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代彪 《畜禽业》2008,(9):69-71
微量元素铜缺乏可引起人及动物的许多疾病,铜的中毒和缺乏都会引起一系列的疾病,可涉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骨骼组织等的病理损伤。特别是现在集约化养殖应对铜引起的疾病更应得到重视。作者就微量元素铜在动物体内怎样吸收、运转,在细胞内的分布和排泄,铜的生物学功能,而对猪的铜中毒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鲤亚急性铜中毒的血液生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中铜离子(Cu2+)浓度分别为0.03、0.05、0.10、0.18、0.32mg/L对鲤(Cyprinuscarpio)进行5周的染毒试验,研究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和试验时间的延长,中毒鲤血液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铜兰蛋白、碱性磷酸酶活性逐渐降低,谷丙转氨酶活性逐渐升高。试验组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3.
以水中铜离子(Cu2+)浓度分别为0.03、0.05、0.10、0.18、0.32 mg/L对鲤(Cyprinus carpio)进行5周的染毒试验,研究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和试验时间的延长,中毒鲤血液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铜兰蛋白、碱性磷酸酶活性逐渐降低,谷丙转氨酶活性逐渐升高.试验组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4.
铜是动物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用高浓度铜饲料喂猪,具有抑制细菌效能和明显的促生长作用,能保证猪体健康、加快猪的生长速度、提高饲料报酬。但高剂量的铜(多为硫酸铜)进入猪体,则会引起中毒,尤其是仔猪,轻者拉稀、生长缓慢;重者发生贫血,最后衰竭死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浓度的Cu~(2+)对鲫鱼过氧化物同工酶表达的影响。用四个不同浓度梯度的硫酸铜溶液饲养鲫鱼,处理4d后,使用聚丙烯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法,研究不同浓度的Cu~(2+)对鲫鱼肝脏、鳃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Cu~(2+)都有可能使肝脏、鳃组织过氧化物同工酶带强弱发生较明显的变化,并且对其组织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影响显现出一定的组织差异性,在一定量的浓度范围内表现出应激性,可以说,低剂量的铜离子可以诱导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内陆水产》1989,(3):6-6
鲫鱼在我国除西部高原地区外,江河、湖泊、池塘、水库、沟港等水域均产。目前在淡水养殖中,推广饲养的有东北方正鲫、日本大阪鲫,以及人工培育的异育银鲫等。营养成份、鲫鱼为淡水鱼中之上品,肉味细嫩清香、营养价值高。每100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9.5克,脂肪3.4克,糖类0.1克,矿物质(灰分)0.9克,热量62千卡;此外还含钙84毫克、磷203毫克、铁31.7毫克。药用价值、鲫鱼肉:甘、温、和中开胄、行水消肿;鲫鱼卵:调中补气。鲫鱼对脾胄虚弱、食欲不振,痢疾;肺结核咯血;水肿,腹水膨胀;牙痛;产妇少乳;妊娠感寒;妇女血崩;肠痔滴  相似文献   

7.
孙桂云 《畜禽业》2013,(9):96-97
由于硫酸铜能促进蛋氨酸吸收,对仔猪有促生长作用,故仔猪饲料大多是高铜饲料,市场上的猪添加剂也大多数是高铜添加剂,而大多数养猪户又不注重饲料配合比例,不能定期的更换阶段性育肥饲料,有的甚至用仔猪料一直喂到出栏;另外即使自配料也大量添加高铜添加剂,或者高铜浓缩料添加比例不当,导致铜中毒在临床上屡见不鲜。其临床表现复杂而多样,应引起广大养猪户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敌百虫对鲫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96h急性毒性实验敌百虫对鲫鱼的LC50为63.97mg/L,95%可信限为1.81±0.048 mg/L,95%可信区间为57.81~72.11 mg/L.分别选取1/2、1/4、1/8及1/16LC50为染毒浓度,于实验开始后24、48、72及96h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各浓度组实验鱼血浆胆碱酯酶的活性均有一定的升高,但各浓度组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区别.实验剂量下的敌百虫对鲫鱼血浆CST活性有一定的影响,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先扬后抑的结果.1/2LC50实验组血浆CAT在实验进行至96h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其他剂量组在实验期间CAT活性没有明显的改变.本实验中敌百虫对鲫鱼的遗传性在微核率上未表现出差异,但高浓度核异常率在实验24、48h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团头鲂,鲫鱼出血性败血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最近几年,出血性败血病已成了上海地区池养鲤科鱼类的一种流行病。我们对团头鲂和鲫鱼等的这种出血性败血病作了调查并进行了综合防治试验。