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深入广西蚕区,调研广西蚕业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广西蚕桑产业科技创新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为建成了以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为首的蚕业科技创新平台,育成了一系列家蚕、桑树优良品种,集成了杂交桑密植技术,组建了八桂学者等科研团队,加快了科研成果转化的步伐,建立了一批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发挥了产业优势,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等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科技创新资金与平台建设不足、科研创新团队与领军人才仍不足、蚕茧品质与生丝等级还不够高、优势蚕区与新兴蚕区在产业发展上不平衡、种养机械化与资源综合开发刚起步、蚕桑产业链条短与深加工不足等问题,建议从加大蚕桑产业资金投入与平台建设、完善蚕茧收烘与缫丝工艺的改善、加快提升省力化机具与技术的集成与推广、加快推进"东丝西移"和"东绸西移"、加快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与品牌化建设步伐等方面提升广西蚕桑产业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祁广军  乐波灵 《蚕业科学》2011,37(4):725-729
21世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蚕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蚕业生产第一大省。蚕业技术创新作为主要竞争优势在广西蚕业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广西的蚕业技术创新主要是针对亚热带气候特点,以提高蚕茧产量、质量和蚕桑生产效益为目标,围绕选育适应亚热带生态条件的优质、高抗、高产的蚕、桑新品种以及研究高产、优质、高效栽桑养蚕新技术进行创新,并且以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从生产中来再到生产中去、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推进创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广西蚕业技术创新应以打造多元化蚕桑产业,实现桑品种和蚕品种的多样化、栽桑养蚕技术的省力化、蚕桑产业的高效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3.
通过总结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十五"以来在蚕桑产业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绩、存在问题以及发展机遇,对广西蚕桑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方向做出分析,并相应提出积极开展蚕桑品种选育与创新研究、加强蚕桑高效生产技术研究、推进蚕桑资源多元化应用研究等。  相似文献   

4.
为了充分发挥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在广西蚕桑产业科技创新领域的优势和对蚕桑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总结了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十三五”以来采取的强化科技管理、积极组织科技项目申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对外交流合作等促进科技创新的措施,并阐述了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在科技创新中取得的科研项目大...  相似文献   

