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散叶烤房系列研究 1.烘烤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2005年通过测试装烟室内平面温差、垂直温差以及叶间隙风速风压的方法研究了散叶烤房的烘烤性能,结果表明:只要装烟板制作规范、装烟室地坪坡度合理、风机风压达到设计要求、装烟室单位面积风量≥1000m3/h,装烟室平面温差就能控制在1℃以内;散叶烤房的垂直温差表现为,在变黄初期最小,从变黄中期到定色结束,温差逐步扩大,干筋期又逐步缩小的规律。但和普通密集烤房相比,散叶烤房上下层温差较小。  相似文献   

2.
铜仁市密集烤房散叶堆积烘烤技术推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传统烟草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的转变,满足不断提升的规模化种植水平需求,解决制约铜仁市烟叶质量持续提升的烘烤问题,散叶堆积烘烤,是提升中、上部烟叶烘烤质量最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具有烤出烟叶成熟特征明显、颜色均匀而鲜亮、减少挂灰和微青烟、单叶重增加、编烟下烟劳力减少、提高装烟量而增加烘烤面积等优点.为此,铜仁市在原有密集烤房配套散叶设备基础上,新(改)建大卧密集烤房增加散叶烘烤设备,实施散叶烘烤,全面提升烟叶烘烤质量,实现烤烟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针对密集烘烤存在的干物质降解不充分和香气物质不足的问题,以‘K326’品种为材料,在湖南省浏阳市开展了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不同湿度控制烟叶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在密集烘烤过程中,42℃前淀粉含量迅速下降、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迅速升高;42~47℃,淀粉含量缓慢下降、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缓慢升高;在47℃后,淀粉、总糖、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基本保持稳定,变化很小。(2)烟叶烟碱、总氮含量随烘烤进程略呈下降趋势,但变化较小;氮碱比变化不大。(3)在烟叶变黄期和定色期适当增加湿球温度,可使化学成分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4.
明确适宜稻茬烤烟中部6片烟叶一次性采收的密集烤房烘烤工艺,为稻茬烤烟制定烘烤工艺提供参考。以云烟87中部烟叶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四步式烘烤工艺(T1)与中温中湿烘烤工艺(T2)的效果。结果表明,T1处理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指数、物理特性指数、评吸质量总分、烟叶综合质量指数分别比T2处理高0.81%、3.89%、7.99%、4.57%;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低4.29%;T1处理烤后烟叶淀粉含量略高于T2处理,但绿原酸含量较T2处理高14.18%;T1较T2处理的上等烟率提高了4.62%,燃料成本降低了11.17%,能耗总成本下降了9.35%。一次性采收稻茬烤烟中部6片烟叶,采用四步式烘烤工艺可提高烤后烟叶质量、上等率和均价,降低烘烤成本,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标准化气流上升式普通烤房(2.7m×2.7m)为基础,装烟容量增加一倍,分别配置750W 、550W、370W、250W、150W循环风机,分析烤后烟叶的内外品质,结果表明:风量5600m3/h、功率250W轴流风机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上部烟叶工业可用性,用A,C,D,E四种药剂处理烟叶,然后在温度35℃,相对湿度90%下发酵10d。对发酵后的烟叶进行评吸,并测定其中性香气成分、有机酸和相关化学成分含量。结果表明:(1)药剂C处理可以改善上部叶发酵品质。(2)C处理烟叶发酵后中性香气成分总量小于未发酵烟叶,其中糠醛、苯乙酮明显增加,而新植二烯含量降低较多。(3)C处理烟叶发酵后有机酸总量增加。(4)A、C、D、E四种药剂处理发酵后,烟叶总氮和烟碱降低较多,而还原糖和酚类降低较少。  相似文献   