我们从患病的团头鲂、鲫、鲢、鳙鱼体内分离出了致病菌。对致病菌和组织病理研究所取得的材料表明,此种鱼病系由点状产气单胞菌和非霍乱孤菌所引起。根据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及综合防治试验的结果,提出了一套可行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鲫鱼形态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个体的鲫鱼在鱼体形态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给仿生鲫鱼的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找出不同个体鲫鱼之间在鱼体形态上的一些共性是十分有意义且非常必要的工作。选择个体差异很大的两组鲫鱼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鱼体的轮廓曲线和长度两个形态学参数进行分析,寻求个体差异对它们的影响。鱼体轮廓曲线主要包括体侧轮廓曲线、背部轮廓曲线和腹部轮廓曲线;长度则包括体长、叉长和总长。对比发现,不同大小鲫鱼的轮廓曲线存在很大差别,但是相对鱼体长度的无量纲量之间却没有太大的差别。也就是说鲫鱼个体差异对于鱼体无量纲化的轮廓曲线没有太大的影响。同时还发现,鲫鱼体长、叉长和总长之间始终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且不受个体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饥饿对白鲫能量物质消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性成熟的雌性白鲫(Carassius auratus cuvieri)作为试验对象,研究其肌肉、卵巢和肠系膜脂肪等组织能量物质消耗的变化过程和分配关系。分别在饥饿1 d、2 d、4 d、8 d、16 d、24 d、32 d、40 d取样,测定全鱼、肌肉和卵巢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含量。结果显示:全鱼、肌肉的含水量和灰分含量随饥饿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而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随饥饿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在40 d的饥饿中消耗了总蛋白质的7.54%,总粗脂肪的50.94%,其中有17.43%的总蛋白质和27.98%总脂肪在肌肉中被消耗掉。鱼体消耗的蛋白质75%~100%来自肌肉,消耗的脂肪仅有不到10%来自肌肉。脂肪作为主要能量物质被消耗,但也伴随一定量的蛋白质被消耗,其消耗速度不均匀。脂肪在8~16 d出现一个消耗高峰期,蛋白质在24~32 d的消耗量较大。在试验期内其丰满度保持相对稳定,肠系膜脂肪明显减少。饥饿期间卵巢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相对稳定。对照组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在试验期内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2.
伊维菌素对鲫血液成分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章晓  江敏  吴昊  何琳  杨李 《淡水渔业》2012,42(1):93-96
采用三种给药剂量(3.0、1.0、0.4 mg/kg)研究伊维菌素对鲫(Carassius auratus)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实验组鲫血液中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与对照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但血小板(PLT)指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在给药后8~16 h快速上升、24 h后开始下降,波动幅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三种口灌剂量对鲫血液中钙离子(Ca2+)、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白蛋白(ALB)含量均无明显影响;而3.0、1.0 mg/kg的口灌剂量组鲫血液中总血清蛋白(TP)含量较对照组有下降,且剂量越大影响越大,而0.4 mg/kg组TP含量变化不大。随着剂量的增大,鲫体色逐渐变深,食欲减退、身体失衡,3.0 mg/kg组的鲫解剖后显示肾脏出血迹象。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单剂量肌肉注射和多剂量混饲口灌给药方式下,诺氟沙星在鲫(Carassius auratus)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残留情况。结果显示:在(25.4±0.3)℃水温条件下,以每千克鱼体重10 mg的剂量单次给鲫肌肉注射诺氟沙星后,药物几乎在瞬间吸收,0.0333 h时血液中达到6.6708μg/mL,其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一级吸收二室模型描述较为合适,主要的药动学参数为:t1/2α、t1/2β、AUC和C l(s)分别为:0.4231 h、9.1613 h、17.8619μg.h/mL和0.5727 L/(kg.h)。在(23±1)℃水温条件下,以每千克鱼体重10 mg的剂量多次连续5 d混饲后,鲫停药后第8天肌肉、血清和肝脏中未检测到药物,此时肾脏中药物浓度已降到(0.0463±0.0134)μg/g,低于0.05μg/g。建议在(23±1)℃水温条件下,按每千克体重10 mg的剂量连续5 d混饲给鲫诺氟沙星,休药期至少为最后一次给药后的8 d。  相似文献   

14.
