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多种改性结构脂质已商业化生产。众所周知,脂肪酸组成、脂肪酸在甘三酯中的位置分布直接影响食用油脂的物化特性、氧化稳定性和保质期等。事实上,结构脂质工艺不仅降低原料油脂所含天然抗氧化剂,同时不同程度降低结构脂产品抗氧化性能。采用抗氧化剂能显著改善结构脂及其产品的在食品体系抗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结构甘三酯的众多特殊生理功能使其在未来静脉肠外营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脂肪乳及结构甘三酯的定义和生理学特性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从酸解、酯-酯交换、酯化3个方面详细论述了酶法合成结构甘三酯工艺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对酶在结构酯的合成与生产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通过热重(TG)及微商热重(DTG)法研究了6种常见植物油的热氧化特性,分析了不同温控程序对质量变化曲线的影响,通过微商热重曲线确定了不同升温速率下的氧化起始温度(T_(on))和氧化峰值温度(T_p),结合OzawaFlynn-Wall等转化率法对油脂的氧化动力学特性进行推导,并对油脂热氧化特性与其甘油三酯组成与分布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T_(on)和T_p均随之升高且T_p变化更为敏感;植物油的热力学特性与其甘三酯组成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T_(on)及T_(on)处活化能与高饱和度甘三酯呈正相关而与高不饱和度甘三酯呈负相关,T_p及T_p处活化能与各组分间具有相似的关系但相关性略有减弱,具体相关性与甘油骨架上脂肪酸链的种类有关。热重分析法所需样品微量、操作快捷、灵敏度高,在油脂加工及质量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溶剂替换法制备β-胡萝卜素纳米粒子与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剂替换法制备β-胡萝卜素纳米粒子,通过考察4种乳化剂对制备纳米粒子粒径及分布的影响和测定贮藏过程中粒子粒径和β-胡萝卜素含量变化,研究了其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以酪蛋白钠为乳化剂制备的β-胡萝卜素纳米粒子粒径大于以Tween 20、蔗糖脂肪酸酯和月桂酸十甘油酯为乳化剂制备的纳米粒子;向蔗糖脂肪酸酯中添加酪蛋白钠,以此混合物作为乳化剂可以制备平均粒径小于50nm的β-胡萝卜素纳米粒子;贮藏过程中,所有乳化剂制备的β-胡萝卜素纳米粒子粒径均保持较好的稳定性,β-胡萝卜素含量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而减小,特别是在Tween 20为乳化剂制备的纳米粒子中降解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棕榈油中熔点分提产物(PMF)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组成的基础上,考察了乳化剂分子蒸馏单甘酯(HP-C)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TYPESF)对PMF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MF的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和油酸,二者总量超过总脂肪酸含量的85%;主要甘油三酯组成为POP/PPO,含量超过总甘油三酯含量的50%。添加HP-C的样品在低温时(5℃和10℃)的固体脂肪含量(SFC)高于空白样品,而随着温度的升高(20℃及以上)则低于空白样品。采用Avrami方程分析了5℃和10℃时添加乳化剂前后PMF样品的等温结晶曲线,得出的动力学参数表明,乳化剂的添加并未改变PMF的成核和晶体生长机制,但HP-C加快了PMF在不同温度下的结晶速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Lipozyme RM IM催化紫苏油与中链甘油三酯(MCT)进行酯交换合成富含α-亚麻酸的中长链甘油三酯(MLCT),研究了酶添加量、底物中MCT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MLCT得率的影响。40%MCT和60%紫苏油在6%的Lipozyme RM IM催化作用下,于60℃进行4 h的酯交换反应,结果表明,在反应平衡后,MLCT得率超过70%。采用两步法除臭工艺纯化酯交换产物,产品中的甘油三酯纯度达到97%,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反式脂肪酸质量分数可以控制在1%以内。此外,在纯化产物中存在超过40%的α-亚麻酸,超过85%的长链脂肪酸在甘油三酯中的sn-2位置。  相似文献   