7.
不同调制工艺对烘烤过程中烟叶致香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烟叶致香物质在烘烤过程中的变化,提高致香物质含量,以‘K326’为材料,研究了4种调制工艺(A香气前体物质中度转化、致香物质中度积累型,B香气前体物质中度转化、致香物质高度积累型,C香气前体物质深度转化、致香物质中度积累型,D香气前体物质深度转化、致香物质高度积累型)对烘烤过程中烟叶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下部和中部烟叶致香物质含量最高值出现在烘烤过程的后期阶段,上部烟叶致香物质含量最高值出现在烘烤的前期阶段。下部烟叶采用D调制工艺可以减少致香物质的损失,采用A调制工艺烘烤结束时致香物质含量最高;中部烟叶采用B调制工艺可以减少致香物质的损失,且烘烤结束时致香物质含量最高;上部烟叶采用A调制工艺可以减少致香物质的损失,采用C调制工艺烘烤结束时致香物质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术前处理对马氏珠母贝育珠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提高马氏珠母贝育珠贝的成活率、成珠率和珍珠质量。2009年8月—2011年8月,设立3个实验分别比较了术前处理过程中养殖密度、处理时间与贝龄对马氏珠母贝珍珠培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I:术前处理养殖密度对育珠效果影响,设立A1、A2、A3和A0共4个组,其中A1、A2和A3组分别每捆绑6笼、9笼和12笼,A0为对照组;实验II:比较术前处理温度和时间对育珠效果影响,设立B1、B2、B3、B4和B0共5个组,其中B1为5~10℃条件下处理1 h,B2为5~10℃条件下处理2 h,B3为10~15℃条件下处理1 h,B4为10~15℃条件下处理2 h,B0为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实验III:育珠贝贝龄对育珠效果影响,设立C1、C2、C3、C4和C0共5个组,C1、C2、C3和C4组手术贝与小片贝的贝龄分别为1.0龄、1.5龄、2.0龄和2.5龄,C0为对照组,手术贝与小片贝的贝龄为2.0龄。结果表明:在实验Ⅰ、Ⅱ和Ⅲ组中,A2组(每捆绑吊9笼)、B3组(10~15℃,处理1 h)和C2组(1.5龄 贝,10~15℃,处理1 h)的育珠贝具有最高成活率与留核率,术前处理对育珠贝的成活率和留核率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采用术前处理能够提高育珠贝的成活率、留核率和珍珠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夏大豆群体内植株分布对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于2007—2008年进行, 在相同密度下,设置5种处理,即行距×株距分别为A:18 cm×18 cm,B:27 cm×12 cm,C:36 cm×9 cm,D:45 cm×7.2 cm,E:54 cm×6 cm,研究其对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B处理叶面积指数分别高出E处理30%、25%,差异显著;A、B处理干物质总量分别高于E处理20%、19%,差异显著,C、D、E处理间无显著差异;A、B、C处理分枝豆荚重量和总豆荚重量显著高于E处理,D、E间无显著差异;A、B处理产量分别高于E处理11%、10%,差异显著,C、D、E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植株分布均匀性变差使群体内部对资源的利用产生激烈竞争,降低了群体叶面积指数,从而使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分配比例减少,最终导致产量下降。因此,在确定的种植密度下较均匀的植株分布能够使光合产物积累分配合理,形成较高经济产量。由于A、B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而B处理方便于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栽培管理,所以,本文推荐B处理为大田生产的最优群体。  相似文献   

10.
特色烤烟品种‘闽烟35’密集烘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闽烟35’中部和上部叶片为对象,研究不同烘烤工艺对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以探讨改善特色烟叶烘烤质量的适宜烘烤工艺,从而制订特色烤烟品种‘闽烟35’配套烘烤工艺模式。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处理A(即高温保湿变黄,相对高湿定色)提高并改善了‘闽烟35’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经济性状、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质量,工业可用性最好。处理B(高温保湿变黄,相对低湿定色)烤后烟叶质量仅次于处理A,但结构略僵硬,青筋烟略多,感官评吸青杂气较为明显,劲头稍大。CK处理(即低温保湿变黄,低湿定色)烤后烟叶色淡,身份薄,油分少,色度弱,杂色烟多,外观质量和经济性状不理想,感官评吸香气量较低,烟气稍浑浊,整体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中式低焦油卷烟的香气、浓度和吸食满足感,研究了晒红烟适宜的烘焙处理温度范围、三段式烘焙的温度和时间,并在中式低焦油卷烟配方中分别加入2%,4%,5%,6%经烘焙处理后的晒红烟。结果表明,经过烘焙处理后的晒红烟感官品质得到明显提高,晒红烟适宜的烘焙处理温度范围为100~120℃;适宜的三段式烘焙温度和时间分别为一区115℃和3 min,二区110℃和3 min,三区105℃和4 min;中式低焦油卷烟配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晒红烟能显著提高烟气的香气量、烟气浓度和吸食满足感。晒红烟在中式低焦油卷烟配方中使用的最佳比例为2%~5%。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滚筒干燥工序加工强度对烤烟烟叶感官质量作用特点,得到滚筒干燥工序加工烤烟烟叶的适宜条件,以国内外主要烟叶产区的烤烟烟叶为试验材料,在滚筒干燥设备性能范围内通过参数组合的方法设置不同的加工强度,采用对比评吸法比较不同加工强度条件下的烤烟烟叶感官质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滚筒干燥工序加工强度的增大,烤烟烟叶香气风格变化的样品比例逐渐升高;香气质、香气量、杂气、浓度、细腻程度、刺激性、干净程度改善的烟叶样品比例先升高后降低,其中香气质、香气量、杂气、细腻程度、刺激性、干净程度改善的烟叶样品比例在加工强度2(筒壁温度130℃、热风温度90℃、排潮风门开度80%)最高,分别为54%、29%、69%、65%、30%、35%;浓度改善的烟叶样品比例在加工强度3(筒壁温度150℃、热风温度100℃、排潮风门开度60%)最高,达到19%;干燥感改善的烟叶样品比例逐渐降低,最高达到15%;劲头改善的烟叶样品比例均小于3%;香气特性、烟气特性和口感特性各指标变差的烟叶样品比例逐渐升高。在加工强度1~2(筒壁温度115~130℃、热风温度80~90℃、排潮风门开度80%~100%),感官质量保持不变与改善的烟叶样品比例显著大于感官质量变差的烟叶样品比例,滚筒干燥工序在加工强度1~2设置有利于保持和改善烤烟烟叶感官质量。  相似文献   

