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我国加入WTO与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检测控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对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污染现状的分析,认为我国粮食、蔬菜产品的农药残留现状不容乐观,耕地中大量施用的化学农药是其主要的污染源。提出了我国加入WTO后对农产品农药残留污染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过程中不合理和超剂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越来越高,影响了农产品的出口和人民的健康,也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1]。当前世界各国政府正在不断加强农药残留的检测工作,对农药残留检测灵敏度和效率的要求逐步提高,对快速检测分析新技术的开发也日益重视。本文主要综述了酶抑制法和速测卡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在生产中,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它是造成有害物质残留污染的主要原因。随着农产品贸易国际化的发展和国民对食品安全认识水平的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迅速兴起。生产无公害农产品,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化学农药的残留污染问题,亦即禁止和限制化学农药的使用。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总结出了一套非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促使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得到保障,顺利实现产量目标,很多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会将大量的化学农药应用过来,导致有不同程度的农药残留问题出现。如果农药残留量不符合相关标准,农产品安全将会受到影响,进而威胁到消费者身体健康,阻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通过农药残留监测工作的开展,能够深入了解农产品的安全水平,避免市场中流通那些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农产品。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农药残留监测力度,提高农产品的安全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由高剧毒化学农药残留引起的"毒豇豆"、"毒韭菜"、"毒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公众越来越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业生产中单位面积平均化学农药用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5—5.0倍,每年仅因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导致的中毒事故就达10万人次。我国每年遭受农药残留污染的作物面积达12亿亩,其中污染严重的比率达40%。过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环境污染的同时生物多样性遭到  相似文献   

6.
本项目针对农业上化学农药大量使用造成的土壤农药污染与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农田生态环境遭到破环的严重境况,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残留降解技术为核心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分离筛选高效农药残留降解菌,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制成菌剂直接应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的经营方式也由原来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大大提升了农作物的产量。然而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等方面所使用的化学农药,导致了农产品存在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现已成为被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因此加强农药残留监测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社会热点,农药残留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化学农药在控制病虫害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也带来了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而瓜果、蔬菜作为人们饮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国各地因农产品受农药污染而引起食物中毒事故时有报道。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农药残留,降低和消除农药残留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所造成的危害和威胁。  相似文献   

9.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农药年使用量为80~100万t,其中,化学农药占95%以上。在凉山州,2003年农药销售量为3000多t。虽然化学农药使用在粮食、果树、蔬菜等农作物上,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起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农药残留残毒也对农业生产环境以及产品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农产品的卫生安全,影响到“菜篮子”、“果袋  相似文献   

10.
分析我国化学农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介绍生物农药的优点及其发展前景,以为保障农产品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污染的状况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农田施用化学氮肥导致地下水及蔬菜硝酸盐污染的状况和不合理施用农药导致对土壤、地下水的污染及对生态平衡破坏的现状。通过对江西省15个县化肥农药使用状况的详细调查,对江西省当前农民在不同作物上使用化肥农药的现状作出了评述,提出了防止农业生态环境氮污染的对策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12.
农作物抗虫蛋白质工程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少斌  刘慧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8):1617-1618,1662
综述了杀虫晶体蛋白、蛋白酶抑制剂和植物凝集素在农作物抗虫上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3.
随机抽取调查1237个典型地块农户,针对泰安市种植业污染源中的化肥、农药、农用地膜施用状况及农作物秸秆的去向,进行了综合调查。应用层次分析法,对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并据此建立了泰安市种植业污染评价模型,为定量地评价泰安市种植业的污染状况,正确判断环境形势,科学制定环境保护的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沿海地区棉花-水稻轮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江苏沿海地区连作障碍现状,进行了棉花-水稻轮作耕作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棉花-水稻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大幅度地提高土地产出率,旱改水第一茬水稻比连作水稻增产17.5%,1hm^2农田纯收益增加2736元;同时减少农药使用,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控对策建议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我国的化学农药使用量居世界首位,化学农药在保障粮食产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化学农药的使用也对环境和生态产生了一定的污染和危害。总结了化学农药使用对环境介质(大气、土壤和水体)、农作物和环境生物的污染特征,分析了化学农药使用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从明确管理职责、健全管理制度、提升监管能力、推广使用技术和研发环境修复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农药环境污染防控管理的对策建议,期望为我国农药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有机磷农药在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害虫防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中久效磷在果蔬中残留所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也不容忽视。目前,有机磷农药在一些农作物的害虫防治中应用较多,人们常用它来防治一些蚜虫、螨类等。近年来,农药的不规范使用引起越来越多的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有机磷这种高毒类杀虫剂,对人畜都有较大毒性。简单阐述了有机磷农药残留对环境的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同时研究了其残留毒性机制及常用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盆栽实验和大田实验研究了钢渣施用对多金属复合污染土壤pH、有效硅、有效态重金属含量(镉、铅、铜、锌)以及水稻吸收重金属的影响.盆栽实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是CK(无钢渣)、SS3和SS6(分别加入3 g·kg-1和6 g·kg-1 100目钢渣)、FSS3和FSS6(分别加入3 g·kg-1和6g·kg-1 180目钢渣);大田实验设置两个处理:CK(无钢渣)和SS(加入3 g·kg-1 100目钢渣).结果表明,盆栽实验土壤pH值及有效硅含量随钢渣施用量的增加和粒径的减小显著上升,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则出现显著下降.水稻地上部重金属浓度在施加钢渣后均显著降低,并且远低于地下部浓度;大部分钢渣施加处理对降低地下部重金属浓度也有显著效果.大田实验结果显示,钢渣改良的处理,不仅提高了水稻产量,稻米中的重金属浓度也得到了大幅降低,并达到了国家食品安伞标准.综合来看,施用钢渣可有效改良多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性质,抑制水稻对重金属的吸收和转运,降低水稻特别是其地上部的重金属浓度.  相似文献   

18.
特色热带作物在促进我国乡村振兴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中起着重要作用。以我国特色热带作物产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研微观数据和FAO宏观统计数据,对中国特色热带作物生产情况及技术集成内涵进行了解释说明。运用PSM-DID方法检验了中国特色热带作物产业发展过程中农户参与“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技术项目”对降低生产成本的边际效应。研究发现,参与“木薯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技术项目”能显著降低化肥成本24.0%,显著降低约19.0%的人工成本和9.1%的农药投入成本。提出了构建人工微生物群落土壤质量监测系统、加强土壤健康状况调控技术的创新研发和加强特色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有利基因挖掘等应对未来不确定性气候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贝贝  陈歆  彭黎旭 《现代农业科技》2013,(19):179-180,182
我国热带水果种类多、栽培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大。热带地区常年高温高湿,病虫害种类繁多,热带水果病虫害发生严重,致使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加,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面临环境污染问题。因此,亟需对热带水果农药的使用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对我国热带水果农药使用和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参考国外农药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我国热带水果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农药雾滴在作物上的沉积量和其分布规律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药雾滴的沉积量和其分布规律与农药喷雾的施用效率有着紧密的联系,对农药雾滴的沉积量和其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减少农药污染和农作物农药残留量。阐述了农药雾滴的沉积量和其分布规律研究的意义?国内外此项研究的现状以及通常采用的研究方法,为进一步开展此项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