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有两大功能,一是功利性功能,即茶功能的物质基础。茶能清甘怡人,提神减疲,抗病除害,延年益寿。二是清赏性功能。清赏茶也是一种精神性功能。清赏茶是一种精神享受,与品题一幅名画,欣赏一首名诗,并无大异。甚至茗茶与诗画创作直接联系起来,“唤人扫壁开吴画,对客临轩试越茶”(苏轼)“闲吟茗花熟”(权德舆)“若使无诗味也枯”(沈周),若使无诗,茶也减味了。  相似文献   

2.
甘满堂 《农业考古》2007,(2):112-113
许多传统行业均有保护神崇拜的习俗,“茶神”却不多见。古有炎帝神农氏尝百草而发现茶叶解渴提神的传说,但无人将他作为茶神。陆羽因一部《茶经》成为中国古代茶文化集大成者,也只是“茶圣”,并没有被当成“茶神”。虽然全国没有统一的茶神传说,但在福建闽北茶产区却拥有茶业保护神——张三公崇拜的习俗。  相似文献   

3.
茶与健康和生态饮茶具有提神、强心、益思、解渴、消食、利尿、解毒、化痰、抗辐射损伤、抑制癌细胞等劲敌。我国以肉、奶为主食的藏、蒙同胞常说:“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现代科学证明:茶是癌的劲敌,心血管病的克星,又是“原子时代”的饮料。人们预测二十一...  相似文献   

4.
广闻博览     
《新农村》1995,(7)
我国少数民族茶俗居住在云南西北地区的傈傈族、普米族、怒族人,喜欢饮用“盐巴茶”。在特制的瓦罐中放入茶叶,烤香后,加入适量的盐,冲上开水稀释即饮,边饮边冲,直到茶味消失为止。当地群众有“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天三盅,雷打不动”的说法。广西壮族人喜爱饮甜茶,当地视为传统饮料,且有很多茶礼。小伙子到姑娘家相亲,女方以茶传  相似文献   

5.
茶之情结     
说茶是我日常生活中最亲密的伴侣,大概不为过。我之于茶,已是“不可一日无此君”,更甚而志于“不可一夜无此君”了。许多入睡前不吃茶,因为茶能提神,兴奋大脑,影响睡眠。我倒相反,临上床时必重沏一杯茶,放在床头柜上,喝上几口,才能安然入睡。  相似文献   

6.
城步虫茶     
<正>城步长安营有一种誉满国内外的名产——虫茶。暮春时节,茶农采摘茶枝鲜叶,用箩筐、木桶贮存起来,几个月之后,茶叶均被虫子吃光,所剩的是渣滓和虫屎。虫屎呈黑褐色,好似油菜子。人们饮用它,能止渴充饥,清心提神,还能降血压、顺气、解毒、消肿。清朝雍正年间,虫茶就被列为贡品。现在,虫茶备受海内外茶客的青睐。  相似文献   

7.
老鹰茶是以樟科、木姜子属植物中毛豹皮樟的嫩梢和叶片为原料制成的一种"非茶之茶"饮料,其味清香独特,醇厚回甘,能消暑解渴、提神助兴,是一种纯天然、无毒、无污染、风味俱佳的绿色饮品,四川民间有悠久的饮用嗜好和习惯.随着人们对老鹰茶认识的不断提高,这一传统饮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城市消费者喜爱,正逐步走俏市场.老鹰茶这种植物遍及四川盆周山区,《四川野生经济植物志》中直称其为老鹰茶树.  相似文献   

8.
茶有鲜花难以比拟的幽香;有甘露难以比拟的淳爽滋味,加上消食除腻之功,祛睡提神之效,故能发展成为人们普遍喜爱的饮料。客来敬茶已经成为待客的庄重礼仪。茶道在中国开始是为“茶宴”与“茶会”,唐代特别盛行。《茶事拾遗》记载,天宝年间钱起写过《与赵莒茶宴》及《尝过长孙宅与朗上人作茶会》的诗。茶宴、茶会之举以文人雅士为多。他们时常聚会在一起,高谈阔论,借茶益思之效,陶醉在茶叶幽香之中。面对山涧泉石,修竹苍松,花红柳绿的环境,文兴大发,吟诗作赋极尽风雅之能  相似文献   