13.
风沙半干旱区不同立体复合模式下大扁杏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选择科尔沁沙地南缘3种果粮草立体复合模式(模式A:大扁杏//花生/玉米/花生//大扁杏;模式B:大扁杏//玉米//大扁杏;模式C:大扁杏//草//大扁杏),研究了3种果粮草立体复合模式下田间主要气象因子的日变化以及大扁杏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3种模式大扁杏所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PAR)为:模式C>模式A>模式B;模式B的空气相对湿度(RH)较大而气温(Ta)较高,田间CO2浓度也相对偏低。3种模式大扁杏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型曲线,两个高峰值分别出现在12:00与16:00前后。3种模式的Pn日平均(8:00~18:00)分别为10.5、8.9和10.6 μmol/(m2?s);最高值分别为17.9、15.2和18.2 μmol/(m2?s),模式B的光合能力明显低于模式A与模式C,而蒸腾速率(E)则比另两个模式高,模式A的光合速率虽介于模式B与模式C之间,但其蒸腾速率显著低于两模式,故模式A的大扁杏WUE日平均相对较高,抗旱性较强。从经济效益分析,模式A的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另两模式。因此,模式A在风沙半干旱区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4.
RP-HPLC法测定“加味白头翁”颗粒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加味白头翁”颗粒剂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反向高效液相层析(reverse 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RP-HPLC)法。采用Krom asil C18柱(4.6 mm×250 mm, 5 μm),流动相:乙腈与0.03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体积比30:70的混合溶液,流速1 mL/min,紫外检测波长:265 nm,柱温:30℃。在所选的色谱条件下,盐酸小檗碱峰与辅料、溶剂及复方提取物中的其他成分的峰分离良好,盐酸小檗碱在93.00~186.00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 n=6),平均回收率为99.49%。RSD=0.76%。所用方法简便、灵敏,可用于“加味白头翁”颗粒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凡纳滨对虾反季节集约化健康养殖技术,本实验在合理投饵、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投放健康优质虾苗、应用微生态制剂和微管充氧等措施,结合虾池水质理化因子(D.O、透明度、pH、盐度、NH4+-N)和病原生物(弧菌、WSSV、TSV)的实时监测,结果显示,养殖期间水温、透明度、pH、盐度、溶解氧分别保持在19.5~26.7℃,平均(22.94±0.63)℃;23.2~59.1 cm,平均(37.8±12.0)cm;7.7~8.5,平均(8.1±0.0.2) pH酸碱度?、30.0‰~33.5‰,平均(31.72±0.84)‰,4.0~6.0 mg/L,平均(5.13±0.38)mg/L,虾池氨氮控制在0.05~1.30 mg/L,平均(0.59±0.09)mg/L,池水中异养细菌和弧菌分别控制在(5.05~19.23×104) cfu/mL,平均(10.92±3.45×104) cfu/mL,(0.45~3.71×104) cfu/mL,平均(1.14±0.73×104) cfu/mL。养殖期间对虾体长生长(L)与养殖天数(天)的回归方程:l=0.087d+0.1968(r=0.9843) ,体重生长(W)与养殖天数(天)的回归方程:W=0.0001d2.3847(r=0.9948)。28口实验虾池中只有5口的产量低于500 kg/666.67m2,占17.86%,其余虾池对虾产量均达到500 kg/666.67m2以上,其中有39.29%的虾池产量达到500~1000 kg/666.67m2;28.57%的虾池产量1000~1250 kg/666.67m2;10.71%的虾池产量1250~1500 kg/666.67m2;3.57%的虾池产量1500 kg/666.67m2以上,平均产量(769.08±440.22)kg/666.67m2,对虾平均成活率为(67.84±15.23)%,饵料系数(1.27±0.83)。  相似文献   

