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是提升综合国力和民族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大学生自觉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加强高等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
延安精神即我党延安时期形成的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它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重要思想的历史渊源。“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则是对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其重要的历史体现。新时期,“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又赋予了延安精神以“与时俱进”的新的时代内容。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延安精神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民族精神传承的中坚力量,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安阳地区高校应依托红旗渠精神等地域文化优势,构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新平台,从而提升大学生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探讨了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路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探索符合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本文通过如何开展营造氛围、加强引导、基地示范、制度激励等有效措施,探索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极大地丰富高校德育的内涵,高校应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极其重要的任务来抓。首先阐述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接着分析新时期、新环境下,高校德育中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最后探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既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也是强化大学生专业知识、提高创新创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而强化大学生科研创新精神培养,是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实现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因此,要把大学生科研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培养具有"双创"能力的新型人才系统工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谈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强化创新教育理念,创造良好育人环境 马克思曾提出环境也创造人的著名观点。邓小平站在时代的高度,提出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论断。他们科学的提示了环境制约和影响人才成长和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知识经济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教育观念的转变将刻不容缓。在21世纪,由于科学总量的急剧膨胀,知识的变化周期将更加缩短。传统的从小学到大学的“三校教育”、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4):248-249
创业素质的培养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为内涵的红旗渠精神,能够坚定大学生的创业信念,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创业品质,使其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契合了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要求和目的。将二者有效的结合,探讨创业素质的培养机制,其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0.
农业院校武术课程是农业院校大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历史和礼仪,这与农业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民族精神培育的思想耦合,因此,在农业院校大学生武术课程教学中融入民族精神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农业院校的武术课程教学要树立大教育观,重视武术课程中文化精神的渗透,明确武术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目的和内容,从教材、教学和教改入手,并加强大学生武术社团的管理,全方位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1.
民族精神有共性也有特性.民族精神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由于体育的特殊性,它在民族精神的铸造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体育教学时必须注重体育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中的作用,引导学生不仅注意锻炼身体,也要注意精神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培育起来的,为本民族成员所共同具备和追求的民族性格、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民族道德品格和价值准则的总和。(1)民族精神教育指为提高民族使命感、凝聚力和创造力等而进行的教育活动。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3.
陈文阁 《甘肃农业》2008,(1):54-54,56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是十六大以来和十七大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把民族精神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民族精神的功能,才能使其具有时代性和价值性。作者结合新疆的实际,论证了民族精神在构建新疆和谐社会中的团结凝聚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文化建构功能和精神激励功能。  相似文献   

14.
探索交叉学科视角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高校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培养社会所需的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交叉学科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然趋势,有助于牢固知识基础,提高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但目前由于传统学科观念束缚、教师传统观念制约和交叉学科之间资源共享机制缺乏等原因,高校目前仍以单一学科培养为主流,交叉学科的能力培养环境发展较差,不同学科相互交流的氛围淡薄。为此,高校应当打破学科之间隔阂,建立综合化课程体系,改革创新实践平台,优化交叉学科团队建设,从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大学教学方法存在很多弊端,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受到影响,因此,教学方法的问题不单纯是教学手段和技艺的问题,而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问题。探讨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手段。课堂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模拟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实践式教学法;教学评估手段包括:即兴演讲、点评案例、头脑风暴、撰写方案。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当代,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增强综合国力以及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方面的重大意义。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要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要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要把民族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旨在激发人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个性。如何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将专业和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切入点和重点,以提高高校学生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及科学素养,进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信阳农林学院多年注重对在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坚持多样化办学、特色化育人、个性化发展;信阳农林学院文学艺术部老师在《文学欣赏》课堂内,运用朗诵艺术提升学生的语言创新精神;在《大学语文》课堂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多种举措,提升了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了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8.
李天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742-2743
通过对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的实地调查研究,并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理论分析,揭示了"西畴精神"是使西畴县1990~2000年快速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民族精神在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精神和行为两种轨迹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目的是找出它们所做所想,为培养社会主义新时期合格大学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三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与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