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河北夏季高温热浪天气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74-2018年河北省142个气象站夏季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采用非参数统计检验法进行高温热浪突变分析方法研究河北省高温热浪日数、频次和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北省高温热浪日数、频次和强度的空间分布呈南多北少趋势,邢台中部任县处于极值中心,北部坝上地区未出现高温热浪;高温热浪日数、频次和强度年际变化均呈先减少后增加的波动性变化,整体呈增加趋势,1997年为突变年;高温热浪日数和频次的主周期为16 a,热浪强度的主周期为4 a和32 a。  相似文献   

2.
《农技服务》2016,(3):153-154
高温热浪是我国大部分地方的灾害性天气,特别是近几年,高温强度有所增强,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选取福建省66个气象站1961-2012年的日数据资料,对福建省出现的高温热浪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阐述了福建省高温热浪的地域分布特征,高温热浪逐月的分布情况以及近52a发生频次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利用西林国家地面观测站1965—2021年和西林县区域自动站自建站以来逐日最高气温气象资料数据,采用统计学、线性分析及ArcGIS方法分析高温热浪时空特征,并阐述了高温热浪对西林县经济作物的影响,同时提出种植建议。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在全球变暖的大气候背景下,西林县高温热浪明显增多增强,表现在发生频次、强度及持续时间均呈现出线性增加趋势;每年高温热浪集中出现在3—9月,其中4—5月出现频次最多且强度最强,呈现东西部多(强),中部少(弱)的特征。西林砂糖橘、茶叶等经济作物,受气温影响大,持续的高温热浪,容易引发干旱,影响作物的生理活动,降低作物的生长等。通过西林县高温热浪时空特征的分析,提前应对高温热浪对经济作物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达到增产增质、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皖西北地区夏季高温热浪事件的特点及规律,利用皖西北地区6个气象站1959—2016年夏季(6—8月)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对皖西北地区58年来夏季高温热浪频次、日数及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皖西北地区高温热浪频次、日数和强度的空间分布基本相似,整体上西北部为高值区、东南部为低值区。皖西北地区是高温热浪多发地区,年均发生高温热浪频次为2.1次·年-1,其中轻度热浪占1.5次·年-1、中度0.5次·年-1、重度0.1次·年-1;年均热浪日数为11.0 d·年-1、强度为18.8℃·d·年-1。高温热浪频次、日数和强度的年较差变化都较大,高值年基本都出现在20世纪50、60年代,21世纪出现在2013年。一般高温热浪频次多的年份对应的热浪日数较多,同时强度也较大。高温热浪频次、日数和强度整体上都呈减少趋势,分别以0.2次·10年-1、1.7d·10年-1、4.3℃·d·10年-1的速度减小;其年代际变化极为相似,都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即20世纪50、60年代—90年代中期呈下降趋势,90年代末至今转为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曾子馨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6):139-140,149
该文利用1961—2012年南京逐日日最高气温资料,对南京夏季(6—8月)高温热浪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京高温日数从7月初开始急速增多,峰值出现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1961—2012年南京夏季≥35℃的高温总日数为721d,年均13.9d,≥38℃的危害高温总日数为51d,年均1d,≥40℃的极端高温总日数为2d。南京高温日数的年际变化呈现了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60年代和21世纪以来南京夏季高温热浪事件偏多、高温强度强,而20世纪80年代高温热浪事件偏少、高温强度弱。  相似文献   

6.
根据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权威结论,1906-2005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0.74℃,20世纪后半叶可能是过去1300年中最暖的50年,与1980-1999年相比,21世纪末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可能会升高1.1-6.4℃;21世纪高温、热浪以及强降水频率可能增加,热带气旋(台风和飓风)强度可能加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之城市热岛效应,一些城市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洪涝、高温热浪、雷电、雾害)频发,高温热浪成为城市必须关注的气象灾害,因为高温热浪增加,将导致与热有关的病害和死亡增加.近几年来,城市规模发展很快,也出现了历史罕见的高温热浪天气,对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高温热浪情况进行了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7.
热浪是指持续一段时间的极端高温气候事件,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逐年增加。热浪持续时间虽相对较短,但会显著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植物死亡,特别是热浪末期的高温与干旱的复合胁迫会严重抑制植物光合作用,造成水力障碍,加速植物死亡过程并增加其死亡率。其中,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水分传输与利用过程的研究是揭示热浪导致植物死亡机制的关键,不同植物应对热浪阶段高温干旱复合胁迫时会表现出不同的响应策略。目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加剧,有关热浪这种极端高温干旱气候事件对植物光合作用和水分传输与利用的影响研究已成为生态学和植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对高温和干旱胁迫对植物,特别是林木光合系统、水力传输系统、水分利用效率和生长发育等影响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归纳,探讨了植物光合作用和蒸腾耗水对热浪下的高温与干旱胁迫的响应策略及其适应机制。同时,提出了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丰富植物光合作用和水分传输与利用等生理特征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理论。  相似文献   

