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5~2015年永平县北斗乡森林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永平县北斗乡2005~2015年间森林资源龄组、起源、权属等结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针叶林和阔叶林以中龄林为主,除核桃面积急剧增加外,针叶林、阔叶林及其它林地面积不同程度减少。2005年针叶林、阔叶林、核桃林地面积比约为0.6∶0.3∶0.1,至2015年变化为0.4∶0.3∶0.3。人工林面积占有林地面积的30.23%,其中核桃占28.54%。林权制度改革后,93.90%的林地使用权属于个人,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森林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是目前林地保护与利用的难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2.
2017年山东省进行了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全省林地面积349.34万hm2,占22.95%;非林地面积1172.87万hm2,占77.05%,森林覆盖率17.51%。本文对森林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为山东省森林资源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云南省思茅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汇总报告》和《普洱市森林资源数据更新报告》相关数据,对普洱市2005-2011年森林资源状况进行了动态变化分析。从分析的情况看,普洱市6年间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和森林覆盖率均实现了增长,分别增加149086.40 hm2、43628160 m3、3.76%;2011年底林地面积达3278071.30 hm2、活立木蓄积达268210210 m3、森林覆盖率达68.6%;林地单位面积蓄积从2005年的71.8 m3 hm-2增加到2011年的81.7m3 hm-2,森林资源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敦化市2007年与2017年时隔十年间2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分析敦化市森林资源变化规律,并通过具体数字,详细论述了2007-2017年间的各项林地指标(有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等)的趋势变化,通过数据得知敦化市森林资源呈增长趋势,此研究对敦化市森林资源减少消耗-加大增长具有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二类森林资源调查基础上,对辉南县森林资源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县土地面积176 738.0 hm2,林业用地面积75 073.8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2.48%。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61 677.9 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2.16%;疏林地面积222.1 hm2,占0.30%;灌木林地面积756.6 hm2,占1.01%;未成林地面积2 255.7 hm2,占3.00%;苗圃地面积21.1 hm2,占0.03%;无立木林地面积148.1 hm2,占0.20%;宜林地面积21.3 hm2,占0.03%;辅助生产林地面积9 971.0 hm2,占13.27%。森林覆盖率35.23%。  相似文献   

6.
以镇赉县2004年和2014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为基础,分析森林资源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全县经营总面积由2004年的475 498 hm2减少到2014年的471 028 hm2;有林地面积由35 226.4 hm2减少到34 831.7 hm2;灌木林地面积由4 082.1 hm2增加到4 330.2 hm2。森林覆盖率为8.31%,较2004年(8.27%)提高了0.04%。活立木总蓄积量2 295 601 m3,较2004年(1 990 854 m3)提高了15.31%。针对森林资源现状提出了经营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陕北黄土高原大岭林场为研究对象,以1999和2006年两期TM/E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林场森林资源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99~2006年间,耕地和疏林地分布面积减少,阔叶林地、针叶林地、混交林地和灌木林地面积比例均有增加,充分说明天然林保护工程有利于森林资源的更新和林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马尔科夫预测,2006~2013年变化动态最大的是疏林地,其次是灌木林地、阔叶林地、混交林地、耕地和针叶林地。  相似文献   

8.
以蕉城区2010~2015年森林资源建档数据为基础,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分析"十二·五"期间各类林地面积动态变化特点,剖析林地动态变化原因,为蕉城区林地保护与利用施策提供理论依据。分析表明:"十二·五"期间,蕉城区林地面积净减326.9 hm2,新增林地主要来源于因生态建设需要而采取的植树造林地,减少的林地主要来源于建设项目占用征收林地;该时期有林地、疏林地所占比例保持稳定,灌木林地所占比例增幅较大,未成造林地所占比例减幅较大;蕉城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总体上良好,林地保护管理面临的压力增加。  相似文献   

9.
小陇山龙门林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龙门林场1994和2008年二类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从森林资源各类土地面积、蓄积量、组成结构等方面分析了该林场14年间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规律,并对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龙门林场有林地、宜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等地类面积呈增加趋势;灌木林地、疏林地、无林地等地类面积呈减少趋势;从蓄积量来看,活立木蓄积量持续上升,生长量大于消耗量。人工林的面积增长较快,以落叶松林为主,未成林造林地则为针叶、阔叶和针阔混交;从林龄结构上来看,中龄林增长较快。  相似文献   

