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06年6月12日至13日,民进江西省委“三胞”委员会和机关支部组织赴婺源参观游览,重点到上晓起村和严田古樟民俗园。婺源上晓起村江湾古村上晓起,美仑美奂诗画意。小桥清流水车声,徽居作坊揉捻机。(1)江氏宗祠敦彝堂,进士荣禄大夫第。(2)老树遮荫品婺绿(3),人间仙境在此觅。注释:(1)婺源房屋多为徽式建筑。作坊、揉捻机为古代制茶工具,上晓起村还保留使用。(2)该村有江氏宗祠(名敦彝堂)和进士第、荣禄第、大夫第等古建筑,保存完好。(3)婺源绿茶,历史悠久,《宋史·食货志》将其列为全国六种名茶“绝品”之一。严田古樟民俗园驱车观光到婺源,… 相似文献
3.
金秋十月,秋风送爽,正是外出考察的好时机。
10月10日,何融融会长和曾荣华、陈文山常务副会长率领泉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一行20人的考察团,前往我国著名的茶乡江西婺源参观考察。 相似文献
4.
现存古民居建筑一般建成于明清时期,大多以一个庞大的家族为体系组成,村里有创业兴业的历史、有家族兴衰繁荣的记载、有祖上的遗训族规。选取江西婺源为实例研究地,探讨徽州古民居建筑的遗产价值,分析了婺源古民居建筑艺术、环境、科学、历史和情感五个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2006年,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就重振江西茶业产业做出了重要批示:“我省三分之二地区是山区,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好,发展茶产业的潜力大,历史上我省茶产业的发展就曾有过辉煌的历史,至今不少名茶在国内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进入新世纪、新时期,茶产业的发展形势很好,我们要把 相似文献
6.
7.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赞美家乡婺源的诗句。平静清澈的星江河,黑瓦白墙的徽派建筑,连绵百里的茶岭,淳朴的民风是婺源最真实的写照。[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9.
<正>核心提示2008年冬天,江西省婺源县紫阳镇考水村的100多户农民,播种了40多公顷浙优201的油菜。经过精心的栽培,油菜长势喜人。到了2009年春天,油菜花盛开了,一望无际的金黄色让农民们喜出望外,心想又是一个丰收年。可是,到了4月份,田园里的油菜大部分只开花不结籽,有的果实长到牙签一般大小就不生长了, 相似文献
10.
婺源,在历史上二次归属安徽的徽州地区,著名的徽州歙砚——龙尾砚石材均出自婺源的龙尾山,是歙砚的原属地。走进婺源等于走进了山国,大大小小的山上处处有茶林。婺源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自宋以来,有“书乡”、“茶乡”、“砚乡”、“墨乡”之称。 相似文献
11.
12.
婺源,是我早已向往的地方。对于它的赞美之词,可以说是“如雷贯耳”。有人说“这是中国最后的“香格里拉”、“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县与浙江安徽两省比邻,地处江西东北,与瓷都景德镇相邻。 相似文献
13.
徽州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之地的山区,境内高山纵横,峰峦叠嶂,其所辖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与绩溪等一府(州)六县行政格局,自唐宋以来即以形成,徽州旧属六县均产茶,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名茶重点产区之一,其中之婺源便素有“绿茶之乡”的美誉。光绪《婺源乡土志·婺源风俗》中便讲到,婺源县“物产,茶为大宗”。因此徽州茶商中,婺源茶商更是倍受瞩目的一族。《通商各关洋贸易总册》卷下《光绪十七年九江华洋贸易情形略记》中便讲到“绿茶生意者,系徽州婺源人居多”。此张茶商会馆《通告》长31.2厘米,宽17.5厘米,得来于婺北第一大镇清华… 相似文献
14.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看不到七八个星天,因为我们到得比较晚,只有小雨,淅淅的下着,所以,在夜色下,我们仅仅能感受到两三点雨山前,那远远的七八个,是上晓起的灯光。曾在一篇文章里写到雨中的婺源,也曾在其他的文章里摄影作品里看到雨中的婺源。湿漉漉的青石,迷朦的油菜花,蓑衣,斗笠,牧牛,炊烟;路边带雨的小花,或红或紫或蓝,还有那一树树红的桃花,白的梨花,还有那房门口趴着的百无聊赖的大黄狗,只能看着门外密密的雨丝,连尾巴都不摇一下。一把鲜艳的小伞飘了过来,接着是一些背包的旅者,沐着雨迎着风,走在鲜花开满的小径上。花是春天的…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从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的角度分析了婺源乡村旅游资源的禀赋,突出其秀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厚重的人文历史背景,总结出其旅游资源种类繁多,质量较高的特点,同时也指出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缺陷,以期有助于当地在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乡村旅游条件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旅游经济。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