8.
基于河源市5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1-2020年日最高气温数据,采用统计学、Mann-Kendall(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河源市各地高温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71—2020年河源市高温热浪频次、和强度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各地呈东多西低趋势,高温日数平均增加趋势为0.46d/a,每年平均出现21.5d高温日和4.2次高温热浪事件,高温日和高温热浪事件主要出现在6—9月,高峰期在7-8月。龙川县高温天气出现频繁且持续时间较长,是河源市最热的地方,龙川县的高温日数年际变化存在较强波动性,在1971-1988年和1999-2007年期间有两个上升期,用M-K检验和滑动t检验方法,龙川县高温存在2个突变点。用小波分析方法分析得出河源市各地的高温热浪的周期性并不显著,只有和平县2006-2018年2-6年的周期,紫金县1994-2016年准2年、准5年周期和1982-2006年准12年的周期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9.
利用聊城国家气象观测站1957—2019年逐日最高气温资料,依据高温热浪定义,对该市近63年来高温热浪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聊城市年均高温日10.7 d,年均高温热浪1.3次。高温日、高温热浪事件集中在5—9月,且以6月出现最为频繁;(2)年高温日数逐年呈波动变化,总体呈逐年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0.35 d/10年;高温热浪事件历年呈波动变化,总体呈微弱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0.12次/10年;(3)Mann-Kendall法检验高温1968年前后交点为高温频次由少到多的突变,高温热浪没有发现突变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运用1960—2018年梧州市逐日气温资料对梧州市夏季高温进行气候特征分析,可以得出,梧州高温日数和高温热浪事件年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高温日主要集中于7—8月,6—9月是梧州最为炎热的月份;用M-K检验法检测出高温热浪事件的发生频次在21世纪前期有1个增多趋势的突变期;小波分析法表明梧州高温热浪事件有1个准4年尺度的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11.
该文利用1953—2016年(6—8月)合肥市高温气象资料,采用时间序列方法研究了合肥市高温热浪特征。结果表明:合肥市高温从6月中下旬开始增多,峰值出现在7月底至8月初;总高温日数达958d,年均高温14.9d,在20世纪60、70年代和90年代中期,总高温日数偏多;2000年以来合肥市夏季高温日和热浪现象出现还是较稳定频繁的,且从1993年开始连续23年均发现高温热浪现象,可能跟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和全球气候的变暖关系密切;年均气温存在准7~8a、准3a和准2a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夏季最高气温以10年以内的年际周期振荡最为显著,气温变化频率高,一般3a左右就发生一次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常向前  吕亮  张舒 《湖北农业科学》2016,(22):5835-5838
模拟高温热浪的温度模式,研究了热浪式连续高温胁迫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和蛹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时的初始虫态、胁迫温度、胁迫模式及各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都可能对小菜蛾3龄幼虫和蛹的羽化率及生殖力有显著影响。小菜蛾3龄幼虫比蛹耐热,蛹更易受到高温危害。虽然小菜蛾较耐高温,但40℃,持续3 d每天8 h(3 d×8 h/d)的高温胁迫下,相比30℃1 d 8 h(1 d×8 h/d),小菜蛾羽化率降低了55.48%。从生殖角度看,蛹经高温胁迫后生殖力显著低于3龄幼虫,3 d持续高温胁迫与1 d高温相比,生殖力降低了48.84%,40℃胁迫相比30℃,生殖力降低了64.32%。持续长时间的高温热浪天气可能会导致小菜蛾种群数量的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局地城市高温问题愈加突出,应用合适的热浪指标分析和判别热浪天气对局地城市是必要的研究内容。利用宁波1956—2015年(5—9月)的气候资料,对比分析宁波城市站、城镇站和气候背景站气温长序列的年代变化以及夏季城市的增暖程度。主要参照国家气象热浪标准研究,计算了宁波局地热浪各项指标,并与其它城市指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通过宁波2013年夏季死亡人数数据对局地热浪等级的合理性进行了初步验证,结果表明波热浪等级与死亡总人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正>据香港《文汇报》1月17日报道,澳大利亚东南部最近热浪持续,南澳首府阿德莱德16日录得46℃,几乎打破当地1939年的46.1℃最高温纪录。报道称,阿德莱德和维多利亚省墨尔本16日连续第5日和4日高于40℃,受风势影响,热浪数日内将蔓延至新南威尔士省。在恐怖高温影响下,南澳农业首当其冲,预计导致两成农作物失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60-2019年钟祥站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日最高气温和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回归分析、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对荆门市高温变化特征进行气候统计分析,并总结高温对中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荆门市高温主要发生在夏季,大多从6月中旬开始、8月下旬结束,60 a来高温初日每10 a提前2.2 d,高温终日每10 a推迟3.2 d;荆门年平均气温、高温日数、高温热浪频次、高温最长持续日数均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20世纪80年代,年平均气温、高温日数、高温热浪频次、高温最长持续日数均达到最低值,2010-2019年间均达到最大值;持续高温对中稻产量影响较大,中稻生长期遭遇持续的高温,会造成高温干旱复合胁迫降低产量,高温持续时间越长对中稻危害越大。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6月中旬以来,湖南省部分地区热浪连连,甚至一浪热过一浪,一些地方旱象时隐时现,全省各地提前部署,积极组织防旱抗旱,有效应对本轮高温引起的局部干旱。据省气象部门监测,2016年入夏以来,湖南省已出现4段超过35℃的高温热浪,分别为6月19至29日、7月5至12日、7月14至8月2日、8月11日至今。高温地区主要集中在湘中及以南地区、湘西北地区,最长连续高温日  相似文献   

