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分析黑龙江省夏季季风的变化规律和夏季季风与年降水之间关系的变化,采用Samel发明的方法,用逐日降雨量数据计算每一年夏季季风到达、离开、停留在黑龙江省的时间。研究结果显示:在1960年至2000年间,黑龙江省的年降水量变化趋势是每10a增加2.229mm,这一变化趋势不显著;夏季季风停留的时间和季风期间的降水量呈显著减少的趋势,分别为每10a减少6.9d和17.5mm。夏季季风这一变化主要原因在于1960–1975期间是夏季季风离开该省的时间提前,1990–2000年间是到达该省的时间拖后。夏季季风在过去40a的减弱使它对年降水量的贡献率每10a减少4.4%。  相似文献   

2.
利用黑龙江省夏季林火的火场资料、温度、降水和NCEP再分析资料,在分析黑龙江省夏季林火气候背景与林火发生期和发生前期气象条件的基础上,研究黑龙江省夏季林火多发年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黑龙江省夏季林火呈明显增多的趋势;夏季林火发生前期(春季)的气候条件并不是夏季林火是否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夏季持续高温少雨天气,为林火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件,林火发生期(夏季)的旱涝状况是决定林火是否发生的关键因子;林火多发年高低空大气环流均存在异常变化。高低空大气环流的配置.均不利于黑龙江省夏季降水的出现,从而为夏季林火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2013年夏季,长沙出现了极其罕见的高温干旱天气.市区园林植物经历了严峻考验。并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通过有代表性地选取长沙城区数块城市绿地进行现状调查,对2013年夏季园林植物受损原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园林植物夏季保护建议,以期减少夏季高温干旱环境下园林植物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4.
夏季森林地下火分类及火行为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黑龙江省近10年来各地发生的夏季森林地下火进行实地踏查和研究分析,对地下火的分类和夏季森林地下火蔓延规律、日变化规律、火行为特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夏季核桃芽接成活率与水分因子的相关性。2007年在温宿县木本粮油林场万亩生态林基地进行了夏季核桃芽接成活率比较试验,试验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6.
2011-2018年,林业科技人员开展了夏季伏天茶花(Camellia sp.)育苗技术研究,经过8年试验发现,夏季伏天高温、昼夜温差小、积温时间长、雨水多、湿度大等特点有利于茶花苗木成活生根,成活率高、出苗率整齐、繁育期短.该技术于2019年5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为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610627429.2...  相似文献   

