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荷叶离褶伞菌丝最佳生长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菌丝生长所需要的碳源、氮源、无机盐、pH值以及离褶伞子实体浸出液对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每1000mL培养基中加入1g磷酸二氢钾或1g氯化钙能促进菌丝生长;菌丝在pH值5—9都能生长,但在酸性环境下生长较好;加入离褶伞子实体漫出液对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促进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
李永红  何德  赵艳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617-5618
[目的]探讨角孢离褶伞菌丝最佳生长条件。[方法]分别研究了碳源、氮源、无机盐以及pH值对角孢离褶伞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角孢离褶伞菌丝生长的最佳条件为: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氯化钠或磷酸二氢钾均可明显促进菌丝的生长;菌丝在酸性环境下生长较好。[结论]角孢离褶伞菌丝在葡萄糖、蛋白胨、氯化钠或磷酸二氢钾及酸性环境下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3.
李忠  金道超  邹晓  刘爱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517-5518
将蝉拟青霉3 L菌株置于分别添加9种碳源9、种氮源和10种不同碳氮比的基本培养基进行培养,筛选出适宜蝉拟青霉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氮源和碳氮比。对蝉拟青霉菌丝生长及生长势观察结果表明,在所试9种碳源中,蝉拟青霉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可溶性淀粉,日均生长4.62 mm,菌丝表现为洁白、较浓密。在所试9种氮源中,蝉拟青霉菌丝生长的最适氮源是蛋白胨,日均生长5.15 mm,菌丝浓密、健壮。在所试10种不同碳氮比中,蝉拟青霉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氮比是40∶1,日均生长5.52 mm。  相似文献   

4.
不同碳氮源对松口蘑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秀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3):429-429,431
研究了 7种碳源、7种氮源及 8种碳氮比对松口蘑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松口蘑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和果糖 ;最适氮源是酵母粉和蛋白胨 ;最适碳氮比是 40∶1。  相似文献   

5.
阿魏侧耳菌丝生长对碳、氮营养需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魏侧耳是一种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珍稀食用菌,为了确立阿魏侧耳高产栽培技术,我们对阿魏侧耳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氮源营养及碳氮比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阿魏侧耳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麦芽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最适碳氮比是40:1。  相似文献   

6.
香乳菇菌丝营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香乳菇菌丝生长的营养特性,结果表明:香乳菇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是麦芽糖,最佳氮源是蛋白胨,最适碳氮比是70∶1~80∶1,最适pH是7.0,最适生长温度是28℃,而且添加维生素对菌丝生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野外采集分离的一株野生翘鳞香菇(Lentinus squarrosulus Mont.)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培养基碳源、氮源、碳氮比、p H和温度对翘鳞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同时进行了人工驯化栽培。结果表明,翘鳞香菇的菌丝在生长过程中培养特性明显,培养基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或麦芽糖,最适氮源是酵母浸膏,最适碳氮比是10∶1~20∶1,最适p H为5.5~6.0,最适生长温度是30℃左右。在此培养条件下,试验成功获得了翘鳞香菇的大型子实体。  相似文献   

8.
菌核侧耳是-种很有发展前景的食品和药品资源.为了进-步了解菌核侧耳的生物学特性,为高产栽培打下基础,研究了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氮源及最适碳氮比,结果表明菌核侧耳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麦数,最适碳氮比为50:1.  相似文献   

9.
从生产和基础研究出发,通过碳源、氮源、C/N、pH值、生长因子、光照、湿度等试验,同时设计正交试验,初步研究了粤北香菇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碳源、氮源、pH值、光照、湿度对茼丝体的生长影响极显著.正交试验中各因素的影响由强到弱依次为光照、生长因子、C源和N源.香菇茵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为葡萄糖、黄豆粉和Vc,最适碳氮比是20~30:1,最适pH是5.0,最适湿度为60%,培养需避光.  相似文献   

10.
新疆野生黄伞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阿克苏地区采集的野生黄伞菌(Pholiota adiposa)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方法确定其种类,并对其生长适宜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光照、温度、pH值进行筛选。结果表明,野外采集的子实体标本经分离纯化获得其纯培养物,通过ITS区段序列分析,结合形态学特征,确定该野生菌为黄伞菌;黄伞菌丝在加富培养基上的生长势优于在PDA培养基上的生长势;黄伞菌丝生长的适宜碳源为葡萄糖,适宜氮源为蛋白胨;添加MgSO_4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较明显;无光条件下菌丝生长较好;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8.0。  相似文献   

11.
黄伞液体培养碳氮源的优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筛选出最适合黄伞生长的碳源、氮源及碳氮比。结果表明:最适宜的碳源是葡萄糖,最适宜的氮源是蛋白胨、麦麸、牛肉膏,最适宜的碳氮比是40:1。  相似文献   

