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泵站进出水对装置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兰英 《排灌机械》1992,10(4):42-43,53
机电排灌站效益的好坏,直接影响排灌区的农业产量,影响经济的发展。而反映机电排灌站效益高低的指标是泵站的综合装置效率。从泵站综合装置效率的计算中可知,泵站的进出水效率(管路效率η_管,水池效率η_池)直接影响泵站的装置效率。如何提高这方面的效率,是我们在泵站建设或技术改造工作中需要作一些研究的。  相似文献   

2.
一、影响泵站装置效率的主要因素 泵站装置效率是反映整个抽水装置的有效利用程度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表达式如下: η装=η机η泵η传η管 式中:η装-泵站装置效率;η机-电机效率;η泵-水泵效率;η管-管路效率。 可见装置效率与电机、水泵、传动设备和管  相似文献   

3.
前言根据水电部《泵站技术改造通则》SD141-85规定:特低扬程(H_净<3m)泵站站效率η_站≥50%。由于扬程低,管路短,管路效率低,使站效率指标在实践中难以达到。经过反复实践,如优化水泵装置,调速减损和改造进出水池等措施,已使扬程在2~3m范围内的泵站效率可以达到部颁标准,而对于扬程在2m以下的泵站仍难以达标,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4.
泵及泵装置效率表达与换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分析和表达了水泵机械效率、水力效率、容积效率及总效率;分析和表达了泵效率、泵装置效率的相似性,评价了已见各种泵效率的换算公式,推导并提出了泵效率常数暨新的泵效率、泵装置效率换算方法;所提效率公式、效率换算方法对泵性能参数的可信性有鉴别、评价作用,对开发高效水力模型,提高泵站效率有指明路径作用。针对离心泵(及蜗壳式混流泵)和轴流泵(及导叶式混流泵)所提统一的表达式,既适用于泵,亦适用于泵装置;既适用于模型泵,亦适用相似的任意口径、任意参数的原型泵及原型泵装置。泵及泵装置性能统一表达的研究和实现,对于提高泵的设计水平,对于泵及泵站特性准确预测均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上桥泵站的具体情况,提出在保留原进出水流道、原电动机和原导叶的基础上只进行换泵的技术改造方案。针对该方案,对上桥泵站模型泵装置的能量特性和汽蚀特性进行了全面的试验研究,确定了改造方案的可行性。通过技术改造前后的现场实测结果表明,在经常运行扬程附近并满足设计流量要求的情况下,改造后较改造前泵站的效率提高了19%之多,改造效果显著,可为其它大型泵站的更新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提出了大型轴流泵装置模型和原型之间新的效率换算关系,并且对上桥泵站技术改造后的原型泵装置效率特性进行了预测,与泵站改造后的现场实测结果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6.
刘志道 《排灌机械》1993,11(2):17-17
我县在搞圬工泵出口动能回收试验过程中,发现圬工泵出口加装导流盖帽时,不能提高泵站效率,有的甚至适得其反。一般认为:水出流受阻愈大时,出水流量减少愈多、功率消耗愈高、泵站效率愈低。联想到轴流泵出水要经过60°的大弯管,水出流也要受阻,泵站效率也一定会受到影响。若把大弯管去掉,改成圬工出流,再加扩管,效果是否要比原来的好呢?为此,我县在四明乡的建华站对500ZLB-100型轴流泵进行了如下改造试验:(1)对原泵进行测试(没有出水管和拍门、叶片角+2°);(2)去掉60°的大弯管;(3)在第2点基础工上加装扩管。  相似文献   

7.
在泵站测试和节能技术改造过程中,为提高管路效率,减少管路出口的阻力损失。我县在1982年对出水管路出口处局部增装渐扩管与不装渐扩管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仅单从出水口局部增装渐扩管后,管路效率可提高3.0%以上,每提高1%的泵站装置效率,  相似文献   

8.
大型泵站改造中的水泵选型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相似理论,分析和表达了模型泵及泵装置扬程特性曲线和效率特性曲线,提出了预测原型泵及泵装置扬程特性和效率特性的数学模型,作为泵站技术改造水泵选型预测的理论依据;应用该数学模型对安徽上桥泵站技术改造中适宜的泵水力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预测了原型泵装置性能;以效率最优为准则,优选了适合于上桥泵站特征水位组合、流量的水力模型.优选结果为采用350ZMB-3.8模型;更换新泵后,在功率未增大的情况下,单泵流量加大5—8m^3/s.  相似文献   

