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通过贝尼尔和锥黄素对三个年龄段的40头短角牛分两组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贝县尔实验组治愈率为成年牛87。5%,青年牛83.33%,犊牛100%,病死率为成年牛12.5%、青年牛16.7%、犊牛0。锥黄素试验组治愈率为成年牛25%,青年牛50%,犊牛33.3%,病死率为成年牛75%、青年牛50%、犊牛66.7%。结果表明贝尼尔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市场上出售的瘦幼残牛价格都比较低.若能充分发掘其生长潜力。短期内进行催肥后.按肥育牛出售.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这也可作为农村脱贫致富的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本身牛头这个部位比较大.但是分开做。分开卖,大家消费、携带都很方便。就拿牛眼来说,既可以做成凉菜鲜椒拌牛眼.又可以做成热菜鲍汁扣牛眼,当然其他附件做的菜品也是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4.
王宁 《当代农业》2011,(5):45-45
近年来,我国部分省区先后发生多起牛呼吸道传染病疫情.主要发生在从外地引入的犊牛中.给养殖户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其临床表现与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即牛肺疫)比较相似,一些养殖户和基层兽医人员就误认为是牛肺疫。  相似文献   

5.
龙井和珲春市牛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压滴镜检法和血涂片染色法,检测龙井和珲春地区牛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共检测21头牛,检出率为100%,比较2种方法,检测出的附红细胞体平均感染率分别为55.25%,58.52%,2个地区附红细胞体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66.58%,55.11%;采用压滴镜检法检测,表现临床症状的牛与不表现临床症状的牛的附红细胞体平均感染率比为56.22:29;放养牛与圈养牛的附红细胞体平均感染率比为59.72:8.  相似文献   

6.
用银染技术对中国4个地方黄牛品种(蒙古牛、秦川牛、岭南牛和西镇牛)40头的Ag-NOR,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蒙古牛、秦川牛和岭南牛每细胞Ag-NOR,数变化范围为3~10个,西镇牛为2~10个,平均分别为5.818±0.513,5.473±0.316,5.377±0.279和5.178±0.354.Ag-NOR,表现了细胞、个体和品种间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7.
对32头西门塔尔♂×荷斯坦奶牛的♀杂交后代生长发育规律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杂种牛的平均初生重39.83kg,6月龄141.47kg,12月龄体重415.38kg,与荷斯坦幼牛比较,体现出明显发校优势和生长发育较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1.婆罗门牛 婆罗门牛育成于美国,是由四种印度瘤牛和一些纯种英国牛杂交培育而成的肉牛良种,是适于热带、亚热带饲养的优良肉牛品种。据国外研究资料表明,普通黄牛导入50%婆罗门牛血统,其后代就能充分体现婆罗门牛的品种特征。云南省南部和中部地区属热带、亚热带气候类型,比较适于引入婆罗门牛进行杂交改良。  相似文献   

9.
1.淮北黄牛。淮北黄牛主要分布在安徽的阜阳、毫州及宿州等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我国著名的黄牛品种南阳牛的地方类群.淮北黄牛在长期饲养过程中.先后引入过秦川牛、海福特牛、利木赞牛、夏洛莱牛、皮埃蒙特牛、西门达尔牛等品种杂交改良。  相似文献   

10.
以布兰格斯牛(Brangus)为母本,以外地引进的邦斯玛拉(Bonsmara)、夏洛来(Charolais)、格尔布威(Gelbvieh)、海福特(Hereford)和Romosinuano牛为父本的杂交一代犊牛以及纯繁的布兰格斯(Brangus)犊牛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小二乘方差分析固定模型,对断奶适应期、试验适应期、试验期以及断奶后整个时期各阶段的日增重最小二乘均值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以夏洛来为父本的杂交一代犊牛的适应性以及增重速度均优于其它5个品种,并且与Romosinuano 牛、邦斯玛拉作为父本的杂交一代犊牛差异显著(P<0.10).以布兰格斯牛为母本,犊牛获得最大日增重为原则,各父本的优选顺序为:夏洛来、格尔布威、海福特、布兰格斯牛、邦斯玛拉和Romosinuano牛.  相似文献   

11.
经过3年育肥幼牛和成年架子牛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每头牛日增重为幼牛1.32kg,成年架子牛1.26kg,而对照组分别为1.03kg,0.96kg,两种类型牛的试验组分别比对照组平均每头提高了0.29kg(P<0.01).0.30kg(P<0.0.05),试验组的饲料消化率、屠宰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体尺的增长明显快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尿素生产成本低,合氮量高,可被牛瘤胃中的微生物消化合成菌体蛋白.给牛提供丰富的氨基酸数量和种类.使牛的蛋白质营养得到改善.因而可以利用尿素作为牛蛋白质的补充来源。在青绿饲料缺乏不能提供充足蛋白质的情况下.用尿素喂牛可作为提高养牛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但是如果尿素喂牛方式不当.则不仅效果差.甚至会引起中毒。因此.用尿素喂牛是有讲究的。为了安全有效地使用尿素喂牛.在生产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   