16.
湘西植烟土壤pH状况及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解湘西州植烟土壤pH分布状况,测试了湘西州主要烟区488个土壤样本,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湘西州植烟土壤pH适宜样本分布、县域差异、土壤类型差异、海拔差异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湘西州植烟土壤pH总体适宜,平均为5.87,变异系数为11.13%;pH处于适宜烤烟生长的5.5~7.0间的土壤样本占72.75%。(2)湘西州主产烟县植烟土壤pH大小表现为:保靖县>龙山县>芦溪县>凤凰县>花垣县>永顺县>古丈县。(3)湘西州烟区不同土壤类型pH大小表现为:灰黄棕土>石灰土>灰黄泥>灰黄土>黄壤>红壤>浅灰黄泥>水稻土。(4)湘西州植烟土壤pH有随海拔升高而升高的趋势。(5)植烟土壤pH Kriging插值图显示,湘西州植烟土壤pH呈斑块状分布态势,在保靖县、龙山县和永顺县的部分地区各有一个高值区,在古丈县的中部有一个低值区。  相似文献   

17.
不同剂量SO2保鲜剂对冷处理护色荔枝贮藏安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糯米糍等五个中晚熟品种八至九成熟的荔枝果实为试材.研究不同剂量S0,缓释保鲜剂处理(每千克荔枝用量A:3.5g、B:4.2g、C:2.8g)对冷处理护色荔枝贮藏安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B剂量处理的荔枝经3~5℃冷处理结合SO,缓释保鲜剂熏蒸48~72h后.果皮颜色褪变成青绿色.再继续于-2~O℃的自然通风库中贮藏100d,果皮颜色可恢复成自然的鲜红色。果肉晶莹洁白.保持了鲜果的品质,好果率可达97%以上,果肉的S02残留量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0.05g/kg)。其中,A剂量处理的糯米糍和玉荷包品种的荔枝保鲜及安全效果最好,SO2残留量为0.016g/kg和0.014g/kg,淮枝和蜜糖埕品种果肉的S02残留量仅为0.007g/kg和0.009g/kg,低于美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0.0lg/kg)。  相似文献   

18.
史激光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5):357-360
根据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2007-2009年生长季(5月至9月)湍流通量监测资料,对该地区不同天气状况下湍流通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O2通量、动量通量、潜热、显热通量存在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变化范围分别在-0.0647~0.0344 mg/(m2?s)、0.058~0.207 kg/(m?s2)、0.69~95.39 W/m2、-31.35~287.2 W/m2之间。给出了湍流传输系数Cm=Ch=Cw=6.8×10-3 。  相似文献   

19.
动态观察了肺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的增殖及管腔面积的改变,探讨维拉帕米对低温诱发的肉鸡肺血管重塑的影响。150只AA商品代肉仔鸡常规育雏,15日龄随机分为三组:常温(22~24℃)对照组、低温(9~11℃)组、低温维拉帕米组。分别于低温处理后2周(28日龄)、3周(36日龄)、4周(44日龄)从三组随机各抽取10只测定肺动脉压(PAP),并取肺组织做石蜡切片,以Weigert弹力纤维染色,计算机图象分析法测定肺细小动脉外径和内径、管总面积和管腔面积,计算相对中膜厚度(mMTPA)及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TA。结果显示:(1)维拉帕米抑制低温肉鸡肺动脉压的升高, 28日龄、36日龄和44日龄,维拉帕米mPAP显著低于低温组(P<0.05);(2)28日龄、36日龄和44日龄时,维拉帕米组50μm ~100μm的肺小动脉相对中膜厚度mMTPA显著低于低温组(P<0.05),100μm ~200μm肺小动脉的组间差异与此类似,维拉帕米能抑制肺小动脉中膜平滑肌增生;(3)3个日龄的维拉帕米组肺小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TA显著低于低温组(P<0.05),维拉帕米能抑制血管壁的增厚。这些结果提示维拉帕米能抑制低温诱发的肺动脉高压和以肺小动脉中膜平滑肌增生、管壁增厚为特征的肺血管重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