7.
以醋酸为改性介质,从醇油摩尔比、催化剂质量分数、酯交换温度及时间等因素出发,并辅以热重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N2吸附仪和哈米特指示剂等催化剂表征手段,通过酯交换实验系统研究改性电石渣催化酯交换的特性。酯交换原料油(花生油)脂肪酸中的碳原子长度主要为16~18碳;醋酸改性后,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H3COO)2Ca·0.5H2O,经800℃煅烧活化处理后转变为CaO,比表面积为19.07 m2/g、比孔容积为0.081 4 cm3/g,且能够表现出比未改性电石渣煅烧产物更强的催化酯交换性能。在醇油摩尔比15、催化剂质量分数4%、酯交换温度59℃、酯交换时间2 h的工况下,醋酸改性电石渣催化酯交换能取得甘油收率为96.79%,且重复使用5次时,甘油收率仍能达到92.90%。  相似文献   

8.
酸碱沉淀法制备脂肪酸-直链淀粉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饱和度的十八碳的脂肪酸为客体,利用直链淀粉内疏水外亲水的特点,采用HCL/KOH沉淀法制备脂肪酸-直链淀粉复合物,探讨了直链淀粉在不同酸碱度、结晶温度、保温时间和直链淀粉与脂肪酸比例下对复合物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呈酸性和结晶温度高有利于直链淀粉与脂肪酸形成复合物;脂肪酸不饱和度高难以形成复合物,与直链淀粉形成复合物的效率降低,所需最佳保温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9.
白芝麻油脂理化特性及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测定了不同产地白芝麻压榨油脂的折光指数、皂化值及不皂化物含量等理化指标;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压榨白芝麻油中脂肪酸成分含量,其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占84%以上;并用胰脂酶选择性水解方法分析了压榨白芝麻油的甘三酯分子结构组成,发现其LOL相对含量最高(22.98% ~25.6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压榨芝麻油中维生素E含量为13.73 ~ 54.43 mg/(100 g),芝麻素含量为60.14 ~69.10 mg/(100 g);分析测定了不同产地芝麻制取的压榨白芝麻油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白芝麻油4号氧化稳定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以酶促醇解精炼鱼油得到的混合甘油酯和浓缩鱼油乙酯为原料,利用固定化脂肪酶催化的酯交换反应合成甘油三酯型EPA和DHA产品。对不同的脂肪酶、真空度、酶反应温度和加酶量进行了考察;确定了适宜的反应条件:以底物混合物质量2%的脂肪酶Novozym435为催化剂,在100Pa的真空环境中,60℃磁力搅拌反应6h甘油三酯的含量基本可以达到平衡。酯交换反应产物经分子蒸馏分离后得到以甘油三酯为主的甘油酯产品(甘油三酯82.3%),基本不含有单甘油酯,其中EPA和DHA的含量分别可以达到40.4%和28.6%。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解、衍生后同位素稀释三重四极杆串联气相色谱质谱多离子反应监测技术建立了油脂中3-MCPD脂肪酸酯和缩水甘油脂肪酸酯总量的分析方法。通过优化试验条件,方法线性关系良好,3-MCPD脂肪酸酯最低检出浓度为20μg/kg。回收率在80.3%~105.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3.45%。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定性定量准确、灵敏度高和重复性好,能够满足实际油脂分析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以亚麻油为原料,在NaOH催化作用下与乙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亚麻油脂肪酸乙酯。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醇油比对酯交换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1h、催化剂用量0.9%和醇油比8∶1,在该工艺条件下,亚麻油酯交换反应的转化率可达95.6%。  相似文献   

13.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尿素包合富集鱼油中EPA和DHA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尿素包合富集深海鱼油中的EPA和DHA的工艺务件,研究了尿素和脂肪酸的质量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对EPA和DHA含量的影响。得到的最佳的工艺条件:以95%乙醇作为溶剂、尿素和脂肪酸的质量比为3.8:1、结晶温度-1.0℃和结晶时间为23.2h。在优化工艺条件下进行1次包合后,富集产品中EPA和DHA含量从48.6%提高到了83.1%。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能源危机加剧,矿物质能源日益短缺,开发新的能源产品替代石油已迫在眉睫.生物柴油作为内燃机代用燃料,以其优异的环保性和可再生性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生物柴油是指以动植物油脂、废餐饮油等为原料,经酯化反应得到的脂肪酸酯类燃料.为此,以橄榄油为原料,以CaO为催化剂,采用异相碱催化法,研究了橄榄油在碱性催化剂的作用下与甲醇经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实验得出:醇油摩尔比为6:1,催化剂用量为油重的2%,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4h,酯交换反应转化率可达95.49%.  相似文献   

