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保昆  窦以文 《北京农业》2013,(27):141-142
利用1961-2010年北京平原地区12个台站的观测资料,对北京年、季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气候特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北京的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趋于变暖。年最低气温增温率(0.42℃/10 a)高于年平均最高气温(0.22℃/10 a)。北京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冬季的增暖最为显著,它的增温对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变暖起到了重要作用,春季增暖作用次之。总之,年平均最低气温与年平均最高气温关系密切。不管是年还是季,北京平均最高气温都比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暖强度低。  相似文献   

2.
选取济南市1951—2017年逐日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线性统计、距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67年来济南最高、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67年来济南最高和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增温速率分别是0.080、0.288℃/10 a,最低气温增温显著,气候变暖现象主要以最低气温增温为主。秋季、冬季、春季的最高气温以及四季的最低气温都有一定程度的上升,秋季、冬季和春季变得相对温暖,夏季的最高气温有所减低。20世纪80—90年代为主要增温期,21世纪初最高、最低气温均有一定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利用浑善达克沙地及其周边地区18个气象站点1958~2015年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详细地分析了该区域年、季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以及气温日较差的变化趋势、突变性以及周期性。结果表明:近58年来,该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年平均最低气温的上升变化最显著。年气温日较差呈下降趋势且在1972年发生了突变。季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尤其是在春季和冬季;季气温日较差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以春季和冬季的下降趋势最明显。浑善达克沙地的气温日较差与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该地区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周期性不明显,而年平均最低气温存在9年和25年左右的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4.
利用浑善达克沙地及其周边地区18个气象站点19582015年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详细地分析了该区域年、季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以及气温日较差的变化趋势、突变性以及周期性。结果表明:近58年来,该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年平均最低气温的上升变化最显著。年气温日较差呈下降趋势且在1972年发生了突变。季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尤其是在春季和冬季;季气温日较差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以春季和冬季的下降趋势最明显。浑善达克沙地的气温日较差与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该地区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周期性不明显,而年平均最低气温存在9年和25年左右的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乌鲁木齐河源最高和最低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乌鲁木齐河源天山大西沟气象站1959~2006年最高和最低气温观测资料,对乌鲁木齐河源的最高和最低气温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源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升高始于1995年,1959~1995年的最高和最低气温在波动中变化。1995~2006年比1959~1995年的平均最高气温升高了0.8~1.1℃,平均最低气温升高了1.O~1.2℃。  相似文献   

6.
利用黔西南8个台站1981—2017年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资料,采用一元回归分析和Mann-Kend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近37年黔西南气温序列变化进行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近37年来黔西南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年际变化明显,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气温日较差变化较小;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四季均呈增温趋势,其中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增温幅度春季最明显;黔西南平均最高气温在2001年发生突变,2005年以后上升趋势明显;平均最低气温在2009年发生突变,2011年以后上升趋势明显;气温日较差在1986年发生突变,37年间上升趋势不明显;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明显升高和气温日较差的较小变化可能是产生温室效应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地区近50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线性趋势法对长白山地区13个气象台站建站以来的逐日温度资料进行分析,确定该区域的气温变化趋势,同时通过Mann-Kendall方法确定突变点位置,并结合t检验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区域的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有极为显著的增加趋势,分别为每10年增加了0.23和0.46℃(α=0.001);近50年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时间系列都有一个突变点,其中最高气温的突变点出现在1995年左右,最低气温的突变点在1985年前后。这种变化使得温度日较差表现出明显的减小趋势,并在1972年出现一个突变点,前后平均相差0.8℃。区域各月最高、最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与日照百分率均有极为显著的相关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温室效应持续增强的迹象。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减轻气象灾害损失,利用日光温室内外气象观测资料,通过对影响日光温室内气温变化的因子进行分析,建立了包含天气类型、季节因子信息的日光温室内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预报模型,克服了按照不同天气类型和不同季节分别建立预报模型的繁琐,所建模型简单易用,物理意义明确,均通过了统计检验,拟合回归好,预报准确率高,能够满足业务需求,可在防灾减灾救灾气象预报服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1960~2007年尖扎气温资料,对尖扎年、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及日较差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8年尖扎年平均气温与全省基本一致,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4℃/10a,其中冬季气温变暖最明显,秋季次之;平均最高气温较最低气温升幅大,这种特点在秋季和夏季最为明显;日较差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秋季最为显著。最高气温的升高是年平均日较差变化呈增加趋势最主要的原因,即年平均日较差变大是以最高温度增加幅度大于最低温度变暖为特征。  相似文献   