7.
由于全球变暖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热环境不断变化,为更好地研究太原市热环境变化,运用GIS平台和ENVI软件,将太原市夏季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通过温度反演法得到地表温度,研究太原市近20年夏季热环境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99—2018年,研究区地表温度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性,1999—2014年太原市夏季年均温有所上升,高温区增加较快,热环境恶化,2014—2018年,年均温有所下降,高温区减少,热环境有所改善,太原市近20的热中心的迁移与城市发展中心具一致性,均是向城南转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00~2004年黑龙江省夏季森林火灾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该地区夏季林火呈现明显的空间、时间分布特点。(1)黑龙江省夏季林火只在121°12′~130°16′E和46°53′~53°25′N之间发生过。(2)大兴安岭和黑河地区是黑龙江省夏季林火的主要发生地区,大兴安岭地区的夏季林火火因基本都是雷击火,黑河地区的夏季林火火因主要是烧荒。(3)大兴安岭及黑河地区各个县区夏季林火状况有很大不同。(4)6月是大兴安岭雷击火发生最多的时期,6月15~25日是烧荒引发夏季林火的重点时期。黑龙江省6月15~20日间发生的夏季林火次数最多,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过火面积也最大。7月1~5日及8月20日以后均没有夏季林火发生。(5)黑龙江省夏季林火日变化规律较为明显地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利用贵阳地区8个国家级观测站1988~2017年夏季(6~8月)的逐月降水资料,采用小波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贵阳地区近30年来的夏季降水变化以及旱涝特征,并对夏季旱涝年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10.
文中介绍了我国2000—2012年森林火灾发生的整体情况,分析了我国夏季森林火灾的时空分布规律。2000一2012年我国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年际间大体保持平稳,2003—2005年达到一个较高的峰值,2008年达到最高峰,近几年来则呈下降趋势。夏季森林火灾的发生次数在2000—2007年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2003年和2006年火灾发生次数最多,而近5年来则处于较低水平并有下降的趋势。我国华中地区和西南地区发生夏季森林火灾次数最多,而东北地区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最多。我国夏季森林火灾具有等级高、破坏性大、火场面积和受害森林面积较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桤木人工林细根与土壤养分含量季节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桤木人工林细根、土壤养分含量的季节变化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桤木细根中大量元素N、Ca、K、Mg、P含量冬季高,春季最低;微量元素Fe、Mn、Zn、Cu、Pb、Ni、Cd含量冬季最低,春夏季较高.(2)土壤各层中大量元素N、Ca、K、Mg、P含量冬季最低,夏季最高;微量元素Mn、Zn含量在冬季最低,秋季最高;Fe、Ni、Pb、Cu、Cd含量在冬季最高,春秋较低.(3)细根和土壤中大量元素含量在冬季存在负相关关系,微量元素Fe、Ni、Cd含量在一年四季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Mn、Cu含量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存在负相关关系,Zn、Pb含量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不同龄期及不同长势核桃的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核桃苗期、幼龄期、始果期的植株叶片和果实营养元素N、P、K和微量元素Fe、Zn含量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核桃1年生苗木叶片中N、P、K、Zn含量高于幼龄期和始果期植株;核桃各龄期在年生长过程中,叶片中的N、P、K、Fe、Zn养分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N素含量在第2次生长期7月较年生长初期低,比其它生长时期高,在年生长中N、P、K养分含量的比例存在差异,N、K素营养相对含量经历“低-高-低”的过程,N素营养相对含量表现尤其明显;核桃幼龄期、始果期植株长势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同一时间叶片及果实中N含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不同年份毛竹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布及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体的营养元素含量主要决定于植物的种类和品质 ,了解植物体营养元素含量对掌握该植物营养状况 ,从而科学合理的施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姜培坤等 ,2 0 0 0 )。毛竹 (Phyllostachyspubescens)分布广、用途多 ,且具生长快、产量高的特点。有关毛竹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 (肖立平 ,2 0 0 2 ;卢义山等 ,2 0 0 1 ;张艳璇等 ,2 0 0 1 ;徐秋芳等 ,2 0 0 0 ) ,而对营养规律方面的研究鲜见报道。本文对浙江省北部毛竹进行采样分析 ,探讨不同年份毛竹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 ,并阐述毛竹营养元素含量与土壤养分的关系。1 材…  相似文献   

14.
强大小蠹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强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是近年来发现为害油松的国内新纪录种,1998年在山西省阳城、沁水等首次发现,此后在全省各地爆发成灾。该虫在榆次市、太岳山林区一年发生一代,主要以老熟幼虫和成虫在树干基部或根部的皮层内越冬,也有少数以2龄-3龄幼虫或蛹越冬。越冬成虫于5月下旬大量出孔扬飞,6月上旬为产卵盛期,6月中旬为孵化盛期,8月中旬为化蛹盛期,9月上旬为子代成虫羽化盛期。越冬老熟幼虫于7月中旬大量化蛹,7月下旬为羽化盛期,8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8月中旬为卵孵化盛期,发育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  相似文献   

15.
Deciduous trees with high-density wood that occur in dry seasonal tropical regions respond to rainfall seasonality with synchrony in phenophases. However, they may exhibit interannual differences in sy...  相似文献   