9.
茶叶小常识     
《农技服务》2004,(11):62-63
茶叶是一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上乘饮料,世界上约有一半以上的人喜爱喝茶,茶叶之所以被人们视为健康饮料,是因为茶叶中含有大量有益于人的物质.如素素、茶单宁、芳香油和维生素C等。因此.茶叶能让人提神  相似文献   

10.
新篁的茶馆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碗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三杯酒来。”这是20年代,流传在浙北古镇新篁镇上一些茶馆酒肆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活龙活现地勾画出当地人好饮的习性。新篁人最喜欢饮茶,早晨起床润喉清肺一碗茶;酒后饭余除腻消食一碗茶;疲惫之际解乏提神一碗茶;亲朋好友会晤聊天一碗茶;邻居纠纷消释解嫌一碗茶……于是乎茶摊、茶馆、茶厅皆应运而生。无论闹市街背,还是茅店野村,均三步一茶摊,五步一茶馆。据《嘉禾新志》载: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11.
云南思茅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地处亚热带、热带,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群山间云雾缭绕,茶谚道:“云雾山中出好茶”,思茅正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系列主产地,享有“茶乡”之美誉。思茅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带之一,是茶树生长的理想地,主产的大叶茶内含丰富营养和多种成份,是“普洱茶”的专用制作原料。“普洱茶”作为云南特产,具有独特陈香、滋味醇厚甘甜等特点,饮后使人心旷神怕,经过中外现代医学专家临床试验证明,经常饮用,有消食化痰、清热、解渴、提神、醒酒、降脂、减肥、降压稳压、美容等作用,是人们喜爱的常…  相似文献   

12.
油茶,是侗族人民喜爱吃的一种饮料,一日三餐少不了。油茶有两种解释;一是指一种木本油料的树,也叫“油茶树”或“茶子树”,结下的果实叫茶果,果熟籽落,落下的籽叫茶子,形似小板栗,用茶子榨出的油汁叫茶油,侗家叫“油茶”,打油茶就少不了它。二是指一种饮料的名称,这种食品的制作过程就叫做“打油茶”。这两种茶的叶子相似,果子也有些相同,人称它俩是“孪生姐妹”,不同的是前一种是种在高山岭顶上,叶子不能吃用。后一种是种在村边的园子里,叶子是打油茶的主要原料。  相似文献   

13.
茶中缘     
茶叶是我国传统的主要饮料之一,被称为“国饮”。俗语说:“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虽是老么,但开门七件事却不可少它。在历史文化名城——韩城市,城乡居民喜欢饮茶,几乎镇镇有茶馆,集集有茶炉,更有一种古朴而富含饮茶文化内涵的茶俗。茶俗以“姻缘茶”为主,被称之为“茶中缘”。此外,还有“和事茶”、“成交茶”、“待客茶”、“祭奠茶”等等,不胜枚举。现说一下“茶中缘”吧!在当地,一般青年男女经人介绍或志愿结合,第一次总须长辈带着男孩到女家说合,谓之“相亲”。见面坐定后,经过介绍互相谈话之中,如果女家相中,便由…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一种新的时尚正在我国的一些地方和世界一些国家流行开来,即从过去的“饮茶”发展到现在的“吃茶”。其方法是将乌龙茶、红茶或绿茶的茶末、茶粉加入到各种食品中,从而制造出一种全新的食品。在我国山西太原,茶制食品十分畅销,品种有茶啤酒、茶汽水、茶香槟、山楂茶、猕猴桃茶、茶心面包等。还有益  相似文献   