10.
董晓明  刁军  刘凤芝  贺明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908-9909,9920
[目的]研究近58年沈阳东陵区最高、最低气温的气候变化规律。[方法]利用1951~2008年沈阳东陵区气象监测站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应用气候倾向率和序列相关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年、季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年代际趋势变化特征。[结果]近58年来,沈阳东陵区年、季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且平均最低气温变化速率(0.262℃/10a)大于平均最高气温变化速率(0.187℃/10a),跃变期也比平均最高气温早出现一个年代。在年代际上,年平均最高气温变暖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90年代后期达到了近58年来的历史新高;而年平均最低气温是从70年代开始,80年代达到历史新高。各季节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变化均以冬季的增暖最为明显,春季次之,夏季最弱。年、季平均日较差均呈现下降趋势,但显著水平较低。[结论]该研究为沈阳地区气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推进之际,研究最低气温的变化,对产量和品质受冬季、早春低温波动和晚霜冻影响明显的柑桔、枇杷、桃等果树品种,进行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优化栽培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根据奉贤县1959~2000年最低气温资料,分析最低气温的气候变化规律,以趋利避害,追求果树业的高产优质高效.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临汾地区近53 a,17个站点的观测资料,通过多种方法研究了临汾地区最低气温变化特征,得到以下主要结论:通过考察各个站点的变化趋势发现,临汾地区中南部的温度上升趋势最明显,这种上升趋势在夏季最为显著,春季、冬季次之,在秋季则不明显;通过EOF分析发现,临汾地区17个站点各季节最低气温具有全区一致的变化特征,各个季节第一模态的方差贡献率均超过了80%;通过对第一模态时间系数序列的分析发现,临汾地区最低气温呈现上升趋势,并以夏季的上升趋势最为显著,其气候突变发生在1994年;临汾地区最低气温具有3 a、8 a的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13.
高荣 《现代农业》2014,(6):100-101
文章利用通辽市9个台站近51年的气温资料,分析平均最高、平均最低气温及日较差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通辽市平均最高、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后者升温率显著大于前者升温率;日较差呈下降趋势,三者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在1988年发生了突变,日较差序列在1984年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业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通江县各乡镇对最高最低气温精细化预报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2015—2016年通江县通江站和乡镇区域自动气象站气温资料,采用经验订正法、线性回归方程法和BP神经网络法3种方法预报各乡镇的最高最低气温,结合中国气象局的气温预报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江县各乡镇气温和通江站气温成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均>0.970 0,相关程度较高。长期使用的经验订正法错误率较大,平均错误率为10.7%,误差多为-4~-2℃;BP神经网络法和线性回归方程法错误率较小,平均错误率<6.3%,误差多为-2~2℃。  相似文献   

15.
利用近50年(1960—2009年)大洼县逐月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检验和Yamamoto法分析大洼县气温变化特征及突变情况,结果表明:近50年大洼县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现增温趋势,最低气温的增温趋势明显高于最高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均表现为冬季增温最强,春季次强,夏季最弱,秋季次弱。近50年大洼县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变化分为2个阶段,偏冷阶段(1960—1987年)大多数年份为负距平,其中年平均和最低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增暖阶段(1988—2009年)大多数年份为正距平值,只有年平均最低气温呈缓慢的上升趋势。用M-K和Yamamoto法分别检测出最高和最低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有突变。  相似文献   

16.
西藏1971~2008年最高最低气温时空变化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藏地区1971~2008年气象站点的气温资料,分析了西藏地区最高、最低气温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年西藏最高、最低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增温幅度最大,其次是春季。最低气温增温幅度明显大于最高气温,尤其是冬季最低气温增温幅度非常显著。空间变化而言,最高气温除个别站点出现降温外,大多数站点均有增温现象;而最低气温在空间上均为增温。另外,最低气温的空间变化规律比最高气温明显,基本上由东南部向中西北部地区递增,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变化特征。从年代际变化看,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前8年,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升高趋势,最低气温增温幅度明显高于最高气温。在21世纪前8年,最高、最低气温增温幅度最高,而在20世纪70年代增幅最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东北地区森林面积广袤,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本文旨在研究昼夜不对称增温的背景下,东北森林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以期为东北地区林业建设与保护提供科学数据与指导。【方法】基于2000-2019年SPOT Vegetation NDVI数据、植被类型空间分布数据以及逐月降水、气温数据,应用趋势分析、Hurst指数、相关分析等方法,探究昼夜不对称增温的背景下东北森林生长季NDVI的时空演变规律,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特征及未来变化趋势。【结果】(1)近20年东北森林生长季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每10年增加0.035,其中混交林增加趋势最大,每10年增加0.037,阔叶林最小。东北森林以改善为主,占总面积55.59%,另有43.84%的森林保持基本不变,仅有0.57%的区域森林属于退化状态。(2)从整个生长季来看,NDVI受最低气温和降水影响显著,与最高气温关系不密切,同时生长季最低气温和降水呈明显增加趋势,最高气温无明显变化,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在昼夜不对称增温的背景下,东北森林生长季NDVI增加;不同林型对气候响应不完全相同:3种森林类型中,针叶林生长主要受最低气温影响,阔叶林...  相似文献   

18.
对科左后旗甘旗卡站1959-2013年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科左后旗55年的气候变暖明显,最低温度升幅明显高于最高温度升幅,表现出一种日夜增暖的不对称性,使得日较差变小;在年温度的变化中冬季变暖的贡献最大;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气候变暖在80年代初期超过了显著水平,最高温度对变暖的响应明显滞后于最低温度。  相似文献   

19.
近50年沈阳市气温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敏  姜晓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650-9651
利用沈阳市1960~2009年各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及降水量资料,对近50年来沈阳市的气候变化特征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沈阳增温趋势明显;随着气温的上升,沈阳市的降水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张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57-19458,19512
[目的]研究近60年济南冬季的气温变化特征。[方法]选取1951~2010年济南地面观测站冬季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5年滑动平均、距平等统计分析方法,对近60年来济南冬季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历史演变趋势及年代变化特征。[结果]近60年来济南冬季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均呈波动式缓慢上升态势,升温态势明显,尤以最低气温增幅最大,说明最低气温的变化比最高气温更敏感,冬季气候变暖主要来自最低气温升高的贡献。从年代变化来看,冷冬大多出现在70年代以前,之后呈明显减少趋势;相反,在70年代之后暖冬呈增长态势,暖冬现象在2000年以后有所减缓;20世纪50~90年代冬季气温呈现台阶式增暖趋势,进入90年代冬季平均气温出现跳跃增暖态势,进入21世纪气温呈现回落趋势,但冬季气温整体还是呈上升趋势。济南人口增加,使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热岛效应加剧,是济南气候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结论]该研究为了解济南地区的长期气候变化趋势及其是否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相一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