13.
哲惠 《新农业》2004,(10):24-25
选奶牛品种当前全世界奶牛品种.主要有荷斯坦牛(又称黑白花牛)、娟珊牛更赛牛、爱尔夏牛及瑞士褐牛。我国饲养奶牛品种中95%以上是中国荷斯坦牛(中国黑白花牛)此外还有新疆褐牛三河牛及草原红牛等。荷斯坦牛属大体型奶牛产奶量最高年产万公斤以上的牛群比较多见我国最高产牛群已达87732公斤。美国产奶量最高的1头母牛里斯达365天产奶30833公斤乳脂率33%。饲养奶牛应首选荷斯坦牛饲养条件较差也可选择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14.
黄牛品种银染核仁组织区(Ag—NORs)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银染技术对中国4个地方黄牛品种(蒙古牛,秦川年,岭南牛和西镇牛)40头的Ag-NORs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蒙古牛,秦川牛和岭南牛每细胞Ag-NOR,数变化范围为3-10个,西镇牛为2-10个,平均分别为5.818±0.513,5.473±0.316,5.377±0.279和5.178±0.35Ag-NORs表现了细胞,个体和品种间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15.
肉牛的育肥方法很多,通过对各种发育阶段的牛对比,选择架子牛进行育肥,不仅增重快,而且饲料报酬高,饲养周期比较合理.经济效益明显,现将我们在实际应用中采用的主要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供养牛业同仁探讨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利木赞牛与中国西部2个黄牛群体杂交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利木赞牛的品种特性人手,在中国西部两个黄牛群体(秦川牛和固原牛)引进利木赞牛进行黄牛改良的过程中,通过体尺测定试验(秦川牛、固原牛及其利杂牛)得知杂交牛各项体尺指标和体重均得到明显改善(P〈O.01或P〈0.05),尤其杂交牛的肉用指数(BPI)均得到极显著的提高(P〈0.01),表明两个黄牛群体在肉用性能改进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固原牛提高的程度比秦川牛更加明显;通过育肥屠宰试验(固原牛及其利杂牛)得知利木赞杂交牛平均日增重比固原牛增加20%,屠宰率和眼肌面积分别提高了8.58%和27.62%,充分显示了利木赞牛杂交带来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我地区发生翻胃吐草的病牛比较普遍.就笔者近年来记录下来的有26例。尤其农村长时间重役经历的牛比较多见。该病一般起病缓慢.先轻后渐重.畜病几天后才引起畜主的注意。  相似文献   

18.
全放牧婆罗门牛和BMY牛胚胎回收适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婆罗门牛和BMY牛供体超数排卵,以第1次人工授精(AI)当日为0d,分别在AI第6~6.5天、7—7.5天和8—8.5天回收胚胎,统计≤16细胞胚、桑椹胚、囊胚和孵化胚的数量,计算各发育阶段胚胎所占的百分率,分析婆罗门牛和BMY牛的胚胎回收适期。结果表明:婆罗门牛AI第6~6.5天的桑椹胚率比BMY牛高43.54个百分点(P〈0.01),AI第8~8.5天的孵化胚率比BMY牛高35.94个百分点(P〈0.05),胚胎发育速度比BMY牛较快。罗门牛和BMY牛在AI第6~6.5天回收胚胎的囊胚率低,而第8—8.5天的孵化胚率高,胚胎回收以AI第7—7.5天为宜。  相似文献   

19.
为确保牛病的防治效果和用药安全.针对当前养牛户在牛病防治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注意下述几个问题。 一、不要“重治轻防” 消毒药舍不得买.有了消毒药长期不使用.常年不打防疫针.存在侥幸心理.牛得病了药品成箱往家搬.跑远路请兽医.有的人束手无策.不知所措。预防牛病既经济又保险.相反.治疗牛病既费钱、费事、费心又可能造成重大损失。正确办法是:定期进行消毒.平时讲究环境卫生.有目的地进行程序化免疫.把预防疾病的发生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胰岛素(Insulin)对牛卵母细胞体外发育的影响以及体细胞共培养对体外受精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将获取的牛卵泡卵母细胞在含有30μg,LEGF或50mg/L Insulin或30μg/LEGF+50mg/L Insulin的成熟培养液中进行成熟培养,比较不同生长因子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的影响;将受精卵用颗粒细胞单层培养系统或牛输卵管上皮细胞单层培养系统进行体外培养,比较体细胞共培养系统对体外受精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培养液中添加30μg/LEGF或者30μg/LEGF+50mg/L Insulin可以显著提高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和受精后的卵裂率(P〈0.05);输卵管上皮细胞共培养系统可以显著提高受精后的囊胚发育率(P〈0.05),可以用于牛体外受精胚胎的体外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