5.
广西蚕桑业科技创新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蚕桑科技创新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为广西蚕桑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采用档案查询、农业统计数据调查、专家咨询等方法调查广西蚕桑业科技现状,提出相应对策和措施.总结了广西蚕桑业科技现状及成效,主要包括新品种研发取得新成效、蚕桑生产技术体系稳步推进、蚕桑资源开发应用取得重大进展、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科技队伍提升、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等方面.分析了主要做法与体会,指出广西蚕桑业广西蚕业科技创新存在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发展对策与措施,以推动广西农业科技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2005年广西蚕业生产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丽萍 《广西蚕业》2006,43(1):44-48
本文系统总结了2005年广西蚕业生产情况,从蚕桑生产、蚕茧收购、蚕种生产、蚕茧加工、农民增收、效益增长等方面分析2005年广西蚕业发展的成效和特点。尽管受高温干旱、特大洪涝灾害的影响,2005年广西蚕桑产业仍取得巨大成绩,蚕茧产量跃居全国第一位,成为我国最大的蚕桑省区,对增加农民收入,稳定我国茧丝绸原料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培芬 《广西蚕业》2019,56(2):36-36
2019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广西活动暨第二十八届广西科技活动周·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成果展于5月19-26日在全区范围举办。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参加了为期4天的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成果展。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围绕本次成果展的主题思想,采用图文、实物、活体等形式展示,突出科技与美的结合,重视展示内容与展示形式的完美结合,精心设计本院展区的表现形式,结合蚕桑产业特色,大胆采用了较为时尚的色彩搭配方案,产生强烈的科技视觉冲击力,突出展示近几年研究院所取得的创新科技成果及立桑为业、产业扶贫、模式创新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寓意“立桑为业,奔向美好生活”的蚕茧造型及广西蚕桑生产区域分布图等展品吸引了众多观展人员前来参观咨询与拍照。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桑园管理、养蚕操作和蚕茧烘干等方面调查分析广西蚕业生产机械化应用状况,发现已经有一系列机械化设备应用于广西蚕桑生产,促进了广西蚕业向省力化、规模化发展。同时借鉴日本蚕业机械化发展经验和现状,提出加快发展广西蚕业生产机械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蚕桑产业是桐乡农业的主导产业。近年来,虽有众多农业新型产业的崛起,蚕桑仍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然而,蚕业老区的生产经营模式和传统技术等,已不能适应其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蚕业经营主体和蚕业技术的落后,严重影响着蚕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产业的稳定。目前在生产中除了推行少回育等省力化技术外,有效解决养蚕适度规模经营和开展蚕桑综合利用,提高单位劳动生产效率和蚕业经济效益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蚕桑生产要摆脱传统家庭生产模式,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必须要有与之相配套的生产条件和集成技术,从而解决养蚕业劳动力缺乏和比较效益偏低等问题。为了稳定桐乡市蚕桑产业,对经济、生态及社会再作贡献特通过调研,摸清桐乡市蚕桑生产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并对其进行调研分析,提出稳定蚕桑产业,加快培育蚕桑生产经营主体的对策与措施及其创新蚕业配套技术,为蚕桑规模化生产、生态化发展、组织化经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提供技术与管理支撑,从而实现蚕茧优质高产、蚕农增收、产业稳定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蚕桑产业规模位居全国之首,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以下简称蚕业总站)肩负着广西蚕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历史使命。依据近50年来在科技平台建设,科技人才培养,以及蚕、桑新品种选育,种桑养蚕技术改进,蚕桑资源高效利用等蚕业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评述蚕业总站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分析目前在人才队伍结构、基础创新能力、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水平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蚕业总站今后应加强创新型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强科研条件建设,以及围绕产业发展高效化和多样化、种业集团化、技术省力化几个方面进行产业技术研发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正2021年6月12日,自治区党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乡村振兴局局长李宏庆到广西蚕桑良种繁育与试验示范基地考察调研。李宏庆参观蚕室、桑园、蚕桑科研成果展,听取有关情况介绍,详细了解广西蚕业发展、蚕桑系列品种选育、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等方面的情况。座谈会上,在听取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李标关于广西蚕桑生产和该站自身建设基本情况汇报后,李宏庆充分肯定了自治区蚕业站为广西蚕桑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做出的贡献,表示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蚕桑产业的发展,希望自治区蚕业站继续勇于担当,为助推乡村振兴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2.
何彬 《广西蚕业》1994,31(2):68-68
南方小蚕区第四次协作会议于1994年11月1日至5日在湖南省慈利县举行,来自广西、江西、云南、贵州、福建、湖南六省区的蚕桑生产和科研单位的代表共61人出席了会议。会议交流了第三次协作会议以来各省区蚕业发展情况和经验,分析了小蚕区蚕桑生产发展的前景,探讨了适合小蚕区发展“二高一优”蚕业的政策、体制、技术等模式,找到了阻碍小蚕区蚕桑生产的主要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鹿寨县是广西重要的蚕桑生产基地县,近年来在蚕桑科技推广应用上取得了明显进步,展示出广西蚕桑创新发展的新貌。鹿寨县通过采取调整品种结构、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实施标准化小蚕共育、推进新技术和蚕桑机械研发应用、改进蚕沙处理方法、实施建设标准大蚕房养蚕、开展桑枝综合利用等有效措施,降低了蚕桑生产的劳动强度,增加了效益,推动了全县种桑养蚕向省力化、轻简化、机械化的现代蚕业发展。为了进一步推进鹿寨县现代蚕业的发展,应坚持走目标明确的蚕桑科技发展和增收增效的蚕桑多元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1月9~10日,由中国蚕学会蚕业经济与茧丝专业委员会、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主办,蚕桑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承办的“中国蚕业经济管理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来自江苏、浙江、广东、广西、云南、四川、重庆、新疆等省(市、区)的5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蚕学会蚕业经济与茧丝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顾国达教授主持了会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封槐松调研员、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张国政常务副所长、浙江省农业厅经作局吴海平副局长等到会祝贺致辞。会议就我国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以及蚕桑产业转移、蚕业组织模式创新、蚕桑生产经营效益提升、蚕种业改革与发展等专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5.
为保证广西蚕业发展和蚕桑生产用种需求,根据蚕种保护、冷藏浸酸、蚕种催青等技术特点,对广西蚕桑种质资源冷藏保护库进行设计。从冷库设计思路,冷库设计内容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广西蚕桑种质资源冷藏保护库的整体规划,并根据实际生产成效,分析了广西蚕桑种质资源冷藏保护库建成后可产生的经济效益,为今后蚕桑种质资源冷藏保护库的建设和改造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是传统蚕业的延伸与拓展,是当前促进蚕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广西在桑、蚕、丝综合利用方面也取得重大发展。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广西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以期对广西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6个分院成立以来科技创新工作成效和存在不足。分析认为分院成立以来,在蚕桑品种选育、种养技术研发、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由于各分院的体制不同,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经费不多、人员不足等问题。认为今后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及分院应该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继续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研究与示范,共同推进蚕桑种业发展,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等。  相似文献   

18.
《广西蚕业》2021,58(3)
正为进一步推广普及广西蚕桑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2021年7月22日,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与广西迎春丝绸有限公司在象州县广西迎春丝绸有限公司举行"蚕桑产业技术研发和推广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鲁成教授,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广西迎春丝绸有限公司、来宾市农业科学院、象州县农业农村局等有关单位领导出席签约仪式。双方就联合共建蚕业科技研发与成果产业化生产基地,共同探索蚕桑茧丝绸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广新途径等方面开展合作。鲁成教授对双方成功签约表示祝贺,同时建议双方加强合作,共同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李标站长表示,蚕业站与广西迎春丝绸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将新品种、新技术通过龙头企业熟化落地,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17年8月4-7日,受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委托,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承办了“2017年西南大学广西桑树多元化利用高级研修班”,旨在提高广西桑树多元化利用的理论、技术及开发水平.来自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及蚕桑生产重点市、县(市、区)蚕业部门的桑蚕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岗位专家、试验站站长和技术骨干共27人参加了为期4天的集中培训.  相似文献   

20.
胡文龙  王万华  郑琳 《中国蚕业》2012,33(3):41-45,49
通过对广西、四川、广东、陕西等省(区)蚕业生产情况的调研考察,并结合重庆市蚕业的体制机制现状与问题分析,提出从理顺蚕业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蚕业服务体系、加强蚕种生产流通管理、加强政策投入、加强鲜茧收购管理、发展蚕桑生产基本户等6个方面,解决重庆市蚕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