15.
酯交换法生产生物柴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柴油是以动植物油脂为原料制备的石油替代燃料,由一系列长链脂肪酸甲酯组成,具有环保、可再生等优点。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研究的最多,包括酸碱、固体碱、生物酶、有机碱、离子液体作催化剂的酯交换以及无催化剂的超临界甲醇法酯交换。介绍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以β-胡萝卜素为芯材,利用α-乳白蛋白(α-LA)为乳化剂制备了不同pH值的乳液,并利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作为抗氧化剂添加到乳液中,考察了不同pH值条件下,EGCG对β-胡萝卜素乳液化学稳定性的影响,探索了EGCG抗氧化机理。结果表明:在pH值2. 0和pH值7. 0的β-胡萝卜素乳液中,EGCG可以作为抗氧化剂抑制β-胡萝卜素降解。在pH值2. 0的乳液中,未添加EGCG和添加了0. 500 0%EGCG的乳液在贮藏7 d后,β-胡萝卜素的保留率分别为50. 45%和89. 37%;在pH值7. 0的乳液中,未添加EGCG与添加了0. 100 0%EGCG的乳液中,β-胡萝卜素的保留率分别为83. 97%和93. 48%,贮藏前后β-胡萝卜素乳液的色差发生显著变化(P 0. 05)。  相似文献   

17.
液氨过氧化氢联合预处理对玉米芯酶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木质纤维原料可发酵单糖的酶解转化率,采用液氨过氧化氢联合预处理(H-LAT)玉米芯,研究了温度与过氧化氢用量比对玉米芯固体回收率、化学成分及聚糖酶解转化率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图谱和红外光谱对玉米芯H-LAT预处理前后的纤维结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LAT预处理能有效地去除玉米芯中的木质素并能保留绝大部分碳水化合物;在最优的预处理条件下,添加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和木聚糖酶组成的复合酶系酶解72 h,玉米芯糖化率达85.0%,1 000 g干基玉米芯可获得可发酵单糖593.1 g,是未处理的3.53倍;X射线衍射表明,经H-LAT预处理后玉米芯结晶区与无定形区同步下降;红外光谱分析表明,H-LAT预处理能打破纤维素的氢键连接,破坏木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内部的酯键连接,同时使残留木质素分子结构受到一定的破环,这些变化有效地降低了玉米芯的抗水解屏障,是酶解率提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吴杰 《农业机械》2011,(8):61-64
以蓖麻油为原料,采用1,3-吡啶丙烷磺酸硫酸氢盐离子液体作催化剂,经酯交换、乙酰化、环氧化三步反应得到环氧乙酰蓖麻油酸甲酯。运用正交试验与单因素试验确定反应的最佳条件。酯交换反应中,离子液体用量10%,甲醇用量30%,在85℃下反应5h,蓖麻油酸甲酯含量达到69.47%;乙酰化反应中,离子液体用量3%,酯酐摩尔比1:1.25,在80℃下反应1.5h,转化率可达到97.21%;环氧化反应中,甲酸双氧水质量比10:30,在65℃下反应3h,测得其环氧值为4.32。  相似文献   

19.
煎炸油热稳定性及氧化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18度棕榈油和精炼大豆油为原料制备了调和煎炸油,并以烟点和氧化诱导时间(转化为活性氧(AOM)法标准时间)为指标研究了调和煎炸油的脂肪酸组成及一些微量成分对其热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油脂的热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主要受油脂中脂肪酸饱和程度的影响,油脂的碘值越高,热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越差;微量成分中游离脂肪酸和过氧化物对油脂的热稳定性及氧化稳定性呈负相关;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和30%迷迭香提取液对煎炸油的热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呈正相关;卵磷脂对煎炸油热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探讨沙棘脂肪酸组成分对线粒体内膜蛋白辅酶活性与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推测其从线粒体能量代谢途径抗衰老的作用机制.采用方法,以沙棘脂肪酸配制成为能量调节剂,以线粒体为调控靶标,观察老年雌性大鼠线粒体内膜蛋白及辅酶成分,呼吸链功能、ATP生成等调节因素对衰老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棘脂肪酸组成分能显著提高复合酶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