9.
水泵叶轮是水泵的核心部件,如果使用不当,常会损坏叶片(杂物进入泵体打坏叶片或进水条件恶劣等原因使叶片表面产生汽蚀破坏);如果水泵实际工作扬程与额定扬程相差悬殊,就会形成高能耗、低效率运行。水泵叶轮的好坏及使用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泵站装置效率的高低。目前,各地泵站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怎样充分利用泵站原有设备及水工建筑进行节能技术改造,从较少的投资换取较大的经济效益。本文就更换水泵叶轮以改造泵站谈几点看法。1.在保证灌排要求的前提下,选用与当地运行条件相适应的泵型叶轮,去更换那些与当地运行条件不相适应的泵型叶轮,以提高水泵的运行效率。为此,我们在天平乡新联机电排灌站做  相似文献   

10.
拍门是轴流泵站主要截流闭锁装置之一,其动态特性与泵装置停泵过渡过程中泵机组动力学特性,管路系统瞬变流及液压启闭机构动态特性等有关。文中结合湖北樊口泵站大型拍门模型试验,介绍了拍门及液压启闭系统模型相似设计方法,运用微机动态测试系统实测了不同装置扬程下两种不同渐变缓中方案的拍门动态参数及启闭机油罐内应力变化过程,根据模型试验结果合理确定了樊口泵站拍门技术改造中截流渐变回油口槽道面积方案,该研究成果不仅为樊口泵站拍门技术改造提供依据,同时也对同类截流闭锁装置设计,改造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泵站机组产生振动的原因,给出了消除或减轻振动危害的技术措施,并结合实例说明,经过泵站技术改造,消除和减轻了振动危害,水泵装置效率、运行安全性和工程效益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针对泵站机组产生振动的原因,给出了消除或减轻振动危害的技术措施,并结合实例说明,经过泵站技术改造,消除和减轻了振动危害,水泵装置效率、运行安全性和工程效益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泵站改造,是对效率低、能耗高、效益差、不安全的老泵站进行技术改造。改造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能源单耗,确保安全生产,促进农业稳产高产。改造的具体目标,是提高泵站装置效率。泵站装置效率是由动力机、传动装置、水泵、管路(流道)  相似文献   

14.
蔡自春 《排灌机械》1999,17(3):36-39
论述了芜湖市在全省率先进行泵站技术改造的经济和技术改造的主要技术措施,分析了泵站技术改造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出了泵工程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县先后对上百座机电排灌站进行了圬工泵改轴流泵、卧式泵改立式泵、混流泵斜装落井及降低进水池底板等项措施的节能技术改造。为了进一步改善泵站进水流态,提高装置效率,去今两年分别在南湾、丰塘、后岗等站从事十多种投资很少、效益显著的导流锥模型试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立式泵站增设导流锥后,其综合  相似文献   

16.
针对原水轮泵效率低、使用寿命短的缺点,罗旺水轮泵站进行了技术改造。改造内容包括机组改型、进水口改造、尾水管改造、水轮泵蜗室的改造以及输水管的改进。改造后进行了效率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罗旺水轮泵站技术改造的效果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面广量大的中小型排灌泵站,能源消耗约占农业总能耗三分之一以上,而泵站效率一般仅百分之三、四十,低扬程泵站效率更低,节能潜力很大。本文拟结合溧阳县泵站节能技术改造试点试验资料,分析探讨提高中小型泵站效率的途径和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排湖泵站更新改造工程的基本情况,对该工程中引进大泵PNZ2800型全调式轴流泵装置进行了关于性能、汽蚀、飞逸特性的模型试验。排湖泵站模型装置性能试验在开式台架上进行,泵段性能、汽蚀及飞逸性能试验在闭式台架上进行。模型泵段根据排湖泵站虹吸式出水流道的渐变型式采用 =9.33的比例进行全模拟,保证了对工程中实际泵特性的正确估计。试验中对流量、扬程、效率、汽蚀余量以及飞逸转速等项指标进行了测试和计算。将试验数据与保证工况进行比较,并对该泵的效率、汽蚀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该泵基本能够满足排湖泵站对重新校核确定的特征扬程和流量的要求,其模型泵段效率及汽蚀性能均优于该站原泵型28CJ56模型泵。  相似文献   

19.
这里介绍一种泵站装置效率的简易测定方法.在农村泵站缺乏测试仪器仪表情况下,能很方便地测出泵站装置效率,而且有一定的测试精度. 首先,用水准仪测出泵站的几何扬程(从进水池水面至出水池水面的垂直高度).然后按表一给出的K值算出泵的扬程.其公式为H=KH几何.  相似文献   

20.
泵站机组装置效率测试的主要目的是测试泵站技术经济指标,得出工程运行及管理所需的技术参数,验证工程设计中所采用的主要技术参数是否合理,是泵站技术改造和技术经济指标考核的重要依据。在进行实际机组装置效率测试时,由于平原地区小型泵站自身管路条件的限制,无法满足流量测量仪器设备安装的要求,故采用渠道断面流速法进行流量测量。并且由于小型泵站装机容量较小,采用双瓦特表法进行输入功率测量。通过工程实例应用,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有效的,并且适用于平原地区小型泵站的机组装置效率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