10.
利用敦化市1999年和2009年两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对10年间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局10年间林木资源总体呈正增长,林业用地面积增加了826.3hm2,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49%;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个别地方过量采伐、过度放牧、耕地侵蚀林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建瓯市2010~2015年森林资源建档的林地资源面积为基础数据,采用指标分析法分析"十二·五"期间建瓯市各类林地面积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建瓯市林地总面积净减2 167.8 hm2,林地减少和主要原因是建设项目征收占用林地;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均有所增加;有林地、林分、经济林、竹林、灌木林地所占比例保持稳定;未成林造林地所占比例减幅较大;仍有部分无立木林地未被利用。建瓯市森林资源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林地保护利用压力仍然巨大。  相似文献   

12.
根据山西省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截止2010年,山西省有疏林地17.92×104hm2,占全省有林地面积的6.9%,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15%.经研究分析,近年来,有不少造林地转变为疏林地。因此,笔者以山西省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实地调查,对全省疏林地生长现状和结构组成进行了研究,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管理部门及领导决策和加快山西省绿化速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数据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浙江省森林资源发展历史,对1994、1999、2004、2009年全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和2005-2010年全省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数据进行了动态变化趋势分析;以2005年为起始年,以2005-2010年全省森林资源年度动态监测数据为主要依据,运用二次指数平滑模型对2011-2020年浙江省林地面积、森林面积(包括它灌林)、森林蓄积、林分单位面积蓄积4项主要指标进行了预测,以此为基础,得出未来十年里,全省林地面积将继续减少,森林面积将呈现增长难,增长幅度小的特点,而全省森林蓄积量以及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都将继续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14.
以祥云县2006及2016年进行的第三、第四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为依据,利用GIS技术对2期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得到各土地类型面积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有林地是全县占地面积最大的森林资源类型;10年间,祥云县有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无立木林地增加;疏林地、灌木林地、苗圃地、宜林地减少。在发生面积转移的类型中,以其他类型向有林地转化为主。在分析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数字林业",采取科学的森林经营和管理措施,合理开发林下资源等林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江川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5年和2015年2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对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森林资源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川区林地面积上升,森林面积增加2 935 hm2;活立木蓄积量大幅增长,比2005年增加21.16%,森林覆盖率增加,天然林资源减少,人工林增加,林分结构趋于合理。分析森林资源变化的原因,提出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推进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利用、抓好林业生态建设、推进林业产业发展、提升森林质量等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森林资源变化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1992年以来的6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研究分析了山东省近25年间森林资源数量及质量动态变化,总结出全省森林面积经过迅速增长后放缓,森林质量稳步提升,森林组成结构逐步调整,林木生长消耗波浪性变化等森林资源变化规律,指出山东森林资源林地稳定性差、树种结构单一、采伐消耗低龄林木严重等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73—2008年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资料,对我国天然林的现状、结构变化以及需抚育的面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3—1988年,天然林面积和蓄积明显减少,15年间面积减少10%,蓄积减少11%;1989—2008年,天然林面积和蓄积稳步增长,20年间面积和蓄积分别比1973年增加25%和34%。同时,林种结构变化明显,成过熟林面积和蓄积比例大幅降低,中幼龄林面积剧增,需抚育的面积巨大,全国约3 780万hm2。  相似文献   

18.
河源市源城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2001、2009年两个年度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林地面积、林种、树种、龄组等方面对该区8年间森林资源变化动态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对源城区林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1977~2010年,广西森林资源发生了巨大变化,林地面积由1 396.32万hm2增加到1 527.17万hm2,增长9.37%;有林地面积由531.36万hm2增加到1 116.38万hm2,增长110.10%;活立木蓄积由2.56亿m3增加到5.58亿m3,增长117.97%。根据广西历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阐明不同时期广西森林资源变化动态,并对政策和效益2个方面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新时期森林经营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利用昆明市1990年和2000年2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结合GIS和统计软件,对昆明市10年间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2000年昆明市各景观要素之间变化显著,景观要素面积增加的有建设用地、城镇居住用地、草地和旱地,增加最大的是城镇居住用地,增加了10.92 km2,比1990年增加了5.5%;面积减少的有水田、林地和湿地;各景观要素之间相互转化,其主要特征:①城区外水田、旱地等生产用地向城市居住用地和建设用地转移,其中水田在10年间向城镇居住用地转化了1 134.25 hm2,占1990年水田的5.81%;②林地、旱地和草地之间相互转化,林地向草地转化的面积最大,为1 694.19 hm2.对昆明市景观格局分析结果为,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居住用地景观破碎度减少,斑块形状趋于规则化;林地、草地和旱地景观破碎度增大、斑块形状复杂化;景观总体格局趋向于多样化、复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