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性炭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作用概述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经常要用到活性炭。培养基中活性炭的加入可以促进或抑制离体生长。活性炭给培养物创造了暗环境,产生了对生长抑制物的吸附作用,对生长调节剂及其他有机物的吸附作用,还有对其所吸附附的生长促进物质的释放作用。  相似文献   

2.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浓度及对金线连组培苗的发育影响较大,在增殖期使用浓度为1.0mg/LBA,0.5mg/LIBA在器官分化生长期使用浓度以增殖期浓度的一半淡好。  相似文献   

3.
花椒属植物兼具经济、药用及生态价值,开发前景广阔.近年来,其种植规模发展迅速,已成为许多地区的特色农产品支柱产业.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为花椒属植物产业化繁殖体系的建立及优良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有效途径,从而对促进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综述了近年来花椒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现状,重点对外植体选择、基本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4.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观赏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于观赏植物组织培养,在于诱导愈伤组织形成以及胚状体、腋芽和不定芽的产生。以月季等常见花卉为例,分析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观赏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金合欢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金合欢属植物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材质好、适应性强、用途广,在我国南方林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掌握该属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对促进其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中从外植体、基本培养基、培养条件、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培苗移栽等方面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合欢属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就组培快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同时提出今后的研究展望,以期为建立金合欢属植物高效组培体系及工厂化育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银边玉簪品种'甜蜜'的无菌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水平对玉簪组织培养苗增殖、诱导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蜜'的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1 mg/L NAA,培养30 d后增殖倍数为3.3;'甜蜜'的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0.3 mg/L IBA,培养25 d生...  相似文献   

7.
蕨类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介绍了国内外蕨类植物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成果、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和工厂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紫苏为材料,通过对其子叶、下胚轴、幼嫩叶片最佳外植体的筛选、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及生根培养,建立紫苏的离体培养再生体系,为紫苏种质资源保存及快速繁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紫苏种子萌发最佳培养基MS培养基;最佳消毒方法为0.1% 升汞消毒8 min.此时种子萌发率最高达96%.离体培养最佳外植体为叶片....  相似文献   

9.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研究的发展,植物组织培养在农林业及医药生产上的作用也日益明显。该文就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作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选取了7种植物组织培养封口膜,在相同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以微型月季和香石竹为试材,各继代培养一个周期,观察在不同的封口膜下,不同的试管苗生长状况。根据试管苗的生长状况及封口膜的价格,比较7种封口膜的优劣。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微型月季,各种膜下的苗木增为:2号〉1号〉3号〉5号〉6号〉7号〉4号;对于香石竹,各种膜下的苗木增殖率为:1号〉2号〉3号〉5号〉6号〉7号〉4号。再综合考虑试管苗  相似文献   

11.
无花果组织培养再生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无花果展叶腋芽、休眠腋芽、室外嫩茎和水培芽为外植体,通过初始培养获得无菌苗后,选取无菌苗的不同部位作外植体,如茎段、叶片、愈伤组织等,经过诱导培养、分化培养及生根培养,形成再生植株。研究了激素种类及浓度、培养基种类对诱导的影响,提出了无花果的最佳培养条件,并讨论了影响移栽成活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12.
参考各种专家系统的设计方案,将植物组织培养的有关知识与专家系统相结合,提供创立植物组织培养专家系统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大马士革玫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马士革玫瑰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大马士革玫瑰无菌芽启动、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启动培养基以MS+6-BA1.5mg/L+IBA0.2mg/L为佳,腋芽诱导率最高,为75.0%;增殖培养基以WPM+6-BA3.0mg/L+NAA0.1mg/L为佳,增殖系数为5.1,芽苗生长健壮;生根培养基以WPM+NAA0.1mg/L为佳,芽苗生根率最高,为96.3%,平均生根数5.5条。  相似文献   

14.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与应用概况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梁称福 《经济林研究》2005,23(4):99-105
介绍了国内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的概况,并详细阐述了该技术的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污染、褐变、玻璃化原因、机理与防治对策的研究,培养条件的研究,外植体选择的研究及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植物物种基因改造或转基因的研究。提出了解决影响植物组培苗发展的障碍因素,全力推进组培苗的产业化;扩展植物组培次生代谢产物生产范围与规模。加强生物制品的研制与开发;加强植物组培方式与培养水平的研究,探索新的培养途径等建议。为从事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与生产应用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木兰科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对木兰科属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详细论述了木兰科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意义,探讨其国内外的研究历史、进展和动态,并对木兰科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影响因素和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6.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污染现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植物组织培养中污染的概念、研究意义出发,在归纳了组培过程中污染的病原和来源的基础上,提出控制污染的可行途径.综述了控制污染的有效措施,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野百合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以野百合鳞茎、叶片为外植体通过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诱导不定芽的发生,进而获到再生植株。试验结果表明:用MS培养基培养野百合鳞茎、叶片组织,均能够诱导不定芽产生;在培养基中附加BA2.5mg/L和NAA0.2mg/L有利于鳞茎不定芽的诱导且芽苗长势好,而叶片则在培养基中附加BA1.5mg/L、NAA0.2mg/L的培养效果最佳;从不定芽诱导出根以1/2MS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红桦组织培养各个阶段的最佳培养基配比,建立红桦组织培养体系,为红桦良种选育、定向培育及遗传转化等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以红桦休眠芽为外植体,研究外植体最佳消毒灭菌方法,6-BA、NAA浓度对休眠芽萌发、增殖培养的影响以及基本培养基类型、IBA和蔗糖浓度对不定根诱导的影响。 结果 表明:完整的红桦组织培养体系为:(1)以红桦休眠芽为外植体,先用70%酒精消毒30 s,无菌水冲洗3~4次,再用0.1% HgCl2灭菌8 min,无菌水冲洗5~6次获得无菌材料;(2)休眠芽萌发最适宜培养基配方为WPM +1.5 mg·L−1 6-BA+0.1 mg·L−1 NAA,外植体萌发率为83.33%;(3)增殖培养所需最佳激素配比为WPM +1.5 mg·L−1 6-BA+0.02 mg·L−1 NAA,增殖系数达到4.77,健康指数达到2.45;(4)不定根诱导最佳配比为WPM +0.8 mg·L−1 IBA,生根率达100%,根健康指数为2.61;所有培养基均附加30 g·L−1蔗糖与7 g·L−1琼脂。 结论 红桦以WPM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6-BA、NAA、IBA,可成功进行各阶段的培养,最终建立完整的红桦器官发生途径再生体系,再生植株移植成活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9.
以松塔景天幼嫩叶片作为外植体,利用含有不同浓度配比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分别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不定芽的诱导、生根培养及驯化移栽,建立了松塔景天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体系。试验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0.5 mg/L +NAA 0.05mg/L ,愈伤组织诱导率达87.78%;诱导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mg/L+ NAA0.1 mg/L ,不定芽诱导率达88.89%;组培苗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 S+IB A 0.3 m g/L ,生根率达91.33%;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达84%。  相似文献   

20.
讨论林下经济植物对林木的生长响应。认为:(1)以光照为主的林地小气候和土壤是林下经济植物生长最重要的因子;(2)林下经济植物对林地光照(或郁闭度)因子存在一个"最适光照(或郁闭)阈值";(3)林地环境因子的动态变化性,决定了林下经济植物种类和经营措施的动态适应性;(4)林下经济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必须依据生态学原理;(5)间作和轮作的种植模式是发展林下经济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合理种植林下经济植物,有利于改善林地小气候、提高土壤理化性质及有助于林木生长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