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红小豆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食用豆类,在生育期间常受到豆荚螟等害虫的为害,豆荚螟幼虫蛀食豆荚和种子,为害幼茎,使红小豆的产量和品质大大下降。因此,防治豆荚螟对提高红小豆产量和品质极为重要。现将2001、2002年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科研所防治红小豆豆荚螟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55%毒·氯乳油防治豇豆豆荚螟田间试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荚螟主要为害豇豆、菜豆、四季豆等豆科作物。以幼虫为害豆叶、花及豆荚,危害的豆荚影响食用价值。为提高豇豆品质,2006年进行了55%毒.氯乳油防治豇豆豆荚螟的田间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5%毒·氯乳油800~1 000倍液防治豇豆豆荚螟的效果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山东省曲阜市大豆蛀荚害虫主要为豆荚螟和大豆食心虫,豆荚螟在曲阜市发生3~4代,大豆食心虫年发生一代,第3~4代豆荚螟和大豆食心虫为害夏大豆。豆荚螟的防治适期为大豆鼓粒前期,用来福灵、地亚农、功夫和久效磷防治大豆蛀荚害虫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戴继红 《农技服务》2011,28(6):810-811
总结了3种大豆害虫(豆荚斑螟、大豆食心虫和豆荚野螟)的鉴别及药剂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豇豆豆荚螟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并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了豆荚螟综合防治技术,以确保豇豆产品高产量、高品质和农药残留检测符合国家无公害标准。  相似文献   

6.
豆荚螟是刺槐的重要害虫。以幼虫蛀入刺槐豆荚取食种子,往往把种子取食一空。试验结果表明,用不同处理对豆荚螟防治均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黄淮流域夏大豆豆荚螟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淮流域夏大豆豆荚螟的田间调查,明确了豆荚螟每年的发生代数为4~5代,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许少山 《农技服务》2007,24(2):52-52,54
介绍了菜螟、豆荚螟、瓜绢螟、茄黄斑螟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晓声 《南方农业学报》2012,42(9):1066-1069
【目的】研究木豆豆荚螟主要生物学特性,了解木豆豆荚螟为害习性,为木豆豆荚螟防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观察和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金城江区和凤山县木豆豆荚螟生活习性、发生条件、为害程度及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木豆豆荚螟主要以幼虫为害木豆的花蕾、嫩荚,造成蕾、荚脱落;1条木豆豆荚螟的全幼虫期能蛀食豆粒3~5粒,有转荚为害现象;木豆豆荚螟的蛀害率约25%~40%,干旱年份旱地木豆豆荚蛀害率可高达80%以上;采用单植方法,可减轻木豆豆荚螟的危害,品种混植越多,花期重叠时间越长,木豆受豆荚螟危害越重;通过合理施药,可减轻危害,提高木豆产量。【建议】冬季彻底清园,降低次年虫源基数;根据不同品种合理密植,保持木豆地通风透光;不同品种分别种植,避免混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拔除变异株,减少品种混杂;花、荚期科学合理用药,以保花保荚。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木豆豆荚螟主要生物学特性,了解木豆豆荚螟为害习性,为木豆豆荚螟防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观察和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金城江区和凤山县木豆豆荚螟生活习性、发生条件、为害程度及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木豆豆荚螟主要以幼虫为害木豆的花蕾、嫩荚,造成蕾、荚脱落;1条木豆豆荚螟的全幼虫期能蛀食豆粒3~5粒,有转荚为害现象;木豆豆荚螟的蛀害率约25%~40%,干旱年份旱地木豆豆荚蛀害率可高达80%以上;采用单植方法,可减轻木豆豆荚螟的危害,品种混植越多,花期重叠时间越长,木豆受豆荚螟危害越重;通过合理施药,可减轻危害,提高木豆产量。【建议】冬季彻底清园,降低次年虫源基数;根据不同品种合理密植,保持木豆地通风透光;不同品种分别种植,避免混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拔除变异株,减少品种混杂;花、荚期科学合理用药,以保花保荚。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掌握罗甸秋冬四季豆豆荚螟的消长规律,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对罗甸县沫阳镇飞龙桥村的秋冬四季豆豆荚螟田间消长规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豆荚螟在花、荚上的盛发期为10月30日至12月7日,高峰期在11月11日至11月23日,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豆荚螟对鲁西地区多种菜用豆类为害日趋加重。20%阿维菌素.抑食肼可湿性粉剂防治菜豆豆荚螟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二元混剂20%阿维菌素、抑食肼可湿性粉剂对菜豆田豆荚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d、10d用600g/hm2以上时防效均高于或相当于对照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和20%抑食肼可湿性粉剂,且对菜豆安全。  相似文献   

13.
豇豆荚螟是绿豇豆第一大害虫,常在花中产卵,在豆荚内孵化且蛀食豆荚,同时绿豇豆又有边开花边结荚边采收的特性,防治难度大。为此,2000~2001年间我们开展防治豇豆荚螟药剂和浓度筛选、覆盖防虫网防治豇豆荚螟试验研究,取得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豆荚螟对鲁西地区多种菜用豆类为害日趋加重.20%阿维菌素·抑食肼可湿性粉剂防治菜豆豆荚螟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二元混剂20%阿维菌素、抑食肼可湿性粉剂对菜豆田豆荚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d、10d用600g/hm2以上时防效均高于或相当于对照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和20%抑食肼可湿性粉剂,且对菜豆安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几种药剂对豇豆豆荚螟的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0%氯虫·噻虫嗪(福戈)WG对豆荚螟有很强的杀虫效果,持效期长,可达10d左右,是防治豆荚螟的良药,建议使用浓度为3 000~4 000倍.  相似文献   

16.
<正> 豆荚螟俗名豆蛀虫,是近几年豆类生产中最难防治的害虫之一。豆荚螟以幼虫蛀食荚、花蕾和种子,造成瘪荚、空荚,由于粪便堆积,引起腐烂,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一、生活习性豆荚螟一年发生6~9代,从第二代起就开始世代重叠危害。幼虫共5  相似文献   

17.
董伟 《农技服务》2009,26(8):64-65,69
对大豆食心虫、豆荚斑螟和豆荚野螟进行了形态特征及为害症状的鉴别,总结了大豆食心虫的发生规律与生活习性,并对各种防治大豆食心虫的方法的具体实施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为选出防治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的高效药剂,采用浸渍法测定了7种常用杀虫剂对豆荚螟卵和三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72 h后对卵毒力最大的是甲维盐,致死中浓度(LC50)为0.142 mg/L,其次是溴氰虫酰胺、虫酰肼和氯虫苯甲酰胺;48 h后对三龄幼虫毒力最高的是高效氯氰菊酯,致死中浓度为0.018mg/L,其次为甲维盐、溴氰虫酰胺和灭幼脲;7种常用杀虫剂对豆荚螟均有较强的毒力,可用于防治豆荚螟。  相似文献   

19.
豆荚螟危害柽麻十分严重,以致留种困难,成为发展柽麻绿肥的一大障碍.我们在1977~1978年,对柽麻豆荚螟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观察研究.现将初步结果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20.
大豆豆荚螟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豆荚螟又称豆荚螟、豆荚蛀虫等,是我区大豆的主要虫害之一。除了危害大豆外.该虫还危害豇豆、扁豆、豌豆、绿豆等豆科植物。主要以幼虫蛀入豆荚食害豆粒。被害豆粒形成虫孔、破瓣。甚至大部分豆粒被吃光。防治不及时的田块,常常造成“十荚七蛀”。一般减产可达30%-50%.严重的减产7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