17.
1995年世界重大气候中国气象科学院邱杏琳1996年世界气候的特点:亚洲,热浪袭击旱涝危害,欧洲,暴风雨成灾洪水泛滥;非洲,高温少雨旱情严重;北美,水患严重热浪肆虐;大洋洲,干旱严重,农业歉收。亚洲中国1月,黑龙江省、北京的月平均气温是历史同期最高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气候变化背景下高温热浪灾害频发,城市居民健康风险与社会经济损失问题凸显,进行城市高温脆弱性评估有助于高温热浪风险人群的识别,为相关防治政策提供有益借鉴。【方法/过程】基于"暴露性-敏感性-适应力"的脆弱性评估框架,运用遥感与GIS技术,提取并融合漳州市中心城区温度、河流、植被、用地、人口、医疗、住房等空间数据,系统评估漳州市城市高温脆弱性。【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漳州市中心城区高温脆弱性、暴露性与适应力在空间分布上均存在"核心-外围"结构,易损性总体呈现被水域、山体分割的空间布局;人口、经济等社会因素的高度集聚会增强地区人群的高温暴露性、易损性,该类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完善,人群高温适应力相对较强;适应力在城市高温脆弱性评估中有决定性作用,政府可以推动相关政策优化公共医疗设施的布局,增加高温避暑设施,提高居民的高温适应能力,改善城市高温脆弱性格局。  相似文献   

19.
分析我国576个观测站1961 ~2013年月平均温度的高值纪录和低值纪录,结果表明,全球变化引起温度破纪录事件的高值纪录和低值纪录演变不一致,近53年来全国高温热浪的频次增加,但单次低温冷害的程度加剧,且有明显的季节和区域特征.高值纪录的年频次与低值纪录的年频次的比值在1990年后超过2:1,并持续增长,近10年来甚至增加了一个数量级;高值纪录多出现于冬季,低值纪录多发生于夏季和初冬.虽然总体来说高值纪录频次占优,但低值纪录的变化强度却更大.除5和9月,其他各月份全国均有超过45%的站点低值纪录变化强度大于高值纪录的变化强度.大多数情况下,纪录数据的频次和变幅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20.
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高温、海洋热浪和部分区域农业与生态干旱的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都在增加。2023年以来,欧洲以及阿根廷、印度、澳大利亚、美国等多国多地都出现了异常高温或旱情。总体来看,2022/23年度,全球粮食生产和市场受干旱影响不大,国际粮价总体保持继续回落走势,主要是因为全球粮食产量已经基本形成,其中,小麦、大豆产量均创历史新高,稻米产量虽有下降但仍居高位,玉米产量有所下降。预计2023/24年度全球粮食产量仍将处于高位,市场价格有望走低,但不确定性依然较大,主要是厄尔尼诺极端天气可能出现,届时全球极端暖、极端旱、极端湿的事件都将明显增加,中国也可能出现长时间高温及降水天气。未来需密切跟踪主产国极端天气变化情况,加强极端天气对国内外粮食生产和市场影响的分析与研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