浸提液浓度为10%时,几个品种对种子萌发的抑制率均大于30%,对根干重的抑制率大于60%。但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三得利和游客对鸭茅的苗干重却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紫花苜蓿同一品种同一部位浸提液不同浓度对鸭茅的化感作用存在差异,6个品种中差异最大的为德宝,在5%浓度时的化感综合效应指数为-0.61,而在10%浓度时达到了-7.78。  相似文献   

18.
两份鸭茅材料耐高温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控制条件下对宝兴鸭茅和金丝岭鸭茅的耐高温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鸭茅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对3项生理指标的分析表明两份鸭茅材料均具有一定的耐高温性能,该试验条件下宝兴鸭茅的耐高温性能略强于金丝岭鸭茅。  相似文献   

19.
SSR在鸭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鸭茅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小麦SSR引物对鸭茅SSR反应体系中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摸索和优化实验,建立了一套鸭茅SSR分子标记的最优化反应体系,在15μl体系中,最终浓度或量:Mg2 为2.5 mm/L、dNTP为400μmol/L、Taq酶为1.0U、引物浓度为2.0~2.5μpmol/L、模板NDA量为60~80 ng。同时成功的筛选出20对能较好的应用于鸭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的SSR引物,可用于鸭茅SSR标记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钟声 《西南农业学报》2006,19(6):1034-1038
利用云南野生二倍体鸭茅与四倍体栽培种杂交,获得了杂交三倍体。三倍体具有双亲的形态特征,但高度不孕,结实率仅0.12%。与双亲相比:三倍体苗期生长速度比双亲都快;刈后再生速度与四倍体相近,比二倍体快(P<0.01);开花期与二倍体相似,比四倍体早29 d;全生育期比二倍体长30 d,比四倍体短51 d;分蘖能力强于二倍体,但不如四倍体。鸭茅三倍体后代染色体倍性特征复杂,混倍体、四倍体和五倍体等类型都存在。因此,尽管三倍体没有直接栽培利用价值,但是一种宝贵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