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吴小红 《畜禽业》2008,(1):28-29
<正>2006夏季至今,我国很多地方猪场出现一种"猪无名高热病综合症",其发病特征都有高热症状、皮肤发红和呼吸道症状,是由多种病原共同作用于猪只机体,目前业内人士将此病称之为"猪无名高热病综合症"。主要发生在夏季及初秋气温较高季节,其流行范围广,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2.
李刚 《畜禽业》2011,(7):22
<正>在炎热的夏季,日光照射过于强烈、且湿度较高,猪受日光照射时间长、或猪圈狭小且不通风,饲养密度过大;长途运输时运输车厢狭小,过分拥挤,通风不良,加之气温高、湿度大,引起猪心力衰竭等发生中暑。本文将对夏季猪  相似文献   

3.
<正>2006年的夏季,我国南方10多个省份的猪发生临床症状以突然发病、高热、皮肤发红、呼吸困难、急性死亡;剖检以弥漫性、出血性间质肺炎、淋巴结及多个内脏器官不同程度出血为主要特征的"高热病"。2007年,农业部将猪"高热病"定名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  相似文献   

4.
<正>1发病的主要原因1.1气温高、湿度大许多病毒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都容易发生和蔓延,成为夏季猪病发生的重要原因。1.2饲养管理不当过高的温度容易使猪产生热应  相似文献   

5.
陈定超 《畜禽业》2019,(10):37-38
在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将绿豆提取物添加在育肥猪日粮中,通过测量育肥猪的生产性能、体温、呼吸频率等指标,研究绿豆提取物在育肥猪抗热应激能力起到的作用,为在夏季做好育肥猪防暑提供新的饲养方案。  相似文献   

6.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防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春萍 《畜禽业》2007,(12):26-27
<正>2006年夏季以来,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在我国大部分省份均有发生。经过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猪高热病综合征是可防可控的。现将我们在临床上摸索出的较为成功的控制方案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陆建  田正康  曹育明 《畜禽业》2007,(10):20-21
<正>生猪"高热病"是一种呈综合性征状、病因复杂性的、以持续高热、皮肤发红、呼吸急促等为主要特征的猪病;它不分猪的品种、性别和年龄,且发病急、发病面广、发病率高、病程长。该病自2004年以来每年夏季我县均有发生,尤以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5,(5)
<正>目前,各地猪病疫情也开始趋于复杂。农业部新闻办公室5月6日发布,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发生一起A型口蹄疫疫情。而随着夏季来临,高温高湿天气,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弓形体病、猪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猪链球菌病、猪丹毒病、附红细胞体病等病发生风险加大。目前要搞好  相似文献   

9.
<正>从2006年夏季以来,我国的安徽、江西、浙江、湖南、湖北、江苏等许多猪场爆发"猪无名高热病",今年以来,我国将"猪无名高热病"定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国内已有26个省份先后发生流行,该病传播快,死亡率高,治愈率低,给养猪业带来严重影响。笔者就近期诊断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流行和临床特征及应对措施谈一下肤浅之见。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1,(5)
<正>在夏季由于环境温度适合细菌及其他病原体的大量繁殖及虫媒病毒的传播和热应激的影响,使猪在夏季比其他季节更容易生病,尤其在近几年,气候反常,夏季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夏季猪场疾病主要有高热病、链  相似文献   

11.
猪高热综合症的防治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庆树 《畜禽业》2007,(5):33-34
<正>从去年夏季开始,地处中南、华东地区的部分猪场暴发了传播迅速、死亡率高、治愈率低的“猪无名高热”病,即猪高热综合症,主要侵害生长育肥猪和部分母猪、保育猪。我县也相继发生此病,去年8月中旬,城镇右所,何汝能猪场64头猪有28头相继发病,用安乃近,青霉素等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2.
<正>据报道,自2006年夏季以来猪流行性混合感染肆虐了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大部分养猪的地方,给养猪业带来了灾难性的损失。农业部去年称之为猪高热病,今年初查明该病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3.
范明坤 《畜禽业》2016,(4):51-52
正引起夏季母猪繁殖障碍综合征高发的因素很多,而其中主要包括营养、环境温度、运动、公猪的使用和毒素等非传染性因素以及病原性因素。1营养性因素营养物质摄入量不足。夏季是炎热的高温高湿季节,由于猪的皮下脂肪厚,散热能力差,猪的采食量、活动量相应下降,母猪繁殖所需的营养物  相似文献   

14.
夏季农户养猪发病率高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猪体由于夏季高温环境的影响,导致采食量减少,生产性能降低,饲料报酬差,养殖效益不高,最令人头痛的是机体免疫力下降,一些疫病的爆发更给养殖业雪上加霜。近几年,农村一些中小型养殖户夏季生猪爆发高热性疫病(猪瘟、蓝耳病、猪流感、弓形体病、附红细胞体病、猪肺疫、  相似文献   

15.
赵银霞 《畜禽业》2010,(7):33-33
<正>由于猪是恒温动物,猪的汗腺已经退化。进入夏季,气温增高,湿度加大,常常引起夏季猪只疾病,给生猪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猪只表现为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精神不振,公猪性欲减  相似文献   

16.
<正>猪"红斑病",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的皮肤性疾病,在夏季非常多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猪只体表的不同部位出现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粉红色或红紫色斑点,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死亡率较  相似文献   

17.
<正>猪群最适生长温度为15~26℃,此时生长猪群生产效能最大。而炎热的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常导致猪群热应激。热应激在猪任何生长发育阶段都可发生,它常引起猪群体温升高,食欲下降甚至废绝,呼吸加快,气喘甚至张口呼吸,渴欲增加,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急剧下降,饲料转化率下降,造成生产的极大浪费,甚至引发猪群发病,造成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我县每年夏季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猪高热病,尤其是2006年7月20日至8月10日,先后暴发大规模的生猪高热病,对广大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发病特点(1)生猪发病区域由南向北;(2)传播速度快,持续时间长;(3)不同品种、  相似文献   

19.
<正>仔猪黄白痢是仔猪黄痢,白痢的简称。其中,仔猪黄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是以剧烈腹泻排出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粪便以及迅速脱水,粪中含有凝乳小块、腥臭、严重者排粪失禁,肛门和阴门呈红色为特征,1周龄以内的猪多发,1~3日龄最为常见。夏季多发,同窝仔猪发病率非常高,常在90%以上,死亡率也很高,有时甚至整窝死亡,耐过猪一般成为僵猪。  相似文献   

20.
杨铎 《畜禽业》2012,(7):47
<正>猪属恒温动物,体温稳定在38~39.5℃,以保障生命活动和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猪汗腺退化,皮下脂肪厚,阻止散发体内热量;皮肤表层薄,被毛稀少,对光照射防护能力差,这些生理特性决定了猪不耐热。夏季气候炎热,湿度高,给养猪业造成很多不良影响,猪常常因受热应激而影响生长发育,有的甚至中暑死亡。猪受热应激的临界温度为32~34℃,当猪舍内温度在连续达到或超过临界温度2~3d时,猪通常出现明显的不适应,具体表现为食欲减退,张口喘气,体温升高,精神不振,公猪性欲减退,空怀母猪不发情或者发情异常,妊娠母猪胚胎死亡率高,临产母猪在温度过高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