通过光学显微镜对染色体数为150±的三倍体和染色体数为100的二倍体银鲫(Carassius ouratus gibclio Bloch)的精巢组织学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三倍体和二倍体银鲫的精巢组织学结构基本相同,属于小叶型,都是由外膜和实质构成,各精小叶呈辐射状分布,一个小叶由数个精小囊组成.其精原细胞存在于精小叶内壁上,精母细胞和未成熟的精子细胞位于精小囊中,精子成熟后从精小囊进入小叶腔.三倍体银鲫成熟精子的体积为(11.8±2.8)μm3,二倍体平均为(6.8±1.8)μm3,二者的比例接近3:2.结果表明三倍体银鲫的精巢能够发育成熟,其精子发生过程正常,经过减数分裂,能产生正常的精子;因此三倍体的黑龙江银鲫是具有双倍性特征的多倍体群体.  相似文献   

15.
尹军霞  陈瑛  孟丽丽 《水产科学》2007,26(11):610-612
将鲫鱼分为益生菌剂组和对照组,分别投喂添加益生菌剂和未添加佐剂的一般饲料后,检测各组鲫鱼肠道菌群、饲料系数、增重率和成活率等。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是鲫鱼肠道非常住菌群(过路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产气荚膜梭菌为常住菌群;益生菌剂能极显著减少鲫鱼肠道的好氧菌(P<0.01),极显著增加鲫鱼肠道的厌氧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P<0.01),显著降低鲫鱼肠道的产气荚膜梭菌(P<0.05);益生菌剂能有效改善鲫鱼肠道菌群。益生菌剂能促进鲫鱼的生长和成活。  相似文献   

16.
以鲫鱼为实验对象,研究水胺硫磷对鲫鱼各组织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急性毒性测定表明,水胺硫磷对鲫鱼的96h LC50为3.0 mg/L,亚致死浓度的水胺硫磷暴露会导致鲫鱼ALP的活性发生变化。在所受检测的组织中,ALP活性在暴露期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随着水胺硫磷暴露时间延长,碱性磷酶活性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提示SDS暴露所引起的酶活性变化与暴露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普安银鲫胚胎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获得普安银鲫受精卵,对其胚胎发育过程和各发育时期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连续观察,并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其胚胎发育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普安银鲫受精卵近似圆球形,淡灰色,沉性卵,强粘性;卵径1.50mm,吸水后1.88mm;受精后开始形成卵间隙,且植物极的卵间隙大于动物极的;卵间隙形成过程中卵黄收缩,略变小。普安银鲫胚胎发育过程可分为23个发育期,水温18℃时需98.72h出膜,水温24℃和26℃时分别需要56.48h、48.2h出膜。不同温度条件下,普安银鲫胚胎发育早期(胚盘~原肠胚)在18℃恒定水温条件下存活率最高,发育后期阶段(神经胚~出膜)在24℃恒定水温条件下存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的方法,研究了鲫( 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 )自然感染圆形碘泡虫(Myxobolus rotundus)后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表明,感染圆形碘泡虫后,在鲫的头部、鳃和体表能形成大小不一的圆形或椭圆形乳白色孢囊,其孢囊为典型的3层结构:外层的结缔组织、双层质膜的外质以及各个发育阶段的孢子或营养体组成的内质。病理切片可见鱼体各组织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主要表现为鳃丝粘连、肿胀增生;肝脏发生以肝血窦为中心的透明、空泡变性;肾小管内皮脱落,肾小球萎缩;肠道粘膜层脱落,肌层细胞肿胀病变;脾脏的含铁血黄素增多等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9.
银鲫消化酶活性与pH值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实验结果表明:在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胰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是7.5、7.5、8.5、8.0;脂肪酶的最适pH值均为7.5。淀粉酶的最适pH值均为6.5;纤维素酶在肝胰脏的最适pH值是4.8,在前肠、中肠、后肠均有两个峰值,分别为3.6和4.8。说明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分别适宜在弱碱性、弱碱性、弱酸性和酸性条件下发挥酶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用嗜水气单胞菌对金鲫进行攻毒试验,对试验鱼进行血液有形成分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单核细胞数、谷丙转氨酶(GPT)、总胆固醇(CHO)、钾(K)对照组与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红细胞总数、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谷草转氨酶(AST/GOT)和胆碱酯酶(CHE)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