12.
从碳源、氮源、pH值和温度等方面研究了新疆粗毛黄褐孔菌的菌丝生长特性。结果表明,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pH值适宜范围是pH 8~12,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佳C/N比值为79.80︰1。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天达V901草菇菌丝在不同营养条件和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适宜草菇菌丝生长的碳源有葡萄糖、纤维素、可溶性淀粉、麦芽糖和蔗糖,但对草菇菌丝生长最有利的碳源是可溶性淀粉;适宜草菇菌丝生长的最佳氮源是蛋白胨;最佳碳氮比是10∶1;最佳可溶性淀粉浓度是5.0%;钾对草菇菌丝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草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5℃;最适pH值为7.5。  相似文献   

14.
2种野生羊肚菌分离、鉴定与菌丝培养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得野生羊肚菌资源,并探讨其菌丝最适培养条件。【方法】采用组织分离获得菌株纯培养;采用形态和内转录间隔区ITS鉴定确定分类地位;综合生长速度和长势,确定菌丝的最适生长条件。【结果】从北京和山西分离羊肚菌纯培养YBJ和YSX菌株,分别为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和小羊肚菌(Morchella deliciosa)。YBJ菌株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和山梨醇,最适氮源为胰蛋白胨,最适C/N比范围为10/1~30/1;最适温度为24℃;最适pH为8.0。YSX菌株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胰蛋白胨;最适C/N比为60/1;最适温度为24℃;最适pH为8.0。【结论】获得2株野生羊肚菌菌株,并确定其分类名称和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5.
马唐生防菌Col-68发酵条件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最大程度增强马唐生防菌Col-68在发酵过程中产孢能力以及次生代谢产物除草活性,试验以Col-68发酵滤液对马唐种子根、芽生长的抑制率为活性指标,综合不同培养条件下菌株产孢的差异,利用单因素筛选试验筛选出了适合该菌株发酵的不同司碳氮源、碳氮比及初始碳源适宜浓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pH=6.5,每300mL锥形瓶装液120mL,接种100μL菌原液,28℃、160r·min-1震荡培养10d的最佳发酵条件下,菌株活性差异显著,以蔗糖为碳源时Col-68活性、产孢量以及对马唐根长抑制率最高,蔗糖浓度在30~50g·L-1时菌株产孢量以及对马唐根长抑制率较高,发酵最适宜利用的氮源为硝酸钠,最佳碳氮比则为2.5:1.0.同时,不同条件下的发酵滤液对马唐根生长的抑制率均明显高于对芽生长的抑制率.  相似文献   

16.
碳氮源对杏鲍菇菌丝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杏鲍菇产胞外多糖的最适碳源和氮源。[方法]利用单因子试验研究不同碳氮源及碳氮源含量对杏鲍菇菌丝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在供试的5种碳源中,杏鲍菇胞外多糖在以淀粉为碳源时产量最大,其最佳浓度为6%,其次是麦芽糖。葡萄糖对菌丝生物量影响最大,高于淀粉和麦芽糖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在供试的6种氮源中,有机氮源更适合杏鲍菇菌丝的生长和胞外多糖的生产。其中酵母膏对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的影响最大,为最佳氮源,其最佳浓度为0.4%。其次是蛋白胨。[结论]不同碳源对胞外多糖产量与菌丝生物量的影响不成正相关,不同氮源对胞外多糖产量及菌丝生物量的影响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固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营养因子对云芝菌丝生长的影响,通过观察菌丝密度和计算菌丝生长速度,筛选出最适合云芝菌丝生长的营养因子组合.结果表明:云芝菌丝生长发育的最适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是:果糖、牛肉粉和MgSO4.  相似文献   

18.
粗腿羊肚菌菌丝栽培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产自云南丽江的粗腿羊肚菌(Morchella crassipes)人工栽培时不同碳源、不同氮源、不同温度及不同酸碱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粗腿羊肚菌菌丝能利用多种碳、氮源,其中以可溶性淀粉和麦芽糖作为最佳碳源,以硝酸钾或硝酸铵作为最佳氮源;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6~7.5,最适温度为18~25℃。  相似文献   

19.
不同栽培原料配方及装瓶容重对金针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新型金针菇栽培基质原料,优化基质配方和用量,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基质原料配方以及不同装瓶容重对金针菇菌丝及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参试的碳源主料培养基中,以玉米芯为碳源主料的培养基效果最优,金针菇的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分别为150.6 g·瓶-1和51.2%,显著高于其他6个配方;以豆秆屑为碳源主料的培养基配方可以获得较理想的产量,菌丝生长速度与长势、子实体生长发育数量与长度等性状均表现良好,具有较高开发价值。6种参试的氮源辅料培养基配方中,以菜籽饼配方产量最高,达到186.0 g·瓶-1,高于麸皮、米糠等常规氮源辅料;啤酒渣配方平均单瓶产量157.5 g,是一种可用于金针菇栽培的良好氮源基质原料,而油茶饼不适于作为金针菇栽培的氮源基质原料。培养基装瓶容重对金针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具有较大的影响,该试验最佳装瓶容重为740 g·瓶-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