15.
我爱茶 ,由来已久。但只是一种单纯的喜爱 ,喜爱那氤氲的水气缭绕 ,喜爱它给我和朋友聊天的广阔天空 ,一种静谧的宁静 ,让人遐想无止境。而真正接触茶 ,是来到金海岸茶艺馆以后。琳琅满目的茶具 ,形状各异的茶叶 ,颇有前人“伊尹用鼎煮羹 ,陆羽用鼎煮茶”、“戏作小诗君勿笑 ,从来佳茗似佳人”诗作时的意境。翻着茶书 ,不禁惊叹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 ,茶文化是文化历史上璀璨的明珠。茶 ,不仅是凡夫俗子“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必需 ,也是名人雅士“琴棋书画诗酒茶”的所要。因为“人不可一日无此君” ,“君”不单指茶 ,也指有浓厚文化…  相似文献   

16.
在广东省化州县新安镇,人们尚传诵着李宗仁三饮榕树茶的佳话。地处粤西的新安镇有个榕树村,当地生长着一种茶树,这茶树长得古怪,即使是百年老树,也只有一二尺高,茶叶色墨绿而瘦小,一年到头不用施肥淋水,如果加施肥料,其茶叶便失去固有的醇香。不可小看这株矮叶瘦的榕树茶,用它煮出的茶却醇香无比,茶色黄中泛绿,且有降火上清、解酒消食和提神祛疲的功效,外地人到当地作客都以饮上一杯榕树茶为荣。特别是用当地琉璃庵内那口琉璃井的水煮成的榕树茶,其茶色黄亮,气味清幽,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7.
茶德三说     
笔者阅历浅薄,查考“茶德”一词最早见于唐代刘贞亮的《茶十德》,首次概括了茶饮对身心、精神的多种功效。笔者在撰写一篇有关茶道的论文时,比较茶道与茶德关系,梳理出“茶德”至少有三层含义。一说:茶是有德之物陆羽在《茶经》中经典地将茶称之为“南方嘉木”。世界上珍稀名木不计其数,但据笔者了解,被称为嘉木的树木仅有两种,另一种是柑橘。屈原在《橘颂》中称橘树为“后皇嘉树”。茶对人类贡献良多,从感官到精神,茶给人类带来莫大享受,诚如《茶十德》所说的那样: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  相似文献   

18.
虫茶     
虫茶是云桂湘等地苗族人民的一种传统饮品。它并非真是茶,而是一种名为“化香夜蛾”的粪便。因其饮用方法与饮茶相近,故将其称作“茶”。作为一种有地方特色的传统饮品,虫茶极具开发潜力。[产品特色]虫茶约米粒大小,黑褐色,盛一碗开水,撒入10余粒,初时,只见茶粒漂于水面,继而徐  相似文献   

19.
“油茶奶茶甘露茶,顶不过回回的盖碗茶。”喝盖碗茶是宁夏回族的一种普遍嗜好。“不管有钱没钱,先刮三晌盖碗。”“一天不喝浑身乏,两天不喝眼发花,三天不喝把病加。”可见茶与回族的关系了。 回族有待客敬茶、三餐泡茶、馈赠送茶、聘礼包茶、结婚丈茶、斋月散茶、节日宴茶、喜  相似文献   

20.
赵大川 《农业考古》2002,(4):205-230
提 要一、古籍对陆羽在上元初的记载 ,有“结庐于苕溪之湄”、“更隐苕溪”、“隐苕溪”、“隐居苎山”、“隐居苕” ,和“闭关读书”、“阖门著书”、“著茶经其地”等说法 ,需考证清楚。二、陆羽著“茶记”、“茶经”考。古籍上对陆羽有著“茶记”一卷 ,“茶记”二卷 ,“茶经”三卷 ,“茶经”二卷 ,“茶论”三卷等说法 ,应以陆羽著“茶经”三卷又“茶记”一卷为妥。三、“余杭苎山考”。大量古籍、地图证实陆羽曾隐居余杭苎山并著“茶记”一卷。四、苕即余杭考。南宋嘉泰二年进士、兵部尚书、兼修国史洪咨夔之“余杭县治记” ,是“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