16.
全国杉木家系区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林科院先后于 1984年春、 1989年春两次参加全国杉木家系区域试验。方差分析表明 :提供家系的种子园之间以及种子园内家系之间各主要数量因子存在显著差异。对样本观测值进行标准化变换主成分分析 ,求出遗传综合指数 ,再聚类分析评价 :湖南靖州、江西赣南、广西柳州、贵州东南、福建三明、广东曲江种子园提供的家系生长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峡口点21年、羊道沟点17年、新庄沟点18年观测统计得出:兴隆山保护区的年平均湿度73%,范围在35%~95%之间。其中峡口点67%,羊道沟点81%,新庄沟点72%。月平均湿度与年平均湿度相同,范围在90%~60%之间。森林对林内湿度影响很大,林内比林缘高,密林比疏林大。一年各月最高湿度出现在9月,最低出现在1月,逐月变化显著而有规律,夏季为68%,最低,依次春季为70%,冬季72%,秋季82%,最高,这与降水量关系极大。湿度的日变化很小,但很有规律,最大出现在白天,夜间小,最低出现在日出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和收获时间对圆齿野鸦椿不同部位总三萜类化合物积累的影响情况,为其药用价值和科学栽培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择3个低海拔地区的8年生圆齿野鸦椿,分别于2014年11月和2015年3月采集其叶片、枝条和果实,选择高海拔地区6年生的野鸦椿和圆齿野鸦椿,于2014年8月分别采其叶片和枝条,对其总三萜类化合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1)8月采集的叶片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野鸦椿高于圆齿野鸦椿,且其含量差异呈显著性水平;但是,8月采集的枝条中三萜类化合物含量,野鸦椿低于圆齿野鸦椿。2)圆齿野鸦椿不同部位的总三萜类化合物含量存在差异,且2个月份采集的含量高低顺序均为叶片>枝条>果皮>种子,均以叶片中的含量为最高,依次为9.06%(农大)、7.14%(清流)和6.85%(邵武)。3)11月采集的圆齿野鸦椿样品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含量高于3月所采样品中的含量,其叶片中的总三萜类化合物含量最多可提高172.91%。4)圆齿野鸦椿叶片、果皮和种子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含量与试验地的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均表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年均气温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叶片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含量还与年均无霜期呈正相关关系,其枝条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含量与各地理和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圆齿野鸦椿的叶片采收期长于野鸦椿;低海拔、较少降水量和年均气温较高有利于圆齿野鸦椿植株对三萜类化合物的累积,这3个因子可以作为圆齿野鸦椿适宜栽培区域的划分指标;夏季采摘野鸦椿叶片,秋冬季采摘圆齿野鸦椿叶片,所采叶片的总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枸杞果柄分离力与果实、果柄形态及内源激素间的关系,从而为枸杞鲜果新品种选育及其鲜果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分别以蒙杞2号和宁杞7号为试材,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果实与果柄中ABA、IAA、GA_3、ZR的含量,分析了枸杞果实发育期内果实与果柄的形态及内源激素和果柄分离力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果柄分离力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而不断降低,其与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间均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71、-0.862、-0.883;果柄分离力与果实中各内源激素的相关系数均较高,而与果柄中各内源激素的相关系数均较低。果实中的ABA含量在果实膨大初期开始上升,至果实成熟期,蒙杞2号果实中的ABA含量下降,而宁杞7号果实中的ABA含量仍较高;果实中的IAA含量逐渐下降,并显著低于果柄中的IAA含量,蒙杞2号果实中的IAA含量低于宁杞7号果实中的IAA含量;果实中GA_3与ZR的含量均逐渐下降,且宁杞7号果实中GA_3与ZR的含量均高于蒙杞2号的;果柄中GA_3与ZR的含量变化均不明显;ABA、GA_3、ZR在宁杞7号果实与果柄中的含量比均高于其在蒙杞2号果实与果柄中的含量比,宁杞7号果实中ABA/(IAA+GA_3+ZR)之值也高于蒙杞2号果实中ABA/(IAA+GA_3+ZR)之值。文中综合分析认为,ABA、GA_3、ZR在枸杞果实与果柄中的含量比和果实中ABA/(IAA+GA_3+ZR)之值均高可能是导致果柄分离力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截至1997年底,河西地区红枣栽植总面积达到5233hm^2,占全区经济林总面积的7%;年总产量达到8513t,占全区水果总产量的3.1%。发展速率快,规模大,前景广阔。但是在发展中也发现红枣发展盲目性大、单产低、经营管理粗放、科研及产品开滞后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